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抗戰之浴血大兵

《》第一卷 第五百零四章 馮玉祥 文 / 秋一秋

    8月14日,華夏zf發表自衛抗戰聲明書,宣佈:「華夏為日本無止境之侵略所*迫,茲不得不實行自衛,抵抗暴力。"」

    蔣光頭下令,將京滬警備部隊改編為第844章團軍,命令張治中任總司令,攻擊虹口及楊樹浦之敵;蘇浙邊區部隊改編為第844章團軍,張發奎任總司令,守備杭州灣北岸,並掃蕩浦東之敵、炮擊浦西匯山碼頭;同時,空軍出動,協同陸軍作戰並擔任要地防空。

    8月15日,廬山。

    蔣正與李衛東策定抗戰方略,蔣望著面前這位身材高大,精明強幹,成處在而立之年的少壯將領,想到他對自己的忠貞不貳,想到西安事變他對自己的拚死保護,想到他從東北與鬼子的浴血奮戰,心中禁不住湧起了一抹感動的情懷。抗戰的危急關頭,他還是很依靠這些可靠的將領。

    「衛東,你對抗戰計劃怎麼看呢?」

    李衛東面對著這位已幾日幾夜沒休息好的委員長,暢敘直言。他認為:該計劃在敵情判斷方面有十分精明正確之處,但在作戰方針和作戰指導要領方面,所主張的處處設防,禦敵於國門之外不切合華夏實際。

    為此,他提出了持久戰的戰略。他認為:華夏國土廣大,人口眾多,具有長期抗戰的條件。我對日作戰之具體運用,可分為三個時期:第844章華夏東,迅速掃蕩淞滬敵海軍根據地,阻止後繼敵軍之登陸,或乘機殲滅之。」

    第3戰區聞風而動,將全部兵力劃分為:淞滬圍攻軍,指揮官為第844章團軍總司令張治中;長江南岸守備區,指揮官為第844章;長江北岸守備區,指揮官為第一一一師師長常恩多;州彎北岸守備區,指揮官為第844章團軍總司令張發奎上將;浙東守備區,指揮官為第844章團軍總司令劉建緒將軍。

    8月16日,第3戰區司令官馮玉祥上將率幾名參謀、隨從來到了南翔前線。

    馮玉祥是國.軍中地道的元老,也是舉國聞名的抗日愛國將領。早在1933年,他就組織了察哈爾抗日盟軍,堅決投身到抗戰之中無奈,他的把兄弟蔣光頭一直把剿滅zg放在首位,這令他痛心疾首。

    但馮玉祥主意堅定、百折不撓,他仍抓住一切機會向蔣光頭提出個人的主張和建議。對外界他更是態度鮮明,他曾公開地向朋友們道:「我在zy見到的即說,當局未必全聽,亦未必不聽,我為我的責任,不能不說。」

    1937年7月下旬,北方軍事吃緊,馮關心宋哲元第茲本舉爾所知之義,分陳於下:(一)北平、保定等處防空器械應提前發給。(二)平、津、保三處之軍械彈藥應早日發給,並特別補充。(三)黃村至永定門之鐵路再補一條,可避免豐台之擾亂。(四)長辛店以南至大灰場到門頭溝應速補修鐵路一條。」

    不管怎麼說,蔣光頭對自己這位大哥多少還是要給些面子。宋哲元、韓復矩向南京請餉、請械等事,多依仗馮玉祥,馮玉祥也算盡心盡力。只要抗戰,他一向是樂於幫助。

    馮玉祥抗戰態度堅決,國人盡知。蔣光頭不願馮玉祥插手,國人也有耳聞。七八月間,京滬傳出一則新聞,盛傳在zy會議上,蔣光頭不主戰,馮玉祥堅決要抗戰,爭執不過,乃撥出****,憤欲自戕。

    對此,馮一再闢謠,但從中可以看到人民渴望抗日的心情和對馮老將軍寄予厚望。門出西北軍的馮玉樣在人們的推測和意願中,顯然是一位指揮北上抗舊軍隊的最理想的將領。

    南京陵園馮公館,每日關心抗日前途的軍政大員,社會名流摩肩接踵。一天,西北舊人楊伯峻來訪,問北方戰況。馮玉祥道:「北方謠傳我已赴保定,此不過一般人之想像。」

    「既然要抗,北方軍隊應由您指揮才好。」

    馮玉樣大手一揮,謙遜地笑著說道:「北方軍隊複雜,總以蔣先生為宜。」

    「現在大家已下定決心了,非您莫屬。」

    在當時南京城軍政官員眼裡,由馮主持北方軍事的呼聲實有水到渠成之勢。

    但蔣光頭自有考慮。宋哲元、石友三、韓復矩哪個都不是省油的燈,這些小鬼就夠他受的了,若要是再把這些小鬼的老長官放回去,那他還如何控制北方局勢?!

