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重生之傲視三國

第六卷 意在冀州 第九章 邯鄲自古善冶鐵 直刀彎刀各相宜 文 / 小柯

    第九章邯鄲自古善冶鐵直刀彎刀各相宜

    華歆被任命為典農令,以長史耿武、別駕閔純、治中李歷為副,全權負責冀州的屯田事宜。之後,寇邵又把目光投向了軍隊武器裝備改革上。

    要製造兵器,首先要有鐵,冀州的鐵礦雖然以貧礦為主,但易采、易選,尤其是冀東和邯鄲、邢台地區,儲量大,並且與冶金輔助原料組合良好。同時邯鄲和邢台又是河北主要的煤礦產區之一,所以邯鄲、邢台在春秋戰國時代就是著名的冶鐵重鎮。

    寇邵帶領著一班武將,在沮授的指引下來到和邯鄲附近。「主公請看,那裡就是冀州兵造所在了!」

    寇邵順著沮授手指望去,不由感歎道:「蔚為壯觀∼∼!」只見城外的曠野裡,河流邊,無數的水排嘎嘎作響,無數的煉爐冒著黑煙。雖然已經快十二月了,但是無數的壯漢僅穿單衣,或者乾脆赤膊上陣,在「嘿吼∼嘿吼」的勞動號子下,一爐爐熾熱的鐵水從煉爐中流了出來,鐵錘不停地叮噹叮噹的鍛打著鐵坯。

    這些水排、煉爐連綿數里,規模龐大。看著這些工匠和冶鐵的煉爐,寇邵眼前似乎出現了一支衣甲鮮明,裝備精良的鐵甲雄師。

    兵造門前,已經有三個老年工匠在等候了。三人的打扮都差不多,都是青巾裹頭,身穿短褐。寇邵等人剛剛策馬來到營門前,就覺得熱浪逼人,雖然已近十二月但是依舊燥熱不已,寇邵不動聲色的輕輕拉了拉領口。

    「這兵造的事務是何人掌管的?」寇邵問道。

    沮授上前一步道:「趙浮、程奐一直以來負責兵造事務。」說罷,趙浮、程奐二人上前一步,「正是,冀州兵造和武庫的事務一直是我二人負責的。」

    寇邵點點頭,「那就由你們二位前面帶路,領我參觀一下冀州的兵造吧!」

    「諾∼這是卑職的榮幸。」趙浮、程奐說罷快步上前,走到營門口三個老鐵匠面前說了幾句話,三個老鐵匠立刻上前來到寇邵馬前。

    「小人∼陳匠、王匠、趙匠拜見州牧大人。」三個老工匠一齊下拜道。

    寇邵一骨碌翻身下馬,走到三個老工匠面前,一一將他們扶起,「三位長者為冀州兵士盡心盡力,寇邵現在這裡拜謝了∼」說罷寇邵一揖到底。在這個等級觀念強烈的年代裡,這些工匠雖然手藝精湛,但是社會地位非常低下的。這些老工匠這種事情見的多了,不過這些老爺大人們對自己的客氣往往只停留在嘴巴上,像寇邵這樣作揖鞠躬的倒還真沒碰到過,一時三個老工匠頓時受寵若驚。

    趙浮說道:「三位工師就在前面帶路吧∼!」

    「諾∼」三個工匠應道。

    邯鄲的兵造粗粗的被分為四個部分,最東面的區域冶鐵兵造,主要是製造鐵胚、鋼胚,供其他三個兵造使用。這裡的煉爐的構造是在平整的地面上,鋪築一層厚厚的草拌泥,燒成橙黃色,作為爐基。爐底是空心的,由整體基底、束腰式支柱、周壁與爐缸底部組成。基底用羼有大量大顆粒砂的耐火粘土鋪成。周壁和支柱的築爐材料與基底稍有不同。羼有大量小顆粒砂。有15個支柱支撐砌築爐缸底部。爐體可分為3個區域:爐口及其下三、四層溫度最低,為預熱區。爐體中部的三、四層磚,溫度較高,應是還原區。再往下三、四層磚,這裡溫度最高,當是靠近風口的氧化區。

