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抗戰之浴血大兵

《》第一卷 第五百零二章 我的空軍 文 / 秋一秋

    高志航此時已經不在三亞了。

    他被蔣夫人一紙調令,調到了南京。

    1937年,蔣夫人出面主持國民d空軍。

    大戰在即,國民zf需要現代化華夏的軍力,尤需戰鬥機。

    然而,購買飛機涉及大筆款項,蔣光頭無法決定他那批貪污成性的幕僚中,究竟誰能負起這一重任。他知道自己的妻子可以信賴。因此,這位只受過音樂、文學和社會美德教育的蔣夫人,便把許多時間花在有關航空理論、飛機設計和比較各種飛機零件優劣的技術刊物上。

    蔣夫人接下重任,立即把手伸向了李衛東。

    在李衛東的支持下,蔣夫人搖身一變為華夏空軍總司令,對婦女而言,這是史無前例的。

    高志航手下的航空隊以及三亞的那些繳獲來的飛機,就這樣成了蔣夫人麾下的部隊。

    蔣夫人獨攬空軍大權,不容他人染指,並成為嚴格執行空軍紀律的人。她規定,凡在這支精英部隊中行竊者,將被處以極刑。

    蔣夫人出任航委會秘書長前,國府空軍由意大利提供飛機與訓練,然一無成就。蔣夫人急需能幹的助手幫她整頓空軍,她聘請了前美國陸軍航空隊飛行員霍布魯克當顧問。

    蔣夫人是個做事是講究效率的人,她問霍什麼人可以在短時期內把華夏空軍改造成像樣的軍種,霍馬上想到了一個長相酷似「老鷹」而有充滿慓悍之氣的老飛行員,這個人就是陳納德。

    1937年初春,陳納德收到了蔣夫人的一封信,問他是否願意到華夏當空軍顧問,月薪1千美元,此外還有額外津貼、專用司機、轎車和譯員,並有權駕駛華夏空軍的任何飛機。因病而離開軍職的陳納德立刻答應,4月1日即由舊金山搭乘「加菲爾總統號」郵輪經日本赴華,護照上面寫的是到華夏「考察農業」。從此,陳納德開始了自己的華夏生涯,成為家喻戶曉的「飛虎將軍」。

    1937年6月初,陳納德抵達上海。一個炎熱的下午,霍布魯克帶他去見蔣夫人和澳洲籍政治顧問端納。當天晚上,陳在日記上寫下他會見蔣夫人的印象:「她將永遠是我的公主。」

    陳答應在兩個月內向蔣夫人提出對華夏空軍的考察報告。抗戰爆發後,國府空軍號稱有500架飛機,能起飛的還不到100架;日軍則有3000架,僅上海一地即有400架,日軍在上海且建有機場。儘管華夏空軍遠居劣勢,但飛行員的素質和愛國心卻是一流的。

    日本陸軍航空隊約有飛機1480架,海軍航空隊約有飛機1220架。日本工業基礎較堅實,能夠生產各類飛機和技術裝備,作戰損耗後能及時得到補充。日本陸、海而日軍96式轟炸機,最大飛行速度372公里/小時,航程1300公里,機上裝有4挺機槍、1門航炮,可載800公斤炸彈,先後生產了1100架。這兩種飛機是侵華戰爭初期日軍裝備最多的飛機。

    此外,日軍還裝備有96式艦載轟炸機428架、96式艦載魚雷攻擊機200架等。

    華夏空軍在全面抗日戰爭爆發前,先後將各地區、各派系的航空隊統一於zy國民zf領導,但兵力仍十分有限,飛機陳舊,機型雜亂,性能落後,機種配備比例失調。

    華夏三十年代初期和中期從美國購買了霍克2、霍克3、波音—281型戰鬥機以及雪萊克a—12型攻擊機,諾斯羅普—2e、馬丁—139wc型轟炸機,數量都很有限。

    國內由於工業基礎薄弱,雖也仿製了部分作戰飛機,但其主要部件仍依賴進口。截止1937年8月14日,華夏空軍正式與日機交戰時,列編的9個大隊零5個獨立中隊,裝備各型飛機296架,不及日軍的九分之一。

    其中轟炸機148架,占50%;戰鬥機101架,占34%;偵察機41架,占14%。飛行員620名,能參戰的人不足半數,且戰鬥機飛行員訓練重點是對地攻擊,更無空戰經驗。

    此時,華夏空軍裝備的主要戰鬥機是霍克3,其最大飛行速度387公里/小時,航程625公里,裝備數量最多的轟炸機為道格拉斯02m,其最大飛行速度為238公里/小時,航程524公里,均不及日軍當時裝備的同類型作戰飛機。

    一九三七年,八月十三日。

    40多人的日本陸戰隊是從北四川路日本小學裡衝出來的。他們全副武裝,以日本便衣隊為前導,衝過橫濱橋後又衝越過淞滬鐵道而到達寶山路,與公共租界的北四川路南北相連的寶山路屬華夏地界,駐守在寶山路的警察及華夏保安部隊面對挑釁的日軍,立即舉槍還擊,乒乒乓乓的槍聲持續了大約一刻鐘後,日本的便衣隊和陸戰隊員倒下了十多人。挑釁的日軍經不住華夏保安部隊的猛烈攻擊,狼狽地逃竄了。

    潰退的日軍不甘心失敗。10時30分左右,東江灣路上的日本海軍陸戰隊司令部裡,從後門衝出一大隊的武裝士兵,他們哇哇地叫喊著,再次越過淞滬鐵路,向守衛天通庵和八字橋的華夏終於,舉世震驚的淞滬抗戰拉開了帷幕。下午4時許,「八·一三」大戰爆發!

