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大明總裁

千古一裁 第二百三十三章 轉攻為守 文 / 金哨本無路

    陣地上,清軍炮車一瞬間毀於一旦,盾車也近乎完蛋,清軍戰前寄予厚望的鐵甲攻勢頓時土崩瓦解。

    不過什麼事都不要高興得太早,當明軍所有人都為眼前這一幕感到雀躍之時,忘形之時便有了疏漏,一個清軍爆破手瞅個空子便躍進到了4號蒸汽坦克的跟前,在被子彈集中的同時,也拉響了炸藥包,巨大的爆炸過後,4號坦克的前部炸出一個大洞,驅動輪被炸飛,履帶也被炸飛兩截,炮管被炸成了扭曲的形狀,裡面的乘員被震死三個,另外三個也是受傷不輕。[.]

    這真是樂極生悲,不過這已經無關緊要了,幾輛負隅頑抗的盾車隨即被徹底擊毀,殘餘的鐵甲兵和爆破手在失去火力掩護和屏障之後,也被一一清除。

    遠處的多爾袞和多鐸目睹這一幕,簡直是欲哭無淚。多鐸還想孤注一擲,準備讓騎兵出擊,以求敗中取勝。但是多爾袞阻止了多鐸的蠻幹之舉:

    「算了,撤兵吧!騎兵衝上去,純粹是送死,明軍的火力太猛了,尼堪已經嘗試過了,騎兵在鐵甲車面前毫無還手之力,不要做無謂的意氣之事了。我軍8天來傷亡已經超過一萬三千,這些都是軍中精銳,損失了之後可不是一年半載可以恢復的,我大清人口有限,不能這樣在明軍的堅城之下拼消耗了,我大清拼不起啊。」

    多鐸其實也明白,自從有了機槍,騎兵衝鋒在機槍的彈雨面前變得毫無意義,當初在山海關,自己用機槍橫掃大順軍騎兵的一幕至今還歷歷在目,想到這裡,不禁心中愴然,多年征戰,可謂所向無敵,今天面對明軍的鐵甲戰車,竟然自始至終都毫無勝機,讓多鐸眼睛裡都要冒出火來。可是兄長說得對,這次傾巢而出的鐵甲盾車和炮車,基本上已經是傾其所有孤注一擲,戰前被寄予厚望,不曾料到就這麼土崩瓦解了。可歎的是,若只憑大清現有的資源,只怕短期內再也無法再次打造這麼一支鐵甲車隊。

    不過多鐸並不想就此撤兵:

    「假若就這麼撤兵,放下阿濟格不管,對於士氣的打擊太大了,誰知道下面的漢軍怎麼看!蒙古人又怎麼看!臣弟恐怕軍心不穩,此後只怕是再也難以與明軍一戰了。」

    多爾袞內心裡也很矛盾,此時明智的做法當然是撤軍,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而且可以在自己選擇的戰場與明軍作戰,而不是在此處與以逸待勞的明軍打消耗戰,這樣才能擺脫戰略上的被動。不過多鐸的擔心不無道理,此時撤兵而去,落了個見死不救和畏戰的惡名,自己的攝政王位子能不能繼續坐下去實在是難說得緊,而一旦撤兵,蒙古人可能直接就走人,自己的陣營離分崩離析就不遠了。

    多爾袞權衡半響,這才說道:

    「好吧,聽你的,不撤兵。不過得換一種打法了,我們暫時不再進攻,轉而採取守勢,深挖壕溝,就像松錦之戰那樣,就讓明軍來攻,我倒要看看,明軍能不能攻得動我大清的陣地。此外,從這次盾車炮車落敗的教訓來看,須得有所改進,才能對付得了明軍的鐵甲車。」

    轉攻為守,倒也是有松錦之戰的戰例在先,那時也是明軍開頭穩佔上風,最後呢,還不是明軍一敗塗地!想到此處,心情略為好轉,可隨即又想,這次盾車和炮車幾乎是全軍覆沒,一個月後能不能造出比這次更多的炮車和盾車,實在是毫無把握,說穿了,大清的資源有限,建造軍器裝備的能力遠遠不如明軍,誰知道等到自己這一方建好盾車和炮車,明軍會不會建造出更多的蒸汽鐵甲車來對付自己呢!

