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抗戰之浴血大兵

《》第一卷 第五百一十四章 血肉磨坊 文 / 秋一秋

    為了適應上海作戰的新形勢,在松井石根的增援軍到達上海的前一天,南京大本營下令組成以李衛東為總司令的第854章團軍,下轄羅卓英的第18軍、劉和鼎的第39軍、俞濟時的第74軍、周磊的第6師和炮兵第16團,擔任蘊藻濱以至長江岸邊與瀏河以東地區的作戰。(/)

    在說李衛東,剛剛到第十五集團軍,還沒和手下的旅以上軍官混個臉熟,小鬼子就登陸了。

    守衛長江南岸三角地帶即瀏河-嘉定-吳淞地區的是李衛東手下的第854章團軍總司令負責上海北部的這片戰區時,羅卓英的18軍自然成了他的主力部隊,還有,已任空軍航空委員會主任的周至柔當然鼎力相助。

    登陸和反登陸的激戰是驚心動魄的。

    8月24日的《申報》以《吳淞沿岸血戰一晝夜》為標題刊載報道,區區300字,雖有誇張之處,但可以看出戰鬥的殘酷及激烈:

    敵應援陸軍2師團,企圖在張華濱、蘊藻濱、吳淞、獅子林、瀏河、楊林口等處登陸,襲擊我後方。華夏軍隊事先早有準備,力量非常充足。21日深夜,敵艦40餘艘集結吳淞口外,以最猛烈之炮火,分向我各海口猛攻,並以數十架飛機助戰,謀掩護援軍登陸。華夏軍隊沉著應戰,一方面以重炮還擊,俟敵迫近海岸時,手榴彈機關鎗並用,敵傷亡枕藉。徹宵血戰結果,始將敵擊退。22日晚敵兩次進犯,戰至昨日凌晨2時,一部分敵乘我炮火較稀時,伺機登陸。蘊藻濱、吳淞、獅子林等處尤眾。華夏軍隊抱定誘敵深入,一鼓殲滅之主旨,乘敵防禦陣地當未築妥,即以包圍方式,包抄攻擊。敵突圍不得,橫屍遍野,殘敵零星奔竄,華夏軍隊分頭搜索。昨夜9時起,敵復以陸海空全力三次猛攻,拚命登陸,華夏軍隊鎮靜應付,全線奮起應戰,血戰12小時未停,敵死亡在六七千人以上,我也有相當損失。……

    從寧波開來上海運載上海難民的太古公司「新北京」號、三北公司的「寧興」號和怡隆公司的「神福」號開到吳淞口時,正24日凌晨,十幾艘敵艦在炮火掩護下,駛近了蘊藻濱附近,連續一個半小時的大炮轟擊,吳淞鎮成了一片焦土!

    在焦土和瓦礫中守衛的保安總團士兵沉著應戰,把趁著夜色登陸的日軍一次又一次地擊退。天亮了,日軍依靠空軍及海軍的炮火,用小船向吳淞陣地強行登陸。守兵等日軍上岸時,利用近距離殲敵,日軍猛攻6次,都被華夏軍反擊,日軍遺下了200多具屍體。

    這場戰鬥堅持了16個小時,保安總團官兵傷亡超過了一半,連預備隊也全部用完。眼看陣地無法堅守,只好向保安總團求援。吉簡章總團長立即派出總團預備隊趕來吳淞。

    援軍趕到後,保安總團1團團長岳岑組織了以工兵為主的一支爆破隊。等到天黑,在機槍的火力掩護下,工兵隊用炸藥爆破了炮台至蘊藻濱的公路橋,阻止了日軍的前進。

    24日至26日,敵我形成對峙狀態。每日早晚,日軍都以飛機與兵艦重炮轟擊華夏守軍的陣地,掩護它的陸戰隊偷渡,但一次又一次都被打退。

    日軍發瘋了。飛機和大炮集中火力摧毀華夏守軍的工事,失去了隱蔽的官兵傷亡極大,一部分日軍乘機登陸。

    自從23日接到張治中和李衛東的密電,蔣光頭就心神不定。日軍增援,這是意料中的事。可是據報告,從瀏河口至川沙、獅子林、吳淞及張華濱一線都有敵艦企圖登陸,浙江沿海似乎也有日艦活動,不知日軍的真實企圖是北線奪取羅店、嘉定截斷前線與後方的聯絡,還是攻入吳淞,增援虹口的海軍陸戰隊?

