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五百零一章 八月十二日 文 / 秋一秋
這是李衛東在這個世界,第841章團軍後,李衛東就把梁重等三個團,調去了海口休整。
他甚至對宋哲元破口大罵,說五年的時間,三位愛將竟然不升一級,既然你懷疑是我安排在你身旁的釘子,那麼我就給你拔掉。
現在,李衛東又來上海了,除了樸成雲的衛隊,李衛東沒有多帶一個士兵。
大戰前的上海非常的沉寂。
密密麻麻的鉛字報道的都是臨戰前的緊張氣氛;
自從盧溝橋槍響以後,十九集團軍的將領們的心早已飛向了抗日前線;
然而李衛東卻對他們的請戰要求,不聞不問。
由南而北的淞滬鐵路以江灣為中心。東江灣路1號面對四川北路的拐彎處,像軍艦狀地橫臥著一幢四層高的鋼架混凝土大樓。橢圓的外形和粗壯的門柱以及粗線條式的建築風格,顯示出大和民族的驕橫和強壯,這幢建於1924年、佔地6,130平方米的日本海軍特別陸戰隊司令部,是日本帝國主義在上海的重要據點和指揮部。
這幢軍艦狀的大樓背後,淞滬鐵路逶迤而過。這裡是虹口地區的繁華地段,也是公共租界和華界的邊緣地區,橫濱路、寶山路、寶興路和四川北路在這裡交會,相距不遠的北面,是松柏蒼翠的虹口公園。而寶山路上狹窄而平坦的八字橋,曾是李衛東浴血奮戰過的地方。
李衛東躲在觀察這這座大樓。
這時,一身旗袍的汪雨涵送來了早晨出版的報紙,李衛東接過報紙,散發著油墨味的字裡行間瀰漫著一股火藥和硝煙味。《本市新聞》欄的頭條消息是《日軍艦兵麇集本埠形勢嚴重》。
消息道:「日軍密密麻麻的鉛字報道的都是臨戰前的緊張氣氛:「吳淞、閘北、江灣一帶的居民,紛紛攜帶箱籠爭向租界區域搬遷,汽車、人力車被雇一空。
昨晚10時左右,日方軍隊紛紛出動,並有多數日軍間諜,混入我交通要道以及公共場所刺探消息。公共租界中的店舖多已提前關門,有軌電車9點45分時都已進廠,只有往來於北四川路靶子路靜安寺之間及外洋涇橋靜安寺間的1、2兩路電車仍然維持運行。
英國、美國、法國都已準備增兵來滬,法國陸軍400名昨夜已從安南到滬,另400名下周可到。英國陸軍和美國海軍陸戰隊,將分別由香港和菲律賓出發。公共租界的萬國商團和法租界的白俄商團,昨夜也已出動,佈防租界邊境道口,租界巡捕也全體出動,維持區內治安。」
「在上海的江海各輪,已全數離滬。自本日起,本埠華商輪船公司,不論國營、民航,各航線的正班輪船,已完全停航。京滬鐵路線的客車,昨日起也已停駛。」
每一則標題都令人擔憂:《俞市長發表重要談話,日派大批軍艦到滬殊深遺憾,深盼市民鎮靜盡國民之職責》、《共同委員會昨開會應日方之請竟要求我方撤兵、俞市長嚴正駁斥會議無結果》……
與《申報》和《新聞報》成為上海三足鼎立的《時報》,報紙封面上,加印了兩個血一樣的大字:難關。
李衛東放下報紙道:「我們回南京吧!」
汪雨涵道:「這個時候走?」
李衛東道:「該來的總會來,抗戰不是一天兩天的事,而且你我在上海,也解決不了實質性的問題,倒是去南京,可以看看我們朝思夢想的老首長。」
8月12日這天上午10時,南京的主要街道兩旁增加了一些抗日的標語,從機場到zy飯店的馬路上,一下子平添了許多軍警、崗哨。明眼人一看便知,今天將有不平凡的人物到來。
果然,先後從西安飛來的飛機,給南京送來的貴賓是h軍總司令朱d、s區zy軍委副zx周先生、h軍副總參謀長葉建一。
為了表示出極大的熱情,蔣光頭派出李衛東前去機場迎接。
李衛東此時是軍部的副總參謀長,由他迎三位大佬一下飛機,穿軍裝的急忙敬禮。
