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武俠修真 > 彈指歌

第一卷 三二八 文 / 二踢腳

    三二八

    這時,許泉也自外面回了來,梟首的事,自然有衙門裡的人去做,對於他來說,開倉放糧才是正經。這城裡百姓餓的可是久了,許泉雖然因為要守城,所以吃的飽,但天天看到饑民慘狀,心下一直難安,如今終於有了機會,哪不急迫?便就在旁等著,只望快些才好。

    至於唐逸,眼下江陰城裡有許蓉主持,無需自己親力親為,所以也不多言只一拱手,便挑了重點問道:「這裡的一切佈置都有勞許老英雄,只不知冒充陳家下人,可有人選?」

    唐逸之所以連夜而來,為的不只是要早一步佈置好江陰,更是想省下時間,再度折返侯府!唐逸如此做,就是想趁侯府無主,再行查探一番。而如今自己已經出來一整天,侯酬勤所領的援軍也已開拔了一個白天。想那自應天府到江陰,三天的行程,就是說三天後援軍到達,也正是自己回報結果的最後期限。所以,如今留給自己的時間算來算去,也就只餘下兩天而已。

    昨天朱玉問起,唐逸確實沒有說謊,他去那小院裡,再沒有聽到女子的哭聲。可唐逸卻也知道,那是因為自己擔心侯酬勤回轉發現,所以並沒有仔細去聽,且聽的時間更是緊迫。

    畢竟天天人人心頭沉痛,晚宴自然不會開上多久,所以唐逸才急著往回趕,並沒有來的及仔細搜索。也正因為唐逸的謹慎,回來的早,否則侯酬勤那一推門,他可就不好解釋為什麼不在院裡了。

    而且,也正是因為侯酬勤的這失禮一推,唐逸更加懷疑起來,畢竟侯酬勤的表現有些過了,倒似是有心查看自己是不是在院子裡一樣。

    便如此,唐逸一心悄悄回轉,所以這時間就變的緊迫起來。

    如今自己用過一天的時間,回趕還需要半天的工夫,等查完再趕回來,還需要半天,這其中還不算休息,也便是說,如今留給自己查那哭聲來源,只有一天的時間而已。

    但就算時間如此緊迫,唐逸卻仍然沒有絲毫的懈怠,江陰城裡接下來的佈置雖然不用他操心,可這出城去誆騙倭寇的人選就不好說了。以報仇為名,扮演陳家下人,誘使倭寇晚裡襲城,好使其中計,令城裡和援軍得以分而擊之。所以說,這出去誆騙倭寇之人,可說是重中之重,若是此人失敗,那這計可就再難施展了。

    尤其那倭寇首領堀川看起來,聽起來,都不是簡單便能糊弄過去的角色,所以唐逸在沒有確定合適人選之前,可不會貿然離去,這江陰三萬條性命,他怎都不敢兒戲。

    許蓉聞言,眉頭皺了皺道:「陳家之人自然是不能用的,至於旁人,江陰城裡是不是真有合適人選,許某可就不知了,畢竟許某也是初到,這人頭卻是不熟。」

    直面倭寇,不僅膽氣要足,還要能裝做滿懷憤恨,又能以言語瞞過倭寇,此等樣人,可不簡單,本就難尋,許蓉不是本地人,自然更沒有什麼好的人選了。

    也便在這時,就聽有人輕咳了一聲,許蓉不用去看,就知道是自己的兒子,更知他心裡躍躍欲試,當下搖頭道:「泉兒你跟我和倭寇連番惡戰,倭寇裡認得你的,不比認識我的少,你去,根本無用,反會壞事。」

    許泉聞言,雖然心裡不願,但自己父親所言,卻也在理,當下只得默不做聲。

    可沒有人選,終究不是個辦法,許蓉只有望向那些鄉紳宿老道:「鄉老們可有什麼人選?」

    這些鄉紳宿老可也個個精明,雖知此番若是自己推舉的人騙過了倭寇,那一等倭寇敗了,這救下滿城百姓的大功勞裡,必然有自己一份!日後朝廷嘉獎,地方聲望,都會滾滾而來。不過就算前景如何美好,這些老人也都知自己手下裡可沒有這等人物,若是此去失敗,那誰都擔不去。

