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其他類型 > 改寫大明

大道小說網 第156章立足山西 文 / 暮雨冰雪

    南京的擁立大會正開得熱鬧不堪之時,遠在淮安的朱由崧卻慌了神。作為三大熱門侯選人之一,卻沒有人來請他發表競選演說,施政綱領。前來表忠心,搞投機的也寥寥無幾。這一切都使朱由嵩感到情況不妙。而實際上,史可法、馬士英等南明重臣一開始就是把他們所挑選和準備擁立的皇帝看作土偶木像的。不論是誰為君,重要的是不會妨礙他們掌握手中的權力。從心底深處,曾經天威凜然的皇帝對這些重臣不過是一個象徵,一個擺設。在史可法指出福王不可立的七大理由中,其一就是「干預有司」。是的,重臣忌諱的正是一個「干預有司」的皇帝。

    干預有司大體是指干預地方政權,有點謀反的味道,這件事情到要從他的老爸說起,他的老爸老福王朱常洵,是明神宗第三子,母鄭貴妃恃寵,圍繞這個問題,大臣們與皇帝斗了15年,期間發生很多事情。「國本之爭」是萬曆一朝最激烈複雜的政治事件,共逼退首輔四人,部級官員十餘人、涉及中央及地方官員人數三百多位,其中一百多人被罷官、解職、發配。鬥爭之激烈可見一斑。神宗因此荒廢朝政以示抗議。yu立其為太子,遂引起爭國本。

    到了萬曆四十年,福王已二十七歲,宰相葉向高上疏力爭,神宗答應第二年春天舉行。到時候卻又失信了,見輿論洶洶,不能不就藩,鄭貴妃便藉機開口,為兒子大撈一把。鄭貴妃要求一次賜田四萬餘頃,群臣力爭,不得以減為兩萬傾,又提出以下要求:

    第一,莊田四萬頃減半,仍須兩萬頃,中州腴土不足,取山東、湖廣的良田湊足。

    第二,籍沒張居正的財業,尚存官的撥歸福府。

    第三,從揚州到安徽太平,沿江各種雜稅撥歸福府。

    第四,四川鹽井的一部分收益劃歸福府。

    第五,請淮鹽一千三百引。

    以上五項,尤以最後一項影響國計民生、及於邊防軍餉,後果異常嚴重。而神宗一概答應。

    好容易辦妥,鄭貴妃依然不讓福王按制度就藩,借口為第二年為李太后祝壽,企圖再拖一段時間。遭到李太后的訓斥,而且李太后碰巧沒有活到第二年70大壽就去世了,大臣們一再催促,神宗和鄭貴妃再也找不到借口拖延,只好讓福王就藩。

    萬曆四十二年(1614年)二月,朱常洵帶著無數金銀財寶就藩洛陽,隊伍前後達100多里。

    同時,得莊田二萬頃。按照明朝崇禎年間首輔孔貞運所撰文的《明資政大夫正治上卿兵部尚書節寰袁公墓誌銘》的記載:「福王之國,睢泒夫至五百四十名,外加協濟三百名。公(袁可立號節寰)曰:『民力竭矣』。即白之衛輝何守。尋得減免,人人感悅。」袁可立當時因直言進諫明神宗被貶官回籍睢州二十多年,福王之國給睢州百姓帶來的沉重負擔是他親眼所見,記載當是真實可信的,所以他才出面為睢州民眾求情減免。

    就國之後,福王橫徵暴斂,侵漁小民,千方百計搜刮錢財,壞事做絕。萬曆皇帝不理朝政達30年,群臣上的奏章大多不理睬,唯獨福王府的奏章早上遞交,下午即答覆,其要求無所不允。有這樣的便利,四方奸人亡命之徒,紛紛趨之若鶩,聚集在朱常洵門下。天啟皇帝和後來崇禎皇帝即位後,因這位福王是帝室尊屬,所以對他很是禮敬。

    就是這樣以為老子引發史可法對朱由崧也是十分不看待,但是朱由崧在接到崇禎的密旨之後,可是心懷大開,直接找到馬士英,盧九德兩人,那聖旨一念,兩人也知道帶兵相助,沒辦法誰叫那個是崇禎的聖旨呢,可是就是這封聖旨,造就了朱由崧稱帝之位,因為聖旨最後面一句話,被朱由崧私自更改了,本來崇禎聖旨的意思,是讓馬士英,盧九德兩人帶兵幫助朱由崧在南京對抗叛賊,但是最後一句話卻被朱由崧私自加了上去,在南京稱都建立新帝,而這個新帝就是朱由崧自己了。就這樣在這位朱由崧終於登上皇位,成為新一代的明帝,但是因為這位皇帝的無能,致使大封官員,讓各部割據一方,如同戰國之時,也讓眾人對他不屑一顧,根本沒有帝王之權。

