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重生之傲視三國

第九卷 天下之謀 第十四章 發丘陵寇邵約法五條 軍陽人孫堅進逼雒陽 文 / 小柯

    第十四章發丘陵寇邵約法五條軍陽人孫堅進逼雒陽

    「發丘?按照漢律這可是要砍去雙手的∼而且太∼」趙雲一百個不願意,「難道朝廷的府庫真的空虛到了這個地步?」趙雲用詢問的眼光看著戲志才。

    戲志才執掌少府,管理全國財政,這國庫裡有多少錢他自然清楚的很,「百官俸祿、宮中消耗、興修水利、打造兵器、購置衣帽鎧甲、修建兵營,哪樣不要花錢?」戲志才無可奈何的搖了搖頭。

    荀彧和荀攸是受傳統禮法思維束縛比較深的人,雖然寇邵發丘掘墓事出無奈,但是他們一時也難以認可,所以他們叔侄二人選擇了緘口不言。郭嘉表示了理解,但是也擺出一副我雖然理解你,但是這差事可別交給我的樣子,籠著雙手站在一邊。

    寇邵用乞望的眼神掃視了一邊在場的文官武將們,只要自己的目光掃到誰,誰就低下頭去避免與自己的目光直接接觸。

    「主公,魏延願往∼」

    「主公,管亥願往∼」

    就在一片沉默中,魏延和管亥打破了寇邵的尷尬,他們原本在河內鎮守,如今被寇邵調來長安。不過想來也就這兩個人能幹這差事。魏延好勝愛邀功,接下這個誰都不願意幹、卻是主公最想辦的差事,自然在寇邵面前能立一個大功。管亥出身草莽,對禮數沒這麼多牽絆,早年在當黃巾的時候,也幹過發人墳墓的事情,現在重操舊業,自然也沒什麼不適。

    寇邵滿意的點點頭,說道:「這些錢財也是歷代先帝賞賜給他們的東西,如今發丘取出,也是用於朝廷、用於社稷,非入我個人私囊。而且這些墓的主人生前就是為大漢效力的忠臣,本相相信,如果他們泉下有知,知道自己死後仍然能為大漢社稷盡綿薄之力,想來也會欣慰的∼∼」寇邵自己都覺得這話實在是狗屁不通,乞丐中的霸主依然是乞丐,再如何冠冕堂皇的理由,也改變不了發丘盜墓的事實。

    魏延上前一步說道:「卑將一定將此事辦的滴水不漏,如果出了什麼紕漏,卑將願以項上人頭謝罪。」

    寇邵大喜,說道:「好,那本相就封你二人為發丘中郎將。但本相說過了,這是為了大漢社稷而發丘,你們依然是大漢的軍人,不是下三爛的盜墓賊,所以這發丘得有個規矩∼」

    魏延低頭拜道:「主公儘管吩咐,卑將一定如實照辦。」

    「嗯∼」寇邵點頭道:「第一、必須是在夜間動手,可以假裝白天在那裡練兵,晚上安營紮寨,在營帳內開挖,必須掩人耳目。第二、發丘之前必須先焚香三支,以羊頭、豬頭祭祀,求得墓主人的諒解。第三、不能毀人碑文,發丘之後必須填土回埋。第四、只取墓中財物,不可發人棺槨、更不許辱人屍骸。第五、所得財物全部上繳國庫,不許私藏。」說罷寇邵鄭重其事道:「此事事關重大,如有違反上述五條的立斬不赦,走漏此事風聲的,也立斬不赦。」

    「諾∼」魏延和管亥齊聲應答道。

    後來為了保證不走漏消息,魏延把發丘的隊伍分成三部分:第一隊將發掘出來的財物集中堆放在軍營裡,然後集中運往平陵,之後就回到茂陵繼續發丘。第二隊將這些財物從平陵運到渭橋。第三隊人馬再將這些財物運到長安。如此一來,第一隊直接發丘的兵士只知道這些財物運到平陵去了,第二隊負責運送財物的士兵只知道財物來自平陵,是要送到渭橋的。第三隊兵士只知道財物來自渭橋,是要送往長安的。至於長安的人,就更不知道這些財物從哪裡來的了,此乃後話。

    就在寇邵安排完大計之時,忽然有前線軍報,說袁術和孫堅已經離開魯陽,兵鋒北指霍陽山。寇邵立刻點起兵馬率領高順、麴義、張郃、典韋、張遼、趙雲以及太史慈前往迎敵。呂布聽說是要和素有江東猛虎之稱的孫堅交戰,一時也來了興致,帶上自己的部曲兵馬一同隨寇邵出征。寇邵日夜兼程向南進軍,但是袁術和孫堅已經搶先渡過汝水,孫堅屯兵陽人聚,而袁術則駐紮在陽人聚南五里處的廣成聚。

