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重生之傲視三國

第六卷 意在冀州 第二十四章 上谷男兒精騎術 丁原火燒小孟津 文 / 小柯

    第二十四章上谷男兒精騎術丁原火燒小孟津

    寇邵饒有興致的看著這個大漢,只見此人濃眉大眼,帶著燕趙男兒特有的慷慨豪邁之氣。「你是何人,這些東西有什麼值得你如此大驚小怪的∼」寇邵問道。

    「小人名叫鍾離且,以前在上谷經營馬場,以販馬為生,後來烏丸人寇邊,小人的馬場經營不下去了,無奈才來應募的。」那漢子話語間滿是遺憾和憤懣。

    這時蘇雙上前笑著說道:「此人名叫鍾離且,是小人為大人從上谷郡招募來的騎士,此人是這批上谷部曲的中騎術最好的,而且還是他們的頭領。」上谷靠近邊塞,那裡的漢民民風剽悍,而且由於接近塞外,邊民大多熟悉弓馬之術。早在東漢初年,寇邵的先祖寇恂就勸說太守耿況發上谷鐵騎助劉秀平河北。寇姓是上谷著姓,所以一聽說寇恂的後人在上谷招募騎兵,很多年輕人都踴躍參加。這次前來魏郡的共有四百人之多。

    寇邵表示讚賞的「哦」了一聲,「那你說說這副馬鞍好在哪裡呢?」寇邵問道。

    鍾離且高高的捧起馬鞍,「小人從小在馬背上長大,常見的馬鞍是有個踏腳環,但是而且墊子坐的也很不穩。最重要的是騎士只能用肩膀的力量揮舞兵器,而且還要一手緊緊抓住馬韁繩,這樣一來,騎在馬上就戰鬥的時候就很不穩當。但是此物∼∼」鍾離且指著帶有雙邊馬鐙的馬鞍說道:「這樣的馬鞍可以讓騎士坐在上面很平穩,加上兩邊都有馬鐙,騎士不光可以坐的平穩,而且還可以空出雙手,在馬上廝殺的時候更能使用腰部力量。」說罷鍾離且一臉崇拜的看著寇邵,「能想出這樣精妙東西的人,實在是了不起啊∼」

    寇邵點了點頭,「既然壯士擅長馬術,那麼就騎上馬試試∼」寇邵一揮手,立刻便有一個士兵牽了一匹馬過來。「壯士請上馬一試∼」寇邵抬起馬鞭遙指戰馬。

    「那小人獻醜了∼」鍾離且抱拳拜道,說罷翻身上馬,「駕∼」鍾離且馬鞭一揚,訓練有素的戰馬立刻撒開四蹄在草地上奔馳起來。鍾離且一連演示了在馬上射箭,在馬上揮刀砍斷木樁、以及兜裡藏身、將身體懸掛在馬側等等馬術。

    寇邵對鍾離且的馬術很滿意,他側頭對張遼說道:「文遠,你的軍司馬一職一直沒有合適的人選,此人馬術精湛,文遠意下如何?」

    張遼對此人也很滿意,於是點頭說道:「難得主公掛念,此人甚合我意。」

    寇邵微微點頭,對身邊的張遼、趙雲等人說道:「本侯似乎看到了一支縱橫天下的鐵騎就橫空出世了∼」

    這時蘇雙和張士平上前賀道:「小人預祝大人的鐵騎橫掃天下,成為天下名騎。」

    寇邵笑了,「你們這兩個傢伙∼∼哈哈,好好為本侯辦事,本侯絕對虧待不了你們∼」

    「對了∼」蘇雙一臉諂媚的說道:「小人在上谷的時候見到一個人∼∼」

    「什麼人?」寇邵敏銳的感覺到此人肯定非同尋常,「你在上谷見到誰了?」

    蘇雙躬身走到寇邵身邊,努力壓低聲音說道:「小人在上谷見到劉備了∼∼他現在公孫瓚軍中∼」

    「劉備∼」寇邵有些咬牙切齒的梗了梗脖子,「此人真是賊心不死∼」寇邵喃喃道,劉備和公孫瓚是同學,劉備投靠他本來就在情理之中。寇邵已經是呂布的女婿,而呂布將來會是董卓手下的頭號大將。將來關東諸侯討伐董卓,以自己這樣的身份,肯定會收到諸侯的攻擊,公孫瓚將來踞有幽州是自己北方一個強大的勁敵。而劉備在自己的刀下逃脫,必定對自己恨之入骨,有勇武過人的關羽、張飛為前鋒,恐怕自己以後和公孫瓚有一場惡戰。

