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抗戰之浴血大兵

《》第一卷 第四百六十九章 收拾陳濟棠 文 / 秋一秋

    兩廣事變的發生,從根本上來說是源於蔣光頭實行「攘外必先安內」的政策。當日本帝國主義繼霸佔華夏東北之後大舉蠶食華北的時候,蔣光頭仍然實行「攘外必先安內」的政策。

    他的所謂「安內」,一是「j」h軍,一是消滅異己。這種情況決定了,不僅gd不會停止武力反蔣,就是地方實力派也不可能放棄對蔣的警惕,於是,「抗日反蔣」便成為與蔣光頭「安內攘外」政策相對立的一面旗幟,被遭到蔣光頭壓迫的一切派別輪番舉起。

    從兩廣的具體情況來看,李宗仁捲入兩廣事變也是順理成章的事情。西南開府以來,廣東實力一直強於廣西,因此李宗仁採取了依附陳濟棠以確保廣西獨立地位的方針。

    其實,早在福建事變發生的時候,李宗仁不肯援閩反蔣,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到陳濟棠態度的影響。

    在他看來,兩廣唇齒相依,互為表裡,必須政策一致、行動整齊,才能達到西南獨立自保的目的。

    福建事變被蔣光頭嚴厲鎮壓以後,李宗仁更感到有必要進一步鞏固兩廣合作關係。他的想法是有充分理由的,因為蔣光頭解決閩變之後,確曾設想以離間分化的手段逐個收拾兩廣。

    在對付蔣光頭的問題上,李宗仁與陳濟棠的立場是一致的。尤其在得知蔣氏先粵後桂的安排之後,李宗仁更無理由與陳濟棠採取不同的立場。

    1934年,蔣氏先是鎮壓了福建事變,接著*迫zyh軍離開江西根據地而走上了艱難的長z道路。這使他有了重新考慮兩廣問題的閒暇。至1936年,蔣光頭一面繼續對西北h軍組織大規模的「j」,一面開始實施收拾兩廣的陰謀。

    最初,蔣光頭企圖玩弄釜底抽薪的手法,拉攏胡漢民為己所用,使兩廣失去政治依傍。

    早在1934年底國民d召開四屆五中全會時,蔣光頭就想以國民zfzx的名位引誘胡漢民入京,但遭到胡氏拒絕。1936年1月,胡漢民結束了在歐洲的遊歷,途經新加坡返回香港。

    蔣光頭立即派國民d元老居正赴香港迎接胡氏,勸其去南京與蔣合作.陳濟棠不願失去胡氏政治招牌,得知蔣的舉動後,立即派他的哥哥陳維周去南寧向李宗仁問計。

    李深知蔣氏為人,也很擔心胡氏被蔣裹脅赴寧。他先讓陳維周回穗轉告陳濟棠須從長計議,幾天後他也去了廣州。他一見到陳濟棠即提出邀請胡漢民回穗主持一切的主張。在他看來:「胡漢民先生儼然是西南的物望。關於西南方面的d務和政事的處理,我們都以胡氏馬首是瞻。因胡先生為d國元老,德望素著,推他做西南領袖,原是順理成章的事。」

    胡漢民與蔣光頭素有嫌隙,他在香港明確向居正表示不去南京。而對於兩廣的邀請,他卻欣然從命,於1月25日返回廣州,表示將在粵久住。這樣,蔣光頭拉擾胡氏拆兩廣台的計劃便落空了。

    但是,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胡漢民抵粵後不久,竟因腦溢血而猝死。

    兩廣失去中心人物,又給蔣光頭帶來分解西南的新機會。胡氏死後第二天,即5月13日凌晨,蔣氏急電陳濟棠云:「請維周兄來京一談。」

    陳濟棠極具個人野心,胡漢民在世時,每有號召他總若即若離,不甚熱心;胡去世後他的野心更加增長。所以,陳氏接到蔣的電報第二天,就派乃兄陳維周飛赴南京謁蔣。蔣向陳提出解決西南問題的三點辦法:

    一、徹底解決廣西的李、白,由zy協助廣東出兵。

    二、驅逐蕭佛成等反蔣的元老。

    三、廣東仍維持原來局面……

    蔣光頭不加遮飾地挑動粵桂戰爭,使陳濟棠十分恐懼。他何嘗不知,數年來西南未遭蔣氏吞併,主要倚仗粵桂團結,兩廣相依為命,蔣氏得了廣西,廣東安能倖免?

