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抗戰之浴血大兵

《》第一卷 第四百二十二章 長城血戰(三) 文 / 秋一秋

    對鬼子的夜襲勝利後,29軍上下大受鼓舞,士兵士氣高漲。張自忠將軍決定,趁熱打鐵,一鼓作氣,收復喜峰口。

    張自忠將軍命王治邦一一○旅和佟澤光的一一三旅向喜峰口之敵實施「拂曉攻擊」,一舉殲滅之。

    兩部奉令向敵人發動攻擊,經過一上午的激戰,兩部已將喜峰口東北長城的一半佔領,斃敵數百人。

    日軍據長城一隅頑抗,兩軍戰鬥進入了膠著狀態。

    為了打破戰場上的平衡,小鬼子出動飛機參戰。

    十幾架飛機對華夏士兵進行掃射、轟炸,造成29軍傷亡慘重,王治邦一一○旅和佟澤光的一一三旅被迫退回原來陣地。

    拂曉攻擊失敗之後,張自忠與李衛東進行了一次會談。

    張自忠道:「鬼子依靠飛機,使得我軍進攻受挫,兄弟可有好辦法?」

    李衛東道:「貴部作戰頑強,鬼子寸步難行,面對鬼子,兄長心中自有妙計,何故問我,難道是要考問我?」

    張自忠指著李衛東笑道:「年紀輕輕就做了中將,不驕不躁,前途無量,我這次找你來,其實也是為一事擔憂。」

    李衛東笑道:「兄長可是為羅文峪的防守擔憂?」

    張自忠道:「不愧為軍中奇葩,知我所想。」

    李衛東道:「喜峰口由哥哥坐鎮,鬼子沾不得半點便宜,這羅文峪肯定是他們的下一個突破口,我們應該早做準備。」

    張自忠道:「我軍在喜峰口傷亡較大,目前兩軍戰事膠著,已經無法分兵去羅文峪,羅文峪目前只有暫二師防守,暫編第二師只有一個旅三個團,兵力薄弱,面對日軍,我怕他們有閃失。」

    李衛東笑道:「原來哥哥是叫我帶著東北潰兵組成的補充旅去支援羅文峪,哥哥有話直說,何必這般客氣,下個命令不就完了。」

    張自忠道:「就知道兄弟不會拒絕,你我軍階一樣,我怎麼好對你下命令。」

    李衛東道:「你是宋軍長任命的總指揮,我又當你是兄長,有什麼不好下達命令的,我立即組織部隊,去羅文峪佈防。」

    張自忠道:「那就拜託兄弟了,這一次,暫二師,歸兄弟統一指揮。」

    李衛東道:「兄長客氣,暫編第二師劉師長也是一員大將,我聽他指揮也無妨。」

    張自忠道:「這其實是宋軍長的命令,兄弟來我29軍之後,對我29軍有大恩,宋軍長和我以及全軍上下,早已經把兄弟當成了一家人,所以這次兄弟不必推脫了。」

    張自忠是後世被人敬仰的抗戰英雄,同時也是被李衛東崇拜的英雄人物之一。

    李衛東知道,在自己穿越前的世界,張自忠戎馬近三十載,竭18.91年,張自忠出生於山東臨清。臨清,是魯西平原上的一座小城,位於衛河與古運河交匯的三角洲上。衛河古稱清河,「臨清」也就是臨近清河的意思。由於水陸交通發達,臨清成為聯繫南北的要津,商業繁華,名列江北五大商埠之一,號稱「小天津」。

    1914年,馮部擴編為第十六混成旅,已成為北洋軍中獨樹一幟的勁旅。1916年9月,車震偕張自忠到了廊坊,將他推薦給了馮玉祥。馮聽了老友的介紹,又將張自忠上下打量一番,見他長得高大英武,且頗有「沉毅之氣」,便很滿意地收下了他。

    投奔馮玉祥是張自忠軍旅生涯的真正開始。這時,他已經二十五歲。按常例,此時從軍已為時太遲。就連年紀比他小的佟麟閣、劉汝明、馮治安、吉鴻昌等人,都已經參軍多年,當了連長。但對於一個有抱負的人來說,最重要的不是站在什麼位置上,而是他是否找到了正確的奮鬥方向。馮玉祥的十六混成旅使張自忠真正得到了施展才華的用武之地和實現理想的奮鬥舞台。在這裡,他埋頭苦幹,發奮進取,開始了轟轟烈烈的創業。

    投奔馮玉祥之初,張自忠被委為中尉差遣。差遣,是當時軍隊中的一種編外附員,需要隨初級官長班見習一段時間方能正式就任軍官,所以又被稱為見習官。

    不久,張自忠由見習官升任排長,所在連連長就是後來頗有名氣的「倒戈將軍」石友三。

    為了增進初級軍官的軍事知識和技能,1918年9月馮玉祥在常德設立了軍官教導團,以炮兵團團長鹿鍾麟任團長。張自忠奉派進入教導團軍官隊深造。主要學習戰術、率兵術、地形、兵器、兵史、築城、簡易測繪及典、范、令等。張自忠對軍事的興趣極為濃厚,故學習起來格外勤勉刻苦,加之他文化基礎好,所以每次考試總是名列第一。鹿鍾麟對他十分賞識,將他樹為「標準學員」。馮玉祥也誇獎說:「在教導團中,他非常勤學,對人處事都極其真誠友愛,又能刻苦耐勞,這時便顯出他未來一定是個將才。」

