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其他類型 > 改寫大明

大道小說網 第155章南明成立 文 / 暮雨冰雪

    崇禎六年十二月三日,皇太極集結大軍共計一百五十萬,浩浩蕩蕩的在薊州城擺開陣勢,這讓李自成不由心中十分驚懼,自己滿打滿算現在才只有近一百萬,怎麼能與清軍一戰,此時李自成已經有了退意,好在宋獻策率領郝搖旗、劉體純帶領三十萬大軍,在山海關一戰攻破吳三桂大軍,輕鬆佔領山海關,一時間讓皇太極分兵,但是面對清軍如此強勢,李自成也是心中不安,派人通知宋獻策,讓他撤出山海關,回京與自己兵和一處,隨後則是帶著自己本部死守通州一代,與劉宗敏與高一功駐紮香河三十萬大軍,形成犄角相互支援。

    崇禎六年十二月五日,多爾袞親率孔有德、耿仲明、祖大壽三部,組成五十萬大軍開赴山海關,雖然宋獻策已經帶領兵馬想要返回香河,但是在豐潤兩軍相遇,多爾袞親率大軍衝擊敵軍,因為宋獻策大軍連日疲累未得休息,自一戰宋獻策兵敗而去,好在大軍損失並不是很大,而多爾袞卻緊追不放,宋獻策無奈只好戴軍進入永平,派郝搖旗率領五萬大軍佔據山海關,以免腹背受敵之險,另派劉體純率領十萬大軍向南攻取遷安,

    因為背後有山海關糧草支持,遷安與永平兩城頗近形成犄角之勢,一時間李軍死守城門,多爾袞大軍未能進得一步,無奈之後多爾袞只好帶軍繞過永平,從秦州成向山海關進兵,因為郝搖旗撤兵速度慢了一些,本部五萬人馬被多爾袞打敗,郝搖旗在戰亂中被清軍斬首,宋獻策知道以後傷心不已,但是也帶著本部人馬會同劉體純大軍,趕往香河之地與劉宗敏部匯和。

    此後多爾袞派三十萬兵駐紮山海關,自己則帶著二十萬大軍,佔領永平、遷安、秦州三城,使得三城成為掎角之勢,掩護山海關安全,雖然清軍佔領三城一關,但是五十萬大軍算是徹底駐留此處不敢妄動。自此皇太極率領九十萬兵馬,駐紮薊州城與李軍形成對持。

    李自成現在率領大軍共計七十五萬大軍,在香河、通州與清軍對持,但是早已經有了退意的李自成,在牛金星的勸說下,未聽從宋獻策的死守建議,命令大軍返回běijing城。宋獻策一氣之下大呼:「天亡順,王敗京城,」隨後離開李自成大軍,一人消失無影無蹤,任憑李自成萬番尋找也沒有找到。

    十二月十日,皇太極命多鐸率領十萬大軍佔領香河,阿濟格率領十萬大軍佔據昌平,豪哥率領十萬大軍佔領順義,自己則是帶著七十萬大軍攻破通州,李自成大將高一功戰敗就義,死不投降清軍,佔領通州之後,皇太極四面大軍兵圍京城,李自成經此連敗,再加上宋獻策離走時候的預言,只好帶領剩下七十萬大軍,在良鄉被清軍追擊,在損失二十萬軍的情況下,終於逃出清軍包圍圈。經此一戰清軍徹底佔有京城以東地盤。皇太極佔領京城之後,並沒有再追擊李自成,而是放任而去,只是因為身體有礙致使昏迷,一時之間清軍紛紛停止進攻,多爾袞親自來京,護送皇太極返回盛京瀋陽。

    李自成兵敗之後,李巖提出分兵,被途中李自成信牛金星之饞,害了李巖,部眾離心,失去河南根據地,只好一路向山西而去,只不過等待他的又是一場災難。

    李自成帶領殘兵剩將兵退太原之時,卻被一隻黑壓壓的大軍所阻,正是劉明遠率領的黑狼軍,為何劉明遠能在這裡出現,倒是要從劉明遠在邊界與大軍分開來說,劉明遠與大軍分開之後,帶領黑狼軍疾行到達東勝城,東勝城乃是宣大界內的據萬里長城的關卡,明軍將領胡承海任此關總兵,此人早年倒是在遼東做過兵長,自然認得劉明遠這位一字並肩王,當劉明遠兵臨城下,此人二話不說打開關卡放了劉明遠進來,在得知劉明遠受崇禎之命,已經封為輔國王更是欣喜無比,當即把兵權交給劉明遠。

