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抗戰之浴血大兵

《》第一卷 第五百二十八章 中德關係 文 / 秋一秋

    張治中當時身兼三職:第五軍軍長,京滬區司令長官,zy軍校教育長。他一接到蔣光頭交給的任務後,就在zy軍校挑選了一批骨幹,在炮標的東大樓教育長辦公室旁掛出了一塊高級教官室的牌子。這個教官室設參謀處、秘書處和聯勤處,門前配有雙崗,持槍的兩個士兵一左一右站在教官室門前,讓人有種戒備森嚴的感覺。這個高級教官室具體是幹什麼的,無人知曉。

    張治中在召開第一次會議時,神情嚴肅地向到會軍官交代說:「我們肩負著國家與民族的希望,工作是保密的,請你們不能對任何人說,包括你們的父母妻兒。如果有人問起你們,你們的回答是,擬訂軍校的教學計劃。」

    這裡的每一個人都有秘密通行證,他們外出一律著便裝,更多的時候他們是化裝成叫花子或生意人,到南京的郊區、上海、蘇州、無錫等地看地形,畫地圖。為了工作方便,兩個月以後,他們將辦公室轉移到了蘇州的留園,對外是搞綠化的辦公室。

    這些人的辦事效率稱得上一流水平,不到兩個月時間,他們就拿出了修建興登堡防線的草圖。張治中從蘇州趕到南京,向洋顧問匯報了他們的工作,遞上了他們繪出的草圖。

    洋顧問看後,在草圖的右上角作了批示:構思甚好,以淞滬線、吳福線、錫澄線為第一主要陣地,吳福線、錫澄線又是主要之主要陣地。南京防禦區在城外構築外圍陣地和復廓陣地,在烏龍山、棲霞山、青龍山、淳化鎮、牛首山、大勝關一線,形成大弧形陣地。

    復廓陣地以南京城牆為內廓,在紫金山、麒麟門、雨花台、下關、幕府山要塞炮台一線為外廓陣地,形成內外城兩線,相互利用。在江北浦口構築橋頭堡陣地,在後頭山、大連山、湖熟、秣陵關、江寧鎮一線佈置警戒陣地。

    洋顧問批示十分具體,張治中又將它轉給了蔣光頭。蔣光頭看罷,在草圖上批示:請嚴格按照關於興登堡防線的標準施工。

    蔣光頭還向張治中口頭交代:「為了保密,興登堡防線的施工一律不用民工,全部由部隊士兵承擔。」

    張治中奉命後,命令第三二六師、第八十七師、第八十八師擔任吳福線、錫澄線的施工任務。施工期間,法肯豪森親自到蘇州、無錫督工。他名義上是觀光旅遊,脖子上還掛著一架萊卡照相機,在蘇州虎丘、拙政園、滄浪亭、天平山遊覽,實際上他是秘密視察天福線的施工情況的。

    興登堡防線完工後,剛從德國進口的大炮便運進了工事,並安排了防禦軍事演習。蔣光頭看到堅固的工事,配備齊全的武器和正規化的軍事演習,十分滿意地說:「很好,很好,一旦當上海失守後,蔣光頭把洋顧問找來,問他南京怎麼守時,洋顧問提出利用早已修築好的興登堡防線抵禦日軍。蔣光頭不由深深地歎了一口氣,後悔地說:「我們犯了顧此失彼的大錯誤,淞滬戰役爆發,一時慌了手腳,將原來防守興登堡防線的12個師全部調往上海作戰,這些部隊基本上都打殘廢了。部隊一走,恰逢下暴雨,這些工事全積滿了水,現在都無法使用了。現在我們不能指望興登堡防線的工事了,還是盡快想個保衛首都的方案。」

    法肯豪森正要開口,桌上的電話鈴響了,蔣光頭拿起電話,一聽是德國駐華大使陶德曼打來的。他將電話交給法肯豪森後,雙方在電話裡說了很長時間。法肯豪森掛斷電話後,眼睛盯著蔣光頭看了片刻,開口說:「華夏目前經濟落後,軍隊裝備也差,如果繼續打下去,華夏的經濟一定會走向崩潰。所以,我主張設法停止戰爭,能和則和。」

    「什麼?」蔣光頭懷疑自己的耳朵出了毛病,自法肯豪森來華夏後,他一直堅決主張抗擊日本的侵略行為。

    法肯豪森見他瞪著雙眼看著自己,重複一遍說:「我主張停止戰爭,能和則和。」

    蔣光頭這才相信自己的耳朵沒有毛病,他不明白德國駐華大使和法肯豪森說了什麼,令他來了個180度大轉彎,從抗日走向妥協。

    法肯豪森顧不得蔣光頭驚愕的反應,逕自走了。蔣光頭立馬派戴笠跟蹤調查原因,很快原因就查明了,原來是日本人通過德國駐華大使陶德曼,讓他們勸說蔣光頭同意日本提出的七項和平談判條件。日本的七項和平談判條件是:

    (1)內蒙古在國際法下建立一個獨立於華夏的自治zf。

    (2)在華北,以滿洲國國境至天津、北平以南劃定為非武裝地區,由華夏警察隊擔任維持治安。如立即締結和約,華北行政.權仍全部屬於南京zf,惟希望派一個親.日的首長,如和平現在不能成立,即有必要建立新政.權,新政.權在締結和約後其機能將繼續存在。在經濟方面,事變前已在談判的開發礦產事,在一定程度上滿足日本的要求。

    (3)上海非武裝區須擴大,設立國際警察隊管制。關於其他方面沒有再加以改變的企圖。

    (4)要求華夏停止抗日政策。

    (5)共同防g。

    (6)降低日本貨進口稅。

    (7)尊重外國人在華權利。

    蔣光頭聽後,一時氣得說不出話來。果然,陶德曼很快將日本人的意見告訴了蔣光頭。蔣光頭想也不想,一口拒絕了日本的七項和平談判條件。

    陶德曼在與蔣光頭接觸的第二天,代表德國zf通知法肯豪森,要求他按照德國zf的旨意,不要再為華夏抗日出謀劃策,並要他在南京軍界要員和zf要員中,利用他的特殊身份,說服華夏在適當的機會停止抗戰,尤其要勸說蔣光頭,接受日本人的七項和談條件。

    可是,蔣光頭既已回絕了這個條件。所以,儘管法肯豪森再三做工作,他也不會同意的。

    日軍進攻上海時傷亡較大,需要一定的時間休整補充人員和彈藥。加之要調整指揮關係,等待統帥部的作戰命令,因此,推遲了進軍南京的時間。

    華德關係:

    隨著德國顧問在華工作的展開,南京國民zf從德國購買軍火物資、引進軍工設備的規模也不斷擴大。這個過程以1934年為界,大致分為兩個階段。

    前一階段,雙方的交易基本採取「一手交錢,一手交貨」的方式。南京zf購買的軍火以槍械等輕武器和彈藥為主,多用於內戰,只是為裝備德式「示範軍」訂購了少量重型武器。

    由於華夏外匯儲備有限,軍火貿易的規模受到相當限制。後一階段,雙方改為實行易貨貿易,這使得華夏得以向德國訂購大批軍火,以彌補國內兵工生產的嚴重不足。1934年8月,國民zf財政部部長孔祥熙與塞克特的好友、德國商人漢斯·克蘭秘密簽訂《華夏農礦原料與德國工業品互換實施合同》(簡稱《中德易貨合同》)。根據該合同條款,華夏可先行向德國訂購軍火物資及軍工設備,然後再以農礦產品償還。由於有了這種易貨貿易合同,華夏採購額迅速擴大。

    至1935年底,南京zf在德國訂購的軍火物資總價值已超過1億馬克。從訂貨的種類來看,防空炮、野戰炮、坦克車等數量明顯增加,這些武器顯然為對日作戰所需。同時,為啟動塞克特提出的發展華夏國防工業的計劃和滿足對德出口礦產品的需要,華夏也增加了工業設備的進口。

    1936年4月,中德兩國zf簽訂了《中德信用借款合同》。這個合同實際是將先前南京zf與克蘭簽訂的合同升級為兩國zf間的合同,同時由德國zf向華夏南京zf提供1億馬克的貨物信用借款。對國民zf來說,zf間的新合同無疑比同私人簽訂的老合同更有利,特別是從加強國防的角度來看;但對德國zf來說,這只是一筆生意而不牽涉政治立場。

    當時,納粹德國正在加速重整軍備,其陸軍需要在華夏檢驗其新式武器,國防經濟部門需要獲取並貯藏華夏的戰略礦產原料,工業巨頭及軍火商人需要向華夏推銷其產品並擴大銷售,這幾方面形成了推進對華貿易的主要力1937年6月,國民zf派遣行政院副院長孔祥熙及海軍部長陳紹寬赴德洽商軍火貨物交換及聘用德國.軍事技術人員等事項,德國zf再次肯定了易貨貿易的原則,並表示願調遣軍事和技術人員來華服務。這次訪問的結果表明,在華日戰爭爆發前夕,中德之間仍保持著友好關係。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