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抗戰之浴血大兵

《》第一卷 第四百九十一章 平津血戰(二) 文 / 秋一秋

    二十九軍裝備相當好,因為是個地方軍,當時河北都在二十九軍控制下,做為地方實力派控制稅收後不向zy交錢全都用於發展軍備了,大量進口了捷克式輕機槍,火力在國.軍中屬一流,而且幾乎每個連隊都配備了重機槍,鋼盔都是英國進口的。」target=」_blank」>"p;gt;

    說心裡話,與鬼子地面交火,二十九軍不怕。

    但是二十九軍從將軍到士兵,都怕鬼子天上的飛機。

    廊坊是平原,不光是地形不利,工事無用,二十九軍沒有防空部隊和防空武器,就是作戰部隊也沒有受過防空訓練。

    狡猾的鬼子,抓住了二十九軍的軟肋,所以向廊坊派來了飛機。

    先來了九架飛機,對著市區一陣掃射,子彈打光後,扭頭就走。

    緊接著又飛來了6組18架,他們知道地面沒有防空武器,飛機飛得很低,擦著棗樹稍而過,帶起來的風刮得棗樹葉兒嘩啦嘩啦往下掉,嚇得百姓家中老母雞,在院子裡撲騰撲騰的。

    劉旅長等研究營園(即營地)的面積不過200多米見方,又系沙土圍牆,素無堅固防守工事。部隊都在市區的邊沿,正在敵機的攻擊目標之下,固守營房是沒有用的,也守不住。不如把隊伍撤至市外,和敵人作野戰倒還有利。

    當時劉旅長等人正在地下室裡開會,也還安全。散會後走出地下室,見地面建築都已被炸塌,部隊開始向市外撤離。日軍的大炮又開始轟擊,炮彈像冰雹一樣打了過來。大家沿著圍牆外部,利用高粱和蘆葦的隱蔽撤向外圍。

    崔團長和邢營長,跑到營園外邊,找了個地方再研究作戰方案以及通訊聯絡和傷員轉移等問題。研究決定,團機槍連歸邢營長指揮作總掩護,並作為營的預備隊。作戰部隊一律撤到營園外400—500米,選擇有利地形,準備與日軍野外作戰。

    日軍在大炮和飛機的掩護下向營園進攻,因邢營長已下令三營撤退,日軍很順利地佔領守軍營園。兩軍開始在營園周圍對戰。因日軍大炮飛機找不到目標,所以只是盲目地轟炸和炮擊。

    廊坊守軍只有82迫擊炮4門。為躲避日軍炮火和轟炸的目標,用活動陣地的方法,每放五六炮,就迅速轉移陣地,再向敵人射擊。步兵利用高粱和蘆葦的隱蔽向營房接近,向牆裡射擊和投擲手榴彈,並不衝入營區。日軍盲目還擊,死活不出圍牆。日軍飛機自早到晚始終保持著9組27架在天上盤旋掃射和轟炸。打了一天,三營共傷亡40多人,團部和第831章中,去守武清城關?」

    劉旅長搖了搖頭,打斷了崔團長的話,道:「武清距鐵路太遠,只是屯兵駐守,沒有威懾作用,實則等於敵人已經打通了鐵路線。」說著,他從八仙桌上拉過軍用地圖,指著地圖道:「去武清不如去安次,安次離廊坊30里(華里),可以時刻威脅敵人。距安次縣城關最近的鐵路線不足10里(華里),可以派人破壞鐵路,也可以襲擊敵人軍用列車。安次城地雖不堅固,遇到敵人飛機轟炸,可以退到高粱地或是蘆葦蕩裡隱蔽。」劉旅長又指著地圖道:「天黑後,我們橫過落垡,將其鐵路破壞,然後向安次城關進發。」

    劉旅長的意見,就夜,當大部隊準備從落垡鐵路路口通過鐵路的時候,日軍已經佔領落垡,並在各路口放出警戒。

    崔團長決定將兩個營的大部機槍和迫擊炮交第831章中火力重創敵人。遺憾的是,撤退的時候,不可能想到帶這樣的工具,馬上去找,也不可能。

    崔團長命令李營副集中所有的火力向敵人列車襲擊。大部隊繼續向安次縣城撤退。

    李營副帶領著所有的機槍和迫擊炮一齊向敵列車開火。敵人不瞭解情況,又值半夜,不敢出來,只是停在那裡在列車上用機槍和小炮盲目地向外亂打亂放。

    李營副帶領的士兵,見日軍龜縮不出,就衝到鐵路上埋手榴彈。可惜,二十九軍沒有重武器,否則,日軍定會受到重創。兩軍相持,天已快亮,李營副見再堅持下去將對自己不利,決定撤向安次,向大部隊集中。

    部隊陸續撤到安次,安次老百姓半夜出城歡迎。

    當時的小縣城裡並沒有大城市的報紙或電匣子,百餘里以外,無論發生天大的事,鄉民照樣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廊坊距安次不過30里,廊坊的槍炮聲,在那廣袤靜謐沒有任何嗓音的華北平原上,槍炮聲清晰可聞。

    鄉民們雖然過慣了平靜而單調日復一日的日子,可是,喜歡熱鬧追求刺激似乎是人的本性。

    廊坊戰事的第831章中了安次縣城關的能工巧匠,連夜突擊,趕製出大匾一塊,上雕四個金色大字「民之依靠」。當劉旅長帶著部下到達安次城關的時候,鄉親們推舉出德高望重者,在吹鼓手們的吹吹打打的樂聲中,將大匾送到劉旅長的手中。劉旅長因失了廊坊,心裡在窩火,手接這匾有點哭笑不得。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