    8月上旬,南京zf頒下命令,任命軍委會副委員長馮玉祥上將出任第3戰區司令長官。蔣光頭要把馮玉祥放在身邊,放在一他伸手就能夠得著的地方。對這個南轅北轍的決定,不但南京軍政人員大感意外,連馮玉祥自己也大為驚訝。

    8月9日,京滬線上第844章團軍總司令張治中將軍,首先來電恭賀馮老將軍出任第3戰區司令長官,並歡迎他早日蒞位指揮。馮玉祥當即復電,除表示欽佩張之gm功業及學識外,並發出

    「此後共在一區,抗敵救國,互相策勉,尤願一致在大元帥領導之下,犧牲小我,而謀民族復興」等豪邁之語。

    馮老將軍多年來痛心國難,憂憤日深,決心不惜為國犧牲,寫下遺囑七條,留給家中。

    「八·一三」淞滬戰起,車近市郊,上海方面抗擊日寇的隆隆炮聲已震動大地,清晰可聞。一向愛舞文弄詩的老將軍一時豪興大發,興奮地對左右人員大聲道:「我等多年為抗日工作奔走,今日始聽到我民族的怒吼聲,痛快!何等的痛快!」

    眾人情緒無不為之感染。

    一路上,馮玉祥一行人數次遭敵機攻擊。一所茅屋內,日軍炸彈震得屋頂直往下落土,眾人都為馮玉祥擔心。誰知老將軍卻神態自若地安慰左右道:「當戰事初起,我即抱定犧牲決心。

    現雖處危險環境,但心情反覺舒暢。萬一有何不測,我當高呼華夏民族萬歲的口號。雖以身殉國,也當留這壯麗的口號為我民族祈求解放的最後呼聲。不怕,不怕。」敵機在周圍投彈十餘枚而去。馮玉祥便率部於硝煙瀰漫中冒險前進。

    行不多遠,敵機又至,馮與左右至一瓜田里暫避。日軍飛機飛得極低,機上的人和槍都清晰可辨,盤旋了幾分鐘後逸去,馮等始乘車前進。

    沒多久,馮玉祥的長官部一行人便遠遠地望見了上海前線指揮官張治中、張發奎、楊虎等人,一班人馬在一個小村裡召開了會議。

    身為新長官,馮玉祥熱情地對前線戰將表示了問候:「諸君為國拚命,至堪嘉尚。我故親冒到前方來看看諸位,大家有什麼要求儘管提。」

    張治中素仰馮老將軍抗日英名,開口道:「副委員長公忠為國,我們素所欽佩,決竭誠聽副委員長指揮。」

    張發奎將軍噓寒幾句後,便在圖上將部署情形報告馮玉祥,並說虹口匯山碼頭之敵大舉反攻,我警察總隊不支,第87師正增援中。

    馮玉祥當即決定將戴民權一師歸張發奎指揮,錢塘河以北地區歸張負責,以南地區歸劉建緒負責。

    馮玉祥抵達嘉興視察,在雙橋車站再會張發奎。張發奎將軍就入滬數日所見,向馮玉祥提出兩點建議:一是前方指揮不統一,恐誤大事深為憂慮;二是所部缺乏炮兵,如敵登陸,非至近距離則無法射擊。說到前方的指揮問題,馮老將軍頗具同感,好在現在他以戰區司令長官的身份替部屬說話、謀求解決,自然便利了許多。

    當下,馮玉祥一口答應張一定與蔣光頭商量,分別予以調整和補充。

    馮玉祥說到做到,日後,他替部屬一一解決了這些問題。他所能做的也只能是這些。當時,統率滬寧杭戰事的國民zf軍事委員會副委員長馮玉祥進駐無錫。對於這位北方的抗日名將和自己的上司,張治中欽佩馮玉祥的愛國抱負。得知馮將軍從北方到江南赴任,他立即致電祝賀,張治中歡迎他早日履任。

    對於愛國將軍馮玉祥來說,此番上任,他也有難言的憂慮。統率的部隊中,他只有王修身和馮興賢這兩個師熟悉,只有這兩個師是他西北軍的舊部,其餘幾十個師與他都沒有歷史上的關係,在各人頭上一方天的年代掌握不是自己的部隊,那是一種什麼樣的滋味?

    不管怎樣,重任在身的馮玉祥,立即到前線視察戰事。聽到震動大地的隆隆炮聲,已經55歲的馮將軍頓時意氣奮發,他對身邊的參謀人員道:「我多年來為抗日工作奔走,今日聽到了民族的怒吼聲,我何等的痛快!」

    正在這時,敵機低飛而來,馮玉祥將軍只在樹下躲避了一下。等敵機飛走,他又乘車前進。行走不遠,又有兩架敵機跟蹤而來,在頭上盤旋不走。左右人員立即和馮玉祥一起進入路旁的小屋隱蔽,十多顆炸彈在房前屋後爆炸。

    8月15日到蘇州。第二天,他去城外視察張治中的司令部。張治中不在,參謀長道:「張司令上前線去了,前線戰事十分激烈。」

    馮玉祥在院子裡外看了看,道:「你們這個司令部應當挪一挪,以免被炸。」

    馮玉祥帶著隨從向上海前進。汽車剛剛開出三華里,頭上烏鴉般的日軍飛機由東向西飛來,一陣地動山搖的爆炸聲後,濃煙烈火沖天燒。28架日機狂轟濫炸,把張治中的司令部全毀了。

