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抗戰之浴血大兵

《》第一卷 第五百二十九章 南京是撤是守? 文 / 秋一秋

    德國人對華的態度變了,興登堡防線不能用了,各方將領在拚命的往南京趕,南京的門戶大開,面對日軍的鐵騎,這個時候,一個將軍站了出來。(/

    他就是唐生智。

    唐生智,湖南東安人,字孟瀟,奶名祥生,信佛後法名法智,號曼德,1912年入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畢業後進湖南陸軍。膽識過人,敢作敢為,喜歡自行其是,不甘人後,權利慾極強,具有極為明顯的浪漫主義和理想主義的傾向,曾參加辛亥gm和討袁、護法戰爭。

    北伐時任國民gm軍第869章團軍總司令、湖南省zx等職。1929年任國民dzf軍事參議院院長、第869章會議,保不準要罵人了。

    久經沙場,深諳戰事的唐生智對蔣光頭這次開會的目的,其實已經猜到了大半:上海一失,南京危在旦夕,是棄是守,老蔣舉棋不定。

    前線傳來的消息令人坐立不安。絕密戰報報告上海已經失守,淞滬防線被突破,日軍勢如破竹,國.軍兵敗如山倒。

    第3戰區已經下令各部隊撤到乍浦、平湖、嘉善、吳縣、福山一線的吳福防線。華夏軍隊經連續血戰之後倉促撤退,士氣沮喪,部隊完全失去了控制。吳福線雖設工事因為無人指引,或找不到開工事門的鑰匙,結果大部分工事根本沒起到作用。

    吳福線看來是守不住了,國.軍已經開始向第3道也是最後1道防線無錫到江陰的錫澄線澈退,看來南京城的棄守問題決斷刻不容緩。

    唐生智不由得想到上海戰事開始後不久的一件事。

    當時,主動請纓出川抗日的川軍統帥劉湘來到南京,拜見了蔣光頭和其他高級將領,也專程拜訪了唐生智。

    劉湘見唐生智決不僅僅是因為欽佩唐生智的為人和軍事才幹,還有更深一層的意思,這位「四川王」唐生智的臉上掠過一絲愁雲,歎了口氣:「哎,依我看呢,上海的戰事是不能長久打下去的,只有拖住敵人一個時候,並利用這個時機,在後方休整部隊和作好按期抗戰的準備工作。至於南京的問題,的確不大好辦,守是要守的,就是沒有完整的部隊來守。不過,依我的看法,可以派1個軍長或者總司令率領幾個師來守衛南京,以阻止敵人迅速向我軍進*,從而贏得時間,調整部隊,以後再撤出南京,以拖住敵人。」

    劉湘聽了這些話沒有急於表態,而是試探地盯著唐生智的臉上一字一頓地道:「聽老蔣說,準備要你守南京!」

    唐生智一愣,顯然他根本不知道這個消息,不禁脫口而出:「根本沒有這個必要!」

    畢竟唐生智是久經沙場的老將,旋即他又是一副大義凜然的樣子,「要我守,我只好拼老命了。」

    劉湘緊追不捨:「你看南京能守多久?」

    一句話問得唐生智心裡直發毛,半晌喃喃吐出3個字:「天曉得!」

    劉湘臨別告辭的時候,握著唐生智的手意味深長地道:「我這次所見到的人,只有你對我講了真心話。」

    此時此刻,唐生智仔細回味劉湘的話,隱隱感覺有一種不祥之兆。守南京的人選,看來老蔣主意已定,就等著我機會把這根難以掙脫的繩索往自己身上套呢!

