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穿越重生 > 五 代 十 國

大道小說網 48、張承業連環反間計 朱太祖誤折文武官 文 / 朱長孝

    第四十八回:張承業連環反間計朱太祖誤折文武官

    張承業是軟硬兼施,壞水使盡,準備要閹李唐賓。李唐賓雖是有男兒骨氣,但可受不起閹割宮刑,慌忙對張承業失聲求饒:「張公公饒我命根,我願歸降,我願歸降!」

    張承業對劊子手一揮手,便沒對李唐賓用刑。張承業言道:「不知好歹的奴才,一句話不就饒你性命,何苦逼雜家用宮刑呢?」

    李唐賓嚇得失滿頭大汗,苦苦哀道:「公公有何吩咐,儘管說來,在下定當效命。」

    張承業言道:「過會兒,我帶你去見周元帥,你到那裡只需高聲大呼『你與謝瞳是真心歸降,元帥莫要冤枉好人。』元帥要問因何歸降,你便說『因朱晃登基冊封百官,謝瞳封官排敬翔之後心懷怨恨,所以要另投明主。』到時不管誰在左右,你敢多說半個字,我即廢你,可曾記下?」

    李唐賓言道:「公公訓諭,銘記在心。」張承業心滿意足,不再對李唐賓用刑。少頃,有士卒來報,周德威得勝回營,張承業令左右看好李唐賓,便取迎候周德威。

    周德威回營見到張承業,對其言道:「監軍請看,我把誰給你擒回來了。」

    張承業一看朱珍五花大綁,對周德威樂道:「既然擒得大將,當以禮相待才是。」

    周德威點頭言道:「我意欲如此。」即命左右下人,速速準備酒席,犒賞三軍。

    天色將晚,宴席擺定,周德威在中軍大帳會宴眾將官,唯獨留出主賓之位。周德威見眾將來到,對傳令卒言道:「將俘將朱珍押上來。」有幾個士卒將朱珍推推搡搡押入帳中,周德威言道:「爾等豈可對朱將軍如此無理,朱珍乃梁王麾下大將,當以禮相待,快快為朱將軍鬆綁。」左右士卒將朱珍身上綁繩解下,周德威又言道:「朱將軍請上坐。」

    朱珍言道:「我已抱定成仁之心,情願捨身取義,請周元帥勿要招降。」

    周德威言道:「我周鎮遠向來是英雄相惜,明日即放將軍回營。」

    朱珍心中一驚,未想到竟有這樣便宜事,問道:「此言當真。」

    周德威言道:「本帥一語九鼎,絕不食言。我若加害將軍何必在此設宴,實乃敬佩將軍之忠義,賞識將軍之勇武。」朱珍對周德威抱拳行了個禮,便大模大樣的坐入主賓席。周德威言道:「本帥尋得河東美姬兩人,為諸位將軍助興。」只見有下人領入兩名歌姬,旁邊聲樂和之,兩個歌姬裝束妖艷,迥體妖嬈,伴曲翩翩起舞。正如唐詩《涼州曲》所云: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

    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

    兩個歌姬歌舞正酣,忽有安休休闖入帳中,押按一人披頭散髮,遍體鱗傷。把兩個歌姬嚇了一跳。周德威問道:「此乃何人,安將軍竟可敗我酒興。」

    安休休言道:「梁將李唐賓,前來詐降,嚴刑拷問已招實話。」此言一出令一旁的朱珍是心中大驚,再看這蓬髮之人確是牙將李唐賓。

    周德威言道:「李唐賓我且問汝?何人遣汝來我營中詐降?」

    李唐賓言道:「莫將非是詐降,乃是受謝瞳軍師所派遣來投誠。」

    周德威言道:「此等假話,本帥焉能上當,左右快將此人推出去斬首!」

    眼看左右刀斧手要來拿這李唐賓,李唐賓慌忙言道:「我與謝瞳是真心歸降,元帥莫要冤枉好人。」

    周德威言道:「謝瞳對朱晃忠心耿耿,參與軍機,相隨多年,焉能背主?」

    李唐賓言道:「因朱晃登基冊封百官,謝瞳排敬翔之後心懷怨恨,所以要另尋明主。」

    周德威冷笑道:「一派胡言,汝且看旁坐是誰?」

    李唐賓抬頭望去,定睛一看便認出朱珍,心中大驚,暗想這朱珍怎會在晉軍營中,坐於主賓席?敗軍俘虜竟然還飲酒賞舞,莫非投靠晉王?正想問那朱珍,只聽「啊哼!」一聲咳嗦,見張承業目露凶光的盯著,李唐賓又把話嚥回肚子裡去了。

