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武俠修真 > 彈指歌

第一卷 三零七 文 / 二踢腳

    三零七

    郡主!

    如今在這嵩山腳下,能被稱一聲郡主的,除了朱玉還會有誰?

    就見唐逸走到近前,這一開口道破,那瘦小漢子卻也毫不做作,當下咧嘴一笑,滿口編貝細齒,與那張風霜的臉孔極不相襯。不過她這露齒一笑,卻也表明唐逸所猜不錯。

    「你覺得我這身裝扮如何?」

    朱玉的嗓音還是原本的樣子,這一開口,銀鈴一般的清脆悅耳,與那農漢樣子的反差極大,使人觀之聞之,大覺怪異。

    朱玉似對自己的易容十分滿意,開口說完,竟還原地轉了一圈,似是要唐逸瞧個清楚。至於唐逸如何一眼便將自己的真實身份看的穿了,朱玉卻是連問都未問。想來自己雖然容易的極佳,但這眼神舉動已經如此明顯,唐逸若不能看的穿了,才是說不過去。

    唐逸見朱玉在那轉了一轉,不禁眉頭一皺,搖頭道:「郡主想聽真話還是假話?」

    朱玉登時停下,有些不喜道:「我都這副打扮了,你怎麼還叫我郡主?顯你看出我的身份麼?」

    唐逸聞言,搖了搖頭,畢竟朱玉的身份顯赫,自己又與他並不熟悉,一時可不好改口。且朱玉這副裝扮,很顯然是僅憑自己在嵩山腳下的些許言語,便看穿了自己的目的。心下震驚這少女的敏銳聰慧之餘,唐逸卻是一百個不願她隨行。

    朱玉的武功確實了得,人更聰明,但唐逸卻知,自己此去,並不方便帶上她。

    不過朱玉卻似打定主意,也不管唐逸的躊躇,當下湊上前道:「你可莫要忘了,當初我們可是說過,此去東南剿滅倭寇,要同行一起的,為此我可在嵩山住了不少日子,便是一直在等你。」

    朱玉這話倒是沒錯,只不過唐逸此行,乃臨時起意,自然又與之前有些差別。

    唐逸略一思忖,以朱玉的聰慧,等閒可是蒙騙不過,她那身份又高,武功也好,想要甩開她,卻也不可能。想到這裡,唐逸不禁有些暗歎道:「不想對她,竟然軟硬都難。」

    朱玉也看出唐逸所想,能讓唐逸為難,朱玉的心裡忽然歡快起來,能讓這聰明人無奈,和勝了高手一樣令人愉悅。

    唐逸也不能多做耽擱,既然這朱玉難以甩開,那也便再不多想就是了。好在她的身份特殊,便是看到什麼,自己也不用擔心。

    一念及此,唐逸點頭道:「郡主既然要行,我亦早是應下,自不會再來多言。」說著,見朱玉那張滿是皺褶的臉上露出歡喜的笑容,唐逸眉頭微皺道:「可此行我又如何稱呼郡主?又或我二人並不同路?」

    朱玉聞言,白了唐逸一眼道:「不同路,我還來尋你做什麼?」

    雖然朱玉這話裡的小女兒味十足,可映在她如今這副農漢外表之上,卻是讓唐逸說不出的彆扭。

    不過朱玉倒似恍若未覺,又歪頭想了想,便道:「無人時,便你我相稱也就是了,這也簡單些/當了旁人的面,你就叫我牛二好了。」

    唐逸一怔,隨即便明白,這「牛二」分明是朱字拆了開來。自然,最貼切的應是喚做牛八,不過唐逸卻不想說出來,平白觸這朱玉的霉頭。

    想出了名字,朱玉再道:「我這嗓子,再是粗聲做作也無用,只要聽者的腦袋不是木頭做的,都能覺出怪異來,倒不如不開口為好,人前,你便當我是個啞巴。至於身份呢,便是你的跟班,新買來的下人啊,長工啊也就是了。」