    26日,第854章團軍總司令張治中給大本營副參謀總長白崇禧和主管作戰的國民zf軍事委員會第854章盼所想後續部隊於嘉定、瀏河方面,先擊滅羅店方面之敵。對張華濱方面,以現有兵力利用小濱構成重疊陣地,而圍這個電文中的判斷,是張治中與第854章在炮台江岸。8月31日凌晨3時,幾架日機先在吳淞江岸投扔照明彈,慘白的光亮把守軍陣地全數暴露。

    7時,總攻開始,30多架轟炸機和100多門艦上火炮聯合向吳淞陣地轟擊,第854章簡親自率領****隊40多人上前線督戰,在三官堂附近,他看到了退下來的敗兵,361團的1團人馬,只守了一個多小時,便只剩幾十個殘兵!

    第6師接管了炮台。第二天拂曉,日軍故伎重演。20多架飛機、20多艘兵艦,還有坦克協同登陸的日軍一起向炮台進攻,血肉之軀擋不住鋼鐵的現代火器。第6師的防線被攻破,炮台車站首先失陷。下午2時,堅守在炮台內的保安總團官兵打退了日軍十幾次的衝擊後終於無力反抗,100多人壯烈殉國!

    吳淞炮台陷落了。

    9月2日,日軍突破寶山,向獅子林、月松井石根見傷亡與日俱增,原來兩個師團兩萬餘人,戰鬥至9月5日,傷亡大半。他發電報,請陸軍部增加兵力。他在報告中寫道:

    (1)敵人的抵抗實在頑強,無論是炮擊還是被包圍,絕不後退;

    (2)估計敵人第一線兵力約19萬,第二線停戰區內有27萬至28萬;

    (3)華夏居民對敵人有極其強烈的愾心;

    (4)由於調軍艦運送緊急動員的部隊,派遣軍後方接濟不上,兩個師團陷於嚴重的苦戰中。

    陸軍部對松井石根增兵的要求,意見不一。以杉山元為首的一部分人堅持派兵增援松井石根,而作戰部長石原莞卻持反對意見。他的理由是,日本總兵力73萬人,國家地方小,資源少;而華夏的總兵力200萬,地方大,資源豐富。如果長期打下去,所有日本人參軍都打不贏這場戰爭。

    兩種不同意見報到了參謀總長載仁親王那裡,他的立場是站在杉山元一邊,但他又擔心說服不了石原六郎,便報請天皇決定。報告是這樣寫的:「上海之戰有希望獲勝,但必須增兵,擬增派第九、第十三、第一○一等三個師團約4萬人到上海,並派後備步兵10個大隊增援上海,總計6萬兵力。」

    天皇接到報告,反問載仁親王:「增加三個師團是否可以佔領上海?」

    載仁親王拍著胸脯保證說:「不僅可以佔領上海,還可以佔領南京!」

    天皇聽了他的話,批准了這個增兵計劃。日軍總參謀部又增加了野戰重炮第五旅團及獨立野炮第十五聯隊、獨立工兵第十二聯隊、第三飛船團等開赴上海,歸松井石根指揮。

    一般軍事家認為,軍隊打勝仗,要有兩個因素,一是靠平時軍事訓練,提高素質;二是要有精神作支柱。日本兵平時訓練十分嚴格,軍官必須經過院校培養。他們的精神支柱就是效忠天皇的武士道精神。

