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穿越重生 > 笑傲天下之隋主沉浮

大道小說網 第十一章 悟空授業 文 / 遊戲歷史

    戰事紛亂四百載,百姓紛盼大一統。

    英主人間已現世,還須馬前先行官。

    祖師拈指度門徒,少林猛將出塵世。

    百戰功業數第一,史冊無名為那何?

    這八句詩寫了靜音一生,具體的事情咱們還須慢慢的寫,慢慢地談,但歸根於一點來說,咱們這位主人公在大隋中創建中確實立下了汗馬功勞。現在還是聽慧可講講他是怎麼來到這少林寺的。

    慧可介紹完了靜音的父親,停頓了一下繼續說:「靜音是三歲是來到少林寺,是其父楊義將其捨入到少林的。靜音原名楊亮,其父給其取這個名字有ri初東方之意。三歲那年,正是楊義受傷,生命垂危之時,當時楊家和宇文泰請了許多名醫都沒有什麼辦法。由於楊家是終實的佛教信徒,在楊義病重時,也有許多高僧再場。當時,我一位高僧給楊家算了下,悄聲地對楊忠說:『yu救家兄,需求少林。』那會我正在關中宏法傳道,就被楊忠接入了楊府,我再看過楊義的傷勢,又給其算了一卦。其卦象顯示,楊義雖命中有難,但還不致命,解法是有,但必須有至親,而且其年齡不得超過五歲,捨入佛寺為僧十八載,這樣楊義不但能活,還能安度晚年,享受天倫。那會唯一符合條件的就是楊義的獨子楊亮。就這樣,楊亮被秘密的送入少林為僧。這件事在楊府知道的人不過楊義、楊忠兩兄弟和他們夫人,還有一個老管家楊安,其餘沒有人再知道,這主要是為了楊亮的安全。這楊安每隔三年來獨身前來少林探望,順便給少林捐贈一部分善款。如今十八年之期還有兩年就滿了,到時靜音就該恢復其本來的身份。這楊家一直是佛門堅定的信徒,楊堅有一乾娘就是尼姑,因此將來楊家在取得天下後,我佛門的確是受益者,少林有了楊亮這一層關係,門庭必加光大,香火必定更盛前時。」

    「原來是這樣。」悟空說。說著他請示了一下住持師兄,用「悟空」搜索了一下。可是很遺憾,在南北朝、隋唐的歷史並沒有這麼一個人,這是為什麼呢?悟空也像慧可發出了同樣的問題,慧可說:「歷史的發展,不會因為某個人沒在歷史上留名,歷史的車輪就不轉了,沒留名有沒留名的原因,留名有留名的因素,關鍵是歷史是不是再前進,還是那句話:一切都有因果,就隨它去罷。」「師兄教訓的是,我還是眼光太短淺了。」悟空說。慧可說「至於你想授業於他,我想可以,這也是你們兩人的緣份。你就去辦吧。回頭靜空知會一下靜音,另外這個靜樂與靜音是好兄弟,自幼是個孤兒,被我帶入寺中,從小就跟靜音玩在一起,這兩人好得跟一個人似的,我看此人將來也是紅塵之人,你覺得合適,就把這兩兄弟一起培養一下。」「好吧。」悟空說:「弟子謹遵師兄之命。」

    這少林寺的和尚經念的好,功夫練得也好,這與練功相關的醫術也是非常的高明。悟空經過住持和靜空的治療後,兩個星期就不讓靜音、靜樂推著他了,自己做了一對拐,就在少林滿世界遛達開了。住持看他恢復的這樣的好,就讓靜空召集寺裡的眾弟子,集中起來開了個歡迎轉正會,說這悟空是老祖托夢給他讓其收入少林的,這也是悟空與我佛、與老祖、與少林的緣分,今個當著眾位門人,慧可就代老祖收悟空為關門弟子。通過這次歡迎轉正會,悟空在少林的名份被正式的確定了下來。像達摩堂、羅漢堂、戒律院、練功房、藏經閣他都可以隨意出入。

