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斬秦

第五卷 縱橫諸侯 第319章 小人以利 文 / 輕杖勝馬一壺醋

    第319章小人以利

    ***:春節快樂,大家別忘了給些紅票***的呀!!

    太子丹在邯鄲和春平侯、司空馬、李牧等將相大臣以及郭開等人相處甚歡,而貫高、尉繚等門下諸人亦和邯鄲賢者多有往來。

    對於郭開,貫高以為此人在邯鄲賢者當中風評不佳,而太子待郭氏甚厚,貫高大為不解,勸太子道:「郭開出身商賈,以善諛油滑而為賢者所不屑,太子待之厚,恐令賢者不恥。」

    太子丹聽了,笑而不答,反問道:「卿以春平侯何許人也?」

    貫高不知其意,回道:「春平侯出身富貴,以質子在外而不得王位,被趙王高爵厚祿養而不用,隱忍多年,得掌大權,心雄氣傲,然觀其才,不過中上,並無掌國之能。只是身為王伯之尊,又得太后之歡,故為國相以鎮諸臣。」

    「武安君其人如何?」

    貫高笑道:「武安君何須問也!武安君執掌代地,三郡晏然,文足以為相,武足以為帥,為人忠直,實乃棟樑之臣也!」

    太子丹笑問,:「如此,卿尚不知我待郭氏甚厚之意乎?」

    春平侯執掌國事,大將軍李牧執掌軍事,這兩個人的秉性如何和厚待郭氏有什麼關係呢?貫高實在想不出來這有什麼聯繫,遂肅然道:「臣實不知,望太子解之。」

    太子丹站起身來,手指大堂對貫高道:「正如卿所言,邯鄲賢者眾。但翩然於眾人之上者,唯有武安君一人而已。如今趙國扈輒大敗,國力空虛,非武安君不足以支撐。」

    「武安君身負大才,雄心勃勃,勇於任事。如趙王年長且賢,比如公子嘉當其位,自可以武安君為相,放手任之執掌國政,縱有艱難,武安君自可一力應之,只要大王不進讒言,信之重之,足可凝聚國力,以抗強秦。」

    「然如今趙王遷年幼,素性輕佻,心志不堅,太后婦人,又無德行,為諸宗室所輕。以武安君之忠直任事,又是獨立在外郡慣了,又豈能事事如太后和大王之意?」

    「如今武安君大勝之下,名望大隆,自然無礙,但時日已久,多有抗忤,君臣必生嫌疑,此時如有小人讒之,則武安君必然難安其位。武安君如去,外敵大至,則趙國危矣!」

    太子丹說道這,貫高也有些明白了:春平侯固然才幹不高,但要得就是他的身份。畢竟春平侯乃是前時太子,爵位之高,無出其上者,如今又受太后寵任,以春平侯的身份和性格執掌國政,對外足以震懾群臣,對內又可取悅太后大王,安居其位。

    春平侯心氣高,年歲又長,當然比趙王遷更有定見,心胸也要比太后寬的多,由他執掌國政,來作為李牧和大王太后之間的緩衝,只要李牧不要去和春平侯對立,有春平侯這個大樹擋在前面,那麼李牧能做的,或許會更多。

    這其中的關鍵,就是春平侯和李牧之間的關係一定要有比較充分的信任。

    所以太子丹才要提醒,一定要想辦法拉近和春平侯的關係。

    同時,對於春平侯,太子丹的看法是,他這樣的一個位置和身份,對於趙國的忠誠絲毫不用懷疑,畢竟除了趙國,春平侯到任何一個國家,都不可能取得比這更高的位置和更多的利益。春平侯的命運和趙國的命運是緊緊相連的。

    即便春平侯可能做出來的某些事會損害趙國的利益,但那是他沒看清楚,沒搞明白或者說上了別人的當,但從他本心來講,除了大王以外,春平侯是目前最希望趙國強大和興盛的人之一。

    所以,給春平侯搞好關係並不是太複雜,好言送上,態度恭敬,再多做點成績,讓春平侯知道,你的存在是對他利益和權勢的幫助而不是障礙,那就足夠了。

    但郭開不一樣。

    郭氏是商賈出身,以冶煉為祖業。

    郭開不過是一個大夫罷了。

    郭氏的命運和郭開的命運,並不完全寄托於趙國的興盛。國是國,家是家,兩者並不同步。對於郭開來講,在趙國可以做大夫,到別處還可能做列卿。在趙國可以邀大王之寵,在別國同樣有可能呼風喚雨。