    華夏兵同他們相比,這兩條都欠缺。訓練堅持不是很好,而且訓練課目是依照德國.軍隊的模式,與華夏的實際相脫離。精神上,蔣光頭提倡三民主義只是一個政治綱領,而不是武裝頭腦的精神。曾經參戰的老人都說,無論從軍事素質、精神素質,還是體質及吃苦精神上和日本人比較,三個華夏兵頂不上一個日本兵。

    加上蔣光頭的許多部隊內部**,軍官吃空額現象較為普遍。一般說,師的建從武器上比較,日本的航空母艦、飛機、大炮、坦克等武器裝備質量,遠遠超過了華夏部隊的裝備。華夏至今都沒有航空母艦,步兵武器相比,日軍的「三八」式步槍比華夏的漢陽造和中正式長、射程遠、精確度高,刺刀也長,只要拼刺刀,日本的步槍總是佔上風。

    就具體一個戰鬥而言,如果華日軍隊人數相同,華夏軍隊必然吃虧。如果華夏軍隊在人數上超過日本幾倍甚至十幾倍,憑人海戰術消耗敵人的彈藥,才可能獲勝。

    當日本增援的三個師團來到上海後,松井石根決定發起全面總攻,戰線北起瀏河,南到高橋,他們採取寬正面突破。華夏新增援的六個師全是桂系部隊,由白崇禧親自指揮。桂系的六個師是迎著敵人的坦克、大炮衝鋒的,並不講究戰術,一窩蜂地向上衝,就像炸圈的羊群,全當了敵人的活靶子。一顆炮彈爆炸,能炸死二三十人。因此,六個師上去,半天就沒有了。

    松井石根喜歡搞重點突破。他觀察多日,決定將戰場的重心轉移到羅店。羅店是寶山縣的一個大鎮。清朝末年,這裡有700多家店舖,商業發達,交通便利。向南可達劉行、大場,威脅張華濱、蘊藻濱;向西可到嘉定、安亭,佔領寧滬鐵路線。松井石根認為,控制了羅店,就掌握了淞滬戰役的主動權。

    從8月27日起,松井石根指揮第三師團搶佔了羅店。敵人這一企圖,很快被張治中發現。

    他立即向蔣光頭報告說,如果讓敵人佔領了羅店,就會側擊我後背,達到他們迂迴包圍我軍的戰略目的,他建議蔣光頭派重兵堅守羅店。

    蔣光頭回電說:「建議甚好,照此辦理。」

    張治中命令第十一師、第九十八師,迅速趕赴羅店,把敵人擠走。第十一師師長彭善率領兩個團,趕到羅店,發現敵人剛到,正在埋鍋燒飯。便一揮手,命令士兵跟他沖。兩個團的官兵跟著他衝鋒,如旋風般將700多個鬼子打得落花流水,打死打傷敵人400多人,其餘的鬼子驚慌逃竄。彭善拿起電話,向張治中報告了戰果。張治中興奮地表揚說:「你們打得好,打出了華夏軍隊的威風!」同時提醒他說,「但是,敵人是一定要來爭奪羅店的,你們一定要寸土不讓,像釘子一樣釘在羅店!」

    「長官放心,我們一定彭善為了鞏固戰果,當晚便發動部隊挖交通壕。這時天氣十分炎熱,官兵們揮著鐵鍬、洋鎬,高呼著號子,挖刨著泥土。彭善到各營指導士兵們,要他們挖成「之」字形戰壕,便於隱蔽。

    第六十七師從蘇州趕到寶山,張治中命令他們增援羅店。至9月5日,全國各地趕到上海的華夏部隊達到了22個師,部隊的數量增加後,為便於指揮,蔣光頭調整了指揮關係,寶山以北的防區全歸李衛東的部隊負責。原歸張治中指揮的第十八軍也劃給了李衛東。第三戰區司令部設在宜興。