    八字橋一帶,華夏軍隊第842章的炮火奮勇衝鋒,這是孫元良將軍指揮的部隊。五年前的「一·二八」抗戰中,孫元良將軍經廟行一戰,威名遠揚。此刻,從北四川路進犯八字橋的日軍伊籐第842章節敗退。華夏軍隊乘勝而追,5時30分就佔領了八字橋,接著又佔領了日軍的陣地中興路橋和江灣路一帶。

    這個時候,日軍猛烈的炮火向著寶興路及商務印書館轟擊,頓時火光沖天,彈片橫飛!而華夏軍隊的炮兵也猛烈還擊,他們對著江灣路上日軍陸戰隊的司令部猛轟,有三發炮彈命中目標,擊毀了房屋的部分牆壁,華夏軍隊乘機迫近日軍據點海軍陸戰隊司令部。

    與陸地上的槍炮聲相呼應,停泊在吳淞高橋的日軍艦艇,也以大口徑炮向虹口虯江碼頭至滬江大學一線猛烈轟擊!

    8月13日深夜,蔣光頭下達了全線攻擊的命令。其實,這天下午4時,日本海軍陸戰隊駐八字橋地區的伊籐茂第842章團軍(下轄3個師和1個獨立旅)準備圍攻日軍,13日戰爭爆發,華夏軍隊對上海市區之敵發動全面進攻,同時出動空軍,轟炸日海軍陸戰隊司令部、匯山碼頭及海面艦艇。其攻擊重點最初為虹口,後轉向公大紗廠。

    「八一三」淞滬會戰開始時,華夏軍隊佔了絕對優勢,除2個精銳師外,還有2個裝備德國火炮的重炮團,即炮兵第10團(100毫米加農炮)和炮兵第8團(150毫米榴彈炮),加上坦克、空軍助戰,按理應具有壓倒性優勢。其時日軍在上海的部隊僅海軍陸戰隊3000多人,緊急從日本商團中動員退役軍人,合計也不過4000人,重武器也不足,但其依靠堅固工事頑強抵抗,致使華夏軍隊一直無法完成重大突破。

    14日戰況空前激烈,地面、空中、海上全面開戰。這天清晨,南京光華門大校場空軍司令部收到蔣光頭的電令:

    在長江中的日本50艘兵艦和輪船,正向東逃跑。你們大隊應即帶上炸彈,於拂曉前將其炸沉。倘若日艦已經駛進吳這份電令迅速傳到揚州第五大隊。當時的值班室是臨時用帳篷搭起來的,第五大隊剛剛從南昌轉場來揚州備戰,精明的王倬值夜班,他將蔣光頭的電令立即向丁大隊長報告。

    丁紀徐是1925年廣州航空學校的飛行教官,1932年「一·二八」淞滬抗戰時,他作為廣東空軍的混合機隊隊長北上參戰,現在是空軍第五大隊大隊長。這時,他接過電令,當即命令中隊長劉粹剛率領18架霍克三式驅逐機,每機帶500磅炸彈一枚,立即追擊長江中的日艦。

    飛行員王倬聽到戰鬥命令,一躍而起,飛快地穿上飛行服,登上戰機。與他一起上天的還有梁鴻雲、雍沛、袁葆康、董慶祥、姚傑、余騰甲、胡莊如、董明德、張偉華、宋恩儒、劉依均和鄒賡等飛行員。天剛濛濛亮,飛機如利箭劃破濃霧快速向前。機翼下的山川還在沉睡,籠罩著一片白霧。

    霍克式驅逐機編隊飛行,越過江陰要塞,長江像一條白練閃閃發光。機群沿著長江向東搜索前進,但波光萬里的江面上沒發現一艘軍艦。直到機群飛近長江口時,他們才看到吳淞口以東的白龍港停泊著一艘飄揚著太陽旗的日本軍艦。

    長機當即下令改變隊形。面對仇敵,戰機一架接一架地向著鯊魚似的艦艇俯衝投彈。劉粹剛帶頭用一個半滾動作,從空中直衝敵艦,炸彈帶著尖嘯激起了沖天的水柱。第二架是25歲的副隊長梁鴻雲的座機俯衝轟炸,500磅的炸彈命中了敵艦的尾部,隨即濃煙四起。其他的戰機一架又一架陸續投彈。艦身漸漸下沉,沉入了滔滔的江濤中。全隊凱旋時,初升的太陽從濃雲中透出淡淡的陽光。

