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抗戰之浴血大兵

《》第一卷 第五百零三章 怎麼才能先發制人? 文 / 秋一秋

    下午4時,成千上萬的市民又一次目睹了華夏空軍轟炸「出雲」艦的戰況。(/)

    馬達聲由遠而近,兩架華夏空軍的轟炸機自浦東向西佯作俯衝狀,就在日軍的高炮和機槍集中火力向它們掃射時,突然間又有十幾架華夏飛機從西南方面撲向「出雲」號投彈。轟炸機在炮火中盤旋翻騰,輪番轟炸,一時間彈雨如注,不少炮彈打到了蘇州河南的黃浦公園,觀戰的人們紛紛躲避,外灘和南京路上人潮如海,水洩不通。

    接著,又是兩聲「轟!轟!」的巨響,只見煙火瀰漫,原來轟炸機的炸彈投到了匯中飯店旁邊,飯店被炸掉了一隻角,馬路上電線被炸得七零八落,店面的櫃窗玻璃炸得粉碎,路上的汽車在燃燒,到處是血和火,斷肢殘臂的死傷者血跡斑斑!

    過了不久,又有兩顆炸彈落在大世界難民收容所的十字路口,頓時血肉橫飛,死傷纍纍。據報道:傷亡達2,000多人。而那兩顆炸彈,是我國飛機因受傷後機械失靈而落下的炸彈。這幕悲劇的受害者中,還有美、英等外國人。美國人魯林森正駕著轎車路過這裡,立即被炸彈的氣浪和烈火吞沒。他是基督教會在華夏創辦的《華夏紀事報》的編輯,這位傑出的和平主義者是這一次華日戰爭中第843章的彈雨,在街巷中衝殺。頑固的日軍憑借堅固的房屋和工事,兩軍逐屋爭奪,街壘一片殺聲!

    從愛國女校迂迴攻擊的第843章的炮火率部攻擊佔領持志大學的頑敵。終於,機槍壓住了日軍的抵抗,從持志大學出逃的日軍退守到上海法學院內。

    「衝啊!」黃旅長乘日軍立足未穩之機,一鼓作氣帶著官兵追擊,不給日軍喘息的機會。密集的彈雨中,敵我雙方死傷慘重。奮勇的第843章中機槍火力,頑強抵抗。經過一個多小時的死拼,我們才進佔到八字橋以東的陣地。我們的連長受傷了,連長是徐州人。」

    在八字橋方向並肩衝鋒的第843章的彈雨,在街巷中衝殺。當衝到據點前時,鬼子立即不顧一切一個個小據點被拔掉後,就要*近海軍陸戰隊司令部時,進攻的難度加大了。敵人屋前屋後都用鋼板擋了起來,發出去的炮彈「光當」、「光當」地響著,卻不是被彈了回來,就是被彈到別處爆炸了。據點內吐出長長的火舌,一批又一批的官兵被機槍擊中倒下了。兩個多小時的進攻,戰鬥沒有絲毫進展。黃梅興請示孫元良後,率部隊轉移到持志大學。

    黃梅興指揮部隊迅速包圍了持志大學,在高大堅固的建築物面前,黃梅興首先命令部隊炮擊。持志大學內的敵人在強大的攻勢面前開始邊打邊向上海法學院逃竄。第843章派人用炸藥炸據點,以減少不必要的傷亡。

    方雨章皺著眉說:「沒有現成的炸藥包,只有幾箱零散的炸藥。」

    「那就趕快組織官兵趕製炸藥包!」他一邊說,一邊如此這般地向他傳授制炸藥包的方法。

    方雨章令士兵從敵人屍體上扒下幾條棉褲,紮住兩條褲腿,再往裡面裝上炸藥,兩頭紮得嚴嚴實實的,再裝上導火管。不出一個小時,十幾個炸藥包就做好了。在機槍火力掩護下,士兵們手抱著炸藥包,向敵人的據點衝去,緊接著便傳來一陣陣爆炸聲,敵人的據點一個個飛上了天。官兵們隨之向愛國大學衝鋒,喊殺聲陣陣,華夏士兵和日本士兵扭打在一起,這股敵人被消滅。