    李衛東視察了羅店陣地,召開了師以上軍官會議,重新劃分了各師的防區:第十一師和第九十八師負責羅店至嘉定、磚瓦廠一線,第六十七師負責羅店至瀏河一線。

    剛剛部署完畢,日軍的第十一師團一個聯隊就從石洞口、小川沙登陸了。敵人經束裡橋,在飛機掩護下向羅店發起攻擊。彭善指揮第十一師兩個團,頑強阻擊。他們從中午打到晚上天黑,整整打了八個小時,雙方多次白刃格鬥,日軍傷亡過半,倉皇逃竄。

    敵人被打退,彭善錯誤地估計敵人退卻後,當晚不會再進攻,除留一個營監視敵人外,其餘部隊都撤到徐行休整。誰知敵人只稍稍休整後,半夜11點又向羅店發起進攻。一個營的兵力在暴雨般的炮彈、炸彈的攻擊下,死死地堅守著。大約戰鬥了一個小時,李衛東接到了報告,派第六十七師二○一旅由瀏河趕去增援。戰至拂曉,松井石根向羅店增援了兩個聯隊。敵人依仗大炮和兵力,瘋狂地組織了五次進攻。戰至上午9時,羅店失守。

    蔣光頭一聽到羅店失守的消息,急令羅卓英率第十八軍在中午前奪回羅店,他在電話中說:「你如果不在中午前奪回羅店,軍法審判,你就提著腦袋來見我吧!」

    羅卓英在高壓下,命令第十一師、第九十八師在中午前奪回羅店,第六十七師在羅店以北配合進攻羅店。

    羅店鎮只有三平方公里,而且鎮的四周小河、小水塘多,容納不了三個師的兵力。羅卓英命令這三個師各派出兩個營,輪番衝鋒,師長要親自在第一線督戰。他在發佈命令時說:「只許前進,不許後退,誰要後退便斃了誰!」

    8月26日上午7時,敵人兩個聯隊對羅店再次發動攻擊,第十一師和第六十七師各兩個營發起衝鋒,師長彭善在後面揮舞著大刀督戰,見到一個後退的士兵,便揮著刀砍下去,還高聲地號叫著:「後退者格殺勿論!頂住,給我頂住!」

    雙方在羅店的東邊迎頭相撞,很快絞殺成一團。喊殺聲、慘叫聲,槍械的撞擊聲響成一片敵人炮襲過後,步兵又發起了衝鋒,華夏守軍官兵傷亡太大,無力反擊,羅店再次落入日軍手中。

    羅卓英心急如焚,他命令彭善在三小時內奪回羅店,他在電話中向彭善施加高壓。彭善帶著滿臉的塵土,急匆匆來到附近的第一一○旅,對旅長蔡炳炎說:「剛才羅軍長來電話,要我們在三小時內拿下羅店,否則,叫我開槍自殺。你看怎麼辦?」

    蔡炳炎明白這話的份量,官兵的傷亡巨大,敵人拚死奪回了羅店,要想再奪回來,困難是可以想像的,他瞪著佈滿血絲的雙眼,罵道:「他娘的,這仗打得太艱苦了,弟兄們死的死、傷的傷,怎麼個打法?」

    彭善說:「反正我們師的弟兄們都要死在這鬼地方了,你就準備帶著弟兄們出擊吧,你還有什麼要交代的,快告訴我,如果你回不來,我負責照顧你家的一切。」

    彭善要他拚死奪回羅店,蔡炳炎當然明白他的意思,便緊握著拳頭大聲地回答說:「彭師長,戰死也是死,自殺也是死,反正是一個死字,不如和小鬼子拚個魚死網破。我家裡的事就別提了,再大也是小事,國亡了,家就完了。我今天就豁出去了,不是敵生我死,就是敵死我生!」說罷,一揮手,帶著兩個營的兵力,向羅店衝去。

