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抗戰之浴血大兵

《》第一卷 第四百七十一章 西北暗湧 文 / 秋一秋

    處理完兩廣問題,李衛東並沒有返回重慶行營,直接從廣州飛回三亞。

    這是這兩年來,李衛東第一次回三亞。

    飛機飛到三亞上空,李衛東示意駕駛員駕駛飛機在三亞上空盤旋。

    透過飛機的窗戶,觸目之處,高樓林立,那一塊塊工業區,那一條條街道,勾勒出一幅現代都市的模樣。

    三亞變了,變化程度之大,李衛東本人也沒有想到。

    眼角湧出兩行淚水。

    這幾年來的努力拚搏,並沒有白費。

    若是在給五年時間多好啊,若是再有五年,李衛東深信,他會把戰爭準備做得更詳細一些。

    然而,李衛東已經沒有時間了。

    日本二二六事變之後,第二次侵華以被日本作為國策,現在,小鬼子在華北不斷的製造著摩擦。

    李衛東知道,該來的馬上就要來了。

    就任重慶行營主任之後,李衛東已經開始把福建,江西,廣東的重型企業,一步步向四川,海南,貴州遷移。

    同時,馮雪茹的華夏財團,以及猶太財團,準備了大量的資金收購華北,華中,華南等地的大型工廠。並一步步的向西南轉移。

    李衛東的抗戰系統,在高速的運轉。

    飛機平穩的在三亞機場降落。

    打開艙門,李衛東走下旋梯。

    鄧先生帶領著海南的各界高官,周瑾帶領著眾位夫人,站在機場上迎接。

    李衛東快步跑下旋梯,先是緊緊的握住了鄧公的手,說道:「真的感謝你,你給了我一個大大的驚喜。」

    鄧公笑道:「這一切都是按照你的計劃進行的,我只是個執行著,要感謝,應該是我代表華夏人民感謝你才對。」

    在機場上,與眾位軍官一一握手之後,李衛東一行,走進了海倫的王宮。()

    這是一座豪華的宮殿,是猶太財團贈與海倫的禮物。

    海倫親自在王宮為李衛東舉行了歡迎宴會。

    在宴會上,李衛東見到了愛因斯坦等學者,見到了海倫的武大臣。

    猶太軍團,在這幾年內,已經發展了三個軍,十幾萬人的規模。

    其中,空軍飛行員就有一千多人,飛機兩千多架。

    海軍方面,猶太商團在各國購買了大小軍艦數十艘,也已經具備了一支艦隊的規模。

    「李將軍,幾年沒見,你清瘦了許多。」愛因斯坦舉著酒杯向李衛東走來。

    李衛東急忙迎了過去道:「我最偉大的科學家,你這幾年生活的好嗎?」

    愛因斯坦道:「嗯,非常的好,感謝你賜予的一切。」

    李衛東道:「看你高興的樣子,是不是要給我什麼驚喜?」

    愛因斯坦道:「貪心的傢伙,我只李衛東道:「五年時間有些長了,我希望你,能把這個時間縮短。」

    如今,三亞已經成為了世界的金融中心,世界各國的黃金在猶太財團和龍騰,鳳舞,龍鳳以及華夏商團的運作下,源源不斷的流向三亞。

    花旗銀行已經成功被龍騰收購,並成為美國最大的銀行。

    同時,海南也成為了世界的重工業中心。

    三大造船廠,不分晝夜的在組裝著從世界各國運送過來的軍艦零件,飛機工廠此時也能量產,坦克,大炮,輕武器,也達到了同一時期,德國最先進的水平。

    在軍隊建設方面,空軍,海軍,已經形成了戰鬥力,陸軍,除了李衛東原有的番號外,又秘密組建了三個軍,分別是利劍一軍到三軍。

    這三個軍隱蔽在南海各島上訓練,訓練科目主要是兩棲登陸。

    軍官都是歐美各國留學歸來的年輕軍官,裝備都是海南最新生產的頂級裝備。

    海軍和空軍,也被分散在南海各島上。

    在不具備絕對實力以前,李衛東不打算提前暴露自己的實力。

    用一句話形容海南此時的實力:金融,科技已經領先世界,但是整體實力與發展了幾十年的日本相比,還相差甚遠。

    要打贏與日本之間的戰爭,李衛東還需要四到五年的時間悶頭發展。

    李衛東在海南停留了兩個星期,賀國光的一封電報,就把他調回了重慶。

    因為此時,被架空權力的劉湘,正在謀劃著與韓復渠等地方軍閥,組成反蔣同盟。

    在說張少帥,就任西安行營主任之後,指揮東北軍進入大西北,在東北軍強大武裝的壓迫下,西北各省,紛紛歸附。

    此時的張少帥,已經成為了名副其實的西北王。

    然而做了西北王的張少帥,信心膨脹,開始在西北醞釀一場風暴。

    隨著1936年秋季的日漸到來,發動西北大聯合的諸多條件都已經開始成熟起來了。但在另一方面,h軍在陝北的物質條件卻是極端困難的,它也直接影響到h軍的軍事發展,限制著h軍力量的進一步壯大,因而不利於h軍在它所倡導的統一戰線中成為主導的力量。