    黃梅興站在陣地前,興奮地拿起步話機,準備向孫元良報告喜訊,突然飛來一顆炸彈,黃梅興倒在血泊中。

    這天的戰鬥,第843章中三個師兵力,在敵人毫無準備的情況下,一舉殲滅這股敵人。如果蔣光頭接受他的建議,勝利的可能性是很大的。

    可是,「八·一三」後,敵人經過充分的時間準備後,有了堅固的防備,再要打這股敵人就不是一件易事了。更讓他擔心的是日本到上海的海上距離,軍艦三天可以趕到,也就是說,日軍的增援部隊8月19日就可抵達上海。如果日軍的增援兵力趕到,就會搶灘登陸。他想起這些,不由埋怨起優柔寡斷的蔣光頭錯失良機。

    怎麼辦?張治中急得團團轉。他想派兵堵截日軍的增兵,卻不知道敵人選在何地登陸。再說,自己又有多少兵力去堵截敵增兵呢?他拿起電話,向蔣光頭報告了自己的想法。蔣光頭回電說:一、力爭在日軍增援到來之前結束戰役;二、正在向全國各地調集部隊向上海增援;三、可請教德國顧問團,如何殲滅現有的5000日軍。

    在張治中來電話的前三天,蔣光頭接到軍統局長戴笠的密報,8月10日,日本陸海軍召開緊急會議,磋商向上海增兵一事。8月12日上午,日本內閣召開會議,一致舉手批准了陸海軍的增兵報告。8月12日下午,陸軍省和總參謀部提出向上海增兵的方案,計劃動員30萬兵力和8.7萬匹戰馬。8月14日午後,先頭兩個師團接到命令,在大阪、長崎集中,15日登艦。

    蔣光頭接到這份密報後半小時,戴笠又送來一份密報,8月15日駐上海的海軍陸戰隊司令谷川清,向日本海軍第二次求援,海軍軍令部為了救急,急令駐華夏旅順口的橫須賀鎮府第一特別陸戰隊、吳鎮守府第一特別陸戰隊共1400餘人,和佐世保海軍陸戰隊兩個大隊1200餘人,立即開赴上海。

    蔣光頭連接兩份密報,同軍政部長何應欽、副總參謀長白崇禧緊急研究決定,命令第十八軍、第五十四軍、第三十九軍、第七十四軍、第六師和炮兵第十六團開往上海,擔任蘊藻濱以北至長江岸邊及瀏河以東地區作戰,既防日軍在上海登陸,又便於迅速殲滅5000餘日軍。

    根據各方面情報,蔣光頭預感到淞滬戰役規模將會擴大,時間也會延長,參加兵力也會逐漸增多,便下令成立了大本營機構,下設六個部。大本營六個部長天天開會在攻擊愛國女子中學的戰鬥中,第264旅的參謀主任鄧洸中校以及通訊排的30多位官兵一起殉國了。旅長陣亡的消息使官兵們極為悲痛,部隊暫時失去了指揮,攻擊不得不停了下來。

    濃重的陰雲籠罩著上海,天邊雷聲隆隆。8月14日的攻擊戰中,第264旅共傷亡千餘人,其中527團陣亡了7位連長!