    對於郭氏一門來說,即便邯鄲亡了,趙國滅了,只要郭氏的基業還在,那也就沒什麼大不了的。

    所以郭開可以為了個人的私怨而兩廢廉頗,因為這更符合郭開本人、本族的利益。郭開之所以被稱為小人,也就是因此。

    對於小人,是不可以責之以大義的。責也沒用,那是對牛談琴。所以,要想免受其害,就要早籌對付之策。

    但像郭開這樣的人,既是大王寵臣,本身又很是油滑,雖然為賢者所不屑,但卻也交通廣泛,太子丹要在趙國方面著手對付是很難的。

    即便是李牧的職位,除非機緣湊巧,否則也無著力之處。

    所以,太子丹對付郭開之道,就是明示之以誠,暗則制之以利。

    郭氏以冶煉為祖業,如果郭氏能分人入燕,則對於燕國冶煉和工商業的發展當然是一個助力,但郭氏在燕的基業做的越大,也就越需要太子丹的扶持和關照,郭開在一定程度上,就會受到太子丹的牽制。

    等到了將來,萬一有一天真的秦王政派人策反郭開的時候,郭開總要考慮一下,是接受秦王政的要求,進讒殺害李牧所得大還是因此惹惱了太子丹家族的損失更大。

    當郭氏在燕國基業遠勝趙國的時候,郭開為太子所用也不是不可能的。

    只要燕國能給郭開和郭氏一個更光明的前途。

    這才是太子丹厚待郭氏最根本的理由。

    貫高當然想不了這麼多,但貫高已經想到,太子丹厚待郭氏,還是為了李牧,讓他能在趙國安保其位,燕國也好借趙國之力,能安心經營北方幾年。

    太子可真是用心良苦呀!

    不過貫高自己有自己做事的原則,即便明白了太子丹的道理,貫高也不想和郭氏有什麼勾連,讓他覺得慶幸的,就是這些事太子丹都安排給了尉繚。

    尉繚出身大梁,也是商賈之家,對於郭開這人,尉繚看不起,對於郭氏一族,尉繚倒不像貫高那麼鄙夷,太子丹將郭氏北上的事交給尉繚,還真是選對了人。

    太子丹和貫高尉繚等人在邯鄲盤桓二十來日,趙國這邊料理善後等事,春平侯和李牧等人也很是忙碌,太子丹遂辭了趙王,啟程回國。

    趙王遷厚賜太子丹金玉車馬,而春平侯等一干重臣,更是送到邯鄲城外。

    此時已經是八月初,天氣漸漸涼爽下來。太子丹一行千餘人,一路緩緩而行,沿路行來,只見趙國田野之中,禾苗雖然將熟,但從去年冬到今年七月,秦趙連番大戰,趙軍丁壯或是折損,或是在軍中拚命,為了輸送軍輜,甚至有些強健婦女也都徵用。雖然家中老弱也都是努力墾耕,但畢竟人力不足,很多的田地禾苗稀疏,料想今年趙國的收成好不到那裡去,至於賦稅所收,更會大有影響。

    這要是秦王政整軍再來,趙國這口氣恐怕還真的緩不過來。

    十來天的功夫,出中山進入燕國之境。

    武陽所轄的各縣,今年也先後抽調了六七萬軍,除去其中兩萬餘乃是年齡到了服役的年齡,輪到在軍中的丁壯之外,另行徵調也有四萬之眾。

    但武陽一地,去年增加牛馬最多,武陽城中作坊,供應新農具又是最為便捷,韓非督導各地官吏推廣很是有力,所以雖然抽了四萬丁壯,這農耕之事,反而看不出什麼影響,比之趙國,強了足足有五成還多。而一路各縣官吏參見,太子丹也是殷殷以農耕、工商等事相勸,勉勵眾官,但要多出產,才可國富民強,為官做吏,當以此為立身之本。

    等太子丹回到武陽城,兩位夫人李瑛和贏玉、韓非帶了武陽的大小官吏數百人出城相迎。

    等回到武陽城,太子丹在黃金台擺下酒宴,宴請屬下文武官吏。並請了公子嘉作為貴賓到場,一同歡聚。

    公子嘉得知李牧大勝秦軍,趙國局勢好轉之後,去了一塊心病,雖然自己在外出質,不能干預國事,但他深知李牧之才,料想李牧歸朝,定有一番作為,心裡寬慰不少。

    如今身體漸壯,太子丹相約,公子嘉欣然而至。

    只是酒宴之上,看到燕國太子丹屬下,人才濟濟,一個個都是英氣勃勃,而太子丹因大王之寵任,開疆闢土,功名赫赫。燕國國勢也是蒸蒸日上。與之相比,自己偏是為太后所忌,報國無門,趙國雖也有勝利之時,但國勢漸漸衰敗,心中不免暗自神傷。

    太子丹高坐在上,武陽文武,都紛紛前來敬酒參見,太子丹今日高興,幾乎是來者不拒,忽然之間,看到桓禮過來,太子丹猛然想起一事,問道:「李信如今何在?可願意歸降麼?」

    桓禮聽太子丹一問,這面色卻是從紅轉白,從白轉青,忍了忍氣,回道:「這廝自從被押回武陽城,臣曾多次相勸,無奈這廝只是不降,而且口出惡言,辱罵臣等,如非太子嚴令,臣早一劍刺死這廝!」

    太子丹一愣,道:「居然有這事?明日將之押來見我!」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