    於是紛紛搖頭之下,這些人的目光便又集到了唐逸的身上。

    唐逸方纔的表現,任誰都知道他的智慧手腕,也惟有他這等人,才有膽氣在倭寇面前作戲。且如今這副農漢裝扮,雖然扮不得陳家管家等人物,但是扮個下人忠僕卻是足夠的。

    唐逸看著眼前這些人希冀的目光,眉頭微微一皺,可隨即舒展開來。

    此去人選難得,唐逸早就想到,之所以抱了希望,不過是想能省出些時間來,好做回去之用。不過眼下既然只有自己能去騙那倭寇,唐逸也不會推辭,更何況自己去,把握也才最大,比交在別人手上,放心的多。

    當下點了點頭,唐逸也不猶豫,直應下道:「這人便由我去扮也就是,如此,事不宜遲,我這便去上陳家一趟,既可幫忙開倉放糧,也尋了那地道,一等明日陳錦山和那兩個倭寇的頭顱懸上,群倭震動,就便出城!」

    唐逸應的乾脆,令在場人等的心下一陣塌實,許泉更是忍不住讚道:「大俠果然高義!」

    唐逸聞言,笑了笑,沒有再說什麼。

    便如此,許泉朝自己父親請命,就要陪同唐逸齊去陳家。許蓉當下便是允了,尤其這開倉放糧,可也是大事,交與旁人,他也不放心。一等許蓉同意,許泉引著唐逸出得府來,招上人手,直奔陳家。

    陳家離縣衙不遠,不多時,一眾人等到了。因為要開倉,既要保證人手足夠,不被饑民得到消息前來哄搶,也要有足夠的人手搬運糧食,發放糧食,甚至天亮之後,就在街前熬粥。所以這一來,便有百多人,就連在城牆下休息的也被招來不少。

    如此陣仗,城裡自然震動,倭寇圍在城外多日,哪家百姓不提心吊膽?肚裡又饑,夜裡自然睡不安穩,聽聞有大隊人馬調動,登時便是醒了,雖然礙於宵禁,無法上街,但鄰里之間,仍然開始傳遞消息。

    唐逸走在路上,眼見那街旁窗戶隱隱開啟,裡面一雙雙的眼睛望將出來,心下不禁一動,便與許泉說了些話。許泉聽了,眼前一亮,先是讚歎一聲,隨即使人,在街上大聲將陳錦山伏誅,以及明天放糧的消息發佈出去。夜裡安靜,這些人放開喉嚨一喊,莫說城裡,就連倭寇都能隱約聽到。

    唐逸要的就是這個效果。一來先安撫百姓之心,二來,也先教倭寇知曉陳錦山已死,城裡又開倉放糧,又可以支撐不短的日子,好讓倭寇的心下難奈,不再想白白的圍城下去。

    果然,這時間還不算晚,那些倭寇都還醒著,此刻聞聽,就有聽懂漢話的,將這城中的變化傳將開來,一時倭寇震動。

    「陳錦山死了?」

    四千倭寇中心,那裡僅有的十來座營帳,其中最大的一座,正是倭寇首領堀川所有,這倭寇首領聞聽之下,也是有些驚訝。

    「是!」

    那進來相稟的倭寇,跪於地下,低首道:「栗田大人和梁川大人業已成仁,聽聞那些明國人還要將他們梟首示眾!」

    堀川聞言,眉頭一緊。就如唐逸所料,他並不信任陳錦山,所以陳錦山之死,他根本就沒有放在心上,只不過栗田和梁川這兩人也一道死了,卻令他的面色沉下許多。

    也便在這時,就聽那倭寇再道:「還有,那些明國人說陳錦山家中所囤之米,足夠滿城一月之用,還說要將城中富戶的糧倉盡都開了,足夠兩月飽餐,守上三四個月,也不成問題!」

    堀川聞言,面色一變,哼了一聲道:「漢人所謂虛虛實實,說是兩月飽餐,我看能夠半月便就不錯,若只食粥,最多可支持月餘。」

    說著一揮手,那倭寇恭身退將下去,帳中只餘下堀川一人,便見他的臉更是陰沉。

    其實他方才雖然表現的不動聲色,只道那江陰城裡就算開倉,存糧最多不過只能支持一月,可便算那江陰城只能再支持一月,這一月裡,會有多少變化,誰能知曉?

