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重生三國之公子劉琦

第一卷 第四十一章 曾有一段擦身而過的緣 文 / 司雨客

    第四十一章曾有一段擦身而過的緣

    襄陽城,西門大開,蔡瑁、黃祖、蒯良、蒯越眾人親自出城迎接。

    這次,我立的功勞是誰也沒有想到的,引八千步軍三日飛援江陵,施巧計奪水軍,智敗荊南五萬聯軍,陣斬長沙太守蘇代,逼死武陵太守曹寅,收復武陵全郡,有時我都奇怪,我真的有這樣的本事麼?冷靜下來,這一切,都不過是我順勢利導罷了,若不是我恰巧找到江陵水軍的老軍司馬馮永,那麼面對江陵水軍的攻擊,我將無可奈何;如果不是大江相隔和水軍背叛,那麼我也不可能整船整船的往自己戰俘營中運人;如果不是張羨軍力大損,不戰而逃,使我聲威大勝,那麼我也不可能順利的得到武陵郡。這一切,並不完全是我的功勞,我在其間,只不過起了個穿針引線的作用,把本來就可以聯到一起的線聯到一起罷了。

    這樣一想,所以我在面對蔡黃蒯諸人或羨慕、或嫉妒、或佩服的目光時,表現的冷靜與謙和就很是自然了。

    這讓蒯越等人對我更高看一眼,當然黃祖之流可能會想這個黃口小兒踩到狗屎上了,運氣怎麼這麼好?其實這也是正常現象,我自己都覺得自己運氣不錯。特別是面對孫策時,避開他那一箭。兵危戰凶啊。

    想到這裡我叫過正得意洋洋接受恭賀的劉磐和黃敘,對他們說約束手下,不得將我被孫策追的事情說出來。這件事旁人聽到也就罷了,若告訴了父親,我可不想他那顆年邁的心臟受到什麼打擊。我一切都好,一切都順利,連老天都幫著我,罩著我,把我當他的私生子那樣呵護,給父親這樣的感覺就對了。總之別讓他對我在外面遇到的風險而擔驚受怕,這是一個不能在身邊慰籍父親的兒子首先應該做到的。

    見到父親的時候,他這回又是親自迎在了府門外,特意換了新衫,顯得特精神。

    「孩兒參見父親。」我小跑著上前施禮,無論我在外面如何威風,如何體面,我也是他的兒子,什麼氣度,什麼儀表,全去他的,兒子在老子面前裝什麼蒜。

    「好兒子,好兒子!」父親笑得開懷,連批評我在人前不注意形象都忘了。我在小跑哎,你也不說我,白給你這個機會了。聽不到他的批評,我還覺得怪不舒服的。我是不是有點輕賤?呵呵,有點吧……

    一群人眾星捧月一般擁著我和父親進廳,不要錢的恭維話一車車的往父親耳朵裡灌,灌得父親嘴巴就沒有合擾過,只是連聲說著:

    「啊裡哪裡?」

    「不敢當不敢當。」

    「哎呀,老兄可是誇獎的過了。」

    「豈敢吶豈敢,犬子雖然有點成就,不過是偶然罷了。」

    「雖然我教導有功,但若不是他師尊張儉大賢教導,也絕無今日之成就。」

    「諸位,切莫再誇獎了,表實在是擔當不起了。」

    我忽然有種錯覺,好像是前世我那次得了縣裡數學競賽第三名後,父親接受鄰居們祝賀時的情形重演了。

    看著劉表慈祥的臉,輕扶著他溫暖而乾燥的手掌,我忽然覺得,很幸福。

    我很珍惜這家庭的溫暖,父子的親情。

    因為我曾經,永遠的失去了它……

    我強壓下隱隱約約就要泛起的深埋於心底的酸澀,我知道,那種酸澀是我無法承受的,甚至只要想一想,就能讓人崩潰。

    不敢想,不能想,於是我不想。

    我能做到這一點。

    四年來,我一直是這樣過的。

    於廳中坐定,劉磐說起這次的經歷,他大嗓門,會形容,滔滔不絕,把他自己誇得如同霸王再世一般,不過他這次做得的確出色,特別是引一千精兵追擊張羨萬餘兵馬,直殺得張羨最後一點本錢幾乎散盡,實在是很強大。

    我只在一旁溫和的笑著,悄聲問父親的身體。

    今天是說不成政務了,不過也沒有關係,孫堅七日內應該不會來的。

    黃敘在一旁,似乎若有所思的樣子,總是不自然的向外望。我知道他在惦記著黃忠,於是對他道:「不必擔心,眼下鄧縣還在堅守,紀靈未能攻下鄧縣,而且近日之內,鄧縣之圍就可以解了。」

    黃敘驚喜道:「真的?」

    我點點頭。

    他釋然了。

    就在剛才進城的時候,王威悄悄靠上來,給我一張紙條,上面是文聘的消息,這是與袁術交戰以來,我軍失去與文聘消息後,首次恢復與他的聯繫。而這個消息是,文聘攻取了新野!

