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抗戰之浴血大兵

《》第一卷 第五百一十一章 血戰南口 文 / 秋一秋

    淞滬會戰進行到了相持階段,於此同時,在華北,另一場大戰卻落下了帷幕。

    這場戰役的規模雖然比不上淞滬會戰,但是,歷史地位卻十分的重要。

    1937年7月底,日寇相繼佔領了北平、天津。為了滅亡華夏,日寇緊接著沿津浦、平漢、平綏三線擴大侵略。沿津浦路進攻,為的是策應對上海、華東等地的侵犯;沿平漢路南下,為的是奪取中原,進*華中、長江;沿平綏路西進,為的是佔領山西,進而控制整個華北。

    蔣光頭這時已看清對日妥協無望,遂決心抗戰,對日寇的三路進犯,都做了相應的戰鬥部署,在平綏路方面,組織了著名的南口戰役。

    南口,位於北平城西北45公里處燕山餘脈與太行山的交會處,是居庸關南側的長城要隘,是北平通向大西北的門戶。

    這一帶地形複雜,崇山峻嶺,關隘重疊。從南口經居庸關西行至宣化、張家口,為一東西狹長之盆地,南北多山,zy凹下,平綏鐵路橫貫其中,並有公路相輔行,形成為連通西北、華北及東北的交通幹線。

    南口的南北兩側,又是築在高山脊背的內外長城,山上僅有羊腸小道穿行,故南口是名符其實的「一夫當關,萬夫莫敵」的天險之地,人們稱它是「綏察之前門,平津之後門,華北之咽喉,冀西之心腹。」守住了南口,即可阻止日寇佔領察哈爾省,進而分兵晉、綏之圖謀,從而保衛察、晉、綏三省。可見南口從來為兵家必爭之軍事要地。

    平、津失守之後,為了保衛和搶佔南口,敵我雙方都部署了雄厚的兵力。日軍派出兩個混成旅團,板垣第五師團全部,以及川岸第二十師團之一部,總人數約7萬人,並配備了大量的火炮、坦克、飛機參戰。

    華夏軍隊主力為湯恩伯將軍率領的第十三軍,轄第八十九、第四兩個師,以及陸續支援的第二十一師、第九十四師、第七十二師、獨立第七旅及兩個炮兵團,總兵力約6萬人。

    南口戰役從1937年8月8日打響,至8月26日撤退,歷時近20天。

    8月8日至15日,為得勝口、南口之爭奪戰;8月16日至19日,為南口亙橫嶺城間之爭奪戰;8月20日至26日,為延翼競爭和zy被突破作戰。

    戰鬥中,日寇憑借其優勢兵器飛機、坦克、大炮等,每日向我陣地傾瀉數千發炮彈、炸彈,依山草草修築的工事,總是剛修好就被毀,再修好,再被毀。但華夏軍隊依仗保衛祖國的誓死決心,以步槍、手榴彈、大刀,與敵軍拚殺,一次又一次地打退了敵人的進攻。戰鬥之慘烈、殘酷,真是驚天地而泣鬼神。

    9日,南口正面衝突12日早晨,30多輛坦克車駛入了南口,應驗了美國武官給我們的忠告。坦克車簡直是「鐵怪」,3寸厚的鋼殼,什麼也打不透它,炮彈打正了它,最多不過打一個翻身,然後它又會自己把自己調整過來繼續行駛。只要有一道山溝,它就隙沿而上,怎麼奈何它呢?

    辦法是有的,第七連連長帶著兩排人跳出陣地衝向坦克車去,他們衝到這個「鐵怪」跟前,鐵怪少不了有好多窗戶以備裡面的人向外射擊之用,於是大家就不顧一切的攀上前去,把手榴彈往窗口裡丟,把****伸進去打,以血肉和鋼鐵搏鬥,鐵怪不支了,居然敗走,並且其中的6輛因為裡面的人全部死了,所以就成了我們的戰利品,兩排勇敢的健兒雖然死了大半,但我們終於獲得勝利。

    從13日起,敵人的炮火更烈,他們把重炮每四門一行地排成三行縱隊,四圍用坦克車圈起來,以防我們的進襲。一圈一圈地向著南口戰線擺列起來,從早到晚不停地施放。我們的工事都是臨時掘的,擋不起重炮轟擊,兵士們每兩個人為一單位,在山石上掘開一個小小的隱蔽洞,反正你的炮打上了,也只能打掉我們兩個人。每一方吋的地方,都有炮彈落過,它企圖將整個的山打平。進南口的路途上,都是一步一彈。

    每天都有20架飛機在空中威脅著,但飛機的力量與作用,幾乎等於零,沒有一個人怕它。十三軍的將士真了不得,他們奉到的命令就是死守陣地。

    三晝夜(得)不到水喝,馬鞍山上,第四連全體只剩一個弟兄,但是他還沉著地堅守陣地,而不稍退,直到我們補上去的生力軍到達了,方把他接下來。一個機關鎗連的班長,他指揮著幾架機關鎗在一座山頭上作戰,敵人衝上來了,他痛罵他的機關鎗手打得太慢,但隨後他眼前的一個槍手陣亡了,他自己就把這架機槍接過來,繼續著干,一不小心,他順山城跌滾下去了,但機關鎗仍抱在懷裡。再爬上來,敵人已到面前,他憑空手把日本軍官的指揮刀奪了來,立即還手砍去,第一下砍到對方的鋼盔上,第二下方把敵人砍死。