    穿過冶鐵兵造之後是主要製造刀劍戟矛的兵造,由三個工匠中的陳匠負責。當時的煉鋼技術以「百煉鋼」和「炒鋼法」為主,所謂「百煉鋼」,就是將塊煉鐵反覆加熱折疊鍛打,使鋼的組織緻密、成份均勻,雜質減少,從而提高鋼的質量。用百煉鋼技術製造的刀劍,質量上完全無可挑剔,輕易的壓倒了青銅劍。這一技術的成熟和逐漸普及是在東漢,但是百煉鋼技術既費時費力,又成本高昂,所以百煉鋼生產出來的刀劍基本都是給權貴使用,因此這項技術無法滿足裝備軍隊的大批量需求。

    炒鋼法因在冶煉過程中須不斷攪拌,有如炒菜一樣而得名。其法是將生鐵加熱成半液態或液態,靠鼓風或撒入精礦粉,使硅、錳、碳氧化,讓含碳量降低到鋼的成分範圍。炒鋼多是一種低碳鋼;控制得好,也有中碳鋼、高碳鋼;有時也得到熟鐵。炒鋼是利用生鐵做原料的,而生鐵可以連續大規模地生產,所以應用炒鋼技術能夠冶煉大量廉價優質的鋼或熟鐵。因此這樣技術可以大批量的生產,滿足數量龐大的軍隊裝備需求。

    在一處鍛造台前,一個工匠用大鉗子夾住一段鐵坯,在他身邊有兩個鐵匠正一左一右的亂流揮錘鍛打,一旁還擺放著已經初步成型的環首刀。

    「大人,這些就是環首刀的刀胚了∼」陳匠拿起一件刀胚,雙手奉上,舉到寇邵胸前。寇邵拿起環首刀的刀胚看了看,然後輕輕丟還給陳匠。「本官想對這刀做些改動。」寇邵從腰袋裡取出一段帛書,上面畫了一把刀的式樣。

    「首先,把環首刀柄端的圓環去掉,然後在刀柄和刀身連接處增加刀鐔護格。」寇邵把圖紙交給陳匠,陳匠只是工匠,並不理解寇邵為什麼要對環首刀做這樣的改動。寇邵轉過身去,對自己的武將問道:「諸位將軍,你們都打過仗,殺過人的。相比之下,刺殺和劈砍哪個更加致命?」

    高順回答道:「刺殺造成的傷口看似很小,實則造成的貫穿傷傷及五臟六腑,實難救治。」張郃接口說道:「劈砍造成的傷口雖然很大,但是多為皮肉傷,相比之下刺殺比劈砍更加致命。」

    「不錯。」寇邵說道:「刺死砍傷,刺殺比劈砍更加致命。之所以要去掉環首刀柄端的環首,是為了讓執刀者在刺殺的時候可以用左手推頂刀柄,使得刺殺更加有貫穿力。而在刀柄和刀身連接處增加刀鐔護格,就是為了防止刺殺時用力過猛導致手掌滑到刀身上傷到自己的手,這樣執刀者可以放心大膽的用全身的力量進行刺殺。」一班武將紛紛點頭表示贊同,這些終日和刀劍打交道的人一下就明白了寇邵對環首刀的改動意圖。

    寇邵又拿出一份圖樣交給陳匠,「勞煩工師再製造一批這種彎刀,這批彎刀是專門為騎兵量身定做的∼!」彎刀的優勢在於馬上,騎兵衝擊的時候,將彎刀平托,刀刃向前,借助馬的速度推劈向敵人身體,由於彎刀有很好的曲度,接觸敵人身體瞬間沿刀刃的曲面滑動。所以可以連續的接觸敵人身體,切割力也就相應增加。而且在劈到堅硬的鎧甲時也不易被震飛脫手。相對而言直脊刀就沒有這麼好的效果,要達到彎刀的效果,直脊刀要用更大的力量才行。但是同樣重量的直脊刀的長度要比彎刀長,所以作用距離要遠,徒步格鬥還是直脊刀有優勢。

    當然,這樣的物理學和力學知識和這些古代人是講不懂的,只能在以後的實際運用中讓他們慢慢理解了。

    陳匠恭謹的接過圖樣,「那是小人的本分,大人說勞煩,實在是折煞小人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