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恐怖靈異 > 靈語使者

大道小說網 瀕死體驗 文 / 邢逍遙

    瀕死體驗(英文:neardeathexperience簡稱:nde),也就是瀕臨死亡的體驗,指由某些遭受嚴重創傷或疾病但意外地獲得恢復的人,和處於潛在毀滅性境遇中預感即將死亡而又僥倖脫險的人所敘述的他們的死亡威脅時刻的主觀體驗。它和人們臨終過程心理一樣,是人類走向死亡時的精神活動。

    瀕死體驗是當人們遇到危險(如車禍、突發疾病等)時的一種反應,在感知、情感等方面有幾種超常的基本感覺,比如感覺時間改變、生命回顧、心情超常的平和、欣喜,甚至「意識到死亡」等,每一種感覺對每個個體都是獨一的,可能同時出現,沒有普遍性。個體的感覺也通常因年齡和文化的不同而不一樣。

    在一些患者提供的個案中顯示瀕死體驗不應該是一種簡單的無意識行為。同時在人們遇到危險時,無論神經是否受到傷害,瀕死體驗都是有可能出現的。通常情況下,出現瀕死體驗的人都是處在身體局部缺血或缺氧抑或是兩種情況都有的狀態下。

    很多有瀕死體驗的人能精確描述在他們臨床死亡感覺器官不起任何作用時的,「看到」周圍的事物。目前,很少有人否定瀕死體驗的存在,即使是那些無神論者。

    「瀕死體驗」在各民族間普遍存在,早在兩千多年前,柏拉圖在他的著作《理想國》(therepublic)中就記載了瀕死體驗現象。中國古代史料中有大量這方面的記載,而西方經有意識的記錄後,例證也很多。1987年,在西班牙的巴塞羅那,一位名叫查維·亞艾那的24歲青年工人,不幸被一隻裝有機器的大箱子壓傷,成為一個昏迷不醒的「植物人」。1990年3月的一天,亞艾那突然清醒過來,雖然只有短短的10多分鐘,卻向人們敘述了他長眠不醒時的奇遇:「我變回一個孩子,由我已去世的姨媽領著。她帶著我,走進一條發光的隧道,它是通向另一個世界的。她對我說:『你要我找的永恆的平靜,在另一個世界你可得到的。』我用手掩住雙眼,但瑪麗亞姨媽輕輕地把我的手拉了回來。」10多分鐘過後,亞艾那又長睡不醒。

    無獨有偶,美國一位65歲的「死而復生」的商人,也向搶救他的醫生們敘述了自己「死後」的情景:「我記得自己好像一朵輕雲一般,逐漸由我的肉身上升到天花板。醫院的牆壁與鐵門都阻擋不了『這時的我』。我很快地飛出醫院,以越來越快的速度,飛向虛無縹緲的太空。接著我又以極快的速度,在一條無止境的隧道中前進。在隧道的另一端,我看到有一點亮光;這個亮光越來越明亮,越來越大。當我到達隧道的盡頭,那光亮變成強烈無比的光源。我的內心充滿喜悅和愛。我不再有憂慮、沮喪、痛楚與緊張。」

    有趣的是一些名人也有過「瀕死體驗」。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美國著名作家海明威19歲那年就曾經歷過一次「靈魂離體」的體驗。當時他在意大利前線的救護車隊服役,1918年7月8日的午夜時分,一枚彈片擊中了海明威的雙腿,使他身受重傷。事後他告訴他的朋友蓋伊·希科說:「我覺得自己的靈魂從軀體內走了出來,就像拿著絲手帕的一角把它從口袋拉出來一樣。絲手帕四處飄蕩,最後終於回到老地方,進了口袋。」

    除海明威外,德國偉大的詩人歌德、法國最優秀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莫泊桑、俄國十九世紀著名作家陀思妥恥夫斯基、美國最著名的小說家愛倫·坡、英國著名作家戴維·赫伯特·勞倫斯等,都曾有過類似的體驗,他們認為:「人的靈魂藏於人的**之內,而且是**完美的複製品,由極輕的東西組成,發光、半透明、十分適合於進行體外的活動,靈魂離開身體時,跟做夢差不多