    朱玉出身雖然貴不可言,但倒是看的極開,隨口便做下人,也沒有一絲的猶豫。唐逸暗裡稱奇之餘,卻也只得應道:「那唐某可便得罪了。」

    朱玉一擺手,表示無妨。不過隨即又道:「方纔我問你這副裝扮如何,你可還未回答我呢。」

    唐逸聞言,暗道了聲這朱玉的記性真好,不過說起來,對朱玉的這易容之術,他卻也當真有幾分好奇,便就順勢道:「這易容確實甚好。不過自我臨時起意,到得現在,也沒有多少時間,左右不過兩個時辰,你這裝容卻是扮的惟妙惟肖,若非我的心下早有計較,你又以目示之,怕根本便是認不出來。」

    唐逸倒非是恭維,朱玉的易容,不只是臉上,便是脖頸手掌,都似當真生的老舊皮膚一般,全無破綻。當然,以朱家勢力,要有如此能力,倒也說的過去,真正難的,是這短短時間便準備齊全,又能裝扮得當。

    朱玉聞言,笑道:「這可是我費了半年精力,才琢磨出來的,雖然易容之法早便有了,但如何在不足一個時辰能打扮好,卻是我之獨創。」

    聞聽朱玉言中驕傲,唐逸心下倒又對這朱玉的認識深上一層。這朱玉雖然生於朱家,可卻仍未失爛漫。想她所謂鑽研易容,不過是為了好出得門去玩耍,為此竟也能費上半年精力。

    對於朱玉,唐逸一直是敬而遠之,實是兩人身份太過不凡,且朱玉自內而發的迫人貴氣,令唐逸十分的不舒服。不過如今唐逸對朱玉卻是大有改觀。

    當下誇讚兩句,唐逸也再不耽擱,便與朱玉一前一後的上了路。

    雖然官道上人來人往,可唐逸和朱玉二人為了急趕,便只在這官道上先走幾步認好道路,隨即便朝那道旁的林裡而去,藉著林間樹木,阻住旁人視線,腳下隨即加快起來。

    嵩山地處河南,此去東南,必先穿過南直隸,那是黃山派所在之處,倭寇也有不少。不過按照朱玉在半路上所言,倭寇如今更是多在福建侵擾,甚至深入內地數百里!

    朱玉來尋唐逸,本是為了雨嫻,可誰想去往嵩山的半路上聽聞倭寇一事,登時便分了先後,雖然關心雨嫻,但公私,朱玉卻是轉眼便分了清楚。

    也正因為心繫倭寇之亂,一等杜、樂二人來到,朱玉便尋了時間去問。這杜、樂二人身為錦衣衛頭領,且身份特殊,自然知曉許多,朱玉聽了不少,也便在這路上給唐逸講解開了。

    對於朱玉所言,唐逸可是聽的仔細,知曉越多,此行也才會越順利。直聽了半晌,見朱玉也說的差不多,唐逸忽是憶起一事,便問道:「倭寇在東南侵擾,不過那裡沒有名門,唯一有名門參與的一戰,還是飄渺天宮主人親自出面,實力相差著實過大,以至那倭寇的武功到底如何,至今都沒個準繩。」

    聞聽唐逸之言,朱玉的眉頭微皺,這時也看出那易容的確高明,面上皺褶隨之而動,惟妙惟肖,就似真的一般。唐逸見了,心下暗暗稱奇,要非朱玉說這套易容之物,也僅一套,他也不必用斗笠遮掩,平白遮擋了許多視線。

    對於唐逸的疑問,朱玉也自疑惑。她同樣也不知道倭寇裡的高手究竟有幾人,又都是些什麼修為,就如唐逸所言,名門沒有機會接觸他們。而九輔又多是閉門自守,沒有餘力出擊,倭寇則也不想硬碰。於是只聽聞倭寇侵擾百姓,又或去攻擊不知名的小派,真正的有些實力的門派並沒有與他們如何交手,也就無人能說明他們真正的實力如何了。