    就聽朱珍拍案怒問:「李唐賓汝竟敢與謝瞳勾結晉王!」

    未等李唐賓開口,張承業言道:「汝若敢胡說八道絕不輕饒!」

    李唐賓趕緊言道:「在下句句屬實,絕無半句假話。」

    這時,周德威言道:「李唐賓汝竟敢對自己主人心存叛逆,必是反覆小人,推出轅門斬首。」

    李唐賓是大聲疾呼:「元帥饒命,卻是真心歸降……」李唐賓被拖出營帳,張承業也跟隨出了營。

    周德威舉杯對朱珍言道:「本帥向來憎惡背主之人,乃敬佩將軍寧死不降之大義,先敬將軍一杯。」席間眾人推杯敬酒,自是不提。

    李唐賓被拖出中軍大帳,就直接押到別帳。李唐賓自己嚇的驚慌失措,只見張承業來至近前言道:「兔崽子你還算明白人,姑且饒國汝之性命,五日後便放汝回營。」李唐賓虛驚一場,趕忙跪地謝恩。

    次日天明,周德威將朱珍送出大營,對其言道:「朱將軍真乃忠義之士,令德威敬佩不已。」

    朱珍抱拳言道:「周元帥不殺之恩,卑職沒齒不忘,奈何各位其主,來日莫怪下官。」

    周德威言道:「我與將軍雖是仇敵之戰,但存君子之交。就此告別,多多保重。」朱珍還禮上馬,直奔梁軍大營。張承業在一旁歎道:「謝瞳大限將至。」

    朱珍回直營中,侍衛報之朱晃。朱晃立刻將朱珍請入帳中,對其言道:「朕貿然出擊,以至將軍被陷敵營,不知如何回得營來。」

    朱珍言道:「周德威本欲引誘我歸降附,我決議殺身成仁,寧死不降。周德威敬佩我之忠義,不忍傷之,以君子之禮放我還營。」

    朱晃點點頭歎道:「昔日周德威與葛從周打了五百回合君子戰,果然名不虛傳。」

    朱珍言道:「末將還有一機密之告知陛下。」

    朱晃言道:「有何機密,速速講來?」

    朱珍言道:「昨日陛下軍中有一牙將名曰李唐賓,歸降梁營,聲言是為軍師謝瞳前來探降。」

    朱晃驚異言道:「此話當真。」

    朱珍言道:「周德威懷疑此為詐降,但李唐賓被晉軍打的皮開肉綻,仍一口咬定是謝瞳所遣。至於因何歸降,乃是因陛下冊封百官,謝瞳官在敬翔之下,心懷怨恨,才暗通晉王。」

    朱晃大怒,即可令人傳謝瞳來見。謝瞳來至帳中,朱晃問道:「朕欲用敬翔為兵馬大元帥,統領三軍,子明以為如何?」

    謝瞳言道:「臨陣易帥,此乃兵家大忌,不可更換主帥。」

    朱晃問道:「汝果真是嫉妒敬翔之才,必是不忠不義之人。」

    謝瞳驚道:「陛下何出此言?」

    朱晃言道:「謝瞳聽旨。」

    謝瞳趕忙跪倒在地,朱晃言道:「謝瞳暗通敵營,其罪不小,念汝是開國老臣,多有功勳,不忍重責。現貶為滑州刺史,永不得復用。」

    謝瞳趕忙言道:「為臣冤枉,請陛下明察。」

    朱晃怒道:「朕意已決,汝無需多言,退下!」謝瞳這回真正滿懷怨恨,含恨離營,赴滑州上任。正是:

    太監懷才誰曾想,酒席反間除智囊。

    謝瞳多謀計詭詐,未料宦官小計量。

    五日之後,朱晃正在與一營中歌姬淫樂,忽有侍者來報,李唐賓歸營。朱晃心中一陣疑惑,即令人為其穿戴,召見李唐賓。李唐賓在中軍大帳一見朱晃,伏地高呼萬歲。朱晃怒道:「汝既以歸降晉王,又安敢來此?」

    李唐賓言道:「啟稟萬歲,末將不曾降敵,到是朱珍將軍已與晉人暗中交結。」

    朱晃問道:「何以偽證?」

    李唐賓言道:「那日末將被俘,卻見朱珍與周德威同席共飲,且有歌姬艷舞。若不歸降,周德威又安能如此盛情。」

    朱晃問道:「汝果真是被晉將所擒?」

    李唐賓言道:「那日被十一太保李嗣恩所擒,多有士卒看見,陛下可問葛從周將軍。」

    朱晃大怒,命各部將官往中軍議事。眾將來到,分立兩旁,李唐賓跪在地上,等候發落。只聞朱晃問道:「葛從周,這李唐賓果真是被晉軍擒獲?」

    葛從周答道:「卻是如此。」

    朱晃又對朱珍言道:「朱珍前日你言李唐賓為謝瞳使者投靠晉王,又如何解釋?」

    朱珍言道:「末將那日看的千真萬確,李唐賓卻是口稱歸降。」

    李唐賓心想我要是把張承業逼我說的那些話都實說,朱晃非把我斬首不可,既然朱珍惡人先告狀,我也只能反咬一口。李唐賓言道:「萬歲不可輕信朱珍之言,那日我二人同被生擒,朱珍卻在營帳酒宴歌舞,末將被打的血肉模糊,仍寧死不降。陛下可看。」說著李唐賓扒開衣服露出鞭傷。眾人一片愕然。

