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斬秦

第2卷 咸陽風雲 第84章 大王之威(1) 文 / 輕杖勝馬一壺醋

    第84章大王之威(1)

    宴飲之後,嬴政由相國和御史大夫和國尉陪著,到華陽殿中去探視老太后。

    如今已是四月,外面天氣已是甚暖,但大殿幽深,華陽太后又在病中,畏冷怕寒,殿內榻側,依然放著兩個火盆。看到大王進來,侍立的女侍和寺人,都紛紛過來行禮,嬴政擺擺手,讓眾人閃開,逕自來到華陽太后榻前。

    太后聽到動靜,勉強睜開眼,看到是嬴政,老太后身上雖難受的很,卻仍是強笑笑,道:「今日冠禮,政兒已然成人,只可惜,老身今日近在咫尺,仍未能親睹政兒冠禮大典。」

    「真是老了,不中用了!這大秦的盛衰,可就看政兒的了!」

    「切莫負了先王和老身對你的期望!」

    嬴政拜倒在榻前,道:「兒臣雖愚,太后教誨不敢或忘!兒臣定要繼列祖遺志,混一天下,方為贏氏賢孫!」

    華陽看著嬴政,滿臉都是慈愛之色,笑道:「汝我祖孫,相處十餘年,我豈不知政兒心胸?只是目前這朝局就讓政兒為難了。」

    華陽伸出右手,撫著嬴政肩膀,又道:「政兒,國家,國家。身為大王,國才是家,政兒可要牢記了!」

    嬴政面對華陽太后,心裡很是五味雜陳。他很清楚,如果沒有這個人的支持,父王當初也沒法歸國成為太子,也就更沒有自己後來的繼位。自己能登上王位,一般都是老太后的功勞。

    當初先王辭世,主少國疑,母后和夏太后又素無威望,雖然有仲父代掌國政,可仲父畢竟是個外人,自己那些叔伯,之所以沒有趁機鬧事,還是因為有老太后壓在上面,讓這些宗室公子不敢輕舉妄動。自己今日能順利親政,老太后可是居功甚偉!

    至於老太后和母后之間,唉,怎麼說呢,雖有些不和,彼此看不順眼,但其中還是母后的原因多些。別的不說,就說這次吧,不就是關嫪毐幾天麼?怎麼就如此大鬧了起來,居然將老太后追殺到了雍城!

    母后糊塗呀,嫪毐,一個小小寵臣而已,殺也就殺了,何況不過是關幾天而已!就算是被人毒死,又有什麼大不了的!

    如今鬧到這般勢不兩立,你不是讓兒子為難麼?

    看著華陽太后病體難支,仍然言語諄諄,一片慈愛之心溢於言表,嬴政心中感動,拉著華陽太后的手道:「太后安心養病,一切都有政兒擔當就是,屑小之亂,動不了我大秦根基!」

    嬴政如此說,華陽太后很是欣慰,點點頭,道:「如此就好,如此就好,這殿裡病氣甚重,老身也累了,汝且去吧!」

    嬴政答應了,喚過太后身邊女侍,細細囑托了一番,這才辭了老太后,領三位重臣到自己的殿中,瞭解現下諸軍調度處置等事。

    問及昌文君消息,呂不韋道:「今日一早,有輕騎來報,昌文君一軍,離咸陽不過八十里,以臣估算,此時只怕離咸陽不遠。以臣看來,嫪毐那廝不會據城而守。」

    「咸陽如出兵,或許已經接戰。以臣看,明日當有戰報!」

    嬴政點點頭,問道:「以卿等看來,勝負如何?」

    呂不韋和王陵聽大王問這個,都看昌平君。熊啟當初一力要出兵,此時自然要讓嬴政放心,當即道:「大王,昌文君有四千精銳之軍,一路沿途收各縣士卒,即便不足萬數,戰力亦甚是可觀。以臣看來,咸陽城中縱然出戰,嫪毐也不敢全軍盡出。況大王在此,咸陽諸軍上下難和,心中狐疑不定。料非吾弟對手。」

    聽昌平君說的滿滿,其他人心裡並不以為然,畢竟咸陽城中軍馬眾多,昌文君雖是應王令出征,士氣高漲,但畢竟勢孤遠來,這勝負之數還真不好說。不過既然昌平君這麼說,大家也懶得爭論,爭論也沒用,姑妄聽之好了!

    嬴政點點頭,道:「那寡人就等昌文君的好消息吧!」

    隨後,嬴政又問了三人城中軍力佈置等事,這才放三人離去。

    只是誰也沒有料到,第二日中午之時,公子成輕騎回報,昨日對陣大敗,折了兩千精銳不說,連主帥昌文君都陣亡了!

    一時之間,人人震驚,昌平君聞訊,更是放聲痛哭!

    嬴政高坐在台陛之上,一言不發,相國和眾大臣都是臉色凝重。

    大家心裡,都是明鏡似的,如今局勢不妙呀!

    雍城原本兵就少,這下又搭進去兩千精銳,莫說進攻平叛,奪回咸陽,就是固守,能收的住麼?

    再怎麼徵召士卒,左近各縣,最多也不過征來一萬多人,單憑一萬多人,能扛得住咸陽大兵麼?