    孫堅字文台,吳郡富春人。據傳為孫武的後代,縣吏出身,因勇敢又有謀略被官府賞識,提拔為軍官。孫堅參軍後多次成功平定漢末叛亂,又隨朱俊征討黃巾,立下許多功勞,被東漢朝廷封為長沙太守、烏程侯。後董卓亂政,孫堅聯合袁術,參加了諸侯聯軍,征討董卓,表現最為積極,數次擊敗董卓的部隊;董卓遷都長安,孫堅進兵洛陽,修復被董卓破壞的皇陵後返回魯陽。不久,孫堅受袁術派遣與劉表交戰,擊敗了劉表部下黃祖,卻在一次追擊中被黃祖手下一個無名士兵射殺。真所謂大河裡沒淹死,反倒死在陰溝洞裡。

    不過,此刻孫堅的對手已經不再是董卓,而是更為強大的寇邵。

    寇邵知道孫堅的厲害,所以為了穩住孫堅,或者說是為了在聯軍內部製造一些不和諧的聲音,寇邵給孫堅寫了一封信。為什麼挑在這個時候寫信呢,因為此刻的孫堅有一點小麻煩。

    孫堅起兵不久,便做了兩件大事。剛領兵到荊州,就殺死了荊州刺史王睿;兵到南陽,又殺掉了南陽太守張咨。王睿曾和孫堅一起平定零陵、桂陽。因為孫堅是武官,所以,他在言談中,常常流露輕蔑之意。對此,孫堅甲就心存不滿。王睿又與武陵太守曹寅合不來,這次舉兵討伐寇邵,王睿宣稱要先殺曹寅。曹寅害怕被殺,便假冒案行使者光祿大夫的檄文,下達給孫堅,命令孫堅將王睿處死。孫堅早看王睿不順眼,於是派士兵假裝討賞賺開城門,王睿走投無路,刮金飲之而死。

    孫堅逼殺王睿之後,引軍到達南陽。下公文給南陽太守張咨,請他供應軍糧。當時孫堅部下已有數萬人,袁術也已上表,奏請以孫堅為假中郎將。張咨問手下人應該如何對待。手下人說:「孫堅不過是鄰郡的一個太守,他無權調發我們的糧餉。」張咨認為言之有理,於是,對孫堅不加理睬。非但不給孫堅糧草,還對孫堅避而不見。

    孫堅也是狡猾的人,他假裝重病不起,派人告訴張咨說自己快不行了,打算把自己的軍隊交託給張咨。張咨也是個榆木腦袋,殊不知天上沒有餡餅掉,有的話也是鳥屎。張咨頭腦一熱,率領五まま名兵士屁顛顛的去孫堅軍營接手。孫堅裝的也夠象的,故意趟在床上見張咨,在張咨放鬆警惕的時候,孫堅忽然從床上跳起來,執劍大罵張咨,然後把張咨抓起來殺掉了,之後孫堅的部隊在南陽一帶要什麼有什麼,好不快活。

    孫堅以長沙太守的身份,藉著討伐國賊、興復漢室的口號在荊南起兵。可是,矛頭所指卻是與自己有宿怨的、同為關東聯盟領導人物的荊州刺史王睿和南陽太守張咨。尤其是張咨,他是袁氏門生故吏,也就是袁氏的人,孫堅的舉動自然遭到了絕大部分關東聯軍上層人物的反對。但以他自己目前的實力是不可能一統荊州的,連回到家鄉的實力也未必夠,遭到了自己盟軍的敵視,處境十分不利。

    有句話說的好,前方是絕路,希望在拐角。就在孫堅進退維谷的時候,繼任南陽太守袁術及時地向孫堅伸出了橄欖枝,經過慎重考慮,進退兩難的孫堅終於投靠了袁術,袁術也很爽快,立馬提名孫堅擔任破虜將軍、豫州刺史(孫破虜之名由此而來),只是現在豫州的大部分還不是袁術的控制區。說穿了孫堅也不是真心要投靠袁術,而袁術也不是真的信任孫堅,所以要在他們中間製造一點小矛盾不是沒有可能。

    信的內容不是很複雜,首先寇邵強調了自己的身份,我寇邵是光武皇帝陛下的開國功臣、雲台二十四賢之一的威公寇循,而袁紹雖然一直標榜自己是四世三公之後,但是說起來只不過是從明帝時期的袁安開始發跡的政治暴發戶,而且他袁紹還是個小老婆生的,如何同我寇邵相比?其次,我寇邵是大漢相國,拜相儀式舉行的時候,在長安西郊築十三層高台,三公九卿在列,由太常主持儀式,皇帝陛下親授印綬,名正言順。而袁紹自號車騎將軍,既無朝廷任命,也沒有印綬,完全是個偽官;第三、從軍事才能上講,我寇邵自從二十歲在穎川跟隨皇甫嵩討伐黃巾一來,斬高晟、斃波才,蒼亭擒卜己、在河北剿滅黃巾主力、丹陽除惡霸平山越、荊州討伐趙慈、黑山剿滅群賊,我寇邵有今天的地位是真刀真槍裡拚殺出來的,而袁紹和袁術只是長安城裡的一介公子哥,從來沒上過戰場,除了殺宦官的時候逞了逞威風之外毫無建樹。你孫堅是孫武的後人,號稱江東猛虎,跟著這樣一個名不正、言不順,而且又毫無才幹的庸才是沒有出路的,不如早點懸崖勒馬,投效朝廷。