    在接下來的近兩個月內的恢復期裡,悟空一面休養,一面全方位的瞭解少林,瞭解少林功夫,同時也瞭解靜音、靜樂練功情況。為此他多次與住持與各院首座進行交流、進行研討,同時他也看了少林寺收藏的許多的拳譜、掌譜、刀譜、劍譜、槍譜等等。他把這些與自己所學的那套,尤其是自己熟得不能再熟的特種兵那套技能、訓練方法、訓練模式相嫁接、相融合,漸漸地一整套優化少林武術的整合方案在他心中彙集起來。悟空認為,這世上最厲害武功就是能殺人的武功,花架好看不實用,因此他把這一整套武術命名為「一招致敵」術,包括近身的擒拿格鬥術,近戰劈殺的刀術,大開大合的馬戰槍術。這真可謂前無古人啊,也只他才能想得出,做得到,下面就是怎麼調教這兩人了。

    看過電影《少林寺》的朋友,有一個鏡頭總不會被大家淡望,這就是在練功房大殿上,少林眾僧習武留下的深坑。不錯,少林寺的功夫是以沉穩見長,講究下盤穩固,這樣才能做到以不變應萬變。所以少林寺的武僧腳力和腿功都是了不得的,武術上常有的南拳北腿之北腿——譚腿,就是源出少林。

    可是一千五百年前少林,在這方面還做得不夠,悟空大師的法眼首先就盯在這上面了。好武功是建立在好的身體上的,而好的身體是緣自個體身體素質的提高,那就先讓他們繼續加強他們的身體素質。那怎麼練?各位你知道萬里長征就怎麼取得成功的嗎?一個字走,那是走下來的,走下來的都是英雄好漢。在古代走都跑也。沒辦法靜音、靜樂你們就跑吧。每天一早一晚,從寺裡往寺外的達摩洞跑上一圈回來,然後去廚房拿水桶去山下打水。各位這個電影情結記起來了吧,是打水,不是挑水,因為沒有扁擔給你用。先是沒有任何額外負重,後來先是腿上加沙袋,再後來背上也要加沙袋。就這樣的功課從公元560年夏六月開始一直到楊亮恢復身份離開少林為止,一天也沒間斷過,而且是沒有任何商量的餘地,只要你能動,這負重越野訓練你就逃不了。

    第十二章文武雙修

    爭戰全賴武夫勇,運籌還需文士謀。

    一勇可否擋萬夫,文武雙修敵膽寒。

    作為一個未來戰士,作為一個來自二十一世的未來人,悟空禪師深知學習對一個人的重要性,而對於一個軍人來說,文武兼修又是多麼的必要。他知道,一員勇將在關鍵的時刻暴發確實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但一個好的計謀卻可以讓多少勇士干將死天葬身之地。

    戰爭這東西,從它最初的產生看,可能是以勇定勝負,你力氣大,我打不過,我就臣服你。兩人打架就是戰爭的最初形態,多人打群架就是戰爭發展的中級形態,到兩個氏族、兩個部落和國家開打了,就成為真正的戰爭了。

    隨著戰爭的發展,謀略被漸漸地引入,戰爭不在是自發的,而是可以進行控制,可以人為而左右。當孫武子寫下了不朽的《孫子兵法》十三篇時,他首先提到了「上兵伐謀,不戰而屈人之兵。」從此在中國歷史上可稱為軍事家和良將的就再也沒有純粹的莽夫,而是一個文武全才之人。

    悟空就是這樣想的,他也是這樣做的。因為他的腿,完全康復,至少要到八月初。所以從六月到七月除了讓兩人早晚跑圈,並早晚兩次,每次每人500個俯臥撐、500個仰臥起坐,500次負重深蹲外,他沒有再加其它的東西,什麼都要循序漸進嗎?其它時間,三個人就一塊學習,跟著寶貝「悟空」學習。為什麼是三個人呢?悟空禪師也要學,他要學繁體字,他給自己定下一個目標,每天學會十五個字,什麼叫會?識其字,知其意。兩個月六十天,可識九百個繁體字。各位可能都知道,常用漢字也就八百來個,也就相當目前小學畢業的水平。此外在計算機通用的漢字編碼中,一級字庫3755個,二級字庫3008個。各位朋友,看明白了麼?悟空在床上休養兩個月後,基本上讀報紙、看新聞就沒什麼問題了,再過一年多,估計就沒有字可以太難得住他了。你說他怎麼學?典籍啊,這少林有這麼多佛學典籍、武功秘籍,他都可以隨意借閱啊。你想想,這一年後,他不想當高僧都不行,他的修行是蹭蹭的往上漲啊,功柱高高的。不行啊,這位說,他有障礙,那會人看不懂簡化字,他也不會繁體字,怎麼學啊,他知道那個字對那個字啊?沒事,咱有寶貝「悟空」,它有繁體字庫,咱是現代人,咱有高科技,就算咱回到過去,咱的適應能力照樣比當時的人強。更何況咱還是特種兵,什麼叫特種兵?首先他必須會生存,他要比他的敵人更會生存,否則他就是一具死屍了。

