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重生之傲視三國

第六卷 意在冀州 第六章 知時務趙雲拜主 築鄴城寇邵如願 文 / 小柯

    第六章知時務趙雲拜主築鄴城寇邵如願

    寇邵輕蔑的看了看王芬,「你策**歆、曹操已經失敗了,就應該想到會有人告密。可你居然依舊一意孤行,豈有不敗的道理?你想見趙雲啊?本侯這就帶你去∼」說罷士兵押著王芬和陳逸來到中軍大營門口。

    那裡趙雲早就聽見了王芬的呼喊,正欲衝進營內救人,卻被顏良、文醜死死攔住。這是顏良、文丑第一次在寇邵軍中表現,自然十分賣力。趙雲饒是驍勇,可同時力敵顏良、文丑兩個人也是雙拳難敵四手,可謂捉襟見肘、處處險象環生,好在顏良、文丑旨在生擒,並無意取他性命,所以趙雲每每能躲過二人的殺招。

    等寇邵押著王芬、陳逸二人來到營門口的時候,趙雲已經是滿頭大汗,只有招架之功,毫無還手之力。一見寇邵在一旁觀看,顏良、文丑更是賣力,只聽二人一聲暴喝,兩支鐵戟一上一下,如同二龍奪珠一般撲向趙雲胸口。

    只見趙雲猛退一步,將手裡的鐵戟一橫就要去架那兩支戟。誰知道顏良、文丑二人配合默契,眼見兩支鐵戟即將被架開,忽然顏良手腕一提,文丑胳膊一沉,兩支戟帶著一陣寒光直取趙雲的上下二路。

    只聽噹的一聲,顏良一擊挑掉了趙雲的兜鍪,文丑則鐵戟拖地再順勢一撩,鐵戟側枝將趙雲鉤翻在地。一群士卒立刻蜂擁而上,十幾把環首刀架在趙雲的脖子上。

    寇邵在一旁看的真切,於是上前一步,佯怒喝斥道:「怎麼可以對趙縣尉無禮?還不扶趙縣尉起來!」

    「諾∼!」眾士卒應諾,但是環首刀始終沒有回鞘,而且幾個士卒還把趙雲的鐵戟抓在手裡,另一個則解下了趙雲腰間的環首刀。

    「子龍受驚了∼」寇邵拱手道。

    趙雲一臉怒色,絲毫不理會寇邵的客套,「我趙雲又不是閨房小姐,這樣就能驚得我?」趙雲忿忿道:「趙雲雖然在小縣為小吏,可是也聽過建陽侯的威名。今日一見,建陽侯更是以良駒相贈初次謀面的趙雲,趙雲心裡滿是敬仰。可是趙雲的上官誠意來訪,建陽侯卻無辜將其拘押,手下部曲更是刀兵相見。真是見面不如聞名∼∼」

    典韋等一干人眾見趙雲如此出言折損,各個都是滿臉怒容,唯有寇邵面帶笑意。寇邵說道:「子龍誤會了,那王芬意欲攛掇本侯起兵謀反,本侯才將他拘押,如果不信,子龍大可以親自問問王刺史和陳國相。」

    「刺史大人,可有此事?」趙雲眼睛瞪的大大的,看得王芬心裡直發慌。「那∼那不是謀反,本官意欲效仿伊尹、霍光,廢昏主,立明君。子龍你快快救我,事成之後你便是開國功臣。」王芬做著最後的掙扎。

    此時此刻,寇邵的士兵已經手拿盾牌在趙雲身後圍成一個半圓形的陣勢,完全封鎖了趙雲的退路,正面又有顏良、文丑之輩,趙雲別說救王芬,他自己都不可能從重重包圍中脫身。

    趙雲默不作聲。這時田豐開口說道:「趙縣尉,對於閣下的禮遇,建陽侯比之王芬如何?」

    趙雲想都不想就答道:「建陽侯初次見面就以良駒相贈,對趙雲禮遇有加∼。至於王刺史∼」趙雲沒說下去。

    田豐又問道:「既為人臣,知道有心懷不軌的亂臣賊子要謀反,是抓還是不抓?」

    「當然要抓∼」趙雲斬釘截鐵的答道。

    田豐點點頭,「趙縣尉是個明事理的人,建陽侯對閣下禮遇有加,又是忠於大漢的良臣。王芬心懷不軌,又對趙縣尉揮來喝去,全然沒有以禮相待。趙縣尉應該站在哪一邊,田某以為趙縣尉一定會做出一個英明且果斷的決定。王芬、陳逸意圖謀反,趙縣尉是全然不知道的,是不是?」

    趙雲思索了片刻,終於單膝跪倒向寇邵拜道:「趙雲之前受王芬的蒙蔽,對他的陰謀全然不知道,現在建陽侯英明神武之下,王芬的詭計敗露與人前,趙雲如夢初醒。請建陽侯給趙雲一個將功折罪的機會∼∼」趙雲是個聰明人,眼下的形式王芬注定被寇邵釘地死死的,而且王芬對自己也沒什麼恩情,反到是寇邵從一開始就似乎很看重自己,既然如此,何不為自己謀個好出路呢?