    冒著硝煙,汽車繼續前進,日軍緊追不放。將軍和他的隨從只好疏散到瓜田里躲避,一架敵機低空飛行,連駕駛員和飛機上的機槍都看得非常清楚了,可敵機沒有掃射轟炸,盤旋了幾圈就飛走了。

    車行不遠,張治中和守衛浦東的第844章團軍總司令張發奎,還有淞滬警備司令楊虎在途中迎接。他們在南翔附近的一個小村裡親切敘談。

    對於馮玉祥來說,到南翔視察戰事既是公務和禮節,也是他多年來力主抗戰的一種感情滿足,他很振奮。

    返程的路上,6架敵機一直跟著他的小車盤旋轟炸。馮玉祥不顧一切,命令司機冒著槍彈驅車前進。「敵機如果投彈,自難倖免,我當高呼華夏民.國萬歲,雖以身殉,我留這壯麗的口號,作為我民族祈求解放的最後呼聲。」馮將軍對他的隨從說。

    冒著戰火硝煙,馮玉祥在戰場上奔走。17日國民zf的德國.軍事顧問富肯豪森來到淞滬前線視察,他對馮玉祥道:「你這樣親上前線,未免太危險了。」

    「前線是危險,我卻覺得快樂。」馮玉祥笑笑說。

    蔣光頭稱馮玉祥為「大哥」,他得知馮將軍親臨火線,便打電話要馮玉祥注意保重,他還道:「前方的將領都太年輕,勇敢有餘,經驗不足,望大哥多多指教,不要客氣。」

    「我見到的就說,決不客氣,請您放心!」

    忠誠和寬厚的馮玉祥為戰爭的勝利*心,前線的官兵吃不上飯,他提議做大餅,送和吃都方便。對日軍的坦克,他提出用四條辦法對付:炮打其側面;用麻袋包地雷,等坦克過來時炸它;將長短不一的鐵軌埋在路上,使坦克不易通行,而可顛覆;用松香等易燃品投擲坦克,放火燃燒。他對部隊道:「為了防敵人的坦克,戰壕要4丈寬,2丈深,前後設假陣地,20里築一道。」

    德國顧問富肯豪森認為這些辦法太土,他主張要現代化的:「只有現代化才能與日本較量!」

    馮玉祥苦笑了一下:「華夏是一個落後的國家,工業趕不上日本,因此戰術也不同於日本。喜峰口一仗,29軍的大刀也很奏效!」

    對在前線所見到的和想到的情況,他不斷向蔣光頭呈報:「高射兵器不足」,「增加數線工事」,「多設醫院,準備乾糧」,「兵貴精,尤貴多」,「實有速增重兵之必要」。蔣光頭復電馮玉祥:「尊見極是,特復。」

    馮玉祥深感痛心的是,前方軍事太混亂了,許多部隊增援上來,便不知到哪裡受命。昆山車站上停著三列兵車,敵機飛來,一陣轟炸,官兵死傷纍纍。嘴唇上留一抹一字胡的張發奎兩手一攤對馮玉祥道:「歸我指揮的部隊,多數都不認識,熟悉的只有一個排。前頭的一個炮連不知到哪裡去了,是不是您下令調的?」

    「不知道。」馮玉祥頗為驚訝。

    查來查去,才知道是大元帥蔣光頭越過戰區和各級直轄長官,把一個炮兵連調走了。

    馮玉祥連連搖頭,這又一次勾起了他心頭的隱痛。面對著他的參謀隨從,他坦蕩地道:「只要能抗日,軍隊不一定要我指揮。只要能救國,不必自己處很高地位。這裡的軍隊,我都不太熟,如處處聽我指揮,必然會敗了大事。」

    他對張治中和張發奎道:「你們有什麼意見和困難,我可以想辦法。我有什麼意見隨時說給你們聽,我們的目的是怎樣戰勝敵人,怎樣使國家轉危為安,怎樣使民一番肺腑之言,感動了所有的人。一顆愛國之心,表達了他的赤誠。

    大本營副參謀總長白崇禧對馮玉祥有自己的看法,也許是桂系對北方將領有一種本能的隔閡。就在馮玉祥到張治中的蘇州司令部視察時,白崇禧奉蔣光頭的命令,坐著吉普車從南京到上海前線慰問官兵,第844章交給我了,公事全由我處理。」

    「走!」白崇禧手一揮,汽車向宜興飛駛。

    走了兩個小時才到張公洞。一陣寒暄後,白崇禧轉達了委座的慰問之意,馮玉祥沒有任何表示。

    張公洞在宜興西南40多里的禹峰山,石洞可容數千人,因唐代張果老在此隱居,所以名張公洞。

    這次見面使白崇禧加深了一種印象:馮玉祥是否因指揮不靈而不去戰區?回南京後他把這一感覺告訴了參謀總長何應欽,何應欽向蔣光頭建議:調馮玉祥去山東、河北的第六戰區。

    蔣光頭採納了這個意見。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