    當然,從距離而言,明軍從南京運到遼東,路途遙遠,遠不如己方在本土作戰便利,也許一月之後,明軍能夠運到的鐵甲車有限,而這次明軍的鐵甲車也至少損失了二三十輛之多,要修復又談何容易。這麼一想,又覺得未來值得期待。何況還可以從日本人那裡想點辦法,如此一來,勝算也有五成吧。想來想去,也唯有堅持一途。對於防守,多爾袞有足夠的信心,連阿濟格也可以與明軍對峙,沒道理多鐸還不如阿濟格。再說,經歷了松錦大戰那樣的惡戰,清軍是真正的打出來了,戰鬥力毋庸置疑。以多爾袞的估計,如果再動員一番,比如讓更遠的部落也趕來作戰,湊一湊還能湊齊一萬兵馬,而這些有些原始的部落戰力,絕不在普通清軍之下,若論白刃戰,他們更是箇中高手,有理由相信,他們的到來,將會為己方增添一支生力軍。

    多爾袞經歷了短暫的動搖,最終還是放棄了撤兵的打算,轉而採用多鐸的建議,選擇與明軍對峙。

    ------

    明軍打掃戰場一直持續到晚上,無他,陣地上無論是己方毀壞的裝甲車,還是清軍留下的盾車炮車,不管是尚算完好還是被打成了殘骸,都被明軍拖回了軍營。

    明軍此次被擊毀的裝甲車輛,4號蒸汽坦克算是廢了,只有解體之後拉回南京,裡面的蒸汽輪機倒是沒怎麼受損。1號坦克其實就是炸壞了煤廂,補好煤廂並不是什麼難事。而此戰表現最為突出的2號坦克,炮塔必須得換掉,好在4號坦克的炮塔完好,相信換掉炮塔之後,將點火裝置修復,2號坦克一樣還能叱吒沙場。裝甲車的防護遠不如蒸汽坦克,所以損失較大,「犀牛」毀壞了十一輛,「長安」毀壞了二十一輛,不過在曲松和孟士海眼中,這些毀壞的裝甲車拉回去湊一湊,或許還能湊出幾輛堪用的裝甲車來。尚算完好的九輛「犀牛」和十九輛「長安」也有不同程度的損傷,至少得花三天時間修修補補。

    讓人驚喜的是,六輛炮車除了四輛輪子被打飛了一側的兩個,其他都算完好,還有十一輛盾車,也只是輪子被打掉,只是側翻,損傷不大,如果將這些炮車和盾車改造一番,完全可以變成回過頭來對付清軍的利器。

    本來明軍已經做好了炮擊的準備,若是蒸汽坦克和裝甲車擊退不了清軍蜂擁而上的鐵甲盾車和炮車,明軍將對清軍的鐵甲怪物實施重炮覆蓋。若是清軍進攻受挫便撤兵北去,同樣會進行炮火覆蓋,還會讓騎兵尾隨追擊。連水師炮船也在稍靠北面的水域待命,只要清軍撤兵,水師的大口徑火炮也將在熱氣球觀察手的引導下實施炮擊,就算不能殺傷大量的清軍,至少讓清軍一路只顧狼狽逃竄,讓追擊的騎兵可以輕鬆建功。

    不過,讓郭雲龍鬱悶的是,清軍居然沒有選擇撤軍,而是開始狂挖壕溝工事,加固各條防線,顯然並沒有放棄。在清軍炮車被接二連三燒爆之時,郭雲龍已經傳令手下騎兵隨時待命,以為清軍隨時都會崩潰,只要清軍撤軍,郭雲龍的騎兵就將大顯身手。自從新式騎兵練成之後,還沒有經過實戰檢驗呢。多爾袞不是易與之輩,不撤兵當然也不奇怪,當年皇太極咯血數升還帶病趕赴松錦戰場,清軍這些人都是戰爭狂人,不可以常理度之。

    ------

    崇禎聽白衡度詳細報告了鐵甲大戰的戰況,結果雖然早在意料之中,崇禎仍然很是興奮不已。在後世的足球場上,豪門敗給弱旅司空見慣,所以崇禎人雖在旅順指揮基地,和杜濬下棋消遣,心卻一直惦記著哈斯罕關的戰事,好在秦知勇不時可以收到錦衣衛飛鴿傳書,知道前方戰局並無凶險,這才放心下棋。