李衛東謙虛道:「主任在這兒,應該由學生給您們敬禮。」
朱d握住李衛東的手道:「捨不得啊,現在我可是在你的領導之下啊。」
然後又悄悄的說道:「這幾年,你小子可追的我好苦啊。」
李衛東小聲的說道:「此一時彼一時嘛」
朱d打趣道:「我還希望你多追我幾次呢,你不追,我的彈藥都不知上哪裡去弄。」
兩人哈哈大笑。
將近中午,來自延安的貴賓被邀請到中山東路的zy飯店進午餐。主人當中有軍政部長何應欽,蔣光頭的代表李衛東、軍委辦公廳副主任兼侍從室副主任姚琮,高級將領陳誠、顧祝同、周至柔等國民d要人。
昔日在戰場上交鋒的對手,今天重又舉杯共飲。他們都是炎黃子孫,都是同飲黃河水、長江水長大的,如今都是肩負著治國重任的一代軍人,在民族危難之際,沒有解不開的疙瘩,沒有化解不了的歷史舊賬。
午後3時,zg的三位代表出席了蔣光頭召集的國防會議。這是一次難得的會議,議程中有內部關係的調整問題,也有對敵作戰的戰略、戰術問題。華夏兩d在敵對了十年之後,雙方高層人物終於坐在一起,這是歷史的進步,是華夏民族的希望。
會議開始,蔣光頭先說了幾句開場白,接著何應欽將他在廬山談話會上的那篇充滿了悲觀情緒的講話,重新在會上搬了出來,而且經過修改加工,悲觀主義的論調似乎更加完整。他認為,敵強我弱,華日雙方軍事力量過於懸殊,強調種種困難,特別是缺乏裝備,抗戰前途令人憂慮等等。
何應欽的悲觀論調給國防會議蒙上了一層陰影。周先生感到問題嚴重了,如不立即批駁,將給會議和抗戰前途帶來有害的後果。
他迅速站了起來,指出日本是一個強大的帝國主義國家,它的軍事力量、經濟力量和政治組織力量在亞洲是一等的。這一點誰也不能否定。
這是日本發動侵略戰爭的主要條件。但是,日本是千島小國,鋼鐵、煤、石油靠進口,資源先天不足,人力、軍力、財力和物力極其匱乏。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戰爭具有退步性和野蠻性。
它雖然和德國法西斯勾結,但失道寡助,不會得到國際上的援助。華夏的確是一個弱國,不論軍事力量、經濟力量和政治組織力量各方面都不如日本。可是,華夏是個大國,地大物博,人多兵多,可以進行長期戰爭。華夏進行的是反對侵略的正義戰爭,得道多助。華夏已經受到並且還要受到國際上廣大國家的援助,這和日本恰恰相反。因此,對抗戰朱d站起來補充道:「歷史的經驗告訴我們,獲得戰爭勝利不僅僅由武器裝備的強弱決定,主要是人的因素,人的勇敢精神起著決定作用。
辛亥gm時蔡鍔將軍不過是一個協統,他的人數少,而且武器裝備差,幾乎全是大刀長矛。而當時的總督李經義統帥著近十萬人馬,並擁有洋槍洋炮,卻敵不過蔡鍔的一萬人馬。
這個例子說明什麼呢,它說明戰爭的勝負往往不是靠裝備的精良,也不是靠人馬的多少,而是靠指揮員的指揮藝術及部隊的勇敢精神。李經義是大清王朝的大將軍,但他是**朝廷的看門狗,代表著反對勢力,人少武器差的蔡鍔將軍卻代表著正義和進步力量,得到四川民眾的廣泛支持。
他最終打敗了李經義,就是印證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真理。日本對華夏採取的逐步蠶食政策,由於他們國小、地少、物少、人少、兵少,對長期作戰不利。他們採取的是速決戰,我們根據我們國家的特點,充分利用地大物資豐富,人多兵多,可以充分動員民眾參戰,可以堅持持久戰。
而持久戰是弱者對付強者的最佳的選擇,持久戰是戰勝敵人的『絞肉機』,我們不妨來個以我之長,擊其之短,用持久戰來消耗他們的力量。當前,我們一要反對亡國論;二要反對速勝論;三要反對單純zf和軍隊的片面抗戰。