    第87師261旅在旅長沈發藻的率領下擔任左翼攻擊。

    據《申報》報道,14日「整日血戰,我軍左翼陣線,已進展至楊樹浦,將公大紗廠日軍包圍」。激烈的街市攻堅戰在每一條馬路和每一幢樓房之間展開。261旅也是zy軍中能打能拼的主力部隊。「一·二八」淞滬抗戰時,如今第88師師長孫元良和第36師師長宋希濂都是這個師的旅長。師長王敬久當年是副師長。長臉細眼的王敬久是黃埔一期的留校生,他以善於指揮見長。在1930年的中原大戰中,他所在的2師與馮玉祥爭奪隴海路上的田莊車站,雙方殺得難分難解,2師傷亡了四個團長仍然攻佔不下。這時,師長顧祝同命令王敬久帶領部隊投入戰鬥,他以沉著機智的戰術,一舉反攻成功,並擊退了馮玉祥部隊的多次進攻。這一仗使王敬久升任旅長。

    對於上海地區的抗戰,第8師、36師等部隊在滬寧杭地區構築了大量的工事陣地。第87師先承擔無錫至江陰一線的工事構築,後來又築蘇州、常熟一線的部分陣地,永久陣地上有機槍掩體和觀察哨、通訊樞紐、指揮所等,全部是鋼筋混凝土結構。射擊孔、了望孔和出入口都用鋼板門窗,還有密封防毒設備,這是一套整體防禦的國防工事。

    「七七」事變後,備戰的第87師為了掌握日軍動向,曾經派出連長以上軍官穿著便衣,分批到上海進行實地偵察,特別是虹口租界內的地堡、街壘,按自左至右的順序,統一編號後,標誌在5000︰1的地圖上,每一個據點的通道、射向、兵力以及配置的武器,登記在另冊上,每個團都印發一本。所以,這次進攻戰能迅速地把敵據點圍困起來,一個一個地攻佔,與預先的周密偵察和事先的充分準備是分不開的。

    陳家行、張家宅、陳家巷……261旅在這一地區與日軍展開了激烈戰鬥,雖有不少的傷亡,但反覆爭奪,連戰連捷,一度奪回了滬江大學,又佔領了日本海軍*場。261旅的另一路部隊迫近到租界外面的姚家橋,與兄弟部隊一起包圍了海軍陸戰隊司令部處於劣勢的日軍不甘心撤退,他們乘颱風過境的時機,在上風方向點燃民房,大肆縱火,妄圖以火龍陣阻止八字橋附近的華夏軍隊前進,我方官兵頂著濃煙烈火奮勇衝鋒,所向無敵!

    流離失所的市民們在烈火和戰亂中呼號!

    當天晚上,蔣光頭電令張治中:「今晚不可進攻,另候後命。」

    張治中兩眼盯著手裡的電文,一聲不吭。開戰才兩天,卻兩次命令「不可進攻」。幾個月來苦心部署的攻擊計劃全被打亂了。

    本來,乘增援的日軍還沒有到達之前,憑借初戰告捷的昂揚士氣,可以一鼓作氣把虹口的日軍掃進黃浦江。可是軍令如山,身為統率上海作戰部隊的司令官,只好依zy的命令行事。

    張治中的心裡亂糟糟的,他不知道蔣光頭的意圖究竟是什麼。早晨攻擊開始的時候,國民zf外交部針對上海租界外籍人士要求上海為「不設防城市」的言論,發表了義正詞嚴的重要聲明。聲明道:「和平確已完全絕望,犧牲已到最後關頭,禦侮救亡,義無反顧……決以當年喋血淞滬、長城之精神,掃蕩敵出境,不達保我領土主權之目的,誓不終止。」正是這種堅定激昂的民族氣概,鼓舞將軍再戰淞滬。

    根據「一·二八」之役的經驗,在領命之前,張治中向蔣光頭提出關於再戰淞滬的戰略建議。他認為對付日軍有三種形式,一是他打我我不還手,如「九·一八」的東北;二是他打我,我才還手,如「長城之役」和淞滬的「一·二八」;第三種是判斷他要動手打我,我先打他,即先發制敵。他建議應接受以往被動挨打的教訓,這一次要採用第三種形式。蔣光頭認真看了這份建議,他在報告上批示:「應由我先發制人,但時機應待命令。」

    如今,一天一個命令,一個命令進攻,又一個命令停止進攻,這叫什麼「先發制人」?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