    雖然不將倭寇的武功放在眼內,可也並非真就不聞不問。朱玉當下將眉頭一皺,稍是想了想,這才言道:「如今倭寇裡的高手,那些高手的武功究竟如何,我們確實並不知曉,且這也應是我們去勘察的目的之一。不過對於這些倭寇的本源,那口木國之內,我倒是有些個瞭解。」

    唐逸聞言,先是一怔,可隨即卻點了點頭。這其實也是合理,倭寇著實雜亂,所以他們雖然已經侵擾到了中原,卻反不如那口木國有跡可查。

    見唐逸眼中期待,朱玉也不賣關子,便道:「這也是我聽自老祖宗的閒話,便說那口木國孤懸海外,教化尚且不堪,更不提武功。其雖早知彼此搏命爭殺之法,可究其技術,根本不值一提。不過這一切卻到了千年之前,忽然大有改觀。想那千年之前,正值大唐,口木國為我中原所敗,遂遣人稱臣,更習我天朝文化。也自那時起,一些中原武學,陸續被他們習了去。」

    說到這裡,朱玉一停,忽然問道:「雖然如今仍然有不少江湖人使著其他兵刃,又或赤手空拳,可真正的武學顛峰,魂級高手,除了唐門例外,其他的都是使劍。那你可知我們如今以劍為尊,卻是源自何時?」

    唐逸聞言一怔,以劍為尊,千百年來都是如此,人們早便習慣,只道這是天經地義,想到這裡,唐逸便是奇道:「劍乃兵中之聖,以劍入武,不是自然而然?」可唐逸此言一出,卻也覺出不妥來,畢竟唐門便是以暗器為主,實力可也不弱,再者,朱玉這麼一說,其中必然蹊蹺,否則豈不成了廢言?

    朱玉見唐逸若有所思,當下再道:「怕是你可能在想,唐門雖強,但卻並無劍魂一說。且為什麼只有劍能修成劍魂,其他兵刃就不行?」

    唐逸聞言,心下一動,也不加掩飾,便就問道:「這其中可有什麼隱情?」

    知曉內情的朱玉自然明白,唐逸再是聰慧,也不可能憑空猜測到幾近千年之前所發生的事情,所以聞言,也不等唐逸胡亂猜測,便立刻言道:「隱情確實是有,這是當年老祖宗講與我聽的一段武林秘辛,想來如今江湖中,便是那些名門之長,也都不會知曉了。」

    雖然唐逸急著要去東南,可這路上卻也需不少時日,更何況朱玉如今所言的武林秘辛,很可能推的出那口木國武學如何,如此一來,便是多聽些口木國武功的由來,明白了這些,那倭寇的武功自也有了參照。

    見唐逸凝神細聽,沒有半分不耐,朱玉暗點了點頭,當下便道:「其實並非旁的兵刃就不能練就與劍同境,只不過兵刃千差萬別,修煉起來,進展速度也自然有許多的差異,人們自也尋那最快的來學。如此,學的人越多,創造總結的方法自然也就越多,這些方法反也更令學習的速度加快。如此往復,自然人們便是偏向於劍道。」

    說到這裡,朱玉稍微一頓,再道:「只不過除去修劍,習刀卻也如此。習刀與修劍,原本並無二致,劍者高手,可修成個劍魂,刀中能者,也可如此,只不過名喚刀魄而已。千年之前,中原武林,以刀劍並舉,劍魂刀魄無分高下。」

    聽到這裡,唐逸的心下已經有些個明白。想這朱玉家學可是不凡,其口中的武林秘辛,很可能是真的,如此說來,千年之前,江湖刀劍並舉,可如今卻只餘下劍魂獨霸天下,那這刀魄如何衰敗?且朱玉是自那倭寇的武功本源說起,又聞口木國如今擅制刀,這其中關聯可說呼之欲出!