    新野,屬於南陽郡,正位於宛城與鄧縣之間,新野一下,正切斷了袁術與紀靈之間的聯繫,斷了紀靈與孫堅的退路。此時紀靈哪裡還有時間強攻黃忠,只怕他的心思都在文聘身上了。

    不過孫堅這人,我卻知道,他是個碰上南牆也不回頭,見了棺材也不落淚,到了黃河也不心死的人。

    七天後,他必來襄陽。

    當晚,父親舉行家宴,我們一家人團聚在一起,都是興高采烈。

    父親對蔡氏說:「去,代我給咱大兒子倒杯酒,這回他可是立了大功了。」

    蔡氏一笑起身,我連忙謙謝:「做兒子的,怎敢勞母親大人倒酒?折殺孩兒了。」

    父親擺,你當得的,你這回,救的是整個荊州。如果你不是我兒子,我可能會表你為一郡太守,或者把南陽交給你。只不過你還年輕,已經是朝庭加封的孝廉,又是六百石的征南將軍府從事中郎,比我刺史府的從事中郎還要高著半格,還是留著點做進身步吧。」

    我一笑:「只要和父親在一起,能幫父親解解憂悶,兒子可不在乎什麼官職。」

    父親點頭:「這一點上你和我很像。什麼官職,都無所謂的,重要的是能幫大漢,能給百姓做點什麼?想當初,我幼而明志,束髮讀書,一心繫天下之安危,其間雖遭黨錮之亂,受盡磨難,此心不改。對於你我父子而言,什麼官職地位,都是身外之物,最重要的是,要稟一顆忠貞之心,上扶天子,下安黎庶,如此,庶幾可無愧於心了。」

    父親就是父親,無論什麼時候,都不忘了講一些為人的大道理,冠冕堂皇的,就像是蒯越的哥哥蒯良幫父親做的計劃一樣,大而無用。不過,或許多年後我當了父親,也會如父親一樣,苦心的嘮叨些兒女們不愛聽的廢話吧。

    父親還在滔滔不絕,蔡氏已親自持壺走到我的案前。我這位小母親,只比我大一歲,相貌的確不凡,這個年頭的世家子弟,由於代代取漂亮老婆,一代代優化下來,都差不了。面對這位小母親,我還是相當的小心的,甚至比對父親還小心,比對父親還要恭敬。就算我在任何人面前都言笑不禁,但在這位面前是一個例外。

    敬,其實也是一種疏遠。

    畢竟,我的年齡與他過於接近,有些東西太過敏感,出了鳳儀亭那樣的事情就不好了。什麼?不知道鳳儀亭是什麼事?別對別人說你看過三國,連呂布戲貂禪後差點被董老太師一手戟擊中都不知道。

    「琦兒,滿飲此杯。」蔡氏含著笑,站在我面前。

    「是。」我深深的一躬,頭幾乎碰到腳,然後高高舉起酒樽,以袖遮面,一飲而盡,然後再次謝過蔡氏。

    「這孩子,自家人怎麼還這麼客套?」蔡氏一笑,又給我滿上了。

    「謝過母親,此事的確是孩兒的不是了。」我嘴裡說著不是,卻依舊恭謹而有禮。

    蔡氏被我客氣的舉動弄的沒有脾氣,笑著坐回到父親身邊去了。

    「好了,你就別逗這孩子了。咱們琦兒,雖然十九歲了,但是卻還沒有定親,連女孩子的手也沒有摸過,你離他近了,只怕他早就緊張的不行。這也怪我,在朝裡一直忙,連回家的時間都沒有,哪有時間給他定親。本來我幫他相中了你那位遠房族妹,可是她父親卻把她許了衛家,那個死老頭子,著實令人可氣。」

    奇怪了,還有這樣的事情?蔡氏還有族妹,怎麼沒有聽說過。如果父親提親,什麼人敢於不答應?要知道,父親也是天下少有的名士,是漢氏宗親,是大將軍府椽屬,北軍中侯,相當於軍委主席下面的總參謀長,居然還有人不給他面子,氣得他到現在還罵死老頭子,是誰啊?

    「可憐啊,」蔡氏也搖搖頭,「我那族妹才學高妙,博知能文,善於詩賦,長於音律,與琦兒到是天生的一對,好像和琦兒也是同歲吧,只可惜,他父親看錯了人,嫁了個姓衛的短命鬼,不足一年,那人就死了,家中人嫌她剋夫,她一氣之下,搬回老家居住,著實可憐呢。」

    他們說的是誰啊?我居然還差點娶了蔡氏的族妹,真真是亂了。怎麼我沒有聽說過她還有這樣一位稱得起才高八斗的妹妹呢?

    「她是可憐,不過她老子風光呢,董卓讓他一日連升三級,三日周歷三台,拜中郎將,封高陽侯,哼,無恥的敗類!」父親將酒樽狠狠一放,「幸虧當日沒有成親,不然的話,眼下我家如何在人前抬起頭來?」

    一日連升三級,三日周歷三台,拜中郎將,封高陽侯……

    我突然間明白了父親說得是誰,那是當代大儒蔡邕,她的女兒,蔡文姬?!蔡氏的族妹?

    哦買尬的,這天下的事情,還真是沒法說。

    怪不得蔡瑁與曹操是舊識,蔡瑁是蔡邕的子族輩,曹操是蔡邕的弟子啊。

    唉,那些想娶文姬妹妹的穿越者們要傷心了,我來這世界可算早了吧?可文姬妹妹已經是文君新寡了。記住了,下次穿越,要穿得更早一點。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