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抗戰之浴血大兵

《》第一卷 第四百九十二章 平津血戰(三) 文 / 秋一秋

    安次縣長張漢權與民眾的看法不同。(/)這張縣長是見過世面的軍人出身。早年跟著五省總司令孫傳芳當師長,以後叛孫投奔了盧永祥。張縣長見國家連年內戰,內憂外患,軍閥之間無正義可言,決心解甲歸田,回到家鄉為百姓做些實事。

    以後當了安次縣父母官。張縣長見劉旅長等人連日苦戰而又失了城池,退兵到了安次城關,張縣長在縣府設宴小酌,為劉旅長、崔團長等人飲酒解悶。劉旅長只是低頭喝酒,一言不發。其他官佐也因在槍林彈雨中打仗行軍沒撈上一頓飯吃,現在只顧狼吞虎嚥,席上一片吸溜吃飯之聲。

    張縣長憑其老軍人的直覺,他雖然沒有參加廊坊之戰,對發生的事情也能猜度出八.九。他從劉旅長的態度及兵撤安次,料劉旅長沒有下定反攻廊坊的決心。根據平津形勢,廊坊這交通要道,對兩方都是至關重要,尤其在塘沽港口日軍的10萬噸軍火物資,如運至北平,必經廊坊。廊坊在日軍手中,對支援北平日軍行動極為關鍵,如若落在華夏軍隊手中,在北平的日軍馬上就會糧草軍火不濟。這平津要道日軍必然死守,華夏軍隊如去爭奪,必然要付出慘重代價,這是劉旅長心情沉重的主要原因。可是,不去爭奪,事關平津戰局。

    張縣長暗想,第832章節抵抗,節節後退。

    開始,日軍依靠自己兵精武器優良,並且有建築物為依托,還想固守豐台。可是華夏軍隊非常勇猛,不畏生死,拚命前衝,每被突破一個點,日軍就退回一個面,兩軍膠著對峙的戰線漸漸朝東南方向移動。為什麼?日軍非常怕交手戰,即:拼刺刀。

    7月8日夜,金振中營長率大刀隊收復盧溝鐵路橋,對日軍如砍瓜切菜,給日軍帶來了巨大的恐懼心裡,再加是日本兵又怕天照大神不收無頭之鬼的心理壓力,所以一見到二十九軍的士兵揮舞大刀衝近,就心膽發顫。

    為此,日本軍方還專作深題研究,並特別請專家——用現在的觀點看,應該是心理學家——商討對策,商討的結果是,每個士兵裝備一個鐵圍脖,即:用一塊半月形的鐵片,將其折成半圓,在上沿兩頭打日本人是講究效率的,在25日豐台之戰時,日軍的每個戰鬥員,都已經配備了鐵圍脖。可是,戰鬥一起,就發現了這鐵圍脖的問題。一個是,這鐵圍脖圍在脖子後,極為不便,不過這還是次要的。重要的是,鐵圍脖在脖子後蹭來蹭去,總有一種大刀即將砍來的感覺,假如大刀砍在脖子後,倒可僥倖無礙,那大刀未必都是看準鐵圍脖砍的,砍到其他地方也是有效的,所以,25日豐台之戰,只要有一個戰線被華夏軍隊突破,何旅長的士兵衝了上來,兩旁的日兵,都會感到大刀的災難即將來臨。

    那戰線漸向東南方向移動。因為二十九軍軍部考慮是局部反攻戰,主要將日軍趕出豐台據點,並非將日軍全殲於豐台,日軍且戰且退,整個上午,戰鬥進行得十分順利。到中午,何旅已收復豐台大部,日軍只是佔領豐台東南一隅,只有部分日軍,憑借堅固工事頑強抵抗。如若此時,調動南苑駐軍攻其背後,可能大功很快告成。可惜,沒做這種準備。

    這時,趁廊坊守軍疏忽,天津日軍的一列軍車載著戰鬥部隊,一路綠燈開到了豐台。形勢大變。

    二十九軍因無全局計劃,沒有兄弟部隊增援,也無阻擊外圍日軍的計劃安排。進攻豐台的部隊經過10小時的激戰,疲憊不堪,加之傷亡甚眾,戰鬥力銳減。下午4時,從天津增援的日軍趕到,與負隅頑抗的日軍相互配合,一齊發起反攻,不久,又佔領了豐台,二十九軍功敗垂成。

    26日上午,日華北駐屯軍向東京參謀本部使用武力,參謀本部立即同意對二十九軍堅決予以討伐。

    26日下午3時40分,日駐北平特務機關長松井太久郎代表香月清司司令官來到東城鐵獅子胡同政委會辦公地點求見宋哲元。宋哲元知道日方此行不善,派二十九軍參謀長張樾亭代見。松井呈遞一份華北駐屯軍向二十九軍的最後通牒,通牒內容如下:

    第二十九軍軍長宋哲元閣下:

