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抗戰之浴血大兵

《》第一卷 第四百六十八章 兩廣發難 文 / 秋一秋

    1935年9月下旬,張gt不同意h軍北上的方針,率h四方面軍南下,提出要「打到成都吃大米」.

    10月8日,南下h軍發起綏崇丹懋戰役,經過15天艱苦戰鬥,擊潰川軍6個旅,斃傷俘虜敵兵3000餘人。

    10月24日,h三十軍、九軍二十七師從阿壩州懋功出發,以迅猛之勢,擊潰楊森殘部,穿越終年積雪的夾金山,向寶興、天全、蘆山三縣發起進攻。

    1935年11月1日,中縱隊一舉攻佔寶興,乘勝進佔靈關鎮,接著連續打垮敵劉湘教導師之一個旅一個團的阻擊,直*蘆山城下。右縱隊攻克西康金湯鎮後,繼下天全以西紫石關、大崗山,擊潰劉湘模範師的一個旅,10日占天全城,隨即向東迂迴,協同中縱隊包圍蘆山。12日攻克蘆山。10餘日內,h軍佔領了邛崍山以西、大渡河以東、青衣江以北和懋功以南之川康邊廣大地區,斃、俘敵10000餘人,擊落敵機一架。隨後,h四方面軍決定向名山、邛崍進擊,乘勝東下川西平原。

    h軍的勝利給國民d極大震動,蔣光頭為確保川西平原,命四川軍閥劉湘阻止h軍攻勢。劉湘為保住自己的地盤,急調其主力王纘緒、唐式遵等部以及李家鈺部,集結於名山及夾門關、太和場、石碑崗,連同原來當地川軍共達80多個團,在名山重鎮百丈關阻擊h軍。

    百丈關,是雅安通往成都的必經之地,自古就有「獲百丈(關)者,必得成都無疑」之說。1935年11月13日,h四方面軍中縱隊全部及右縱隊第四軍集中15個團的兵力,由五家口向朱家場、太和場之川軍發起攻擊,14日佔領該地,擊潰敵暫編第二師兩個團。16日攻佔百丈鎮,打退川軍6個旅的反撲。然後沿百丈通邛崍大路攻擊前進,至下午4時,相繼佔領黑竹、治安場、王店子,但攻勢很快就在川軍優勢兵力的阻擊下受挫。

    19日拂曉,川軍10多個旅在飛機、大炮掩護下,由北、東、南三面向h軍突出於百丈地區10餘里長的弧形陣地反撲,h軍在山谷、爛田和松林中與優勢之川軍展開浴血苦戰。

    經過連續七晝夜的激戰,雖然斃、傷敵15000餘人,但h軍傷亡也近萬人,主力受挫,主陣地丟失,被迫於21日撤出百丈。這次戰役歷時18個晝夜,仗愈打愈大,是南下以來最劇烈的一次戰役。百丈戰役後,全軍於當月撤至天全、蘆山、寶興三縣休整並準備過冬,1936年2月,h軍又被迫後撤,於4月轉移至道孚、爐霍、甘孜地區。至此,南下h軍由8萬人減至4萬餘人,南下行動遭到失敗。

    就在百丈關血戰中,蔣光頭李衛東依令而行,命吳奇偉縱隊從南充直開成都,周渾元縱隊從甘南直開成都附近之新津。

    11月下旬,在成都,國民d軍事委員會重慶行營副主任兼參謀長賀國光與李衛東長談。

    與賀國光談話後,李衛東對賀國光整編的川軍有了底。

    h四方面軍再次過草地南下後又連續作戰,部隊消耗很大,不具備向成都平原攻擊的實力。h四方面軍部隊在新的地域作戰很不適應,百丈一帶,地勢開闊,部隊的集結、隱蔽、攻防受到很大的限制,極易遭受敵機襲擊與炮火殺傷。

    當川軍發起反攻時,四方面軍處在十餘里的長弧形陣地上,三面受敵,相當被動。另外,部隊習慣於山地戰、隘路戰,而對平地、水田、村落戰鬥,則缺乏經驗。深秋的川西整天霧氣濛濛,有些幹部到了平川地帶,連東南西北都辨別不清。甚至連總指揮薛向前有時也辨不清方向,他道:「戰鬥開始後,我騎馬趕到這裡,觀察情況,現地指揮。三十軍指揮所設在百丈附近一座小山包上,我繞來繞去,好不容易才摸到。」

    h四方面軍百丈大戰的失利原因還在於低估了川軍的實力。對川軍死保川西平原的決心和作戰能力估計不足,輕敵情緒瀰漫全軍。

    h四方面軍在《寶興天蘆戰役之經過及爾後的任務與敵情之估計》認為:「我軍在順利地迅速地完成綏崇丹懋戰役任務後,即開始執行第二戰役的任務……據我們的估計,川敵楊森、劉輝之慘敗,鄧錫侯一部之潰退,劉湘教導師楊國禎部一、二旅之挫折,敵人必然的要把唐義連、王治易部調增上來,維持其垂死的狗命。但這些部隊都是我們h軍手中的敗將,死傷極大,士氣極衰,雖經過數月之補充、整理、休息,然新兵最多,大半是估拉強迫當兵的,尤其是那些軍官是亟已嘗過h軍的辣味的,未戰先餒。」。