惟有軍隊和民眾相結合,才能戰勝日本。」朱d一口氣說明了自己的觀點,揮舞著握緊的拳頭,充滿自信地總結了一句,「我堅信,只要堅持發動民眾,堅持持久戰,用不了幾年,我們就會將日本強盜拖死!」
話音一落,掌聲四起。
蔣光頭也被他的一番分析所感動,更從周先生、朱d那深邃的目光中,看到了zg代表的真誠和坦率。會議結束時,蔣光頭握著朱d的手說:「玉階(朱d的字)將軍講得好,如果打持久戰能獲勝,我一定抗戰到底。」
朱d看出蔣光頭話裡的真誠,笑著說:「此次委員長的話可算數?」
蔣光頭聽出朱d話中有話,他是對自己說話的誠信度有懷疑,便十分認真地說:「玉階將軍,這次我是吃了秤砣鐵了心了。」
zg的態度促使蔣光頭果斷地下了抗戰的決心。蔣光頭的表態,令朱d十分寬慰,他誠懇地說:「我們都是炎黃子孫,又都是軍人,華夏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邊緣,我們要明確自己所處的位置,明確軍人的責任與貢獻。只要盡力了,就無愧於天地,無愧於良心,無怨無悔。」
誰知,此時信誓8月13日,日軍開始向華夏軍隊轟擊,大戰終於打響了。
淞滬戰役之初,蔣光頭的神經繃得緊緊的,他始終牽掛著這場戰役的輸贏。就在戰役打響的8月13日上午10點——離第841章結到太倉附近,擔任岳王市、梅李兩區防務。
張治中的意見是一定要爭先一著,先下手為強。蔣光頭已有吸引日軍主力南下淞滬的計劃,準備集中主力在淞滬與日軍主力決戰,一是爭取國際輿論與在上海有利益關係的國家和國聯出面干涉;二是利用在上海抵抗和封江的時間,掩護國民zf和主力從容退守武漢、南昌,保存實力,並拉開戰線,相機破敵。
張治中到了黃埔路蔣光頭官邸,主動請纓,懇切地說:「委座,我有個觀念,一定要先發制人,華夏對付日軍,可分三個時期,第一,是他要打我而我不還手,『九·一八』便是這種;第二,是他先打我,我才還手,『一·二八』、長城抗戰屬第二種;這次淞滬作法,應是第三種,就是先下手為強。」
蔣光頭十分贊同張治中的意見。
8月11日晚上,根據統帥部的命令,部隊當夜開進了上海的預定陣地。並在13日的拂曉做好了攻擊虹口及楊樹浦日軍據點的準備。
就在部隊準備出擊時,天氣突變,拂曉時分便下起了暴雨,七級大風伴著豆統帥部的臉也和老天一樣說變就變,萬事俱備,只欠東風。張治中迷惑不解,立即向統帥部發電報,報告說:「我軍業已展開,攻擊準備也已完畢。」
可是,統帥部那頭硬是堅定不移地命令他不得進攻。
敵人張開了血盆大口,我軍劍拔弩張,統帥部卻出爾反爾,不准出擊。張治中頭腦中一片空白,為了準備這個戰機,他廢寢忘食,含辛茹苦,為了抗擊日軍的瘋狂侵略,他整整等了五年。五年前的情景又浮現在他的眼前:
當時,為了支援十九路軍的淞滬抗戰,他主動向蔣光頭提出帶兵增援的請求。於是,張治中率領滬寧沿線的第五軍精銳部隊——第八十七師、八十八師和zy軍校教導隊、炮兵一團等官兵,火速趕赴戰場。出征前夜,他給妻子留下一份遺書,書中寫道:「……這是一次反抗強暴的民族戰爭,也是我生平作戰的第一次,我必以誓死的決心,為保衛祖國而戰。一個gm軍人首先要具有犧牲精神,而犧牲精神又必須從高級將領做起,這一役犧牲是應該的,生還算是意外的了……」這份遺書,體現了張治中抱定了馬革裹屍的決心。
第五軍在蔣光鼎、蔡廷鍇的指揮下,參加了吳淞、廟行、瀏河、葛隆、嚴家橋的殊死血戰,第五軍的忠勇奮鬥,譜寫了氣壯山河的悲歌!
