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抗戰之浴血大兵

《》第一卷 第四百零二章 聯德 文 / 秋一秋

    作為國民d的最高領袖,蔣光頭本人雖不曾訪德,但他對「法西斯主義」懷有濃厚的興趣,並視之為學習「德國經驗」中重要的一方面,融入了他「聯德」計劃之中.

    蔣光頭通過他的軍事顧問,特別是顧問團中的「納粹d」人,如克裡拜爾等,及時地瞭解到德國「納粹d」的情況,他尤其對於納粹d的組織與管理方法、對其d的領袖如何在d內「維持最嚴格的紀律,怎樣對可能出現的d的敵人或異己派別採用嚴厲的制裁措施,從而使那些措施獲得完全成功」甚感興趣,急欲效仿。為此,他給李衛東發電報,務必首先拜見希特勒。

    蔣光頭雖然一步步登上國民d領袖地位,但他領導的卻是一個派系林立、一盤散沙的政d以及混亂落後貧窮的華夏,要想確保其有效能的統治,增強其軍事力量並成功地實施他的方針,必須首先大大地加強zyzf對國家的控制,因此引進法西斯主義統治方法成為蔣光頭最關心的事情。他對德國納粹式的「西方國家正在向上的政d」的崇拜幾乎到了「心有靈犀」的地步。他認為,以華夏傳統封建化思想加上法西斯主義理論,就是今日華夏由亂變治的救世法寶。

    1931年5月,蔣光頭在南京召開的國民會議上說:「綜察現在統治世界各國之zf,雖形式互殊,而其理論之立場,大約可概分為三……第一,法西斯蒂之政治理論,本超象主義之精神,依國家機體學說為根據,以工團組織為運用。認為國家為至高無上之實體,國家得要求國民任何之犧牲,為民族生命之綿延,非以目前福利為準則,統治權乃與社會並存,而無後先,*之者即系進化階段中統治最有效能者。

    第二g主義之政治理論……第三,自由民治主義之政治理論。」在比較了三種主義之後,蔣光頭得出結論說:「挽救迫不及待之國家危難,領導素無政治經驗之民族,是非藉經過有效能的統治權之施行不可。」他並把建立這種「有效能的」獨裁統治說成是「民.意」,「今日舉國所要求者,為有效能的統治權之行施,以達到解除民眾痛苦之目的。

    其次是直接傚法德意法西斯,建立特務組織,以恐怖手段來維護統治,駕馭部下。

    1931年12月15日,蔣光頭在被迫下台前夕,除了調兵遣將控制中樞以及給他離任後的新zf留下一副財政爛攤子而外,又想到直接在華夏建立一個法西斯組織,以效忠他個人,確保他能在不久之後捲土重來.

    11月間,蔣光頭召集他的十幾位「得意門生」開會,反覆暗示:「現在日本帝國主義壓迫我們,gd又搗亂,我們d的精神完全沒有了,弄當與會者中有人終於領悟蔣的意圖,表示要團結起來時,蔣光頭便順水推舟說:「你們怎樣能團結起來?今天團結,明天就要鬧意見。好吧,你們試試也可以。」於是,會議推舉康澤等5人為新組織籌備成員,負責起草紀律條例及章程。

    1932年2月,康澤把起草好的條例章程呈報蔣光頭,並主張新組織定名為「復興社」。蔣光頭批准了這個全稱為「華夏民族復興社」的秘密團體的成立。

    3月初,華夏的法西斯組織「復興社」正式成立。蔣光頭主持了成立大會,自兼社長,並指定康澤等9人為「復興社」zy幹事會幹事,以滕傑為書記,康澤為宣傳處長。

    「復興社」是一個完全的法西斯化的組織,其主要成員如賀衷寒、鄧儀、康澤、戴笠等人都是「誓死效忠」蔣光頭的鐵桿人物。

    其主要成員13人以後便被人們戲稱為蔣光頭的「十三太保」。其成員之一的劉健群曾公然提議傚法意大利法西斯的「褐衫d」,把新組織定名為「藍衣社」,從服裝到用具甚至環境一律使用「藍色」,以示「統一意志,效忠領袖」,這一建議雖未被採納,但其名稱因十足體現了該組織之特性而被傳揚開來。

    1932年9月,國民zf軍事委員會政訓隊舉辦了一期「政訓研究班」,實際上這一「政訓班」全被「復興社」分子控制,成為社辦的一個訓練組織,班主任就是「十三太保」之一的劉健群。在他主持下,「訓練班」成為地道的法西斯主義理論訓練班。

    全部課程都以「一個主義、一個政d、一個領袖」為中心,公開以《我的奮鬥》、《墨索里尼自傳》為教材,號召d員「振作精神,幹一番事業」,使已經「老化」的國民d「起死回生」。