    劉明遠進入關卡並未多呆,而是帶領大軍兵發太原,在太原使詐騙取李自成駐留太原之兵打開城門,從而佔有太原城,此時李自成自然不知道,一路兵敗逃亡到了太原這裡,才知道劉明遠就在前方,不由聞之劉明遠大名懼怕,率領自己部下向南而去,一路從順德府到達大名府,卻在這裡被明軍將領侯良柱所敗,只好一路向章德府而去,之後到達河南府,一路艱險旁人怎知,李自成卻是深深知道,此次佔領běijing之後,遭受如此惡果,李自成知道全部因為自己的驕傲輕敵,到達河南府之後,李自成一統計兵馬不過萬數,當真欲哭無淚了,當即揮刀自殺,好在部下所阻,在深深的自省之中,終於知恥而後勇,在河南開始自己新的一步。因為李自成殺了李巖,致使河南大部分起義軍對他不滿,李自成在這裡發展並不太好,在李自成親自認錯之下,各部義軍才開始慢慢接受李自成,李自成在之後更是打敗明軍左良玉,致使河南全地盡歸李自成,這才從根本佔有河南一省,在這裡開始慢慢發展起來。

    這是後話我們先不說,侯良柱戰勝李子成之後,知道劉明遠的下落,直接帶兵向北,尋找劉明遠足跡,終於到達太原見到劉明遠,兩人交談之後,侯良柱才知道崇禎帝臨危受命劉明遠為輔國王,當即表示自己願意聽從劉明遠命令。

    侯良柱本事四川總兵,在於楊嗣昌攻打張獻忠之時,為人勇武直前深受楊嗣昌讚賞,而楊嗣昌死後張獻忠與李自成何為明軍,致使明軍群龍無首各自交戰,侯良柱無奈只好帶兵扯到東昌府,在東昌府被張獻忠部將李定國打敗,帶領三千人馬隱藏山中,直到數日之前才帶兵佔領大名府,正好碰到李自成,直到此戰不能倖免,侯良柱帶領三千人一字排開城下,嚇退李自成,要率兵全力追擊李自成數百里,帶兵返回大名府城,知道劉明遠的消息後十分高興,另一方面也是怕李自成反應過來,在帶兵攻打大名府,帶著三千人直奔太原府,投靠了劉明遠。

    劉明遠在得知此人經歷之後,知道此人不能擔當重用,卻有小計謀之後,授命此人聚結明軍殘部,聚集在山西太原,侯良柱當即答應,更是在數月之中,為劉明遠拉來數部兵馬,數量達到三十萬之多,可見此人倒是頗有能力,只不過有時候膽子小了些。

    本來劉明遠想要逼李自成南下,與張獻忠何在一處之時,自己就會帶領黑狼軍返回聯盟,一代東山再起,可是清軍皇太極撤回盛京瀋陽,清軍占時無所異動,劉明遠在山西這裡又匯聚進四十萬大軍,一時之間倒是放不下手,只好在這裡準備打開局面了。

    此時福王朱由崧被擁立於南京,建立弘光政權,他能登基做皇上這裡面不得不說沒有崇禎的那道聖旨作祟。

    崇禎帝自盡於煤山。這對大江南北的明朝諸臣來說,無疑是一個晴天霹靂。事已至此,原來形同陪襯的南京留都的政治作用就凸現出來。很顯然,擺在留守諸臣面前的首要任務是擁立新君,組織政權。說到血統親近,福王,桂王,惠王成為不二人選。而由於福王在三藩中年齡最大,又加上沒頭蒼蠅一樣亂跑亂撞,流串到南京附近(淮安)。比起其他兩個遠在廣西的藩王來,自然近水樓台先得月。然而事情並沒有這麼簡單。江南士紳中部分東林黨人從狹隘的一己私利出發,以福王昏庸為名,堅決反對。但內中隱情卻要追溯到天啟朝時,為反對老福王繼統和老福王之母鄭貴妃干政,東林黨人已和福藩結下不解之仇。為防止朱由崧登位之後趁機報復。以東林領袖錢龍錫為首,以立賢為名,大張旗鼓地推出了一個莫名其妙的繼承人——潞王。

    潞王血統偏遠,自然缺乏繼立的理由。但他的所謂賢名,卻贏得了許多人的同情和支持。直至今天許多不明內情的人還以為憾事。其實,拋開潞王是否真賢不說,封建王朝的嫡長子繼承製,自有其現實考量。當時政治以內閣負責,即使皇帝昏庸,負責的臣下仍可以維持政治機構的正常運轉。以局勢而論,留都諸臣需要的只是一個形式上的精神領袖。而並不一定非要雄才大略的賢君不可。關鍵在於臣下齊心協力,方能維持危局。現在以立賢為名拋開福王。明王朝散居各地,小有賢名及野心才具的龍子龍孫,大有人在。既然潞王可立,何人不可立?他們自然不可能要求進行全國範圍內的普選,卻總有大批的野心家趁機上下其手,借擁立爭功。南明的局勢勢必將土崩瓦解,一發不可收拾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