    李衛東不知道自己能否改變這個將軍戰死沙場的命運,但是此時,張將軍近在眼前,使得他萌生了與他結義的願望。

    張自忠一聽李衛東要與他義結金蘭,也是大喜,這個年代,英雄之間惺惺相惜,對於李衛東,張自忠也是神交已久。二人結拜儀式非常簡單,跪在一起對長城磕了三頭,就結束了,儀式雖然簡單,但是情誼卻頗為深厚。

    到目前為止,李衛東一共結拜三次,一次是十三太保結拜,一次是和張少帥結拜,這次是和張自忠結拜。

    前兩次,或多或少都有些功利色彩,唯獨這一次,李衛東發自肺腑。

    送別了李衛東之後,張自忠將軍對喜峰口防線做出了及時的調整。

    鑒於趙登禹將軍的一○九旅傷亡重大,張自忠、馮治安請示宋哲元軍長,將趙登禹一○九旅撤至後方休整。

    正面的防務交給王治邦的一一○旅接管。令佟澤光一一三旅二二六團和特務營進駐三岔口,在左右前方一帶佔領陣地。

    因一一○旅傷亡也較大,不久張自忠又令二二六團承擔了董家口以東的防務。

    15日一早,張自忠由三屯營親臨前線,視察陣地,慰問官兵。他帶來了全國民眾送來的慰勞物品。

    前線官兵,見師長親自到前線陣地,歡聲雷動。

    張自忠對守衛在戰壕裡的官兵們道:「29軍的弟兄們,你們是華夏的驕傲!我代表宋軍長、馮師長向大家表示親切的慰問。

    我們這一仗打得漂亮,打出了我們華夏軍人的志氣與勇氣!打出了我們二十九軍的志氣與勇氣!在這之前,日本小鬼子很是瞧不起我們華夏軍人,也瞧不起我們二十九軍。

    據說和我們現在對峙的服部兵次郎少將和鈴木美通少將,聽說將在喜峰口迎擊他們的是咱們二十九軍時,曾輕蔑地對他們上司說,二十九軍算什麼,只不過是一支被打垮的西北軍殘部,是一支雜牌軍罷了。別要說跟俺們皇軍面對面的打,只要聽俺們到了,就要嚇得他們夾起尾巴向後跑了。弟兄們,我們挾起尾巴跑了嗎!?」

    官兵們齊聲回答:「沒有!」

    「對,我們沒有跑。我們讓這兩個日本鬼瞧瞧,夾起尾巴跑的是他們,而不是咱們二十九軍。我們二十九軍,讓日本小鬼子第一次嘗到華夏人的鐵拳。」

    張自忠接著說道:「前些日子裡我對你們講過,日本鬼子要讓我們華夏人變成四隻腳的牛馬,我們的回答是:不!我們要打得他們用四隻腳逃命。日本鬼子在我國土地上恣意殺害我們的同胞,我們前日的夜襲,也讓這些日本鬼子嘗嘗被殺的滋味。

    保護華夏,保護父老鄉親的安全是我們軍人的天職。我們絕不讓敵人在我們神聖的土地上橫行。我們發誓,要用我們的血肉,來保衛我們的長城!保衛我們的每一寸國土。古人有詩:『不叫胡馬度陰山』。我們二十九軍也發誓:不叫日寇度長城!為了這,我們誓死要和敵人血戰到底!」

    官兵們群情激昂,一齊高呼:

    「用我們的血肉,保衛我們的長城!」

    「不叫日寇度長城!」

    「誓死與敵人血戰到底!」

    吼聲如雷,在長城上空震響,也震撼著與二十九軍對峙的日本侵略軍的心靈。

    張自忠認真觀察了陣地,針對發現問題,作了如下指示:

    一,現在防禦是暫時的,收復失地才是我們的目的,在zy戰略未決定之前,我們暫時利用地形,加強工事,一面阻止敵前進,一面俟機襲擊敵人,不能呆板死守挨打。如果只知死守陣地,時間長了,士氣就會低落。

    二,防地不能平均使用力量,重要據點必須加強。要控制一定數量的預備隊,以備必要時增援或出擊。

    三,現在你們選的陣地不錯,但有的地方太暴露,易遭敵機轟炸和炮火轟擊。應在半山腰選擇一些隱蔽點,再作一道工事,下邊多設鹿角棚,多埋地雷,上挖交通溝,通到主陣地。

    四,我們沒有對空武器,易受敵機低空轟炸、掃射。可用各營預備隊,集中火力,對於千米以下飛行的敵機齊發射擊,但每人只放一槍即速隱蔽,避免敵機發覺。

    五,設置假目標,使敵人誤假為真,誘敵射擊,耗其彈藥,避免我們的傷亡。

    這些指示,是張自忠在總結長城抗戰打響以來的經驗教訓的基礎上提出的,體現了他最大限度地保存自己、消滅敵人和積極防禦的一貫作戰思想。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