    寇邵大筆一揮,書信由書吏抄寫幾份後,一份直送孫堅屯駐的魯陽,其餘幾份則有鐵英手下的死士以各種手段「不小心」洩漏給關東其餘的諸侯們。書信列舉了寇邵對比袁紹在出身、政治處境和個人軍事才能的優劣,基本基於事實,所以很有說服力。加上孫堅與寇邵並不是『骨肉之怨也』,而且寇邵也沒有做出類似董卓那樣殘暴不仁、倒行逆施的事情來,所以孫堅一時有些猶豫。

    此刻的寇邵還在路上,大軍沒有紮營,太史慈建議道:「趁敵兵初來,還沒有防備的時候,我軍已經連夜偷襲,給敵軍一個下馬威,挫動敵軍銳氣。」在大戰之前先進行戰略威懾性的偷襲,這是曹操慣用的辦法,而且曹操還喜歡親自率領部隊偷襲。這辦法很有效果,但是也非百試百靈,在曹操與呂布的兗州爭奪戰中,曹操就有一次差點在這樣的偷襲中戰死。

    「孫堅號稱江東猛虎,手下的江東勁旅也非等閒之輩,萬一偷襲不成∼∼」寇邵有些小顧慮。

    一邊郭嘉說道:「主公不用擔心,孫堅原是一郡太守,算得上是一方梟雄,可如今卻屈身袁術帳下,一起一落之大,心中必有失落之感,因此,孫堅的部曲也會因為自己主帥身份的下降而士氣低落。此時偷襲,定然可以震懾敵膽。關東聯軍本來不是鐵板一塊,主公早以書信加以離間,袁術想吞併孫堅的用意很明白,但是眼下孫堅手下也有數萬兵馬,袁術一時難以嚥下,所以袁術即使看到孫堅遭到偷襲,也不會積極救援。」

    「奉孝說的有道理∼」寇邵摸了摸右手上的扳指,「那麼奉孝以為派何人前往合適呢?」

    「軍中論馬戰,自然以呂布將軍為個中翹楚∼」郭嘉看了看呂布,呂布昂了昂頭,顯然對「個中翹楚」的評價授之泰然。「此外,文遠和子龍的黑甲精騎也不能缺席。」郭嘉說道:「不過請各位將軍大人切記,此戰在偷襲,不可勉強,也不可戀戰∼」

    張遼、趙雲點點頭,唯有呂布語帶不屑道:「呂布戎馬十年,此等小事還需要你來提點?」說罷畫戟一舉,高聲喝道:「魏越、魏續、侯成、成廉,隨我來∼∼」喝罷馬鞭一揚,如離弦利箭向南奔馳而去。

    「諾∼」大軍中分出一支騎兵隊伍,數量約有二千騎,緊隨呂布揚起的塵土而去。

    寇邵無可奈何的搖搖頭,趙雲、張遼在馬上拜道:「卑將必不辱使命,提孫堅人頭來見主公∼」

    「胡鬧,誰叫你們去取孫堅人頭了?」寇邵板著臉說道:「此戰旨在挫敵銳氣,不可戀戰∼」孫堅也是個好漢,豈是你區區幾千騎兵就能從數萬兵馬裡取他首級的?所以寇邵只要求趙雲和張遼打個漂亮的偷襲戰,而不要他們去冒險。

    「諾∼∼」趙雲應道:「卑將知錯了∼」

    「好了,好了∼∼再不出發,功勞就都讓別人搶了∼∼」寇邵笑道。

    「黑甲精騎的兒郎們,建功立業的機會來了∼∼」張遼在馬上舞動鐵槍,「出發∼∼」

    「諾∼∼!」帶著隆隆的馬蹄聲,黑甲精騎出動了。

    騎兵剛走,典韋一臉不滿的從後隊趕上來說道:「這肉都讓騎軍們吃了,難當讓我們步軍乾瞪眼嗎?主公,典韋前來請戰∼」典韋說罷,噗通一聲單膝跪倒在寇邵馬前。

    「這∼」寇邵看了看郭嘉。郭嘉笑道:「惡來將軍主動請戰,其志可嘉,氣可鼓不可洩,既然如此,典韋將軍就率步兵在後接應,如果偷襲成功,就乘機擴大戰果,說不定真能一戰而定。就算偷襲不成,也能接應諸將全身而退。」

    「好吧∼」寇邵看著求戰若渴的典韋說道:「但是不可冒進∼知道嗎?」

    「諾∼」典韋高興的大聲應道。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