    更何況應天府裡有人舉義旗,要聚人前來馳援,雖然消息隔了好些天,如今不知能聚上多少人手,且這些烏合之眾,堀川也從未看在眼裡,但這消息,終究也是令他的心下一焦。

    畢竟如今他不是在口木國,這裡終究是別人的地盤,只要時間長了,今天這一個援軍,明天來些義勇,無窮無盡,而自己手下的四千人終究是個死數!倭寇之強,勝在流動,否則便是一萬兩萬,也終究消耗不過。

    堀川知曉這個道理,所以才會色變。且更令人焦躁的是,這城裡支持的久了,誰知明國會不會再派官軍前來?

    便在這時,帳外又是一陣騷動,隨即又一名倭寇大步進來,就見這人的身材矮小,遠不比堀川威猛,不過他那眼中陣陣閃過,如毒蛇般的目光,卻是令人見之心寒不已。

    那人走上前來,也不招呼,便就在一旁坐下,冷道:「堀川大人,聽聞栗田和梁川兩位大人死在江陰城裡了,可有此事?」

    堀川聞言,聲色不動,只道:「那不過是明國人所言,真假不知。」

    那人冷笑了笑,語帶嘲諷道:「江陰城便就那麼大點,雖然城裡無人能敵栗田和梁川兩位大人的武勇,可明國人也有句俗話,叫做蟻多咬死象!那城裡三萬人,一旦栗田和梁川兩位大人被發現,力戰而死卻是必然。真不知道堀川大人圍住江陰,旬日不攻,反還折了主公的愛將,日後回去,如何交代。」

    「森見大人!」

    堀川猛地站起,居高俯視道:「如今大軍由我指揮,成敗由我,以後如何面見主公,無需森見大人勞心!」

    那森見聞言,也站了起來,只可惜怎也不及堀川的身高,氣勢上卻是輸了,當下只得冷笑了笑,轉身而去。

    森見走了,堀川的眉頭登時擰在一起。對於栗田和梁川被殺,他也覺為難,圍城之計,本就不是所有倭寇都心甘情願,更有這森見在旁撩撥,窺著自己的領軍之位。如今江陰未破,反又搭進去兩名好手,還是主公的愛將,如此,怕是留給自己的時間也不多了。

    「只有攻下江陰城,大掠一番,為主公湊足糧財,才能折了這個罪過!」堀川的面色一凝,重又坐了回去。

    也便在這時,唐逸和許泉已經進了陳家,正在清點陳錦山家的糧倉。

    正如堀川方纔所想,所謂足夠兩月飽餐或是守上三四個月的糧食,不過是唐逸授意下的誇大。三萬人,三萬張口,這陳錦山不過江陰城的富商,哪會有如此多的存糧?便算全城富戶加在一起,也不可能有這許多,畢竟旁人再富,終究不是米商。

    不過唐逸雖然也料的到這假話瞞不過倭寇,但卻知道,只要自己誇的大了,對方就算大打折扣,這餘下的糧食數目亦不會少,這樣,也可令倭寇心下難安,塌不下心來圍城了。

    這一來百多人,氣勢洶洶的直闖進來,陳家上下委實駭的不輕,更有那門外大喊,說陳錦山勾結倭寇,業已被斃,明日便要梟首示眾,這陳家中人,哪個不驚?眼見唐逸和許泉進來,登時個個噤若寒蟬。