    扛不住怎麼辦?

    平素親近昌平君的楚系一脈官員宗室,都是愁眉苦臉。嫪毐這廝就是對著老太后和昌平君兄弟來的,如這廝得勢,那這秦國之內,可就沒有這兩位的立足之地了。大樹到了,自己這全靠大樹遮風擋雨的小草可就要受苦了呀!

    昌平君熊啟,此時也是心如翻海!怎麼辦呢?

    兄弟呀,我不是早就給你說過了麼,要你小心,小心。你怎麼會這麼大意,一仗敗了不說,連自己的命都丟了!

    讓你發兵不是讓你真的去靠一支孤軍去平叛的。只要你壓在咸陽城外,這咸陽城裡嫪毐就無法用鐵腕手段整頓兵馬,趙太后就無法全面掌控咸陽城。略等時日,我和太后帶大王回都,那時大義在我,自可徵調各地兵將,大兵圍城。城內原本就是我大秦之軍,面對大王,即便有趙姬號召,只怕也沒有多少戰心吧?

    萬萬沒想到,你居然敗了,還敗的這麼徹底!

    朝中其他大臣,也都是暗自琢磨,老太后千辛萬苦逃到雍城,只怕這回是徹底輸了,兵馬缺少,實力不足,想強行平叛,只怕難呀!

    是可以先固守,然後調集各郡之軍反攻咸陽,可真要如此,我大秦內訌的熱鬧,六國諸侯要不趁火打劫才怪!到那時內憂外患,我大秦只怕危矣!

    不過,應該不會走到這一步!

    畢竟大王乃是趙太后和先王的獨子。趙太后當無廢去親生子王位之意,只要逐走華陽太后和昌平君等人,想必趙太后已然心滿意足。母子沒必要殺個你死我活,大王對此應該是心知肚明,絕不會蠢到為了他人押上大秦國運的地步。

    那麼最可能的結果就是大王按兵不動,趙太后主動迎回大王,借大王之手掌控國政,如此一來,嫪毐等在咸陽奉起事的,就成了有功之臣,從此飛黃騰達,我等暫時靠邊站,以後能不能東山再起,就看機緣。至於昌平君等人,那前景可就大大的不妙了!

    殿中群臣各想各的心思,誰都不肯開口。嬴政默然良久,緩緩開口問道:「局勢危難,當以何策解之?」

    眾大臣看大王嬴政神色淡淡,很是平靜,都不知大王心意到底如何。

    這個時候,局勢千變萬化,一言不慎,說不定日後就永無翻身之地,在不知道風向之前誰肯貿然開口。

    嬴政看眾臣都是不語,看向呂不韋,道:「仲父身為相國,執掌國政多年,不知仲父以何策教我?」

    呂不韋得知昌文君兵敗,倒並不怎麼震動。死了就死了吧,昌文君死了,楚系一脈少一個干將,只要自己聯合重臣壓住楚系一脈不輕舉妄動,這政局就不難平定。

    日後趙太后和大王聯手執政,雖說嫪毐這廝定然要參與朝政,可要借用自己之處,那也是少不了的。

    以當前局勢,什麼都不要做,只要控制住華陽太后等人不要亂動就可以了。

    呂不韋拱手道:「大王,以臣之見,當嚴守雍城宗廟重地,以靜制動,且看嫪毐那廝如何動靜!」

    呂不韋這麼說,嬴政明白什麼意思,熊啟也明白什麼意思,所有這些大臣也都明白什麼意思。

    奉常卿魏素當即站了起來,朗聲道:「相國這是何意?」

    「叛逆之賊佔據都城,正當調集大兵平叛,豈有坐等觀望之理!」

    「出此下策,不知相國居心何在?」

    魏素不留情面,直言質問。呂不韋咪咪眼,臉上多是不屑,冷道:「閣下之言,倒是慷慨的很。調集大兵?汝可知咸陽城中有多少我軍精銳?太倉之中,又存有多少糧草!難道我大秦竟要曠日持久自相殘殺,給六國諸侯以可趁之機麼?」

    「汝問我居心何在,我倒要問問你居心何在!」

    昌平君熊啟高聲道:「依相國之言,難道就坐視叛賊猖獗不成?」

    呂不韋也不客氣,當即頂了回去,道:「平叛之策,自可商議,如今咸陽局勢不明,以靜制動,隨機應變,有何不對?」

    昌平君冷笑一聲,道:「相國果然智謀深沉,只怕相國想的雖好,嫪毐那廝卻未必能容得下相國!」

    這一句說的呂不韋火冒三丈,將袖子一摔,挺直身子,指著熊啟大聲喝道:「昌平君,某一心為國,豈能和汝兄弟一般,只為個人私心!」

    國尉王陵這時站了起來,大聲道:「君前議事,兩位君侯何必做意氣之爭!請以國事為重!」

    王陵說這話,熊啟不好再說什麼,冷哼了一身,不在說話。呂不韋既已挑明自己的意見,自然不再開口。

    嬴政端坐在高幾之上,看著兩位面紅耳赤的重臣,看著忽然靜下來的朝堂,臉上浮出一絲笑意。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