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大明總裁

籠中對 第一百三十章 皇帝不著調 文 / 金哨本無路

    崇禎坐在御座上,俯瞰著殿中的群臣,心中淡然,感覺比往日輕鬆。不過輕鬆歸輕鬆,崇禎對於今天的早朝也並不是沒有一點期待。

    早朝自從改為早上八點之後,皇帝和群臣都不用凌晨五點就趕來奉天殿上早朝了。自萬曆朝以來,朝會改為逢三六九上朝,每月的朝會就是九次。今天正是二月十九,朝會按期舉行。

    第一個上奏的是御史盧新德,這官兒真是踴躍啊,為了搶得第一個發言,恐怕頗費了一番心思吧:

    「啟稟皇上!臣聞張獻忠受了朝廷招安之後,第一批就坐船去往台灣,臣以為此乃一舉擒獲張獻忠之良機。臣奏請皇上在海上圍剿張獻忠,張獻忠所部不悉水戰,朝廷水師可輕易剿滅其部。擒獲張獻忠之後,諒那張獻忠在重慶的餘部群龍無首,亦不難剿滅。臣以為張獻忠向來狡詐,難免降而復叛,不如趁此機會將他一舉成擒,以免養虎遺患。」

    早幾日張獻忠到了上海,換成三桅海船的時候,不免露了行跡,不知怎麼這位盧御史聞知,這便起了斬草除根的念頭。崇禎心說這書生懂個屁!張獻忠跟著先鋒船隊先走一步,你以為把張獻忠幹掉就萬事大吉了嗎!重慶的七萬大西軍就那麼好剿滅嗎!說得輕巧!若是一時滅不了張獻忠的餘部,弄得四川糜爛,那就前功盡棄。何況張獻忠此去壓根就不是台灣,而是自己派往呂宋抗日的棋子,要是沒了這顆棋子那豈不功虧一簣!難道要大明直接與日本開戰嗎!

    這些事當然沒法跟這自作聰明的書生解釋,崇禎沒好氣地說道:

    「招撫張獻忠,朕已經公告天下,豈能失信。此事不必再提。」

    劉宗周這老先生此時舉步向前,大聲道:

    「啟稟皇上,臣有本奏!」

    崇禎怕什麼來什麼,他就怕這老夫子在朝堂上大講聖賢之道,結果老先生就是衝著科舉改革來的,反正是引經據典,極言聖賢之道之神聖,祖宗規制之不可變更。崇禎只能耐心聽著,只因心中早有準備,故也並無激憤之色,反而越聽越有點昏昏欲睡。老夫子說完,又有一些人競相附議。

    等一眾臣子附議完畢,只聞跟風之言,卻沒有聽到反對之聲。崇禎睜大眼睛,瞪了瞪群臣,緩緩說道:

    「各位愛卿,科舉之事,容朕想想再說。目下春闈不是正在舉行嗎!會試和殿試,一切照常。這事就先說到這兒吧!」

    崇禎死抱著一個拖字訣,反正也不跟群臣對抗,任你天花亂墜,我只不動聲色。劉宗週一看,皇上有點油鹽不進的意思,愣是不表態,卻也不好再喋喋不休再說此事,反正軍事工程學院授予舉人這事畢竟還沒有形成定例,在眾口一詞的反對聲中也不可能形成聖旨。

    明制,未經內閣票擬,皇帝的口詔以及皇帝擬定的中旨,內閣可以封還,也就是說,內閣可以拒不奉詔。劉宗周相信,哪怕皇上發下濫授舉人的中旨,內閣學士史可法等人也必不敢奉詔。

    群臣有點暈,朝會上皇上閉口不就科舉之事表態,真要是還有不識相的官員再奏此事,也必會討一個不痛快。

    一看殿中洶洶之勢平息下來,群臣之中又步出一個人來,叩拜道:

    「啟稟皇上,臣有本奏!」

    群臣一看,這人卻是鴻臚寺右少卿李元鼎,只聽李元鼎奏道:

    「陛下南遷以來,中宮虛懸,六宮無主,有礙國體,臣請奏陛下早定中宮!」

    關於選妃立皇后,內閣其實早已提過,王鐸更是幾次三番面奏此事,無奈崇禎鑒於半壁江山風雨飄搖,不敢多生事端以擾民。加上後世一夫一妻制的觀念深植腦中,多少需要一點時間入鄉隨俗,何況還有周小姐一事,自己想要收為妃子卻飽受御史犯顏直諫,心中很不痛快,更不願意接受所謂的選妃,心說到底是你們選妃還是皇帝自己選妃,便將臣子們的美意婉拒了。

    沒想到周菲兒紅顏薄命,在元宵那一次暗殺中香消玉殞,心中除了痛恨可惡的小日本之外,時常想起周菲兒的嬌俏音容,往往情難自禁。王承恩受了刺激廣收義子養子之舉,對於崇禎無疑也是一個刺激,想在這個時空留下子嗣的念頭越來越強烈,同時為了轉移臣子們的注意力,崇禎於是一番策劃,暗中授意如此如此,致有今日李元鼎之上奏。這不過就是按照預先編排的劇本演戲來著。

    你還別說,崇禎以為這不過是一個涉及宮闈秘事的八卦話題,但不曾想大明的臣子們對此很起勁!李元鼎上奏之後,立即有大把的大臣跟風,王鐸老先生再度把他曾經講過的大道理大講一遍。好像六宮無主,天就要塌下來一樣。鑒於宮中只有一個袁妃,再就是來自朝鮮的兩個妃子,選妃之事便順理成章。因此王鐸奏請立後的同時,先請選妃。於是一介臣子隨即跟風附議。當然也有不那麼醒目或者乾脆不贊成選妃的,心知皇上選妃也是名正言順,眼看一介大臣還都大表贊成,這些不肯附和的臣子一時半時也不好站出來反對,有些臣子或者想反對,卻一時沒有想出冠冕堂皇的理由,立在殿中,渾渾噩噩,在一旁看著熱鬧。

    既然群情熱烈,崇禎從善如流,當下還得裝出勉為其難的樣子,欲拒還迎地答應了下來。當然,崇禎心中得意,這一來既轉移了視線,也可以堂而皇之地展開一場**的生活。

    很顯然,臣子們對於促成一件大八卦事件也很有成就感,奏稱得旨之後,臣子們無一例外紛紛達到了高潮。高潮之後當然需要歇息,於是再無本奏,早朝退朝,群臣盡歡而散。

    臣子們散朝之後,崇禎把錢謙益和汪幼清留了下來。錢謙益不知道何事,心想皇上莫不是要把自己留下來負責選妃吧,好像自己的職責不是幹這一行的。莫非是認為自己娶了天下聞名的美人柳如是,要自己提供一點選妃的意見?甚或是也要柳如是介紹兩個秦淮姐妹?錢謙益一路胡思亂想,跟著到了崇禎書房,途中沒有留意階梯,差一點還摔了一跤。

    誰知進了書房之後,崇禎居然說的是圍棋之事,下棋就下棋唄!琴棋書畫,娛樂賞玩之道罷了!沒想到皇上還想把這當做一件正事來做!根據劉繼雲的介紹,皇上要搞什麼勞什子圍棋國手賽和圍棋升段賽,還特意提出要搞圍棋道場培訓天才棋手。他錢謙益熟悉各大國手,自己也是酷愛圍棋,然而如今國事艱難,卻不料皇上偏偏迷戀於圍棋小道,真是不著調啊!錢謙益忽而想起這位皇上的老兄天啟皇帝昔年沉迷做木工,這兄弟倆的愛好皆不能以常理推度啊!