    寇邵返回鄴城之後,治中崔琰向寇邵舉薦了一個人。這個人是崔琰的老鄉、清河人朱靈。

    朱靈,字文博,清河郡鄃縣人。正史中記載:朱靈最先依附於佔據冀州的袁紹。初平三年,公孫瓚攻破青州黃巾軍,直接威脅袁紹,冀州許多縣相繼倒袁,鄃縣令季雍便投降了公孫瓚,袁紹聞訊立即派遣朱靈奪回鄃縣。由於清河郡位於雙方戰場前沿地帶,如為對方佔據都極為不利,因此公孫瓚也派兵支援鄃縣。朱靈向鄃縣急速奔來,因為他一家老小皆在城中,不想到達鄃城後公孫瓚軍以朱靈的母親、兄弟作為人質勸降朱靈,朱靈遙望城上哭著說:「丈夫一出身與人,豈復顧家耶!」含淚率眾攻下鄃城並生擒季雍,朱靈一家及後代在此役全部身亡。朱靈為人忠義耿直,作戰勤奮踏實,沒有什麼特別的閃光點。在《三國演義》和《三國誌》裡朱靈都成了跑龍套的小角色,想想現實生活中我們身邊也有很多這樣平凡的「小人物」,而他們身上的優秀品質、為人精神同樣值得我們關注與尊重。

    歷史按照原有的軌跡發展,中平六年七月,寇邵接到了何進命他領兵進入雒陽的密令。

    田豐看著寇邵遞來的帛書,不禁露出輕蔑的笑意,「屠戶子就是屠戶子,難成大器。如今大將軍兵權在握,要剷除宦官只需要一聲令下即可,何必弄得如此大費周章?」

    沮授說道:「何進如此一來,豈不是滿城風雨?這個優柔寡斷的何進早晚毀在這猶豫不決上。」

    郭嘉笑道:「你們都錯了,殺不殺宦官,眼下已經不是何進能做決定的了。」

    「此話怎講?」戲志才問道。

    郭嘉笑笑,微微啐了一口百草酒後說道:「十長侍殺死蹇碩是宦官們與外戚的妥協,但是這種妥協並不是黨人和士人們想要的結果。如果何進繼續與宦官維持曖昧的關係,那將是一條死路。只能重走桓、靈二帝的老路。況且,黨人和士人們的目的也不是僅僅為了除掉一個蹇碩。經過兩次黨錮之禍,被迫害的黨人和被阻塞了晉陞之路的士人無不對宦官恨之入骨。仇怨不會因為蹇碩的死而得到化解,如今有報仇雪恨的機會,怎麼會輕易放過?」

    寇邵點點頭,「奉孝的分析鞭辟入裡,何進無法消融士人與宦官的仇恨。如果何進接受宦官,則可安享富貴,但士人憤怒的矛頭將指向他。作為當朝的大將軍,大漢帝國實際的施政者,如果失去了士人的扶助,作為屠家子的何進又怎能管理好這個國家?如果要和士人結成同盟,以尋求支持,那麼何進就必須和宦官翻臉。但是何進一族之所以能有今天的地位,宦官在其中幫了不少忙,所以何進才遲遲不能決定。」

    戲志才微微思量,說道:「卑臣聽說何進之弟何苗是個貪財好物的人,如今宦官覺得刀快架到脖子上了,很可能會收買何苗,讓何苗向何進求情。」

    其實寇邵對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情心裡一輕二楚,只是不方便直說。於是寇邵點起兵馬連夜趕往雒陽,寇邵此刻心裡只想著如何早日進入雒陽,即使不能讓何進免死,也要比董卓早一步把控制雒陽。

    長長的騎兵隊伍沿著官道快速推進,白天,四千騎兵揚起的漫天沙塵數里之外都可以看見。晚上,舉著火把的隊伍又似一條蜿蜒的火龍。這支龐大的馬隊所到之處,百姓無不爭相觀看。

    在寇邵的騎兵部隊出發之後,高順的陷陣營、張郃的鐵槍營、顏良的威猛營以及文醜的武猛營也隨即開拔。寇邵在突進河內郡的時候還命令管亥、陶升也帶上部曲一起出發,一時間,黃河畔大軍雲集。

    「主公,按照現在的速度,我軍明天就可以到達孟津渡口。」張遼騎在馬上向寇邵稟報道。三天來,寇邵的騎兵幾乎是日夜不停的前進,即使是軍情匯報也是在行軍中進行的。

    「嗯∼!保持這個速度。」寇邵滿意的點點頭,「去打探董卓的斥候回來沒有?」寇邵問道。

    張遼行禮道:「還沒有。」張遼又小心翼翼的問道,「卑將有一事不明,主公為什麼這麼在乎董卓呢?」

    「董卓強忍寡義,志欲無厭,如果授以大事,肯定會得意忘形,恣意行兇,最終危及朝廷的。」寇邵敷衍道。不過這話在張遼聽來卻是出自一個憂國憂民的忠臣之言,張遼心裡對寇邵又多了一份尊敬。

    忽然,寇邵軍的西南方向出現了一道火光,如飛龍在天般直衝天際。不多時,一個斥候疾馳而來,「大人,不好了,大人∼∼」

    張遼打馬上前,大聲喝道:「何事驚慌?」

    斥候用袖子抹了抹額頭的汗水,「丁原將數千人寇河內,燒燬孟津渡口,口口聲聲說要誅殺宦官∼∼!」

    「你說什麼?」寇邵大驚,差點沒有從馬上栽下來,自己千算萬算怎麼就把這個給算漏了呢?指使丁原燒燬孟津的正是何進自己,寇邵歎了口氣,暗道:「何進呀何進,不是我寇邵見死不救,實在是你自己自作孽不可活啊!」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