    正在陳氏惴惴不安之際,蔣光頭忽派王寵惠以給胡弔喪名義抵穗,向陳氏提出取消西南執行部和政務委員會、改組廣東省zf、陳濟棠第一集團軍改為第四路軍、各軍師長由軍委會重新任命、統一幣制等項條件。這些條件,無疑是要對廣東實行削番。

    考慮再三,陳濟棠深覺兩廣局面決難長久維持,與其坐待蔣氏部署妥當,各個擊破,不如搶先一步,主動採取反蔣行動。而當時抗日是反蔣的最好借口,莫若掮起抗日大纛。陳氏拿定主意後,立即通知桂系首腦。

    李宗仁已於5月8日由廣州返回南寧,得胡漢民噩耗後,特由白崇禧、黃旭初等人赴穗弔喪。

    陳濟棠向白氏等人表明了反蔣決心,白氏立即派黃旭初飛返南寧向李宗仁報告。李氏感到事態嚴重,於20日趕到廣州。

    李宗仁、白崇禧、陳濟棠對蔣光頭利用胡漢民之喪乘機解決兩廣問題的應付方針,討論多次。李、白慎重,鄒魯也反對用兵,但陳濟棠卻要求採取積極行動。至是,李、白認為,粵桂不能各行其是,於是與陳濟棠共同行動。

    粵桂約定,以抗日為反蔣題材。5月26日,陳、李、白以國民d西南執行部的名義發表「反對日本增兵華北」的通電。6月1日,西南政委會與執行部正式集會,決議呈請國民zf和國民dzy,並通電全國,呈請國民zf領導抗日。兩廣事變由是發動。

    6月2日,粵桂兩中樞機關發表「冬電」,呼籲全國d、政、軍、民各界一致督促zy自九一八以來,我zf隱忍委曲,俱不足以饜敵人的苛求,今亡禍已迫於眉睫,捨奮起抗戰外,實無他途,我全體唯有依從鈞部、鈞會主張,為國家民族爭一線生機。請迅予改頒軍號,明令屬部北上抗日。

    「支電」發表後,兩廣部隊統一改稱「華夏民.國國民gm抗日救國.軍」,由陳濟棠、李宗仁分任正、副司令,下轄第一集團軍計3個軍11個師約20萬兵力;第二集團軍計4個軍及99個民團大隊約10萬兵力;空軍計有廣東方面6個中隊,黃光銳任司令,廣西方面計有3個中隊,林偉成任司令;海軍有廣東江防艦艇數十艘,張之英任司令。

    兩廣事變發動後,李宗仁、白崇禧分別在廣州和南寧宣誓就任「抗日救國.軍」新職。南寧還舉行了聲勢浩大的民團大遊行,喊出「華夏人不打華夏人」、「反對內戰,一致對外」、「全國抗日勢力聯合起來」等口號。為了壯大聲勢,桂系向湖南出動的同時,還派人到長沙與何鍵聯絡。何鍵尚在猶豫,蔣光頭已派兩軍開抵衡陽,因此何鍵未敢妄動。

    當時,蔣光頭正調動兵力在西北「j」h軍,能夠對付兩廣的兵力不多。於是他採取緩兵之計,6月9日以國民dzy名義致陳、李「佳電」稱:

    救亡禦侮之道,zy與諸同志初無二致。唯須有一致步驟、整個的計劃,乃不致授人瑕隙,自召分崩。zy秉承五全大會關於外交報告之決議,以努力和平與不惜犧牲的方針,遵循不逾。諸同志關懷迫切,尤具同情,自應於最近期內,召開全體執、監會議,於一貫方針之下,進為步驟緩急之謀,希飭所屬部隊,勿因輕率之自由行動,致誤救亡大計。

    同時,蔣還電請西南派員參加國民d五屆二中全會,以示南京要與兩廣團結無二的態度。

    針對蔣光頭的「佳電」,陳濟棠、李宗仁等於11日「真電」答覆道:

    zy若果有禦侮決心,則日本正在華北增兵,何以不見zy向北開動一兵一卒,而反將北方及中部各省駐軍紛紛向粵、桂壓迫?禦侮不可徒托空言,救亡必須見諸事實,華北危機既迫,唯有實行抗戰,始克救亡,決非從容坐談之時,只須zy領導抗日,則全國統一之勢立成,一致禦侮之效可睹。乃不此之圖,反欲一面以召集全體會議搪塞全國人民一致抗日之要求;一面調集重兵,壓迫湘、粵、桂之四境,對外之實效未圖,而內戰之危先啟,此不獨授人瑕隙,自召分崩,亡國之禍,即在目前矣。何去何從,惟鈞會實利圖之。

    兩廣一面駁斥蔣的「佳兩廣方面的態度,使蔣光頭十分惱火。他做好了軍事壓迫與分化瓦解的兩手準備。

    在軍事方面,他下令原駐貴州的薛岳部開向桂北邊境;原駐福建的蔣鼎部開往粵東邊境;另調甘麗初部集中衡陽,陳誠、衛立煌部集中湘、贛邊境;並以空軍集中在贛、湘兩省基地,海軍一部集中廈門,隨時準備進攻兩廣。

    在分化離間方面,蔣改變了先桂後粵的方針,轉而先向粵系陳濟棠開刀。在蔣光頭的收買下,廣東空軍司令黃光銳率40餘人於7月4日駕機離粵飛寧,並於6日發表「服從zy,報效d國」的通電。

    8日,廣東第一軍軍長余漢謀秘密由大庾赴南京謁蔣,表示願意替蔣收拾粵局。同日,廣東綏靖委員李漢魂也離開汕頭,並於12日電蔣授權余漢謀辦理粵局善後。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