    對華夏軍隊威脅最大的是由「出雲」艦為旗艦的第三艦隊。它是一艘指揮艦,日軍派遣軍總司令白川就住在這艘艦上。白川不斷地向其他炮艦下達用艦炮支援陸軍在虹口戰鬥的命令,還命令運送並掩護後續到達的日軍在上海登陸。

    因此,消滅「出雲」艦隊,是華夏空軍重要的緊迫任務。從廣德起飛的21架美國造諾斯羅普輕型轟炸機,穿雲破霧,來到波光粼粼的上海黃浦江上空。但是,他們只能轟炸日本軍艦,萬萬不可炸錯了目標。而黃浦江上停靠的不僅有日本軍艦,還有美國、法國、英國的軍艦。

    飛行員們只好低空飛行,仔細尋找掛著太陽旗的目標。可是,日本軍艦上有無數高射炮和高射機槍組成的縱橫交錯的防空網,低空飛行,日本軍艦很容易發現。所以,要消滅「出雲」艦隊談何容易?

    有一架飛機眼看就飛到「出雲」號上空時,被日軍的高射同一天,日本木更津航空隊從台灣新竹機場起飛了15架飛機。他們的目標是轟炸上海的華夏軍隊。

    蔣光頭接到情報後,命令杭州筧橋機場的第四大隊出擊。高志航大隊長率機組起升,快到上海上空時,他看見一架日機腆著大肚子,像個不安分的孕婦,在低空尋覓著目標。

    這些日子以來,這架日本重型轟炸機每天都肆無忌憚地飛到上海上空,瘋狂地丟下一大批大炸彈,使無數華夏軍民倒在血泊之中。高志航滿腔怒火地瞄準這架惡魔後,猛然開炮。

    只見火光閃閃,不見敵機墜落。原來,狡猾的敵機發覺了跟在後面的華夏戰機,猛地一個躍升,躲進了一塊黑雲。高志航見敵機逃跑,緊追不放,他衝過黑雲後發現了目標,便緊跟機尾,100米、80米、50米……他已清楚地看到日機飛行員的後腦勺了。「這次絕不能讓它跑掉!」他暗暗地較勁,沉著地一按炮鈕,「轟」地一聲爆炸聲響,如萬束禮花在空中形成一個大大的火球,敵機一頭扎進了滾滾長江中。

    另外幾名飛行員在高志航的首戰命中鼓舞下,越打越勇,越打越猛,炮聲、機槍聲不絕於耳。東邊天一堆火,南邊天敵機拖著濃煙扎進大海,西邊天一道光,北邊天敵機追著華夏飛機報復,整個天空在沸騰。

    二十一中隊鄭少愚瞄準一架敵機開炮,敵機升空向西逃跑,又急轉彎向南逃去。鄭少愚豈肯讓到嘴的肥肉失去,他咬著不放,距離越拉越近了,終於咬住了!鄭少愚興奮地一按炮鈕,咚!咚!咚!連開了三炮,一串串火舌飛向敵機。那架狡猾的敵機終於沒能逃出滅亡的命運,如斷了線的風箏,在空中翻滾著,一頭栽在稻田里。

    木更津航空隊重型轟炸機隊被打得七零八落,倖存的飛機倉皇逃命。高志航估計飛機裡的油不多了,發出信號,率隊勝利返回筧橋機場。

    當晚,日本廣播電台報道說:「大日本皇軍台灣新竹的木更津隊15架飛機,今日出擊上海,同華夏飛機遭遇,交戰結果,13架飛機失蹤……」

    華夏空軍一戰成功,一戰成名,各大城市轟動了!自「九·一八」事件以來,華夏人民滿腔怒火,全國充滿了怨聲、罵聲。8月14日空戰告捷,華夏人見到了光明,揚眉吐氣,有了笑聲和讚揚聲。

    航空委員會秘書長蔣夫人更是興奮不從此,蔣夫人胸前不在佩戴珠光寶氣,而是一枚空軍軍徽。

    她還在李衛東面前大聲的說道:「我的空軍最棒,我的空軍最棒!」

    繼「八·一四」空中大捷之後,15日,不甘失敗的日軍木更津航空隊、鹿屋航空隊、海軍航空隊共計出動60架飛機,對上海、南京進行轟炸。華夏飛機升空迎戰,再次擊落敵機17架。

    世界各大報紙、通訊社發出消息,報道說:華夏空軍軍魂高志航首建奇功,華夏騎士式英雄樂以琴,一舉擊落敵機四架。

    空軍連戰皆捷,著實讓華夏人興奮了一陣。各地、各團體的賀電如雪片般飛來:

    華夏z東的電文如下:

    所有前線的軍隊,不論陸軍、空軍和其他地方部隊都進行了英勇的抗戰,表示了華夏民族的英雄氣概。華夏gcd謹以無上的熱忱,向所有全國的愛國.軍隊,愛國同胞,致以民族gm的敬禮。

    數日後,日本木更津、鹿屋航空聯隊隊長,海軍航空大佐石井義,剖腹自殺。

    與空軍相比較,地面步兵的戰鬥很不理想。儘管第一線官兵付出了巨大的代價,進展卻不盡如人意。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