    西北的h軍,餉彈匱乏,人槍有限,根據地又貧瘠偏僻,並且已被國民d軍切割得七零八落,其自身就已經困難萬分了。

    但即使在這種情況下,雄踞各地之反蔣實力派仍舊紛紛前來相邀入盟,這不能不是一件十分引人注目的事情。很顯然,各地反蔣派之所以看重力量並不強大的西北h軍,除了對h軍的戰鬥力有足夠印象無論是張學良、楊虎城,還是陳銘樞、宋哲元、李宗仁以及劉湘等等,不管他們各自的真實目的是什麼,他們所以紛紛試圖聯合h軍,自然不是指望可以靠h軍的力量來左右開弓,挫蔣阻日,而是因為他們知道,無論是要對付強敵日本,還是要對抗正在變得不可一視,可能成就大一統局面的蔣光頭南京zf,非有強國的介入不可,而如今也只有蘇聯才能幫上這個忙。

    而在華夏,要想取得蘇聯的幫助,就非聯合h軍不可。因為在華夏,蘇聯唯一肯於援助也必定會援助的,大概也只有h軍了。因此,聯合h軍,是爭取蘇聯承認與支持,進而取得蘇聯援助的幾乎唯一的途徑。

    zgzy在計劃中對張學良和東北軍明顯地沒有寄予太多的指望,這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們對東北軍的作戰能力不抱幻想,他們之所以提出h軍和東北軍應共同退入甘肅,力爭甘、青、寧,也正是出於這種擔心。

    他們沒有想到的是,僅僅過了半個多月,張學良竟又突然變得猶豫不決起來。不僅如此,就是曾經最先支持張學良聯共反蔣的王以哲據報這時也表現出了某種動搖。

    8月12日下午,潘漢年從安塞出發經延安轉往西安。到西安數天張學良竟未露面。張托辭是說自己生病了,但潘漢年並不相信。

    19日,潘寫信給zgzy,報告道:來了這麼久,尚未見到張學良。他確實患病,但尚能起坐與邵力子對弈,而不急欲見我,未知何故。劉鼎只是順從,經我多次解釋急欲面談之重要,他依然無甚辦法。

    今晨我會見東北軍政治幹部孫銘久、應德田二人,除向他們解釋應加緊積極準備一切的意義外,並誠懇拜託轉達張學良,抽一短時間讓我將你們的信交給他,至於長談可待其痊癒後,未知結果如何?

    直接電台尚未竣工,一切因為張想到而不動手做。原因是手下無一系統工作組織,而原有軍事幹部系統,他認為不可靠、不中用,因此什麼事除他自己動手外,旁人都無辦法。

    另據劉瀾波告劉向三,王以哲日內態度不佳,藍衣社有三人經常包圍他。最近拒絕與左翼人物接近。藍衣社提出倒張擁王口號,並聲言東北軍反蔣無出路,力言張當初擁蔣,今又反蔣,是無信義,他絕不應贊成。

    王之參謀長趙鎮藩亦表示,如蘇聯無確實把握決不能輕動,並懷疑蘇聯的幫助是否可靠。我以此事詢問劉,他認為這是少數國家主義派活動,王態度閃倏,全因張本身未公開主張云云。真相如何,憑諸猜測,都不可靠。

    東北軍內部然而,這時張學良派去新疆的代表栗又、董彥平已經到達,但從新疆聯絡蘇聯的工作尚無進展,張從上海派出的代表雖已獲得蘇方簽證乘船經歐洲前往近一月,但迄今也尚無任何消息。在這種情況下,東北軍內部一些瞭解張學良意圖的幹部明顯地有些消沉。

    不過,張學良的顧慮看來與王以哲等人的顧慮還有某些不同。因為張在參加國民d五屆二中全會之間,發現國民d上層聯俄呼聲甚高,就連蔣光頭也明確向他表示決心聯俄了。

    這種情況頗使張感到困惑。剛從南京回來時,張心急如焚,立即接見潘漢年,通知zgzy,決心提早在西北發動,率先聯俄。但事過之後,借病靜思半月餘,思想上又不免十分猶豫。

    因為,他張學良決心發動西北國防zf,本意原在藉聯俄聯共舉出抗日反蔣旗幟,一來打破蔣借刀殺人的安內攘外政策,保存東北軍的實力,二來也可以設法借蘇聯之力,爭取有朝一日重回東北。

    如今若蔣也開始積極聯蘇,蘇聯必定更看重蔣而不會幫他張學良。自己若在這個時候去另立局面與南京對立,豈不自找麻煩,還給國人以居心不良之口實?這種情況顯然使張學良一下子又變得猶豫起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