    王仲廉師長,他有強壯的體魄,高大的身量,黑而堅實的臉,師部設在居庸關山洞裡,一列火車作了辦公廳,他本人和兩位旅長四湯恩伯,這個鐵漢子,他不要命了。這的確厲害,十三軍從軍長到勤務兵,他們全不要命了,大家都把一條命決心拼在民族解放戰爭的火線上。從戰爭發動以來他就沒有睡眠的時間了,一切的精神,都用香煙維持著,瘦得像「鬼」一樣,只有兩個傳令兵隨身跟著他,那麼衛兵、勤務兵呢?早已加入火線去了。

    從南口到居庸關有15里路,八十九師一共只有四團人,戰至20日,已不足一團,王仲廉在居庸關把剩餘的部隊集合起來,再向侵入南口之敵反攻,士氣絕未稍餒,當夜又奪回3個山頭。湯恩伯苦笑著道:「殘兵鎮守居庸關!」

    8月15日,敵軍攻入黃老院陣地,炮火的猛密,與攻南口一樣的戰法,並且逐步向右翼缺口奪進,情況非常嚴重,師長王萬齡也到橫嶺城坐鎮。出發時把他的物件,一針之微,都囑勤務兵收拾帶走,準備不再回來。他道:要是把日本打跑了,當跟蹤追擊,不幸而失敗,則以橫嶺城為墳墓。

    不論機關鎗怎樣準確向我軍掃射,奮勇的十三軍戰士,沒有一個想到槍彈會打進血肉來,短兵相接時,手榴彈是唯一可以對大炮報復一下的東西,擲手榴彈的戰士,雖然一批一批的倒下來,第二批馬上又跳出戰壕去抵抗。

    這樣的衝鋒,接連3次以後,機槍連僅剩一個戰鬥兵、一個傳令兵、一個伙夫了。戰鬥兵、傳令兵把住兩挺機槍,伙夫在中間向左右輸送子彈,繼續對2000敵眾強烈反抗。

    太陽照臨著整個山谷,這3位作殊死戰的英雄,最後含著光榮的微笑,躺在陽光中!

    本月14日南口方面的戰爭,甚為激烈,敵竟日以重炮轟擊,至5000發左右,同時用重坦克車30餘輛,向我陣地猛衝,我內外壕工事均被沖毀,我王仲廉師第五二九團羅芳珪部,流血奮戰,死守不退,以致全團殉國,團長以下無一生存,其壯烈犧牲,實為近代戰爭所未有。

    「五二九團羅團長芳珪兄,文電誦悉,貴團連日力挫強敵,已確立本軍未來全部勝利之基石,曷勝欣慰!南口陣地,關係國家對抗戰之成敗,敵寇雖眾而凶頑,僅將其優勢之炮火,而不能盡毀此一帶。尤其吾人賴以抵抗強敵者,為戰鬥精神,而非大兵與精良之武器,吾儕誓死決不離開陣地寸步。人生百年,終須一死,好漢死在陣頭上,即為軍人光榮之歸宿。」

    「第八十九師王師長介人兄,文申電誦悉,李旅連日力挫強敵,已樹南口戰役,華夏軍隊從佈防到最後撤退,前後計一個月零三天,傷亡計1.6萬餘人;日軍亦付出了1.5萬餘人的慘重損失。其傷亡之重,是日軍萬萬沒有料到的。

    南口之最後失守,根本原因不但敵人作戰人數多於我,其武器裝備之優劣更不成比例;此外,華夏軍隊倉促應戰,準備不足,第六十八軍劉汝明(長城抗戰時,原二十九軍暫二師師長)部只圖保存自己的實力,不願積極配合,致援軍不能及時到位;此外,在戰術上打陣地戰,消極被動,不懂得保存有生力量,在運動中消滅敵人,這些都是南口作戰最後失敗的重要原因。

    但南口戰役,仍不失其為我國抗戰史上極其光榮的一頁,有重要的歷史意義:南口戰役嚴重地挫傷了日寇,打亂了日寇的作戰計劃,使「三月亡華」的神話破滅。

    南口戰役和當時進行的淞滬會戰,顯示出日本帝國主義侵佔全華夏的圖謀已暴露無遺,蔣光頭決心由應戰轉為抗戰,因而對談判已一年有餘的華夏合作抗戰問題,其態度積極起來,終於接受了我d的《為公佈華夏合作宣言》,1937年8月22日,南京國民zf軍事委員會發佈了將工農h軍改編國民gm軍第八路軍的命令;9月23日,蔣光頭髮表廬山談話,宣佈承認華夏gcd的合法地位。因此,南口戰役促進了第二次華夏合作正式形成。

    南口戰役,極大地鼓舞了全國人民的抗戰熱情和鬥志,從此,「華夏不會亡!」「築成我們民族新的長城!」「打倒日本帝國主義!」等等抗戰口號,深入人心,傳遍祖國大地。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