    陳家上下都被集在廳裡,擠做一團,許泉站在正中,仔細看去,就見陳錦山的老母妻子也在,且這些人倒並沒有自己想像中的醜惡,如此一來,眉頭不禁一皺,早先的怒氣也是少了一半。

    只是陳錦山被殺,陳家上下必然懷恨,如今危急時刻,要留下他們,卻也著實令人為難,許泉想到這裡,不禁喃喃道:「這些人非是首惡,可我們如今已將其家主處置,留下這些人,卻也是禍害。」

    許泉這一開口,聲音不甚響亮,可那陳家上下都是一心注意著他,此刻聞言,更加驚懼,便有人大哭起來,直道饒命!這些人中,也惟有那位陳母,閉了眼睛,手中不停的捻著佛珠,還算鎮靜。

    陳母生的倒是慈祥富態,陳家眾人便都以她為尊,聚在一起,哭叫了片刻,見老太太並不驚恐,一時哭聲倒少了些許,只道還有靠山。

    唐逸見狀,暗裡卻是一冷,搖頭道:「陳家老太太,你也莫要念佛了,你那兒子在這城裡往日的作為,想來你不會一無所知。陳錦山和陳家做了惡事得利,那時,怕你也在感謝佛祖吧?」

    陳母聞言,手下登時一停,眼睛開處,面色一莊,冷道:「阿彌陀佛,你說這等妄語,卻不怕佛爺爺起怒?錦山便算日裡有惡,我這做母親的一日三齋,早晚誦經,每月城外嚴華寺的香油錢都是雙倍,卻都是替他贖了的。」

    陳母這話說的正氣莊嚴,倒令許泉的那些手下一頓,這來的百多人,不過都是些平民百姓,偶爾一二官軍,也都是些小兵,出身低的很。本來陳錦山囤糧,且往日裡也沒少做些惡事,這些人都是暗恨,可他們卻也大多心善,一聽這陳母之言,竟都覺得陳母與那陳錦山不同,良善的很,自己要真對她動手,可是差了。

    不過唐逸在旁,卻毫無動容,更是冷笑兩聲。倒非是唐逸寡情,實在是他當年逃難,此等人見的多了。

    便見唐逸冷道:「自家子孫做惡事得了利,家中老母便去念佛乞福,這等人我可見過許多。就好似把那佛經念上幾念,吃兩頓齋飯,到寺裡捐幾個香油錢,這罪便就算過去。旁人見來,還要再稱一句好善的老太太!

    可說到這裡,唐逸一指陳母道:「實則你身上的錦羅,身後的丫鬟婆子,家裡金鑄的佛龕,這些錢財,又哪個是來路正的?你所佈施之財貨本也不見得就應屬了你!」

    唐逸的口裡冷的好似冰獄,實是他心惡這等樣人,如今陳家出了事,將佛珠一捻,又要去求那佛祖保佑,倒好似唐逸自己做了惡人,欺負他家也似。

    所以唐逸半分同情都無,不屑道:「身為陳錦山之母,你往日裡不盡本分,不說去多加規勸教化,反眼看他做惡,自己卻只管去念佛求神?莫非求滿天神佛保佑你那兒子做惡?保佑他放了倭寇進城屠戮?」

    唐逸說到這裡,眾人都是醒悟過來,方才都只道這陳錦山的老母確實是個善人,如今想想,卻是自己錯了,用那些不義之財來求佛保佑,便似慷他人之慨,著實可笑!

    陳錦山既然能引倭寇進城,裡勾外連,又在這危急時囤積糧食,甚至還迫的其他米商就範,這等樣人,往日裡可會誠善?所以唐逸根本就不擔心自己說的錯了。

    也正有唐逸這一番話,此來百多人登時轟然一聲,便是要打!

    不過出人意料的是,唐逸卻又一伸手,沛然之氣登時一展,將眾人阻住。這些人也才省起,眼前這農漢可便是傳說中一人一劍,殺了兩個倭寇好手的大俠!

    如此,眾人登時便是停下手腳,轉頭望向唐逸。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