    研究表明,經歷過瀕死體驗的人遍佈世界不同地域、種族、宗教、信仰和文化背景。據美國著名的統計公司蓋洛普公司調察估計,僅在美國就至少有1300萬至今健在的成年人有過瀕死體驗,如果算上兒童,這數字將更加可觀。肯耐斯-瑞恩(kenhring)博士等人的研究更表明有大約35%接近死亡時有瀕死體驗。

    心理學家肯尼斯·賴因格將人類的「瀕死體驗」分為學術界已經認可的五個階段:

    ·感到極度的平靜、安詳和輕鬆(占瀕死者中的五分之三)。

    ·覺得自己的意識甚至是身體形象脫離了自己的軀體,浮在半空中,並可以與己無關似的看醫生們在自己的軀體周圍忙碌著(占三分之一)。

    ·覺得自己進入了長長的黑洞,並自動地快速向前飛去,還感到身體被牽拉、擠壓時的心情更平靜(佔四分之一)。

    ·黑洞盡頭出現一束光線,當接近這束光線時,覺得它給予自己一種純潔的愛。親戚們(他們中有的已去世)出現在洞口來迎接自己,他們全都形象高大,絢麗多彩,光環縈繞。這時,自己一生中的重大經歷,在眼前一幕一幕地飛逝而過,多數是令人愉快的事件(佔七分之一)。

    ·同那束光線融為一體,剎那間覺得自己已同宇宙合而為一。

    此外還有醒悟感、與世隔絕感、時間停止感、太陽熄滅感、被外力控制感等。

    但是,並不是所有的科學家都確信「瀕死體驗」的探索結果,尤其是那些關於「死亡測驗」、「地獄考察」和「死而復活」的說法,更是遭到了一些科學家的反對。

    麻省理工學院的兩位教授認為,「瀕死體驗」的五個階段純粹是無稽之談,這無非是因為窒息而導致的死亡幻覺,它是由於感覺缺失而造成的。

    產生的原因大類三種:觀點a

    有科學家指出:人在死神降臨的一瞬間,短時間內的主觀體驗一般來說是類似的——尤其是相信有天堂存在的人在西方比比皆是,所以更容易產生「瀕死體驗」,這是目前較令人信服的觀點。

    觀點b

    生物學家羅蘭·西格則從生物化學角度來解釋。他認為,每個人在死亡時,大腦會分泌出過量的化學物質,這些化學物質有些能引起奇特的幻覺。

    觀點c

    有學者認為生和死既然都是避免不了的自然規律,那極端時候死也會成為一種本能反映。當人體判斷自己難以生還時,就啟動自身的安樂死本能,不再釋放讓人振作的感覺(比如疼痛感)。而釋放一種類似於的化學物質讓人快樂逝去。

    幻覺的內容與人的經歷信仰有關。這個現象不表示有地獄天堂等第2世界的存在。因為這些人的幻覺沒有未知的信息存在。就好比人做夢「北人不夢象,南人不夢駝」。他的信息不超出他現實接觸的內容。比如一個瀕死體驗的人講述他見到了一個兇殺案的受害者,受害者說他不知道兇手是誰。但最後破案後,作案者是熟人。就是說他並沒有見到天堂或地獄裡的受害者,僅僅自己的幻覺。

    ……

    在科學界莫衷一是之際,一項被命名為「阿爾法3號」的科學試驗,在日本東京悄然展開,為「瀕死體驗」的研究開闢了一個嶄新的天地。「阿爾法3號」計劃由多家跨國公司贊助,參加實驗的志願者共有16人。

    他們分別來自美國、日本和瑞士,年齡由19歲-75歲不等,都是瀕臨死亡的垂危病人。他們是在經過了將近3個月的深入細緻的心理分析後,才被批准加入「阿爾法3號」計劃的。