    當然,就事論事,皇上這做法,對於大明圍棋大業助力之大,實非過往能比。皇上還親自出錢贊助第一屆「棋聖盃國手賽」,錢謙益還能有什麼話說。自己對圍棋的興趣天下共知,自己若不領銜組織,也自有人來領這個差使。所以雖然不太贊成皇上沉迷圍棋,終究圍棋亦可怡情冶性,再加上汪幼清一番說辭,當下領命,和汪幼清一起主持起大明第一屆「棋聖盃」圍棋大賽,此外圍棋道場,入段升段等等,少不得也要一一制定章程,以便日後一一推行。

    *************

    這會兒小丁子正在安排選妃事宜,他手下站著四個小太監,都是不過十三四歲年紀,四個小太監分別叫做小康子、小侯子、小羅之、小山子。

    太監小丁子在小順子手下廝混,人還機靈,又粗通文墨,在太監文化考試中脫穎而出,也當上了一個管事。如今欽命為皇上選妃,正是一個大好的立功時機。

    小丁子旁邊站著劉繼雲,小丁子有模有樣地交代道:

    「皇上本次選妃,與往日選妃有所不同,這次選妃第一是不禁婚娶,必須自願參選,第二是年齡為16到22歲,年齡有所上調。第三是有一關公開的才藝選拔賽,如此等等,錦衣衛會派人配合我們,選妃若是選的不錯,皇上會重重封賞,知道了嗎?」

    小山子有點疑問,問道:

    「以往選妃都是停止婚娶,這次若不禁止婚娶,還要自願,小的擔心自願參選者人數不足,到時選拔不出皇上中意的女子,如之奈何?」

    小丁子大嘴一張,說道:

    「你個小山子,能做皇上妃子,那是大富大貴,天下女子皆是夢寐以求,皇上春秋鼎盛,英明神武,即使不禁婚嫁,焉知就沒有良家女子自願呢?只怕《明報》上消息一出,前來參選的美女如雲,到時你等可不要手忙腳亂才好。」

    劉繼雲聞言一笑,自己也不知選妃是什麼名堂,只是怕小丁子肆意妄為,故而在一旁瞧著點。看來,小丁子倒也安排得**不離十。

    正在這時,太監小文子來報,皇上指名要請的雲真**師和他的徒弟到了。劉繼雲知是皇上請來煉丹的大師,不可怠慢,立即前去迎接。

    皇帝之中有不少前輩夢想長生不老,像秦始皇就是此中先驅,包括唐太宗也嗑過丹藥,據說嗑丹藥一為長生,二為雄起。大明的嘉靖皇帝更是一個忠實的煉丹迷,這位皇上煉的丹可能配方先進不少,其中也許沒了硫磺和水銀,甚或是嘉靖天生異秉,於化學頗有造詣,一番氧化還原,將金丹之中的有害物質一一化掉,於是嘉靖服了神奇的金丹之後,既不短命,也不益壽,這位皇帝竟然不像唐太宗那樣早死,活了足有六十歲。

    崇禎請法師煉丹當然是玩玩心眼,做做戲而已。傻瓜才會相信仙丹可以延年益壽,**還不如練一趟太極管用呢。

    **************

    皇帝這些不著調的搞法終於激怒了御史和一干以天下為己任的大臣們,隨即鋪天蓋地的諫章就堆上了崇禎的案頭。大明這些文官都是經過八股制藝一路考出來的大才,吳敬梓在他的《儒林外史》中曾經寫道「八股文若做的好,隨你做什麼東西,要詩就詩,要賦就賦,都是一鞭一條痕,一摑一掌血。」,要我說,八股文做得好,最大的優勢就是能扯,比金哨本無路還能扯!所以他們最擅長的文體就是諫章,無論是上呈皇帝還是參劾同僚,他們皆可信手拈來,引經據典,穿鑿附會,一封諫章寫得洋洋灑灑,冠冕堂皇,讓你讀的心服口服。真是讓人佩服啊!

    須知八股考題,常常把四書五經上下句割裂開,單獨拿來出題,如把一句話斬頭去尾,只用中間的幾個字拿來考人,這種語句不通,張冠李戴的詞句,連老師都不知道是什麼意思,偏偏考生還能東拉西扯,做出一篇錦繡文章,可見大明的文官是何等才氣!

    崇禎連讀幾本諫章,讀完之後,差點吐血。

    ;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