    訓練結束後,百分之九十的學員被組成「華北抗日宣傳總隊」,派赴華北各地西北軍、東北軍內部進行分化、策反工作,宣揚服從zy、服從蔣光頭才能「抗日救國」的「道理」,充當了蔣光頭的「別動隊」。劉健群自任總隊長,在華北積極發展「復興社」組織。

    在宣傳方面,所有的軍內宣傳品全為「復興社」骨幹賀衷寒等人把持,當然大力宣揚法西斯主義,並探討其「與華夏實際相結合」的問題,如《黃埔月刊》、《zy航校校刊》等等都開展了系列的討論與宣傳,最終得出結論為:「通過法西斯主義,一個國家就能迅速地擺脫苦境,國民d內一些元老及有影響的政治人物也曾公開號召學習法西斯經驗,如邵元沖主辦的《建國月刊》就讚美法西斯主義的特點之一「是能夠聚集調動一個民族的力量和共同精神去改造重建國家」。

    曾任駐德大使的程天放則更是一個「新德國崇拜者」,他公開號召華夏人「追隨德國的榜樣」。

    政學系頭目黃郛也在其主辦的《復興月刊》中吹捧納粹d政體是德國復興過程中「一大進步」,法西斯主義能夠「減少失業、增加生產」,認為在這許多方面德國都是可供華夏學習的「領先國家」。國民d元老張繼則竭力主張推舉蔣光頭成為「華夏的希特勒」。

    這種對德國納粹的盲目推崇有時甚至到了十分荒唐的地步,比如對於德國法西斯臭名昭著的「種族滅絕」政策及迫害猶太人的暴行,國民d內的「崇德者」們或視而不見,避而不談,或以讚賞的口吻來聯繫華夏的實際評論一番。

    「復興社」半月刊《社會新聞》駐柏林的記者曾寫道:德國反猶太主義是「德國人民正當感情的流露」,因為「德國的銀行、報紙及其他商務事業幾乎全被猶太人控制住了」。

    從嚴格的意義上來說,華夏三十年代初期的所謂「法西斯化」運動,並非真正的是要學習法西斯主義,而是同當時中德關係密切發展相聯繫的一種適應了蔣光頭政治需要的、用以鞏固其統治的手段,它就如同胡漢民的「反法西斯主義」的實用性一面的因素一樣,是國民d內鬥爭的又一回合而已。

    就蔣光頭而言,他推崇德國法西斯主義是要把來自外國的思想與組織形式與根本依靠華夏傳統道德來建設他的「新國家」的思想有機地結合起來,「蔣光頭深入分析德國成功的經驗,取來與華夏傳統道德相結合,以後者界定前者」,並相信一定會獲得成功,而對於所謂「純法西斯主義」概念,他並沒有特別的信仰。

    可以說,李衛東的這次訪德,一大半是替蔣光頭來的。

    所以,當李衛東和希特勒見面之後,吃完形式上的歡迎宴會,就馬不停蹄的與蔣夫人和宋子,代表蔣光頭與希特勒進行了華夏與德國之間的談判。

    談判前,希特勒對蔣夫人道:「華夏人並不能等同於靼韃人和匈奴人,你們是特殊的人種,是有一些明的人種。」

    蔣夫人笑道:「我們的明有五千年,而你們的明只有一千年。」

    隨後兩國簽署了《五年軍事工業發展計劃》。

    計劃規定:德國不僅向華夏提供德式裝備,還要幫助華夏建立軍事工業。

    德國為華夏經濟建設提供大量建議並參加相關計劃的希特勒道:「必先有完整的軍火工業、交通、電訊、郵政,甚至市政與衛生設施。缺乏任何一方,欲建現代化之軍隊均將受其阻礙」。

    因此此計劃是,華夏zf在德國顧問的幫助下,發展具有相當規模的軍事工業。

    同時在相關企業上,湖南的煉鋼廠、煉銅廠、機器廠、煉鉛廠、氮氣廠、煉鋅廠和江西的煤礦、煉鎢廠,四川的煉油廠、酒精廠等,德國都會派出自己的顧問團體。

    計劃的最終目的是到1937年時,華夏的輕武器及彈藥已基本能夠自給自足。

    當然幫助不是無償的。

    希特勒對蔣夫人道:「德國是一個工業國家,華夏則富有礦物和農產品,兩國間自然要進行易貨往來,德國在遠東沒有任何政治或領土的要求,只想發展貿易。」

    德國重整軍備需購買大量原料,與華夏發展易貨貿易可以獲取器所需的戰略原料,尤其是鎢和銻。此時,華夏鎢產量占世界總產量之37.6%,所以,德國要求華夏大量向德國出口鎢,並交由鳳舞集團進行運作。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