    「阿爾法3號」計劃的具體實施方法是:科學家在志願者頭骨中植入電極,並且與電腦相連,使電腦可以在80公里的範圍內,接收到志願者的腦電波,並在60秒內把腦電波譯成文字,顯示在計算機終端的螢光屏上。(這裡非常有問題,因為到現在都沒有技術能實現直接用腦電波溝通,最厲害的科技也僅僅是通過腦電波來開關電燈。)

    在實施「阿爾法3號」計劃的頭兩年裡,有4位志願者先後離開了人間,但是,電腦並未接受到他們傳來的任何信息。

    科學家們並不氣餒,他們對電腦程序又進行了進一步的修改,終於獲得了成功。

    當時,一位名叫佛迪的志願者病逝。3天後,電腦螢光屏上出現了科學家們期待已久的信息:

    「我是佛迪,告訴你們,我很快樂,沒有痛苦……沒有痛苦……沒有痛苦……」

    這幾個字,重複出現了20多次,信息突然中斷。

    這一結果,大大鼓舞了參加「阿爾法3號」計劃的科學家和志願者,使實驗更加有條不紊進行下去。

    不過,此後4位志願者先後離世,電腦卻沒有收到任何信息。

    就在「山重水復疑無路」之際,一位23歲的白血病患者不幸死亡,結果研究又「柳暗花明又一村」,因為第二天電腦便收到了她的信息:

    「這是一個美麗的地方,我很高興來到這裡,此間經常陽光充足。」

    「很多人與我在一起,我很愛他們,我將會……」

    信息至此突然停止。

    參與「阿爾法3號」計劃的科學家們均認為,這裡傳達的生命信息的反饋結果是相似的,這是「瀕死體驗」存在的有力證據。鑒於此點,「阿爾法3號」計劃還要深入進行下去。

    對此試驗的操作過程,一些專家表示懷疑。爭論將繼續下去。

    ……

    隨著醫療科技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能從死亡狀態下被救醒並報告大量的瀕死體驗。不管體驗者來自哪一種文化,處於哪個時代,或信仰何種宗教,瀕死體驗的內容和對本人的影響都極為相似。有人質疑瀕死體驗的報告究其本質是主觀性的個人經驗,到底是否有客觀的可證實的依據可循?

    康涅狄克大學的心理學教授肯耐斯。瑞恩(kenhring)博士這樣回答,「最客觀的並可證實的數據是瀕死體驗中的離體經驗的部分。人們在離體時會看到一些事物。這些事物是科學家們能調查驗證的。」

    近二十年來,有關瀕死體驗的科學研究大量發表在學術刊物上,如《柳葉刀》(thelancet)和《瀕死體驗研究》(journalofneardeathstudies)不斷刊登這一新研究領域的科學論文,但是,大多數瀕死體驗的研究是回顧性的,且只針對有此體驗的患者,往往科學家的調查與病人的實際經歷之間間隔五到十年,因此許多可能影響病人瀕死體驗的醫學因素不能精確測量。針對這一情況,荷蘭rijnstate醫院心血管中心的沛姆。凡。拉曼爾醫生(pimvanlommel)及其同事對在1988-1992年間被成功搶救的334位26-92歲的突發性心肌保塞患者進行了長達八年的追蹤式瀕死體驗研究。記載了這些病人發病時的病情,所用藥物,當時採取的醫療措施等細節。之後幾年,他又對這些病人進行訪問、測試,以檢驗他們是否對發病時的體驗,包括瀕死體驗,有記憶偏差。拉曼爾醫生的研究結果發表在2001年12月的國際權威學術期刊《柳葉刀》(thelancet)上。這些患者都曾一次或多次被宣佈臨床死亡,後經及時心臟起搏,人工呼吸及藥物治療重新恢復知覺。其中62人報告經歷瀕死體驗,具體包括在不同程度上認識到自己已經死去,出現愉快的正面情緒,靈魂離體,穿過隧道,與一種光亮交流,觀察到各種奇異的色彩和天國景象,與去世的親友見面,回顧一生,以及洞悉生死界限等經歷。通過嚴格的對比分析及統計檢驗,拉曼爾醫生發現瀕死體驗發生於病人沒有腦電波,心電圖的死亡狀態之時。並且瀕死體驗的有無與藥物作用及患者的心理因素無關。瀕死體驗的深度也與患者的病情無關。經歷瀕死體驗後,患者大都對生命的意義有了新的洞察,不再過分顧慮失去物質利益,也不再恐懼死亡。這種體驗也並未隨時間流逝,或發生實質性的記憶偏差。