    經過兩小時的生死搏殺,他們終於趕走了敵人,羅店又回到了守軍的手中。在結束戰鬥後,蔡炳炎剛剛鬆了一口氣,突然飛來一顆炮彈,炸死了一大片官兵,蔡炳炎倒在血泊之中。蔡炳炎壯烈殉國,他是繼黃梅興後,華夏軍隊犧牲的第二個將軍。

    蔡炳炎是安徽合肥人,自幼勤奮好學,尊師敬長。20歲那年,他聽說孫中山在廣州組建北伐軍,便告別家鄉親人,帶著乾糧步行45天,走到廣州。到了北伐軍中,他苦苦要求參加北伐軍。北伐軍的領導見他有文化,是個好苗子,便派他到黃埔軍校學習。畢業後,他加入gm軍行列,隨軍參加東征陳炯明,北伐吳佩孚的歷次重大戰鬥。由於他作戰勇敢,善於帶兵,且足智多謀,屢建戰功,相繼擢升為排長、連長、營長、團長、旅長等職。淞滬戰役中,他曾指揮部隊在羅店以北的陸家宅、沉宅一線,消滅敵人一個中隊。

    滿庭芳

    緬懷蔡炳炎

    寡言少語

    忠厚老實

    離鄉從軍

    縱馬橫刀十餘年

    盡心盡職。

    淞滬戰役挺身出

    高舉抗日救國旗。

    羅店戰身先士卒

    功德傳後世。

    這時,日軍第三批增援部隊從川沙口登陸,在飛機、大炮掩護下,向羅店推進,羅店再一次被日軍佔領。李衛東同羅卓英研究決定,命令第十四師增援羅店。第十四師是一支能攻善守的老部隊,從師長到士兵皆是湖南人。

    「八·一三」後,他們從長沙出發,乘車坐船來到蘇州。師長霍揆章和參謀長郭汝瑰都認為,部隊都是湖南人,從未來過這個素有「天堂」之稱的蘇州,部隊說上前線就要拉上前線打仗了,他們想利用這個機會給弟兄們放一天假,讓他們去看看蘇州的名勝古跡,逛逛虎丘,遊覽一下寒山寺。誰知放假的通知剛下達,官兵們正興奮地準備上街,李衛東的電話到了,命令他們在兩小時內趕到羅店參戰。

    官兵們只好背起行囊,風風火火地趕到羅店。霍揆章、郭汝瑰研究後認為,敵人剛到羅店立足未穩,情況不明,立即向敵發起攻擊,取勝的可能性大。於是決定由第854章最新消息,一時間,羅店成了全國上下關注的焦點。老百姓碰到一起,議論最多的就是羅店,這個說,羅店被敵人佔領了;那個說,你的消息過時了,它已被我們奪回來了;再一個人說,不對,最新的消息,羅店又到了敵人手中。有人搖頭歎息:唉,敵人對羅店勢在必得,今天不佔,明天一定會占;很多人卻信心十足地說:不對,我們今天不能佔領羅店,明天一定會佔領!

    蔣光頭的命令傳到前線,李、羅二人商量後,決定把重新奪回羅店的重任交給第854章,然後擼袖咬牙對他說:「這是我的遺書,我馬上帶兩個團去,拿不下羅店我不回來見你了,請你將我的遺書交給我的家人。」

    他指揮兩個團,一陣風衝到羅店以北,在此遭到了敵人猛烈炮火的攔擊。有個團長問他怎麼辦。他一跺腳說:「還能怎麼辦?前面就是地獄也要去!」

    部隊冒著槍林彈雨向前衝,在快接近羅店時,八十三團的官兵只剩下12個人了。郭汝瑰指揮他們一口氣衝到了羅店鎮中心。傍晚,羅店終於被他們拿下。師長霍揆章望了望損失慘重的部隊,對郭汝瑰說:「不能再打下去了,再這樣打下去,我這個師長成了光桿司令了。」

    師長霍揆章這些話只是說說而已,羅店爭奪戰一直堅持到10月底,雙方死傷兩萬餘人,日軍稱羅店為血肉磨坊,這一點也不過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