    可見,h四方面軍戰前對川軍的實力缺乏足夠估計,想一口吞掉敵人,打到川西平原去。其實劉湘在這帶集中的兵力,達80個團以上。縱深配備,左右呼應,憑碉堅守。

    劉湘的二十一軍,同其他川軍相比,不僅數量多,而且素質較好:一是內部矛盾小,中下層軍官幾乎全由自己培訓,內聚力強。二是在四川軍閥長期混戰中,所部官兵久經戰陣,作戰經驗豐富。

    三是管束較嚴,抽鴉片的絕無僅有。四是武器精良,裝備較好。軍直屬有飛機、艦艇、戰車、炮兵;兩個機槍團(共36個連),全配英制路易式輕機槍。

    師但這次卻不同以往,為確保成都平原,劉湘親自坐鎮,不惜代價,指揮川軍死打硬拚。加上兵力眾多、地形熟悉、堡壘密佈、炮火強大諸條件,川軍的實力已經大為增強。

    1936年1月底,張gt在蘆山任家壩召集會議,張gt、朱d、薛向前、陳h、劉b在這次會議上研究制訂了《康(定)道(孚)爐(霍)戰役計劃》。h軍被迫撤出天全、蘆山,以主力迅速西進,經懋功、丹巴進取康定、甘孜,爭取在這一帶休整補充,籌集糧食,待機北上會合zy。

    百丈關之戰,h四方面軍傷亡近萬人,未能實現進軍成都平原的目的,也是h四方面軍南下由盛而衰的轉折點。

    自從h軍撤出川西後,蔣光頭見李衛東部疲憊不堪,讓其整補,未再下令窮追h軍的任務。李衛東率部留在雅安、滎經一帶整訓,並奉蔣光頭之命,修築川康公路。

    是年6月,李衛東完成了雅安環城路線,正準備繼續延伸時,發生了「兩廣事變」。他奉命將築路任務交給川軍,自率部離川,鎮守貴州。

    李衛東率部由江西至甘肅,窮追h軍萬里,其主要任務是全剿zyh軍主力。

    雖然,這萬里追蹤,李衛東也十分賣力,吃盡了苦頭,但是一路上說是追剿,實際上是護航。

    zyh軍在李衛東一路送吃送喝送彈藥,送兵員的情況下,一路護航到陝北。

    h四方面軍,在川軍的驅趕下,挺近大西北。

    蔣光頭大呼「六年含辛茹苦,未竟全功」,但是,蔣光頭在心裡面感謝李衛東。

    雖然「jg」任務沒有完成,但李衛東借「長追」之機,成功幫助蔣光頭完成統一西南的任務。在h軍長z前,西南各省軍閥割據一方,蔣光頭的zy勢力很難插進。李衛東借追h軍之機,堂而皇之地直入大西南,並且調動西南d政軍力量共同「jg」。由此,他成功地趕走了王家烈,收編了黔軍,完全控制了貴州;與龍雲金蘭結盟,利用龍雲的滇系對付桂系;統一收編了川軍,壓制了劉湘,扶持了楊森等新川軍將領,zy的影響直接到達邊陲。這正是蔣光頭夢寐以求的,而且客觀上也為抗日戰爭時期把大西南作為大後方打下了基礎。

    當李衛東以追剿h軍為由控制了原來由軍閥控制的雲、貴、川三省以後,面臨被zy控制卻又不甘心的兩廣軍閥陳濟棠、李宗仁、白崇禧,開始為保全自己的割據勢力*心。

    陳自覺聲望、資歷連李、白也不如,而且廣東這塊地盤也是1929年蔣桂戰爭時蔣授予的,粵軍與他完全不像桂軍與李、白那樣形同子弟兵的關係。但他決不願意歸附zy,一心要保住割據狀態。桂系也清楚自己的實力根本不是zy軍的對手,必須聯合粵系才可能保住已有的割據局面。於是除秘密聯絡日本,向日本購置軍火,由日本派軍事顧問和軍事教官以增強實力之外,積極聯絡粵系,甚至派出劉仲容與中.g聯絡。還與粵系一起,指望以國民d三巨頭之一的胡漢民為依托,搞反蔣割據。

    其實粵、桂兩系都在依靠日本壯大自己的軍事實力。桂系為與蔣光頭爭雄,早就與日本暗中來往。「九一八」之後日本積極援助華夏所有反蔣勢力,桂系為首選對象。其軍火及軍事技術均來自日本,土肥原、岡村寧次都拜訪過李宗仁、白崇禧,李自己也承認:「九一八以後兩三年內,日本軍政商學各界要員訪粵,並來我私邸訪問的,多至百餘人。」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