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重生之傲視三國

第九卷 天下之謀 第十二章 寇邵大封有功臣 文 / 小柯

    第十二章寇邵大封有功臣

    荀彧微微呼出一口氣,說道:「卑臣主公最近的舉動,主公對於勢、略、權術的運用也很高明。」

    寇邵頷首道:「文若何出此言?」

    荀彧笑道:「當初大將軍召外兵入京,主公在救駕之事上讓董卓搶了先機,那時董卓是救駕的功臣,此誠不可與之爭鋒,主公深晦其道。」

    「哈哈哈∼∼」寇邵大笑。

    荀彧莞爾,說道:「不過,主公在翻手間奪長安剷除王允的事件上才稱的上高明。」

    呂布笑道:「那不是被王允給逼急了嗎?否則就要去涼州了。」

    荀彧笑道:「欲揚先抑,能而示之不能。起先,王允搶先控制了皇帝陛下,再次在名分上佔了先機。如果主公一開始就抗爭,一來先要背上抗旨的罪名,二來手下部曲也未必盡數願意跟隨。」

    荀彧的話得到了大家的贊同,荀彧繼續說道:「寧偽作不知不為,不偽作假知妄為,主公假意遵照聖旨準備去涼州,但借口調集糧草兵馬為名屯駐渭橋,如此一來既不算抗旨,也不用馬上去涼州;而且主公部曲多為關東人,此去涼州凶險非常,關乎他們的身家性命,所以他們會產生怨言。而主公成功的將這股怨氣引向王允,讓部曲們產生同仇敵愾之心,這才使得部下盡數影從。」

    荀彧說的不錯,原本寇邵要是一開始就和王允對著幹,王允很可能立刻抬出皇帝來壓制寇邵。而寇邵的士兵們經過幾年的征戰,有不少人有了一定的積蓄,開始打自己的小算盤了,寇邵和王允之爭在他們看來與自己沒有關係。所以寇邵一直隱忍到王允調他去涼州的時候才發作,這樣一來自己的政治利益就和這些士兵捆綁在一起。如果自己按照聖旨去凶險的涼州,這批士兵可以說是有命去沒命回。然後寇邵藉著士兵們這股怨氣,把自己打扮成一個帶領他們脫離險境而去往富庶之地的救星。寇邵不想去涼州,士兵們也不想去涼州,在共同的利益驅使下,士兵們除了跟寇邵一條心之外,沒有別的選擇。

    「原來如此∼∼∼」寇邵的臣屬們,尤其是武將們恍然大悟,原來寇邵對王允的妥協退讓只是緩兵之計,難怪之前的寇邵果斷狠辣,而到長安之後處處顯得畏首畏尾的。

    其實寇邵自己做這些事情的時候並沒有想的這麼多,也沒有想的這麼深,被荀彧這麼一解釋,反倒好像是經過了深思熟慮、韜光養晦已久。諸將聽荀彧這麼一說,更加敬畏寇邵,暗自慶幸自己沒有跟錯主公。其實,做為一個好的屬下,為上司樹立威信也是他的工作。

    初平二年七,拜荀彧為守宮令。守宮令屬少府,掌皇帝所用紙筆墨及尚書諸財用、封泥。封荀彧此官職,也是為了方便監視皇帝劉協。

    所謂一人得道,雞犬升天。寇邵如今位極人臣,自然不能虧待手下的一班弟兄們,於是一道道任命的委札象雪片一樣飛了出來。

    鷹揚將軍:典韋

    折衝將軍:高順

    虎烈將軍:魏延

    宣威將軍:趙雲

    威遠將軍:張遼

    寧遠將軍:張郃

    虎威將軍:徐榮

    凌江將軍:麴義

    蕩寇將軍:太史慈

    昭武將軍:徐晃

    昭烈將軍:顏良

    昭德將軍:文丑

    討逆將軍:高覽

    宣德將軍:管亥

    威虜將軍:陶升

    揚烈將軍:楊奉

    至於澹台恭、鍾離且、孟虎、單經,以及朱靈、張南之輩的副將也都封了校尉。而一班文臣也在朝中和冀州、并州以及關中一帶身居要職。同時為了進步鞏固和呂布的同盟關係,寇邵將呂布的一班手下魏越、郝萌、曹性、成廉,魏續、宋憲、侯成等也都加封為校尉。