    國內外研究表明,儘管不同個人描述的瀕死體驗內容有差異,但它具有明顯的一致性和普遍性,而且具有廣泛的超常內容。社會心理、文化程度、職業、婚姻、性格、傾向等也對瀕死體驗的內容有不同程度的影響。馮志穎等的研究表明,男性較女性思維過程加快的感受多;未婚者比已婚者具有超感官知覺和世界毀滅感的體驗多;文化程度越高,思維特別清晰的感受越多,文化程度越底,離體體驗、生存於非塵世領域的體驗、軀體陌生感和世間非真實感較多;農民和無工作者時間緩慢或停止感和身體感覺異常的體驗多,幹部和工人有突然醒悟感的多;相信鬼神和命運者多有扮演著另一個人的感受。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蛇咬尚且如此,接受過死亡而又回到人世間的人其心理又該有多麼微妙的變化!馮志穎和他的合作者的研究報告指出,81例受研究者中,有47例在瀕死體驗前後性格有改變。瀕死體驗具有思維特別清晰感的人,性格多變得溫順;而「遇見「非塵世的人或靈魂、思維或行為不受意識控制而被審判感等體驗的人,性格多變得盲目樂觀或急躁。在「死而復生「之後,絕大多數人對當時得瀕死體驗記憶猶新,時隔一二十年仍刻骨銘心。

    對瀕死體驗的產生機理卻有多種學說,總體上可分為二大類。但任何一種學說必須能夠解釋在瀕死狀態下,當大腦不能正常工作或者停止工作時,大腦是如何加工和貯存瀕死體驗的。

    一個瀕臨死亡的人描述:我感覺自己的身體分為兩個,一個躺在床上,那只是空殼;另一個飄在空中,那是自己的身形。

    死亡臨近的時候是什麼感覺?每個人死亡的時候感覺是一樣嗎?科學家們已經對此作了細緻的研究,為人們提供了在生與死交界處的微妙感受信息。這就是--瀕死體驗。

    1892年,瑞士地址科學家heim根據爬山跌落者的報道,首先對瀕死體驗進行了現象學的描述。隨後,許多學者對此進行了調查和研究。我國對瀕死體驗的研究也已起步。據率先將國外這項研究介紹到國內的天津市安定醫院院長馮志穎介紹,臨終過程是面臨死亡過程中的心理變化,時間較長,瀕死體驗卻發生在死亡突降的緊急關頭,持續短暫。目前國內外報道的瀕死體驗現象約有40種。

    精神醫學理論和實踐證實,人在死亡危急關頭沒有任何恐懼感,感覺特別平靜和愉快,有益延長生命;相反,任何激越、恐慌或垂死的悲痛都會迅速消耗體內能量的儲備,加速死亡的來臨。

    ……

    馮志穎及同事對1976年唐山大地震倖存者瀕死體驗調查中,雖只獲得81例有效的調查數據,確是目前世界瀕死體驗研究史上採集樣本最多的一次。據統計分析,這些倖存者中,半數以上的人瀕死時在對生活歷程進行回顧,近半數的人產生意識從自身分離出去的感受,覺得自身形象脫離了自己的軀體,游離到空中。自己的身體分為兩個,一個躺在床上,那只是空殼,而另一個是自己的身形,它比空氣還輕,晃晃悠悠飄在空中,感到無比舒適;約三分之一的人有自身正在通過坑道或隧道樣空間的奇特感受,有時還伴有一些奇怪的嘈雜聲和被牽拉或被擠壓的感覺;還有約四分之一的人體驗到他們「遇見」非真實存在的人或靈魂現象,這種非真實存在的人多為過世的親人,或者是在世的熟人等,貌似同他們團聚。