    想著想著,唐生智就覺得背後莫名其妙地隱隱冒出一股涼氣,令他禁不住週身打了個冷戰。

    汽車停在了中山陵園蔣光頭官的門口,唐生智急步邁進蔣光頭的辦公室。

    抬眼一看,蔣光頭早已端坐在zy,何應欽、白崇禧、徐永昌,還有國民zf軍令部作戰廳廳長劉斐、憲兵司令兼南京警備司令谷正倫等幾個人都到了。

    其實,唐生智參加的這次會議,已經是蔣光頭討論南京棄守問題的第二次會議了。只不過兩天前的第一次會議唐生智沒有參加。

    連日來,蔣光頭食不甘味,寢不安席。

    日本人欺人太甚,英美不夠朋友,蔣光頭一直幻想華日之間實現的「光榮和平」始終看不到蹤影。

    11月8日在布魯塞爾九國公約會議上,一開場便否決了蘇聯提出的集體制裁日本的方案。

    11月15日,9國公約會議結束,發出一份不痛不癢的宣言:「與會各國代表,現仍相信如華日兩國允予停止敵對行動,俾給與試行斡旋之機會,則成功未始無望。」

    就是這麼一份「娘希匹!誰能使日本停止進攻?」

    蔣光頭滿心希望出面調停的英美兩國,居然也在日本人面前謹小慎微。九國公約會議前後,華夏拿錢向英國買戰鬥機,堂堂大英帝國懾於日本的壓力。只敢賣給華夏不帶機槍的戰鬥機,還得由華夏自己裝配;華夏缺少運輸機,在香港從英國手裡買了3架,英國又要求把飛機改裝成救護機,才能賣給華夏。

    美國偷偷把波音飛機部件運到澳大利亞,裝成整機準備賣給華夏,可是澳大利亞卻不許出境。美國趕緊向日本人保證:決不用美國船隻把美制飛機運往華夏。

    想起這些,蔣光頭就一肚子氣:「娘希匹!這算什麼朋友?……」

    蔣光頭一直指望日本把美國和英國惹翻了,好讓英美和日本打起來。可是,日本炸傷了英國大使和美國.軍艦,英美兩家卻表現出了如此的寬容。

    上海撤退之時,日本飛機在長江炸壞了英輪德和號、大通號,襲擊了英國.軍艦瓢蟲號,還炸壞了美國.軍艦巴納號,炸死5人,50餘人落水。日本如此放肆,英美居然令人難以相信地寬大為懷,息事寧人,蔣光頭越想越生氣。

    英美在日本面前忍氣吞聲,日本更加有恃無恐,上海到手仍不罷休,大兵西進,直指南京。

    蔣光頭這下可真的慌了手腳。參謀總長何應欽、副總長白崇禧、軍委會作戰組組長劉斐、軍委會辦公廳主任徐永昌幾個人被緊急召到蔣光頭的辦公室。

    這幾個人不用說,都知道蔣光頭找他們來是要跟他們商討守南京的問題,可是誰也摸不透蔣光頭的底,大家你看我,我看你,誰也不願意先發言。

    手無兵權又年輕氣盛的大個子劉斐實在忍不住了,他搶先說道:「委座!請恕我直言。我認為今天的這個既緊張又被動的局面,是上海會戰沒有堅持持久消耗戰略造成的。我們本可以適時調整陣線保存有生力量,我們沒有這樣做,我們本不應該在便於敵人海陸空協同作戰的長江三角洲膠著太久,我們卻這樣做了;帝國主義唯利是圖,隔岸觀火,誰也不會出手幫助我們的,許多往事和今事都證明了這一點,國際聯盟靠不住,九國公約同樣靠不住,我們卻把戰略做了政略的犧牲品,造成了現在的被動局面。

    我還認為:我軍應該堅持持久消耗戰略,不應該在一城一池的得失上爭勝負,應從全局戰略上著眼,同敵人展開全面的持久戰,敵人在局部的戰鬥中可以取得勝利,可是在持久戰的全局上他必然被華夏拖垮。」

    劉斐的議論佔了「我可以說說,不過我這方面的意見對與不對,都請委座諒解。」劉斐給自己的說話先墊了個底:「我認為敵人正利用在上海會戰爭得的有利形勢,以其優勢的海陸空軍及重裝備,利用長江和滬寧,京杭國道等有利的水陸交通條件,直*南京。浦京地處長江彎曲部,地形背水,敵人可以從江面上用海軍封鎖和炮擊南京,在陸上可以從鞠湖截斷我軍後方交通線,然後以陸海空軍協同攻擊,使南京處於立體包圍形勢下,守是守不住的。……」