    那悟空禪師怎麼教靜音、靜樂呢?簡單,我不是在身體上勞乏你們嗎?同時我在精神上刺激你,給你們開眼界、提興趣,主動激發你們的學習熱情、調動你們學習的積極性,要讓這兩人圍著悟空轉,吵著、嚷著、鬧著去求悟空教他們這、教他們那。那怎麼辦呢?還是寶貝「悟空」上。在「悟空」裡有一個影音資料庫,悟空禪師首先給他們放了一段軍事演習的紀錄片,然後讓他們看了《大決戰》三部曲,《南征北戰》、《林海雪原》、《上甘嶺》;接著放了一部長篇電視劇《孫子兵法與三十六計》,最後給他們看的是軍事教學篇《地道戰》、《地雷戰》和《中國古代著名戰例》中從牧野之戰到淝水這戰這中間的幾十戰著名戰例。

    大家都知道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這片子每天放一段,差不多兩個月,兩個年輕的和尚被這些經典的戰例所吸引,血管裡的血在沸騰,但同時兩人也感到戰爭的殘酷無情與無耐,對當今三國分立,民不聊生的世道也更加不滿,他們渴望有秦漢這樣大一統的帝國能在中國重現,渴望自己也能為這大一統帝國的建立做些什麼?

    看還只是一方面,比如上午看,三人就下午進行研討,下午看就晚上進行研討,最後竟到了什麼程度,三個把鋪蓋都搬到東屋,只要不睡、不練功、不出勤務,三個人就在一起聊。從為將之道到用兵之道;從戰略的制定到戰術的合理應用;從事前的謀劃到戰前的地形勘察到戰中的隨機應變到戰後的總結;從部隊的訓練與兵種的建立到陣法的應用、諸種兵的合成應用;從單純的軍事進攻到多手段、多方式的對敵人的滲透、分化、離間、瓦解;從後勤保障到大型攻擊性機械在戰爭的配置與應用等。尤其是放到《孫子兵法與三十六計》時,悟空更是完完整整向兩位師侄講解了這孫武子這位中國歷史、中**事史、世界軍事史可稱為祖師爺漚心之做《孫子兵法》和後世中**事學家依心得總結出的三十六計。可以說,現在的靜音、後文中的楊亮能夠取得那麼輝煌的戰績,能夠在南北朝末年這麼一種紛亂的局面中,幫助楊堅平定四方,建立大隋帝國,他的將軍之路正式從少林寺這做小小的禪房中開始的。

    在這兩個月的學習中,靜音還有一些其它的發現,是什麼呢?咱們一項一項的說。首先,是一把刀。什麼刀?特種兵,海軍陸戰隊特別製作,特別配備的特戰軍刀。那是一把鋒利異常的刀,可以說在這個世界上是堅韌不催的,悟空曾經當著師兄少林主持慧可的面,用此刀將院內的一把鋤頭的鐵製部分,就那麼輕輕地一割,就成了兩截。慧可住持當時說:「師弟,你這東西很好啊。如將技傳授當今之三國中任一家,另兩家的敗亡,就只是個時間問題了。可此技在我少林卻無用武之地啊。佛家是以普渡天下蒼生為已任,不殺生。你看,我寺中的執法工具都是棍。你看寺中武僧雖也練習刀法、槍法等,但只是為臨陣對敵知道對方的底細,可以從容應對罷了。」這是其一,還有兩種從電影中看到的東西靜音也非常感興趣,是什麼呢?請看下章。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