    昨天25日夜,貴軍對我派往廊坊掩護通訊設備的一部分軍隊進行非法射擊,因而引起兩軍衝突,不勝遺憾之至。

    引起上述不幸事端的原因,不能不歸咎於貴軍缺乏執行協議之誠意,依然不改挑戰行為而造成的後果。

    貴軍如仍願以不擴大事態為宗旨,應首先速將駐盧溝橋、八寶山一帶之第三十七師,於明日中午前撤到長辛店附近;另將北平城內之第三十七師,由北平城內撤出,和駐西苑之第三十七師部隊一起先經過平漢線以北地區,於本月28日中午前轉移到永定河以西地區,然後再陸續運往保定地如不執行上述要求,將認為貴軍對協議毫無誠意,雖感遺憾,我軍將不得已採取單獨行動,而由此所引起之一切後果,應由貴軍負完全責任。

    日本軍司令官陸軍中將香月清司昭和12年7月26日張樾亭將通牒交給秦德純,秦德純拿去和宋哲元商議,宋看後大怒,馬上命令將通牒退回。並怒氣沖沖地說,拒絕日本侵略者的一切要求。

    秦德純拿著通牒出見松井,秦向松井退回通牒,同時提出口頭抗議,限日軍立刻退出北平城。雙方辯論3個小時之久,松井最後惡狠狠地道:「條件接受當做,不接受亦當如此做。」

    秦德純大怒,道:「吾人可在槍炮上見面!」

    松井把通牒往地上一扔,氣勢洶洶地走了。

    宋哲元已經感到戰事難免,馬上召見外交部駐北平特派員孫丹林,請其向zy報告「戰事恐不能免,外交大計仍應由zy主持」。另外,宋開始積極安排軍事部署。

    且說,廊坊劉振三旅長已經決定收復廊坊,26日夜,部隊認真休息。27日上午,崔團長的二二六團駐安次的7個連隊,開始做收復廊坊的準備事宜。據分析,廊坊日軍守敵在經過兩天的苦戰之後,傷亡頗重,約在百餘人以上,立足也不甚穩固,守備人數約在一個加強連左右。已得到北平此時正在激戰消息,估計日軍從北平方面獲得增援的可能性不大,但可能從天津方面得到增援。

    崔團長將兵力作了如下部署:

    第一營附迫擊炮連(缺兩門炮)、輕機槍4挺,由營長左景春帶領為主攻,以奪迴廊坊全殲守敵為目的。

    第五連附迫擊炮兩門、輕機槍兩挺,由趙營副帶領佔領落垡陣地,破壞鐵道,堵截由天津增援之敵,確保主攻方面安全。

    第六連附輕機槍連(缺6挺)為預備隊,隨團長行動,並將由安次縣城關到北史家務村的電話線路修整完畢。

    下午,全隊由安次縣城關出發。黃昏前到達離廊坊10華里左右的北史家務村,將隊伍略加整頓,安下基點,以便與旅部(駐安次縣城)聯絡。一些非戰鬥人員、醫務所、傷兵收容所以及縣zf隨來的人員均在此停下。一切就緒後,各按自己的任務分頭出發。

    深夜,反攻廊坊戰鬥打響,由於使用兵力比日軍大兩倍,對廊坊的地形、市街又熟悉,士氣也旺盛。日軍從夢中驚醒,倉促應戰。崔團官兵打起來很順手。此時恰一列由北平退下來的日軍傷兵列車停在車站。左營長立刻命令兵分兩路,一部襲擊傷兵列車,一部繼續進攻守備之敵。日軍列車上的傷兵、護衛及醫務人員很快全被殲滅。日守備部隊如驚弓之鳥,除死傷外,大部崔團長興奮地將戰情電話報告劉旅長。

    劉旅長指示道:「平津兩地的情況均不很好,可將部隊從速撤回安次縣城關,另有計劃。」

    崔團長接了電話,如頭上倒下一盆冷水,愣了剎那,軍令難違,當即按旅長指示,將部隊逐步撤離廊坊。

    當初派向北平聯絡的參謀,此時也回,聯絡參謀介紹,北平形勢已經非常緊張,到北平城下,城門緊關,守城士兵問清情況,才將其用繩索吊上城牆,匯報後,也是縋城而出。只得到上級八字指示:「和談絕望,遇敵就打。」

    劉旅此時已成孤軍,對外面發生的情況幾乎全然不知。

    在廊坊戰事同時,華日兩軍在北平廣安門發生了戰鬥。

    27日凌晨3時,河邊正三郎步兵旅團第二聯隊,襲擊了駐守通縣城外的二十九軍獨立三十九旅第二團第一營。該營對襲擊之敵頑強抵抗,戰至上午11時,突圍至南苑休整。

    27日上午8時,關東軍酒井鎬次獨立混成第一旅團襲擊駐小湯山二十九軍獨立第三十九旅特務團第二營,守軍與日軍戰鬥後向北苑撤退。

    27日下午3時,日軍川岸文治郎中將的二十師團一部襲擊團河守軍,守軍與敵激烈戰鬥後,殘部退向南苑。

    在27日.日軍的攻擊行動中,均有日機空中支援。日機並在北平上空頻繁下行偵察。

    北平已在日軍緊緊包圍之中。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