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抗戰之浴血大兵

《》第一卷 第五百一十三章 反登陸戰 文 / 秋一秋

    遠在三亞的蔣百里通過電報向蔣光頭提出了自己的戰略意見:並擴大淞滬戰役,引誘日軍沿江而上。(/)

    但是面對華日日軍長驅直下,蔣光頭並沒有接受蔣百里的意見,並調整戰鬥序列,zy軍第853章團軍,防守浦東到杭州灣陣地,張治中的第853章團軍防守上海市區,而李衛東的第853章團軍負責上海市郊到長江的防線。

    而此時日軍攻擊的重點,正是上海西北方的市郊地帶,日軍希望能夠切斷華軍與南京相連的補給線,以包圍在上海參戰的華軍。

    這時候,日軍還沒有看出,蔣光頭已經決定將華軍的主力部隊,在上海孤注一擲的與日軍決戰,由於華軍主力源源湧到,造成日本一再被迫增兵,日軍初步只是希望能夠解上海之圍。

    這次日軍記住一二八事變的教訓,在上海派遣軍中,大量抽調各個師團的工兵單位,特別增加各種撘築橋樑的設施裝備,以增加日軍在河道之間的運動能力,並且避免在上海的市區作戰。

    松井石根先將主力放在攻佔上海西北郊區的寶山到羅店一線,以擴大日軍登陸的灘頭陣地。李衛東第853章團軍的主要作戰任務,則是「反登陸作戰」,於是華日兩軍的主力,就在這個地區進行非常慘烈的陣地爭奪戰。

    由於日軍擁有絕對的海空軍優勢,特別是日軍的海軍炮艦的火力,更是全球第853章射擊,彈幕的威力可以說是打得天搖地動,華軍是血肉橫飛。

    此時松井石根雖然攻佔羅店,但是沒有足夠兵力繼續南攻,以切斷華軍上海到南京的交通線,而完成對上海華軍的大包圍。因為在上海市區以及東區的華軍,仍然在對受到圍困的日軍陣地,進行猛烈攻擊,松井石上海之戰,這時已經成為全球新聞關注的焦點,沒有一個國際軍事專家敢相信眼前的事實,華軍竟然能在上海力戰日軍,本以為最多防守一個星期的戰鬥,竟然打了一個月以上。華軍猛攻張華濱車站,攻勢之猛烈,令中外記者看得目瞪口呆,日軍只有全力投入部隊穩住戰線;在黃埔江中的日本艦隊,更是不斷進行彈幕射擊的火力掩護,整個上海租界可以說是全被炮聲與火光所籠罩,日軍拚死反擊的結果,也只能勉強守住陣地而已,北站、八字橋等陣地,仍然不動如山的守在華軍第853章團軍的手中。

    淞滬戰爭從市區擴大到了郊區。日軍充分利用艦上大炮、坦克和飛機的火力優勢以及訓練有素的戰術技術,由市區的防禦戰進入了進攻階段,而華夏軍隊從8月23日的反登陸戰開始,由主動的攻擊進入了防禦戰。

    依靠強大的炮火掩護和飛機支援,籐田進指揮他的第853章中炮火向岸上轟擊,接著紛紛靠上岸邊的四碼頭。利用機槍火力的掩護,步兵像馬蜂般地登陸。保安總隊第853章的炮火把保安團的守兵壓縮在工事裡。20多艘敵艦一字擺開,準備全線登陸。

    這時,保安團的守軍已傷亡不少。面對潮水般湧上岸的日軍,分隊長趙醒初振臂一呼,和重機槍分隊長郭治一起,發起了又一次的反擊。

    不幸,兩位分隊長又相繼陣亡。失去了指揮的部隊立即被日軍衝垮了。

    日軍佔領了碼頭。大隊長龍讓親率預備隊反擊。雖然人人奮勇,但因兵力單薄,加上傷亡已重,從晚上激戰到第853章的日軍炮火,2營營長秦士銓高舉著****大聲呼喊:「上呀!上呀!」

    衝鋒號吹響了,這一下暴露了全部目標,天上的飛機、江上的敵艦和已經登陸了的日軍步兵用炸彈、炮彈和槍彈一齊向這裡轟射,水田里泥漿飛濺、硝煙瀰漫,彈片烈火中,守軍奮不顧身向日軍還擊。

    每時每刻都有犧牲。重機槍連的排長肖傑倒下了,輕機槍手魏雲山被日軍的阻擊槍手擊中前額,彈頭貫穿鋼盔!