    朱玉知曉唐逸的智慧,這其中關竅,自己一點,他必然轉眼通順,當下也不多贅言,簡而言道:「既然千年前刀劍並舉,可如今名門大派,除卻暗器,便只餘下劍之一道,也就是說,當年使刀的名門,必然出了大問題。我那時去問老祖宗,這才得知,千年之前,中原武林有過一次較技,其燦爛輝煌,便是如今嵩山決戰,也是難做企及!」

    唐逸聞言,暗道一聲:「果然如此!」既然刀魄與劍魂同名,若不是曾經決戰過,怎也難想像出,如今竟然連名門之長都不曾聽過的地步。至於朱玉所言,名門之長亦不見得知曉,唐逸倒是相信。畢竟唐冷真要知道朱玉如今所說的這些,還不早便叮囑自己?既然唐冷都不知道,那其他名門之長知道的可能也不會有多大。

    只不過就連唐逸也難想像,嵩山決戰這般的驚天動地,竟然還比不得千年之前的那場較技,那刀劍並舉,又會是如何的一番景象?

    唐逸所想,朱玉也有體會,當年她聽聞自己的老祖宗說完,心頭也是如此,畢竟以她畢生景仰的老祖宗,說到那場大戰的盛景,都是感歎連連,只道想去一觀,可見那一戰之驚人。

    也便在這一刻,老祖宗的音容笑貌似又自浮現,朱玉忙是整理思緒,這才繼續道:「那場較技的結果也顯而易見的很,必然是那使刀的名門敗了,之後便聽聞他們依照那番刀劍之爭的賭約,齊出中原,遠遁避世,再不來爭。如此,自唐以後,刀法漸漸失傳,中原武林,終是以劍為尊至今。」

    唐逸聽到這裡,終於開口道:「如此說來,那些使刀的門派離開中原,怕是避去了口木國島上?」

    朱玉點頭道:「當年傳聞,那時的人們也多是如此猜測,不過真正如何,卻無從得知了。且如今千年過去,就連我中原武林,數年前最盛之時,也不過三個通天高手。口木國國小人寡,算它千年前會因使刀的那些名門整派前去而繁盛一時,如今也必失傳許多,武學衰微起來。否則那些倭寇也不至於無知到去劍竹島撩撥通天高手。」

    這一番武林秘辛聽將下來,唐逸的心頭已經有了盤算,點頭道:「若以那口木國刀法傳自中原來論,如今其本土之上,最高的高手,不過相當於劍魂化形,且應該極少。甚至煉就刀魄的也無幾人,這才會使那些倭寇如此無知。且其本土武學便就不高,那倭寇乃是其中敗者,更不會強到哪去,也便是說,倭寇中就算有高手,最多不過能與我等的魂級高手相爭而已。」

    朱玉看了眼唐逸,也是點頭道:「我也如此做想。」

    不過朱玉忽然又是問道:「這倭寇武功如何,如今可算大致明瞭,但其最擅長的還是流竄,這才令人欲擒殺而不得。」

    說著,朱玉疑惑道:「明裡各派商議東南之行,可暗裡卻早一步前去勘察,你這計策本也不錯。不過那東南一地,你又不熟悉,走之前更未與黃山等四派接觸,等到了地方上,必然毫無頭緒。那你又將如何查起?莫非你早便算到了我來,想借官府之力?」

    唐逸聞言搖頭道:「我可未料到你這麼快便看破我之所想,自也不可能去利用於你。更何況,此等江湖事,能不見官府便不見。名門再強,這官民依然有別,還是少做聯繫為佳。再者,如今東南一地被倭寇侵擾至此,想來官府也沒有多大能力,哪會有我所想要的消息?更不說助力了。」

    朱玉聞言,更是好奇,唐逸可不是莽撞之人,他之經歷,朱玉可聽了許多,除去傳言誇大或是誹謗之處,就其行事,莫不謹慎的很。當然,這也與唐逸早時孤身一人,沒有真心助力的遭遇有關。想他當年隻身舞於名門之間,沒有一個知心之人,稍有不慎便是身死人亡的下場,甚至還會頂著滿頭罵名,又怎能不謹慎?

    也正因此,朱玉更加好奇,便不停口的要問出唐逸究竟有什麼法子,竟使他前去東南,不至眼盲耳聾,可偏又不借助黃山等派的力量。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