    一位唐山大地震時只有23歲的劉姓姑娘,被倒塌的房屋砸傷了腰椎,再也不能站起來。她在描述自己得救前的瀕死體驗時說:我思路特別清晰,思維明顯加快,一些愉快的生活情節如電影般一幕幕在腦海中飛馳而過,童年時與小夥伴一起嬉笑打逗,談戀愛時的歡樂,受廠裡表彰時的喜悅……我強烈的體驗到了生的幸福與快樂!她說,我將在輪椅上度過一生,但每當我回憶起當時的那種感受,我便知道,我要好好的活下去!

    「我感到自己飛在天花板上,飄飄蕩蕩,有一個軀體(我的)躺在病床上。我清楚地感受到了它的脈搏和呼吸。「這是一位精神病學專家對他的同行講述的一次親歷離體體驗。「我對此確實感到特別吃驚。「

    「我感到思維特別清晰,過去的某些生活場景鏡頭畫面似地一一從頭腦中迅速閃過。有小時候受獎的鏡頭,也有結婚時興奮的鏡頭,就像生活的』全景回憶』。「那時我不害怕,也不痛苦,也不思念親人,就像情感喪失了一般。「這是馮院長對唐山大地震倖存者中81例瀕死體驗的研究中,41例講述有類似的短暫經歷。

    ……

    一位叫弗雷得。斯庫恩梅克(fredschoonmake)的醫生在科羅拉多州丹佛市任聖。路克斯(『s)醫院心血管主任期間,報告他的一位女病人在經歷瀕死體驗時有離體經歷。該病人是位盲人,但卻在靈魂離體時「看到」房間中有十四個人。雖然她不能辨別色彩,但卻在靈魂離體時「看到」物體,並能準確地描述手術室中發生的事情。斯庫恩梅克醫生說就好像這位女病人真的看到了一樣:她的描述與事實完全相符(《生命的另一面:瀕死體驗探索》,evelynelsaesservalarino,1997,89-90頁。ontheothersideoflife:exploringthephenomenonofthenear-death-experienceevelynelsaesservalarino,1997,p89-90).

    ……

    在m.b薩波母(sabom,m.b)的論著《死亡的記憶》(sabom,m.b.,1982,recollectionofdeath,london,ci)中,記載一位年輕的美國婦女,在接受腦動脈瘤切除手術時,處於臨床死亡狀態中,手術後,她幸運地起死回生,報告了在她死亡時,經歷了深度瀕死體驗,其中包括離體經驗,並看到醫生們給她實施手術的各種工具,及詳細操作過程,經證實,她看到的一切景況,與當時的事實完全吻合。由此可見,靈魂離體經歷是可確證的客觀存在,這些為瀕死體驗的研究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

    雷蒙-穆迪博士在她的另外一本書《光亮之外》(thelightbeyond)提到了一個九歲女孩的瀕死體驗,她在一次闌尾手術中失去了知覺,被搶救過來以後,她回憶道:「我聽見他們說我的心跳停止了,我發現我花板上往下看,我從那兒可以看見所有的東西,然後我走到走廊上,我看見我媽媽在哭,我問她為什麼要哭,但她聽不見我,醫生們認為我死了。然後一位美麗的女士走到我面前想幫助我,因為她知道我害怕。我們走過一條隧道,隧道又黑又長,我們走得很快,在隧道的盡頭是很亮的光,我感覺非常愉快。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雷蒙德r26;ar26;穆迪博士在研究過150個瀕死體驗者(經歷過「臨床死亡」後復生的人)的案例之後,試圖為人們揭開死亡真相。