    崇禎六年十二月二十日,伴隨著朱由崧登基,鳳陽城成為都城,改明年為弘光元年,是為南明弘光帝。

    弘光帝的等位雖然讓各方明軍彙集在一起,但是因為駱養xing的錦衣衛傳言太子還活著一事,倒是讓朱由崧大驚不已,而且各部明軍也有爭議,再加上朱由崧昏庸無能,各部更加不聽行所命,南明政權可謂只是一個空架子罷了。

    此時劉明遠正在山西地界,整頓聚集的明軍,首先從軍中開始評選數人擔任領軍,文臣則是從軍中拋出,不再擔任領軍,而是擔任督軍一職。領軍可以統領軍隊,而督軍則負責督查領軍之責,督軍可以向領軍提出建議計策,但不得干預軍隊一切事宜,領軍一旦有錯誤發生,督軍可以向軍議堂反映領軍所犯錯誤,再由軍議堂調查評定所犯錯誤進行懲處,如果所稟報事實虛無,乃是督軍從中私自偽造,那麼督軍則會受到軍議堂懲處,劉明遠自然擔任軍議堂領事。

    這樣一來倒是把文武分開,而且最好的就是讓原來各部部將成為擺設,劉明遠從根本上掌握了這支軍隊,此時這個大軍共計十萬,劉明遠則稱此軍為晉州軍,之後不久劉明遠更是打亂平分只留下五萬強壯士兵,其餘則是分到山西各處州縣,讓他們各自鎮壓賊軍。而那五萬晉州軍也是有劉明遠親率,從中挑選實力最強同時又懂兵法謀略的武將擔任,直到這個時候各部來投的將領,才發現他們手上的兵馬已經不再聽從他們的命令,只好老老實實的帶著劉明遠分給他們的淘汰下來的兵馬,鎮守各部城關。

    伴隨著南明政權的成立,劉明遠自然知道自己一方要是不做點什麼?那真可謂出師無名了,此時最有力的就是太子與那傳國玉璽了,但是太子現在還不能暴漏,一旦暴漏了很有可能導致幾個集團聯手對抗自己,那時候自己一方可謂腹背受敵,但是也有可能南明集團會會投靠夠來,但是這個可能劉明遠真的不敢去謀劃,所以劉明遠此時並沒有把太子的信息透漏出去,而是高舉明旗派人去找太子殿下的消息,關於那調兵虎符,劉明遠自然就沒有太大的租用了,幾天下去不少明軍投靠的將領,紛紛帶領那些淘汰的士兵去往南京,對於這種情況劉明遠自然知道,但是也沒有阻攔他們,對於這些人劉明遠真的很不買單,畢竟大明可謂被這些文臣掌兵還得夠嗆,和自己的觀念根本不在一路。

    幾天下來暗影的情報不斷匯聚在太原府,對於皇太極的重病,劉明遠也是不敢確定,這到底是真是假,所以清軍此時駐紮京城不動,劉明遠也不敢有所動作,因為手中的實力並不見得有多麼強勢。

    現在天下的勢力大約分為幾個集團,一是劉明遠佔據山西,但是只是佔有山西太原、大同兩府之地。

    二是清軍佔領京城以東直至清軍本土。

    三是李自成佔據河南省府之地。

    四是張獻忠佔據四川、湖廣兩省。

    五是南明佔據剩餘幾省之地,但是各部盤根糾錯,一時之間各自為號,堪不得重用。

    本來劉明遠打算返回草原,借助草原兵力進關佔領大明之地,可是對於南明政權的組建,自己現在要是全部借助草原之力,那麼必然受到漢人排斥,這是劉明遠不想看到的結果。而此時自己佔據山西,多多少少給各部帶來一點壓力,現在身不由己已經不能返回草原了,最初的打算在此時算是行不通了,只好在山西穩紮穩打,一步步開展局面。

    對於山西民政劉明遠正在苦惱之際,卻來了一人,讓他大為心悅,此人正是李標,李標在楊嗣昌死後得到崇禎在此啟用,但是就在他從老家高邑趕往京師,李自成攻破京城,李標在真定一病不起,家人急忙一邊治療,一邊返回老家,但是李自成進京之後,開始迫害京城官員,對於外地的一些官員也沒放過,李標到了家家族已經決定向南遷徙,但是就在不久前的李自成與清軍一戰,還未等這些人逃出京師,就被李自成大軍衝散,被逼向西而行,此時李標正與家人隱居在山西太原,聽聞劉明遠在這裡舉起重振大明,李標抱著半信半疑的態度,求見了劉明遠,兩人一見面不勝唏噓,一時之間兩人倒是親切無比,畢竟以前在兩人一同在朝廷做事,相互倒是有點熟悉,當得知太子殿下存活,李標也是十分激動,聞之劉明遠太子消息,劉明遠自然搖頭不語,但是從劉明遠的表情當中,這位老狐狸還是看出來點什麼,當即請求劉明遠,自己要出仕為大明做點什麼。劉明遠當然心喜,當即讓李標統領山西政務,而自己主抓軍事方面,兩人倒是分工明確,李標對於劉明遠文管不得干預軍務,雖然有些不滿,但是也算十分支持,這才讓山西不少文士出政,倒是讓山西逐漸平定下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