    朱珍慌忙解釋道:「周德威敬佩我之忠義,不忍傷害,才放我回營。」

    李唐賓言道:「朱珍乃帶兵大將,被擒與否事關重大。在下一名牙將被擒尚且受此酷刑,而朱珍神威大將卻安然無恙,這怎能搪塞通敵之罪。」

    李唐賓的言語落井下石,朱珍是有口難辯。朱晃拍案而怒,喝道:「左右來人,將朱珍拿下。」

    朱珍慌忙伏地言道:「末將對陛下忠心耿耿,決無通敵之心吶。」

    朱晃怒道:「汝言寧死不降,卻有歌舞酒宴;汝言李唐賓投敵,他卻是被擒而俘,且被打的皮開肉綻。分明是一派胡言,將朱珍轅門外斬首。」朱珍理屈詞窮,只得高呼冤枉,左右眾將見李唐賓所言句句有理,況且朱珍非是過失之罪,而是通敵大罪,亦無人求情。朱珍只得冤死刀下。

    少時,劊子手將朱珍人頭獻上,朱晃猛然大悟,自語道:「謝瞳乃中敵營反間之計。」即刻令人往滑州尋回謝瞳,等探馬趕到滑州,卻遲來一步。謝瞳已是憂憤至極,含恨氣死。正是:

    反間詭秘疑中疑,連環杳變奇更奇。從來良謀不可測,卻教千軍枉歎息。

    一石二鳥除文武,神算鬥智分高低。殺敵何須百萬兵,除賊不過錦囊計。

    朱晃折去文武二將,如同肝裂肺炸,下令從陝州、青州、冀州各地徵調的兵馬陸續彙集潞州大營共有五路援兵來到,分別是第一路齊州刺史楊師厚,穎州斤溝人氏;第二路曹州刺史徐懷玉,亳州焦夷人氏;第三路邢州團練使牛存節,字贊正,青州博昌人氏;第四路鄭州刺史劉知俊,字希賢,徐州沛縣人氏;密州刺史王檀,字眾美,京兆人氏。這五路援兵會合潞州,合計兵馬四十萬。

    各路兵馬雲集,朱全忠會文武將官議事中均保帳,大將李思安言道:「末將以為四十萬大軍可分八寨,從東、西、南、北、東南、東北、西南、西北八向安駐大寨,各寨設一主將,八寨連環,環環相扣,內依夾城,外挖壕溝,即可圍困,也可據敵而守。」朱晃以為可行,令李思安繪製八寨營盤圖。

    八寨劃定,北寨主將李思安;;東北寨主將符道昭;東寨主將劉知俊,;東南寨主將王檀;南寨主將徐懷玉、西南寨主將楊師厚;西寨主將張存敬;西北寨主將牛存節。八寨列定,又有夾城高壘,梁軍已是固不可破。此時開封傳來喪報大梁左驍衛上將軍張歸霸病故,朱晃下詔追贈張歸霸為太傅,令皇子博王朱友文扶靈柩送葬。

    周德威得探馬來報,召集眾將破寨良策。張承業言道:「大帥如今發兵,敵勢銳氣尚存,況且又有土牆高築,營寨連環相扣,恐難得勝。」

    周德威言道:「如今我部兵馬不過五萬餘人,我欲往晉陽搬兵,不知何人可往。」

    張承業言道:「我為監軍自當往晉陽向晉王稟告軍情,正好一路搬兵來援。」

    周德威言道:「監軍若能前往,最好不過,只是軍情緊急,還望監軍早早啟程。」張承業即日收拾一番,連夜趕往晉陽,周德威恐有梁軍亂兵,乃令大太保李嗣源率三百騎兵護送。

    述說簡短,張承業與李嗣源趕回晉陽,往晉王行宮求見,正巧八太保李存質在前堂。李存質見張承業與李嗣源來到,迎面來問:「監軍與大太保返回晉陽,莫非有緊急軍情否?」

    張承業一看李存質眼中依稀,恐有變故,忙問道:「卻有軍情十萬火急,晉王安在?」

    李存質言道:「父王疽病發作,正臥床不起。」張承業、李嗣源聞聽此言是內心驚駭。正是:

    梁晉會戰起刀槍,鴉兵泰斗病臥床。

    豪情難隨英雄志,憂憤中原滅朱梁。

    欲知李克用病情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