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職場校園 > 極速人生

第一卷 第646章上帝之手!! 文 / 滄海一夢

    第646章上帝之手!!

    這個置死地而後生的經典過彎,必將成為f1的經典教案,讓那些站在賽車巔峰的f1車手們去鑽研一種打破常規的技巧——如何利用空氣下壓力的穩定性和抓地力瞬間丟失的浮動性,變得像ufo一樣,忽略高速過彎必須面臨的翻車危險,而將彎道變得像直道一樣高速行駛!

    孫旭陽開拓的,不但是一個匪夷所思的過彎,更是一個f1賽車技巧的全新方向!

    僅此一個鏡頭,就讓那些f1老闆感覺不枉此行。如果孫旭陽進入f1,開創的將是一個時代。如果沒有人可以模仿他的這套孫氏過彎動作,那麼他必將是f1賽場上最耀眼也是最孤獨的冠軍!

    賽場的另外一個大屏幕上,重複的播放著中國隊賽車掠過第一個彎道「科佩塞」的慢鏡頭。看似平淡無奇的入彎出彎,卻有著驚人的爆發力。

    似乎比賽已經不重要,真正的焦點就在孫旭陽這個詭異無比、破釜沉舟的絕妙過彎!

    距離賽道邊緣草地僅僅幾厘米的極限入彎,這種350公里的超高速之下的控制力,令人歎為觀止!

    光頭胎緊扣著地面,賽車一邊減速一邊平行入彎的場景,這些f1車迷以前見所未見!

    衝進彎道的瞬間,四個輪胎,彷彿有幾個已經騰空飛起,這些慢放的鏡頭,讓人熱血沸騰!

    鏡頭突然加快,是孫旭陽急速衝出彎道的賽車背影。無數人同時感歎一口長氣,這比觀看好萊塢大片更過癮,因為這絕不是電腦特技做出來的!

    不論孫旭陽結果如何,這一個比賽伊始就使人印象深刻的過彎,就足以稱王!

    那個過彎,簡直是上帝之手!

    延綿不絕的車型,互相追逐著疾馳而去。

    賽車參數自動回復到正常狀態的中國隊戰車,牢牢在第一陣營裡佔據自己的一席之地。

    起步失敗並非孫旭陽所願,然而果斷使用推進器挽回劣勢,而不至於使得初期的劣勢越拉越大,這需要相當的勇氣。

    更重要的是,那樣精彩的過彎,偏偏只有在賽車達到350極限速度的狀態下才能做到。而失去50馬力的額外輸出,之後的一個小時的比賽裡,再難出現。

    孫旭陽從最初對高級方程式賽車的懵懂無知,到如今的操控自如,僅僅只用不滿一個月的時間。

    正如孫耀輝所說,高級方程式賽車在駕駛的原理上與山路的改裝車並無不同,相反還具有改裝車無法具備的超級輕量化和空氣動力學優勢,只要克服對速度的恐懼,高級方程式賽車同樣可以做到完美絕倫的過彎,甚至還能利用氣流的作用,在一瞬間找到飛機的感覺!

    孫耀輝將f1正式車手甩的落花流水的絕招,就是如此。那天晚上他第一次駕駛f1賽車,就察覺到賽車的獨特設計使得空氣的下壓力格外強大,這是他以前從未體驗過的,也是所有f1車手根本想不到的思維盲點——如果利用山道賽裡的甩尾技術,再加以無形的下壓力,就能夠在脫離地面和不脫離地面之間找到一個微妙的平衡,真正的「飄」過彎道!

    以往的改裝車,不具有f1賽車這般的輕型架構,也沒有近乎神奇的氣流動力學,過彎的平衡,只能依靠車輛本身的重力,而f1賽車的特點,卻別有一番天地!

    這種彷彿將小圓珠在指尖停留的感覺,只有真正擅長飄移的人才能夠體會!所謂飄移的精髓,就是在轉瞬之間,找到平衡的極限!

    如果說,打彎的轉向過度和轉向不足是左右的平衡遊戲,彎道中的加速和減速是前後的平衡遊戲,那麼,甩尾零抓地力和空氣下壓力,就是上下的平衡遊戲!

    六個方位!這是一個徹徹底底的立體的平衡遊戲!飄移的最高境界,就是在過彎的瞬間,完全擺脫地面的束縛,而孫旭陽,似乎在巧合之中,做到了!

    只是,這種最高深的技巧,稍有疏忽,就會破壞脆弱的平衡法則。不過,追求和控制不穩定的平衡,也正是飄移的樂趣!

    慢鏡頭的特寫中,孫旭陽的賽車稍稍飄起,表明技藝還未成熟。而孫耀輝的過彎,能夠使得賽車的輪胎看似牢牢的行駛在賽道上,故而各支車隊拿著神秘錄像研究許久,都找不到其中的奧妙。

    所有的事物,一旦接近某個程度的極限,都會出現獨有的特性。孫耀輝原本對缺乏超車的f1比賽不屑一顧,然而當他有機會坐進f1賽車,習慣性的去追求車輛極限的時候,他發現這種陸地上最快的賽車,在超過正常車輛極限的300到400公里的時速上,能夠實現一種嶄新的過彎屬性!

    越是高速,氣流產生的下壓力也就越大,一輛f1賽車605千克的重量來計算,氣流部件產生的抓地能力,大約是2500千克!理論上講,一輛f1賽車可以翻過來行駛在隧道的天花板上!

    也只有孫耀輝這樣的「怪人」,才會想用飄移來對抗這種力量。而兩方抵消的結果,格外的迷人!

    這樣一種「大玩具」,怎麼能不吸引孫耀輝?若非如此,以孫耀輝的性格,又怎麼會屈居在麥克拉倫做陪練!

    只是孫耀輝沒有想到,這個他還沒磨練成熟的技巧,孫旭陽卻自己在逆境中悟了出來!

    可惜的是,a1賽車的性能終究不及f1賽車,速度上限也相差不少,而達不到驚人的速度,想要再作出那樣的過彎,也不過是徒有其表,不具實質。

    孫旭陽似乎也很明白這個道理,接下來的每一個彎道,雖然都帶著一點滑行入彎的飄移感覺,卻大體還是老老實實的抓地跑法。

    a1與f1不同,f1里的賽車區別在a1里被無限縮小,擁有著相同性能的賽車,僅僅只是在各支車隊的調校上略有不同。這也就注定水平相當的賽車手,競爭必然分外激烈。

    類似於馬力推動器的功效,每輛賽車尾部的平緩氣流,同樣也是鼓勵超車,使得車和車可以追的很近。孫旭陽進行首彎的完美演出之後,就必須提防後方的賽車的隨時進攻——他已經沒有馬力推動器,而別人,大多都還留著那個機會。

    比賽進行到20分鐘,小規模的「戰爭」不斷,戰線隨著技術層次的不同,越拉越遠。

    日本隊的賽車顯然是經過特殊的調校,不僅修復一個小時前的短程賽的損傷,而且跟隨能力很強。日本隊針對孫旭陽短程賽末尾的撞車進行申訴,然而組委會經過討論,不予受理,差點還給日本隊一個禁止賽道挑釁的警告。

    此刻日本隊的賽車像惡狼般的追蹤著孫旭陽的賽車,孫旭陽對這個敵人,也不敢放鬆。

    相比於高速的直道,銀石賽道最難的部分是在賽道的末尾。對於如今的孫旭陽來說,直道接彎道的剎車點的掌握,已經不是最難的問題,這個對於其他車手也是一樣。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