    寇邵既然掌握了大漢權柄,於是便將自己在冀州的一套搬到關中來實行。同時徵召天下名士來朝中為官,不願意為官的,就到學堂中去教書。寇邵本身名聲不錯,加上荀氏一族的族長荀爽為寇邵搖旗吶喊,荀爽更是親筆寫了不少書信去給一些地方名士,一時間,天下名士紛紛應辟。

    初平二年八月,李榷、郭汜在陳留起兵,聲稱要為董卓報仇。同時,以袁紹、袁術兄弟為首的關東群雄也紛紛起兵,聲言反對寇邵出任相國,並說寇邵將會是第二個董卓,又是一個亂國奸臣。寇邵對李榷、郭汜的起兵有些奇怪,因為他們一開始打算解散部隊逃跑的,是聽了賈詡的勸說才西攻長安的。如今賈詡在自己的手裡軟禁著呢,怎麼李榷郭汜還會起兵呢?後來仔細一想,賈詡當時的建議其實算不上多高明,關東軍中稍有智謀的人恐怕都能想出來。只要他們稍微提點一下李榷、郭汜,要把他們挑唆起來不是很難的事情。

    嘉德殿上

    「相國大人,關東兵起,天下震動。諸路兵馬都以討伐相國大人為名,相國大人不該不知道如何應對?」太尉馬日磾不客氣的問道。

    寇邵斜眼看著馬日磾,心想現在看見我勢危就像落井下石是吧?寇邵一臉淡然的答道:「袁紹以及袁術、韓馥等人不思報效朝廷,專以弄權為樂,如今還公然舉兵造反∼實在是罪大惡極。至於李榷、郭汜乃是董卓餘孽。??」

    「相國此言差矣∼」司空淳於嘉說道:「反皇上才叫造反,反佞臣的話就叫勤王,袁紹言明是反相國,而相國大人說袁紹造反,難道相國大人把自己比作皇上?」

    「你∼」寇邵一時大意,被淳於嘉鑽了空子。

    這時,郭嘉出列說道:「司空大人此言才差矣∼相國自拜相以來,治關中水利、上表請求輕百姓徭役、薄耕者賦稅,促商賈樂市,興百工富民,所行的都是德政、仁政。而且這一切都是得到陛下首肯的,遵照陛下的意思行事的臣子自然是忠臣。如今關東群賊亂舞,不思退敵之計,反倒空嚼舌根、落井下石之輩恐怕才是佞臣。」

    「放肆∼」光祿大夫楊彪喝道,「你居然敢對三公大臣出言不遜?」

    寇邵也立刻大聲喝斥楊彪道:「光祿大夫,有理不在聲高,難道光祿大夫認為本相是佞臣嗎?」寇邵狠狠地瞪著楊彪。

    楊彪側過頭去,避開寇邵犀利的目光,「本官∼不是這個意思∼」

    劉協坐在龍椅上問道:「諸位卿家,稍安勿躁,還是商議一下如何卻兵吧∼」在荀彧的教導下,劉協變得更加成熟老練了。對於這個,寇邵自己也不知道對自己是好事還是壞事。荀彧擔任的守宮令雖然官職不是很大,主御紙筆墨及尚書財用諸物及封泥,不過卻是一個非常接近皇帝的職位,寇邵安排荀彧做這個官職本意是要荀彧在潛移默化中把自己的影響滲透到少帝幼小的心靈裡。

