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抗戰之浴血大兵

《》第一卷 第五百一十章 用時間換取空間 文 / 秋一秋

    從衡陽出發的湘軍第850章團軍8月下旬就開到徐州集中。本來,他們是負責連雲港方向的國防工事的。有一天,集團軍的兵站分監藍香山到南京向桂軍領袖、新任國民zf軍委會副參謀總長白崇禧報告東海工事情況。白崇禧手一擋,道:「不忙,你先聽劉高參講的上海戰場的情況吧。」

    正講著,21集團軍總司令廖磊笑容滿面地進來了:「香山,我們今晚就出發前方,快準備準備吧。」

    自從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軍隊炸毀南滿鐵路柳條湖(溝)路軌後佔領瀋陽,抗日怒濤也席捲到偏遠的廣西。李宗仁和白崇禧從積極備戰考慮,在廣西推行了寓兵於團的徵兵制,經過6年的大辦民每個縣編成一個民團作為常備兵,全省可以編成20個團的兵員。到抗戰爆發,桂軍立即將原來每師3個團擴編為每師兩旅,每旅兩團。第850章團軍轄第850章中,貴陽南門外彩旗如雲,鑼鼓喧天,各界民眾在*場上召開歡送大會,楊森軍長接受貴陽人民隆重而熱情的祝願,他代表全軍官兵表示決心:「一定為川軍爭光!」

    開完會,在歡呼和掌聲中,副軍長夏炯指揮部隊出發。扛著老套筒和漢陽造的川軍高唱著《義勇軍進行曲》和《大刀進行曲》,從歡送的人海中穿過,開始了艱苦而漫長的征途。

    按照第134師、軍部和133師的序列,20軍從大西南的貴州出發,全憑兩條腿,風雨無阻地強行軍,沿著湘黔公路不停地走,走,一直走到湖南的辰溪,才乘木船到常德,又從常德換乘輪船經過洞庭湖到長沙。從長沙以後的路程便分兵幾路了。軍部於9月24日坐上了火車,沿粵漢、平漢、隴海、津浦鐵路急行運輸,於10月8日到達南翔。

    第133師到長沙後,長沙的老百姓夾道歡送,彩旗和歌聲激動了軍人的心,茶水和洗臉水還有毛巾一齊遞過來。133師等來了北上的火車,開到武昌的徐家棚又下車,雖是夜晚,自發歡送的民眾仍然將車站圍得水洩不通。當夜部隊渡江到漢口,又坐上火車。在漢口,133師又兵分兩路東進,一路陸上火車軍運,794團團長李介立帶著全團在漢口從水路順長江而下。上船時,南京來的軍事委員會電影隊專門為大家拍了記錄片,每一個人都喜笑顏開,鬥志昂揚。軍人的榮譽感和自豪感油然而升,有人振臂高呼口號。

    20軍軍長楊森在漢口向全軍官兵訓話,他深情地道:「我們過去打內戰,對不起國家和民族,是極其恥辱的。今天我們出發去抗戰,是保土衛國。流血犧牲,是我們軍人應盡的天職,我們川軍絕不能辜負人民的期望,要灑盡熱血、為國爭光!」

    797團也是從水「上海的情況,團長是知道的。我們已經抱定決心,吃好穿好,去與敵人拚命!」好幾個士兵這樣說。

    797團一到上海,立即進入陣地,官兵們第一件事就是寫遺囑。有一天寄出官兵們寫給父母妻兒的家信竟達160封!

    從9月1日由貴陽出發,20軍的大部隊10月8日才到達上海,路上走了37天!從貴州都勻出發的第43軍26師是10月16日到達昆山的,途中走了46天!

    46天和37天的行程並不算太慢,川軍的第21軍和23軍在路上走了整整兩個月!他們於9月中旬在成都誓師出征,莊嚴宣告「失地不復,誓不返川」。第23軍軍長潘文華面對江東父老,在歡送大會上立下遺囑:「勝則歸,敗則死」,6萬川軍浩浩蕩蕩地分兩批奔赴抗日前線。蜀道難行,直至11月中旬,部隊才到達南京東南的溧水附近。這時,淞滬戰爭已經結束,華夏軍隊正沿著滬寧鐵路敗退!

    增援上海的華夏軍隊雖然求戰心切,鬥志高昂,可是落後而原始的軍事運輸耗費了寶貴的時間及體力,而松井石根率領的增援日軍,只用了3天時間就從日本的熊本開到了上海!

    戰爭是軍心和軍力的較量,時間和速度是軍力的要素。從某種意義上說,時間就是勝利。

    蔣光頭當然明白這一點,他有他的決策:用空間換取時間。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