    何應欽點頭,白崇禧皺眉,蔣光頭一驚,只有徐永昌不動聲

    色。劉斐掃了大家一眼,繼續申述己見:「我軍在上海會戰中損失很大,又經過了混亂的長途退卻,已經沒什麼戰鬥力,非到遠後方經過認真地補充整訓,不能恢復戰鬥能力。基於我軍當前的戰鬥任務,為貫徹持久抗戰的方針,我軍應避免在不利條件下,被敵人強迫作戰,而應以機動靈活的運動戰爭取時間,掩護後方部隊整補並進一步實行全國總動員,爭取在有利時機集中優勢兵力,對敵進行有利地打擊。針對以上情況,我認為南京是我國首都所在,不做抵抗就放棄,當然不行。但不應以過多的部隊爭一城一地之得失,只可用象徵性的防守,作適當抵抗之後,就主動撤退。我認為,只用12個團,最多用18個團也就夠了。以免兵多不便機動。」

    何應欽和徐永昌雖然都不想守南京,但在蔣光頭未表示態度之前,他倆還在小心翼翼的揣摸蔣光頭的底,只哼哼哈哈地說出些模稜兩可的話:「是呀,各種條件都要考慮到,當然,首都是全國人民關心的,不守一下,.也似乎是說不過去的。」

    白崇禧可不理這套,自己有地盤,手下握重兵,在蔣光頭面前說話直截了當:「我贊成劉斐的意見。我軍新敗,急宜爭取養息的機會,以利再戰。敵人正希望我們跟他決戰,我們偏偏不上他的當。這是對的。」

    蔣光頭的兩眼直勾勾地望了大家一會兒。劉斐的一席話,最打動他的心窩的就是上海會戰損失太大了。本來嘛,把70多個師送到了上海戰場,這些部隊又多是蔣光頭的嫡系部隊,卻被打得七零八落。

    蔣光頭折了偌大的本,哪能不痛心呢!

    不過,儘管損兵折將,蔣光頭還是同意南京要守一下:「是的!南京是國際觀瞻所繫,不守一下是說不過去的。如何守法,劉組長的意見是值得考慮的。請大家好好考慮一下,咱們再詳談一次,再做決定。」

    蔣光頭確實在考慮一個新的情況。部隊正在蔣光頭一籌莫展的時候,汪精衛突然登門造訪。蔣光頭對這個「老冤家」突然上門,知道他想必是已風聞南京防守問題未決,來探口風。

    蔣光頭於是假意謙恭地開門見山要聽聽汪精衛對此的高見。汪精衛卻反客為主地反問一句:「您的決心如何。」

    「我想守。但因兵疲勢弱,又在猶豫。」蔣光頭說了實話。

    汪精衛微微一笑,他當然早已洞察到蔣光頭的心思:「千鉤一發,當斷則斷!」

    「那麼你說說,如何決斷?」蔣光頭有點迫不急待。

    「我主張:守!」

    這下把蔣光頭搞懵了,如墜霧中。汪精衛親.日之心早已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如今怎會口出此言呢?

    「兆銘兄,你怎麼由低調變成高調了?」

    「你知道在訓詁學上,以亂訓治,這個解法是大家公認的。我也有一本訓詁學,止戈為武,以武訓柔,單戈不戰,以戰訓和,不戰不和,有戰則和。」汪精衛越說越得意。

    「你已經知道德國大使陶德曼在活動斡旋,德日兩家如此親密,想必他的活動反映了日本人的意願。我們只在南京城頭豎旗擺鼓,表示堅決抗戰,日本的主和派便可得到力量和藉口,爭取停戰言和,兩下一拍即合的局面就不難實現了。」

    說罷,汪精衛和蔣光頭都發出了心照不宣的微笑。2人正說著,張群進來了。

    汪精衛見同屬主和派的張群來了,想趁機再紛蔣光頭煽一把火,就對張群道:「我們在談防守南京問題,你有何高見?」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