    儘管瀕死體驗發生的情境,以及親歷該種體驗的個人性格都有著巨大的差別,但需要肯定的是,在這些人「瀕死體驗」的陳述中,存在著不可忽視的相似性——我把它們大體歸納為14條,他們是按照感受出現的先後次序排列的

    1.明知死訊

    2.體驗愉悅

    3.奇怪聲音

    4.進入黑洞

    5.靈魂脫體

    6.語言受限

    7.時間消失

    8.感官靈敏

    9.孤獨無助

    10.他「人」陪伴

    11.出現亮光

    12.回望人生

    13.邊界阻隔

    14.生命歸來

    瀕死體驗最成功的實驗

    英國醫生山姆·帕尼爾是世界上第一個用科學實驗證明「靈魂」真實存在的人。他的實驗設計是這樣的:如果病人死後「靈魂」能飄起來,還能看到自己的身體,看到醫生們在搶救他的身體,看到天花板上的燈,那麼如果在天花板的下方放一塊板,板的上面放一些小物體(只有山姆自己知道是什麼物體,別人不知道),那麼「靈魂」就應該能看到這些小物體。如果這個病人能被搶救過來,能夠說出板上的小物體是什麼,那麼就能區分出「靈魂」到底是虛無縹渺的想像呢,還是一個客觀存在的實體。

    山姆對100多個病人進行了研究,發現其中有7個被搶救過來的病人醒來後能說出自己「靈魂」離體時看到的景象,特別是板上的小物體,說的全都對。山姆的實驗獲得了成功。

    山姆的實驗具有開創性的意義,他是世界上首次用科學實驗的方法,證實了「靈魂」的客觀存在。「靈魂」是一個客觀存在的實體,有一定的大小,可以飄起來,可以移動,它是人生命存在的另一種形式,而不是虛無飄渺的想像。2001年6月20日,山姆應邀在休斯頓萊斯大學作了題為「瀕死體驗:透視腦死亡還是透視一門新的意識科學?」的報告,吸引了不少對生命研究感興趣的人。在他的報告中,山姆首先介紹了對「瀕死體驗」研究的背景情況,有許多醫生、科學家都對「瀕死體驗」進行過研究。在談到意識(靈魂)與大腦的關係時,山姆介紹了不同的觀點。

    傳統觀點認為:意識是在神經網絡中產生的,如果沒有神經網絡,也就沒有意識了;其它新觀點有這樣幾種:

    1)意識是由於量子效應產生的;

    2)意識是由於形態共振效應產生的;

    3)意識是獨立於大腦而存在的,就像電磁場可以獨立存在一樣;

    4)「精神」本身就是一門科學。

    山姆還介紹了下一步研究情況:英國將花費140,000英鎊進行心臟停搏的「瀕死體驗」的多學科研究;美國休斯頓貝勒醫學院將進行「意識與基因表達關係」的研究;還有英國和美國進行的其它研究。

    最後山姆放映了典型的有過「瀕死體驗」經歷人的談話錄像,並回答了聽眾提出的問題。

    休斯頓德州醫療中心的科研人員對山姆的研究表示極大的興趣,認為對探索生命的本質有重大意義,提出與山姆合作,共同研究這個生命的新領域。

    山姆通過科學實驗的方法證明「靈魂」的客觀存在。然而在修煉界,人們早在幾千年前就已經通過修煉這種方法證實了「靈魂」的客觀存在,只不過修煉界把它叫「元神」,就是人在另外空間存在的身體。

    另附:

    一位叫做鄧肯·麥克杜爾的美國醫生早在1907年就做了一個實驗,他將6名瀕死的病人安放在一個裝有靈敏計量裝置的床上,可以確認死者生前和生後的重量,在確認患者死亡的瞬間麥克杜爾記下了病人體重的變化。在第一名病人死去的一刻麥克杜爾記錄到病人體重減輕了21.3克,由此他認為這就是靈魂的重量。因為靈魂離開了軀體,所以重量減輕了。由此推之,靈魂是可以離開人體而存在的。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