    這一場鐵甲對決最後以恐怖的燒烤戰術完勝之後,第二天,崇禎忍不住搞了一個小範圍的慶功會,還將大腿中彈受傷在醫院療傷的關贊唐也抬了過來,一起慶功。

    杜濬喝了一點酒,話就多了:

    「你說清軍咋就沒有想到用人力搖槓呢!用馬拉車倒是省事,可是這樣一來,盾車根本就無法封閉,哈哈,恭喜皇上,皇上洪福齊天,2號坦克的歪炮墊上書便剛好打進盾車的裙底,哈哈!」

    崇禎也感到實在是不可思議,不過杜濬關於「裙底」的說法倒是很形象:

    「清軍馬多,自然第一個想到的就是用馬拉了,他們以為罩上一個鐵殼,再在下面穿上裙子,就能槍炮莫入了。我們的人力驅動機構,清軍暫時還沒有那個技術,曲軸連桿機構也許他們做得出來,齒輪箱可不是清軍做得出來的。不過,清軍用盾車拉上炮車,炮車可是了不得,要不是陰差陽錯,使出噴油燒烤戰術,火燒鐵甲兵,這炮車只怕是還要多費周折。」

    白衡度也笑道:

    「孟士海這人簡直是一員福將,噴火器打不起火,竟然也能因禍得福,只是炮車噴上油再燃起大火,然後殉爆的場景太慘烈了,裡面的清軍被燒糊,然後被炸成渣,簡直是慘不忍睹!」

    說著說著,白衡度臉上便現出不忍之色,不過馬上意識到自己有些失態,轉而笑道:

    「說起炮車,繳獲的六輛炮車倒是可以讓蒸汽坦克拖著,進攻清軍的塹壕,超口徑炮彈還是很管用的。」

    崇禎聞言,心中也覺得很爽,只是有點鄙夷清軍的輪子,於是道:

    「清軍的那種木頭包鐵皮的輪子太次了,可千萬不能用,還是用我們的鋼輪吧。」

    崇禎特意讓人弄來了清軍盾車和炮車的輪子,還有拖地的鑲鐵片簾子,以專業的眼光審視了一番,自然看不上眼。蒸汽坦克都已經用上旋壓式全鋼輪,連「長安」都用上了旋壓式鋼輪為面子的鋼木輪,清軍這種輪子簡直是垃圾。

    白衡度立即據實報告:

    「他們準備換上鋼木輪,配上軸承,打壞的『長安』這種鋼木輪有不少,這種輪子大,又寬,越野性能好,清軍的炮車到了我們手上,威力應該會更大。」

    關贊唐插言道:

    「不知道這種炮車能不能裝上107火箭炮,要是裝上火箭炮,威力那豈不是更大!」

    關贊唐這幾天養傷,撈不著仗打,渾不是滋味,受一位受傷室友的啟發,如今便有了新的愛好,熱心於起最時髦的軍械製作來了。

    崇禎正在興頭上,以崇禎的科技素養,後世這種素養很可笑,但是在這個時代就不得了,馬上覺得這主意很不錯:

    「咦!不錯,這主意不錯。這個不難,朕一會就能畫個草圖。」

    眾人見怪不怪,天啟皇帝干木工也是自己原創設計帶製作,敢情有其兄必有其弟,兄弟倆都有技術上的天賦啊!

    不過關贊唐最關心的還是如何將清軍一舉滅掉,於是問道:

    「清軍這架勢,好像是準備跟我們耗上了。我在想,要是昨日滅掉清軍的盾車和炮車之際,乘勢衝擊清軍,也許戰果會不錯。」

    白衡度接口道:

    「昨日滅掉盾車、炮車,其過程可不像我們說的這麼簡單,也是大費周折,而且坦克裝甲車只有不到一半還能動彈,彈藥不足,人員疲憊,再說清軍藏在後面到底還有多少盾車和炮車,不得而知,若是貿然衝擊,恐怕勝負難測。」

    崇禎笑道:

    「這個還不是關鍵的,最關鍵的,是不能貿然將多爾袞趕跑了。不怕他耗,就怕他跑。朕惟願他不跑,我們好一點一點消耗他。對了,對於投降清軍的漢軍中下層人員,可以乘機展開攻心戰了。」

    說到這裡,崇禎突然想到自己也許無須陪著多爾袞耗下去了,親征的目的基本達到,阿濟格已經是砧板上的肉,多爾袞已經轉為守勢,好像自己犯不著再陪多爾袞玩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