    寇邵上前行禮道:「啟奏陛下,卑臣已經命主簿陳琳擬好了討伐袁紹檄文。」說罷陳琳出列,從袖子裡掏出一卷簡牘,雙手高高舉起。

    「念來給朕聽聽∼∼」劉協說道。

    「諾∼」陳琳應諾之後開始高聲朗讀:「聞皇、羲以來,始有君臣上下之事,張化以導民,刑罰以禁暴。今渤海太守袁紹,托其先軌,寇竊人爵,既性暴亂,厥行『淫』穢。昔為司隸校尉,會值國家喪禍之際,太后承攝,何氏輔政,紹專為邪媚,不能舉直,至令丁原焚燒孟津,招來董卓,造為亂根,紹罪一也。卓既入雒而主見質,紹不能權譎以濟君父,而棄置節傳,袖手養奸,忝辱爵命,背上不忠,紹罪二也。紹為勃海太守,默選戎馬,當攻逆賊敵虜,不告父兄,至使太傅門戶,太僕母子,門楣蒙羞,不仁不孝,紹罪三也。紹既興兵,不恤國難,廣自封殖,乃多以資糧專為不急,割剝富室,收考責錢,百姓吁嗟,莫不痛怨,紹罪四也。矯命詔恩,刻金印玉璽,每下文書,皁囊施檢,文曰『詔書一封,邟鄉侯印』。邟,口浪反。昔新室之亂,漸以即真,今紹所施,擬而方之,紹罪五也。紹令崔巨業候視星日,財貨賂遺,與共飲食,剋期會合,攻鈔郡縣,此豈大臣所當宜為?紹罪六也。紹與故虎牙都尉劉勳首共造兵,勳仍有效,而以小忿枉害於勳,信用讒慝,殺害有功,紹罪七也。紹又上故上谷太守高焉、故甘陵相姚貢,橫責其錢,錢不備畢,二人並命,紹罪八也。春秋之義,子以母貴。紹母親為婢使,紹實微賤,不可以為人後,以義不宜,乃據豐隆之重任,忝污王爵,損辱袁宗,紹罪九也。紹之罪戾,雖南山之竹不能載。昔姬周政弱,王道陵遲,天子遷都,諸侯背叛,於是齊桓立柯亭之盟,晉文為踐土之會,伐荊楚以致菁茅,誅曹、衛以彰無禮。臣雖闒茸,名非先賢,蒙被朝恩,當此重任,職在鈇鉞,奉辭伐罪,輒與諸將州郡兵討紹等。若事克捷,罪人斯得,庶續桓、文忠誠之效,攻戰形狀,前後續上。」

    議郎何顒出列說道:「袁氏四世三公,累食漢祿,如今居然舉兵謀反,實在是罪不容赦。卑臣以為當予以迎頭痛擊。」

    徐榮出列說道:「何顒大人說的有道理,徐榮願意為先鋒,兵出虎牢,討伐叛逆。」

    寇邵笑道:「諸位放心,關東逆軍雖多,難成氣候,本侯已經決定∼∼」

    「明公且慢∼∼」太常種拂出列阻止道:「夫政在德,不在眾也。「

    寇邵笑問:「那麼太常大人的意思是要本相以德服人嗎?」

    種拂笑笑,說道:「愚以為山東值得明公起大軍討伐。明公出自軍旅,少為將帥,閑習軍事。袁本初乃是公卿子弟,身處京師;張孟卓東平長者,坐不窺堂;孔公緒清談高論,噓枯吹生,這些人並無軍旅之才,臨鋒決敵,絕對不是明公的對手。況王爵不加,尊卑無序,彼此間互相不統屬,若恃眾怙力,將各棋峙以觀成敗,不肯同心共膽,與齊進退。且山東承平日久,民不習戰;而明公麾下有久經戰陣的河北勇士數萬、丹陽精兵萬人、湟中義從數千,另有并州勁旅助陣。明公擁之以為爪牙,譬猶驅虎兕以赴犬羊,鼓烈風以掃枯葉,誰敢御之!無事徵兵以驚天下,使患役之民相聚為非,棄德而恃眾,實在是自損威望的事情啊。」

    「太常大人說的有道理啊∼」太僕魯旭贊同地點了點頭。

    「哈哈哈,太常大人說的卻是有道理。但是德與力從來就是不分家的,從來沒有聽說只行仁德就能使天下太平的,如果是這樣,朝廷還要軍隊何用?」寇邵笑著摸了摸手上的扳指,「以本相所見,不如就以虎威將軍徐榮為東中郎將,鎮守滎陽∼陛下以為如何?」

    「可∼」劉協居然爽快的答應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