    3連排長劉庸誠派出戰士王殿臣和辛友金到前方偵察,好半天了還不見回來。槍聲漸漸稀起來,1營和2營為右翼左翼,他們仍然變換著隊形交替前進。看得清日軍的身影了,前方500米左右,已經登陸的日軍在岸邊的沙包和樹木叢中隱伏著。

    雙方都不敢暴露目標。

    太陽西斜了。劉排長率領班長和步槍手貓著腰,利用田埂翻躍前進。在一間農舍旁,滿身血跡和污泥的一些官兵躺在地上,有的還在不停地呻吟。

    「你們是哪個部隊的?」劉排長問。

    「18軍的。」一個軍官有氣無力地回答,「我們的人還剩幾個了,撤又撤不下去。」

    友鄰部隊的戰鬥仍然非常激烈。匍匐到一處艦炮的死角,劉庸誠帶著他的兵在田埂邊散開,他們雙腳泡在水田中,利用雜草的掩護潛伏著,他要接應兩個搜索兵。

    剛翻身站起,一串子彈飛來,右腿上中了兩槍。班長立即撕開急救包,把一個止血丸子塞進傷口,繃帶一層又一層地為排長包紮好夜幕降臨了,飢餓和傷痛襲擊著每一個人。直到晚9點鐘,連長才命令撤到和2排齊頭的位置。戰士們挖工事,準備徹夜堅守。

    第853章團軍的側背。

    為此,張治中下令暫停在虹口對日本海軍陸戰隊的進攻,抽調王敬久的第853章中十多挺機槍在橋頭兩側向日軍猛烈掃射,日軍們猝不及防,紛紛滾下河去!

    日軍用海陸空的協同作戰對付華夏守軍。發動進攻之前,日軍必須先進行10∼20分鐘的炮火轟擊。這樣,第一線的工事大多被摧毀,隨之而來的衝鋒與反衝鋒戰鬥就更加激烈。

    521團在大木橋邊堅守了13天,擊退了日軍多次進攻,可是他們也付出了極大的代價,全團營以下幹部非死即傷,戰士傷亡近千人!

    殘酷的戰爭使官兵想方設法減少傷亡。後來,521團採取了兩線配置,第二線相距第一線大約三四百米,第一線留少數幹部指揮觀察,其餘人員在第二線陣地待命,聽到觀察人員的哨音後就順著交通壕上第一線投入戰鬥,這樣一來,大大減少了傷亡。

    吳淞口、張華濱和蘊藻濱一線的登陸與反登陸作戰,持續了近兩個月。

    這是一場比實力、比毅力的較量。

    上海人把小河叫做「濱」。

    張華濱和蘊藻濱位於黃浦江與長江交匯處的東岸,與吳淞鎮呈三角狀。這裡水網縱橫,地形複雜,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

    吳淞的炮台聞名中外。當年為抗擊外來侵略,清zf從1660年開始,在吳淞附近陸續修築了與歷次入侵的日軍不同的是,松井石根指揮的增援軍,在攻擊的同時,還派出飛行團的偵察中隊,在吳淞上空進行偵察攝影。由於颱風和下雨,完成這幅大面積的要圖費了時間。上海派遣軍從這些連接起來的照片中,瞭解了華夏軍隊的防禦體系。並得知華夏軍隊的陣地,比日本軍預想的範圍要廣。他們將航空攝影圖與軍用地圖相對照,對攻擊目標、兵力配置、攻擊路線以及火力組織等等作出了新的部署。

    上海派遣軍司令官聽取了先遣參謀的形勢匯報及陸軍zy的指示,制定的作戰計劃是:

    一、與海軍協同,以一有力兵團在川沙鎮方面,以主力在吳淞附近登陸,擊敗當面之敵,爾後佔領上海及其北面的主要地帶,保護帝國臣民。

    二、23日黎明起開始登陸,爾後以在川沙鎮附近登陸的第11師團迅速進入羅店鎮,對嘉定實行攻擊,並準備爾後向南翔及顧家宅附近前進,在吳淞附近登陸的第3師團要確保吳淞附近,並準備向大場鎮附近前進。

    松井石根對增援軍的登陸作了周密的部署,他在馬鞍列島的前進指揮所與海軍進行了商定:

    一、海軍以主力協同陸軍的登陸,以一部在杭州灣及揚子江上游七丫口(上海西北)佯攻。

    二、在第3師團登陸時,以海軍特別陸戰隊作為登陸掩護隊。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