    中平五年六月,就在靈帝要去河內之前,北方的天空忽然夜半有赤氣,東西竟天,太史對靈帝諫言道:「北方有陰謀,不宜北行。」靈帝於是放棄了北巡的年頭。不久,一份奏表就送到了雒陽:冀州刺史王芬和常山國相陳逸意圖謀反,被途經冀州的并州牧建陽侯寇邵擒拿。

    於是,寇邵以冀州無主官,以致黑山賊橫行、阻塞道路,自己無法去并州上任為理由,請求朝廷就地任命自己為冀州牧,可是任命一直沒有下來。於是寇邵就移軍魏郡,屯兵鄴城下。

    中平五年八月,西園新軍終於組建完成,以小黃門蹇碩為上軍校尉,虎賁中郎將袁紹為中軍校尉,屯騎校尉鮑鴻為下軍校尉,議郎曹操為典軍校尉,趙融為助軍左校尉,馮芳為助軍右校尉,諫議大夫夏牟為左校尉,淳於瓊為右校尉;新軍統帥為蹇碩。但是這些校尉們雖然身在蹇碩麾下,心卻始終向著何進,這在後來誅殺蹇碩的時候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十一月,王國圍陳倉。任命皇甫嵩為左將軍,督前將軍董卓,合兵四萬人來抵擋。同時叛臣張純與烏桓首領丘力居鈔略青、徐、幽、冀四州。著名的白馬將軍,時任幽州騎都尉的公孫瓚出兵討伐。公孫瓚瓚與張純和烏桓聯軍在屬國石門大戰數日,張純等大敗。但是公孫瓚深入無繼,孤軍深入烏桓腹地,反為丘力居等所圍於遼西管子城,二百餘日,糧盡眾潰,士卒死者十有五六。

    在這樣的形式下,朝廷不得不任命寇邵為冀州牧,統領冀州以防備烏桓繼續深入,寇邵終於如願以償。

    終於,經過不斷的努力,寇邵終於有了我的地盤我作主的機會。得到任命之後,寇邵首先做了兩件事情:

    第一,營建鄴城。早在春秋之時,伍子胥就對吳王闔閭說:要成大事,要成為霸主,首先就要有堅固的都城,充足的軍備和物資。明太祖朱元璋的謀臣朱升所說的「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也是這個意思。

    鄴城北臨漳河,南望廣漠無垠的大平原,是中國封建社會前期黃河下游經濟文化的中心。鄴城也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城市。春秋時,齊桓公在這裡築城,所謂「以衛諸夏」;戰國時,魏文侯在這裡建都,任命西門豹為鄴令,引漳水灌田,發展農業,結果「河內稱治」。

    寇邵首先在鄴城四門處都增築甕城,即在城門外口加築小城,高與大城相同,其形或圓或方。圓者似甕,故稱甕城;方者亦稱方城。甕城設在側面,從而增強了防禦能力。當敵人攻入甕城時,將主城門和甕城門關閉,守軍即可對敵形成「甕中捉鱉」之勢,再以弩箭攻殺之。甕城東西兩側築有馬道,馬道陡峻壯闊,是戰時運送軍需物資登城的快道,將領亦可策馬直登城頭。甕城上下兩層分佈有藏兵洞,加上東西兩側馬道下方的藏兵洞,可藏兵三千。這些藏兵洞在戰爭期間對於軍需物資的儲備和兵源的設伏,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其次增加角樓,角樓是建於城牆四角上的樓櫓,主要用以彌補守城死角即城牆拐角處的防禦薄弱環節,從而增強整座城牆的防禦能力。

    第三步,增加城壕、弩台、羊馬城,護門牆等一系列後來唐宋時代才有的城池防禦體系。城外距離三十步的地方則掘壕溝,以吊橋交通往來。靠近壕溝的內側則在距離城牆十步的地方築羊馬城,羊馬城高一丈至八尺之間,羊馬城的城門要和甕城的城門方向錯開,從而在城門口形成交叉火力。弩台射在城牆上,城上都置有女牆,城上每十步就有一個弩台,台上搭棚以防矢石。弩台的面積為寬一丈六尺,長三步,可以安置大型的床弩。

    第四,在城池外建立阻滯設施。在敵軍攻城前應盡量消耗敵軍的有生戰力,以降低攻城時敵軍所給予的壓力,所以就必須設這些阻滯設施。阻滯設施的第一層是鐵蒺藜,蒺藜是一種一年生的草本植物,因為它的果實外殼有刺,所以古時作戰常常就地取材,將它收集後灑於敵軍必經之路,用以刺傷敵軍人馬腳部。早在《孫子兵法.虎韜.軍用》就曾提到木蒺藜和鐵蒺藜的用法:「木蒺藜,去地二尺五寸,百二十具。領步騎,要窮寇,遮走北。」為了節約成本,鄴城下的蒺藜統統是木頭製作的,而且還經過尿液的浸泡。一旦被這樣的蒺藜刺破皮膚,就會在短時間內感染發炎,不斷的有膿血從傷口流出。

    第二層阻滯設施是木鹿角,這才漢代大量使用,沒有什麼稀奇的。第三層是陷馬坑,坑內有尖銳的木刺,掉進去的人絕對沒有生還的可能。最後是護城河,寇邵把護城河與漳河貫通,護城河的河水湍急,河面寬闊,想要填平或者涉水而過都要付出極大的代價。

    總之,寇邵能記得的東西統統的用到了鄴城的建設上,不過一個困擾寇邵很久的老問題又擺到了寇邵面前。那就是錢∼∼∼!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