可是,華日雙方簽訂了《華日淞滬停戰協定》,華夏軍隊戰而無功,並接令後撤。官兵雖然想不通,卻只好按命令一夜間退到常熟,千千萬萬的忠勇將士壯志難酬,張治中在帶領第五軍離開上海時,心中很不平靜。
五年後的今天,張治中厲兵秣馬之時,又接到蔣光頭統帥部「不得進攻」的命令,這令他萬分沮喪。
蔣光頭下達完「不得進攻」的命令後,在辦公室內來回地踱步。
這時,侍從室副主任姚琮敲門走了進來。蔣光頭與蔣夫人結婚之前,曾經同姚怡誠生活了一段時間,雖然蔣後來與姚不再來往,因愛子蔣緯國是姚怡誠帶大的,蔣光頭對她還有著很深的感情。那時,姚怡誠的哥哥姚琮從學校畢業無事可做,蔣光頭便讓他到自己的身邊工作。姚琮對蔣十分忠誠,只要聽到有關對蔣的議論,他會私下裡給蔣光頭打小報告,提醒蔣注意。
蔣光頭見到姚琮,轉身劈頭問道:「上海這一仗要不要打?你在外面聽到別人怎麼說?」
姚琮望了望猶豫不決的蔣光頭,回答說:「日本人侵略華夏的胃口很大,他們有備而來,大有勢在必奪之決心。他們裝備好,如果我們不抵抗,可能只需兩個月就會亡國。所以「所以什麼?這裡又沒有什麼外人,有什麼儘管放心大膽地說嘛!」蔣光頭有點不耐煩。
姚琮只好硬著頭皮說:「我聽到的議論都是主張打而不主張和。而且,他們還主張要打就在上海打。」
「為什麼?」蔣光頭不明白為什麼要在上海打。
「上海是華夏的文化經濟中心,外國租界多,是國際觀瞻的戰略要地,不打就退,政治影響太壞,弄不好就會被戴上賣國.賊的帽子。而且,我們在上海打,完全能拖住日軍的步伐,原因是上海市內鋼筋水泥建築多,明清時期,吳淞口、杭州灣造了不少炮台,我們都可利用抵抗日軍。還有,江浙水網地區,日軍的現代化武器用不上。」
姚琮打開了話匣子,也顧不得蔣光頭生氣不生氣,滔滔不絕地把聽到的和自己的想法都說了出來,「還有人說,我們在上海打起來,可以使日本整個戰略軸線發生改變,讓敵軍從『由北而南』的俯攻之態改變成『由東向西』的仰攻,喪失其主宰戰場的時機。」
姚琮一席話,堅定了蔣光頭抗日的決心,他一拳擊在桌子上,大聲地說:「好!我們就在上海和小日本干一干!拚個你死我活!」
從這天開始,蔣光頭丟掉了和談的幻想,指揮華夏軍隊,和侵略者開始了一場拚死的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