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重生之傲視三國

第十卷 天下經略 第二十一章 陳留百姓請命鋤奸 流民之中寇邵得將 文 / 小柯

    第二十一章陳留百姓請命鋤奸流民之中寇邵得將

    「烏桓的子民們~」難樓王登上高處,大聲喊道:「蹋頓囂張跋扈,獨斷獨行,想投靠鮮卑人,所以觸怒了神靈。神靈用雷電懲戒了他,神也告訴了我們正確的選擇,與大漢交好,才是符合烏桓人的利益~~所以,我難樓王宣佈,從今天開始,我們依然追隨大漢朝!」

    蹋頓部族中有人不服,高聲喝道:「難樓王,你有什麼資格在這裡發號施令?」話音剛落,只見虎兒赤一個箭步衝上前去,手起刀落,卡嚓一聲,那出言反對的人立刻被削去了頭顱。斷頸處鮮血狂噴,屍體到底依然抽搐不止,眾人大駭。

    「還有誰不服?」虎兒赤將那顆血淋淋的頭顱高高舉起,「還有誰不服?還有誰不服,就大聲說出來!」虎兒赤連喊三聲,無人敢反對。

    汗魯王烏延和峭王蘇延僕早就歸附了難樓王,於是一齊向難樓王行禮道:「我等願意奉難樓王為烏桓大單于~~」接著,三王的部下約一萬餘人也齊聲高喊:「我等願意奉難樓王為烏桓大單于~~」此刻在場的漢軍,也在閻柔的授意下高聲呼喊為難樓王助威。原先屬於蹋頓和樓班的部眾見大勢已去,也不得不口呼「願奉難樓王為大單于」。

    一旁的閻柔見狀,恭謹地向難樓王行禮道:「恭喜大王眾望所歸~~說罷從一名漢軍士兵手中結果一個錦盒,從裡面取出一方金印和一份黃綢聖旨。「大王,從今天開始,你就所有烏桓人的王了~~希望你也能遵守你的諾言~」

    「如有違誓,猶如此劍~」說著難樓王將佩劍用力插進土裡,又鐺地一聲將劍拗斷。

    寇邵的本意,就是將烏桓收為己用,然後暫時作為自己北方抵禦鮮卑人的屏障。所以,寇邵有控制有計劃的對烏桓進行了一番武裝。首先為烏桓人提供了大批牛羊,這些都是打敗匈奴人時的戰利品。然後又提供給烏桓人一批武器裝備,自然不會是最好的。雖然來自漢朝的「援烏物資」數量有限,但是對剛剛打了敗仗,又經歷一場內耗的烏桓來說無疑是雪中送炭了。

    為了加強對烏桓的控制,沮授提出了在烏桓駐地設立郡縣,派出漢朝的官吏進行治理的想法,這個提議遭到了閻柔和田疇的反對。閻柔說道:「現在對烏桓屬地郡縣化,反倒會激起烏桓人的反感。因為之前幾任護烏桓校尉非貪即暴,烏桓人很有牴觸情緒。這次烏桓的歸附,一定程度上是因為鮮卑人的危險,我們漢朝是以烏桓保護者的身份出現的,怎麼能成火打劫呢?」

    郭嘉也同意閻柔的說法,但是郭嘉提出,雖然在烏桓設立郡縣為時過早,但是必須建立比以前護烏桓校尉更有力的控制,才能真正將烏桓的力量引為己用。

    於是,寇邵將護烏桓校尉升級為護烏桓都督府。以閻柔為第一任都督,田疇為參軍。在護烏桓都督府下,烏桓部落內的事物大部分又烏桓王自治,並按時向都督府繳納馬匹和在戰時派出不少於5000騎的騎兵參戰。

    處理完烏桓的事物,寇邵立刻連夜趕回鄴城。因為尚書賈詡派快馬來報,說從陳留來的百姓在鄴城內舉行了大規模的請願活動,場面幾近失控,請示寇邵是鎮壓還是安撫。

    等寇邵回到鄴城,賈詡已經成功安撫了陳留來的流民,但是問題並沒有解決。為此,寇邵不得不再次召開內閣會議。

    「華歆~~本相臨走時一再囑咐你,要妥善安置流民。難道你都忘記了?」

    寇邵板著臉,華歆一陣緊張,想為自己開脫,卻有不敢。由於安置陳留流民是華歆的職責,所以這次陳留流民鬧事,最擔心的自然是華歆。不過,賈詡首先為華歆說情。「其實,這次流民鬧事責任不在華大人~~」

    寇邵板著臉,「這話怎麼說?」

    賈詡說道:「據我所知,華歆大人為安置這些流民也是花了心思的。最初,華大人提出將這些流民中三分之一遷往幽州、三分之一遷往并州,剩下的留在冀州,或者入工場或者屯田。」

    「這辦法可以啊,那為什麼後來會激起民變呢?」寇邵問道。

    這時,劉虞又插口了:「相國有所不知,這些陳留的百姓極戀故土,根本不願意遠遷,你把他們遷徙到哪裡去,他們都不樂意。他們的要求就是要相國出兵,消滅禍害陳留的李傕、郭汜二賊,好讓他們重返家園。」

    「原來如此~」寇邵點點頭。

    戲志才說道:「歷來明主無不以勘定中原為首要。如今李傕、郭汜這兩個董卓餘孽禍害中原,且民心向戰,竊以為主公當順從民意和天道。」

    「乖乖~~」寇邵心裡暗笑:「你這帽子還真大,要是我不南下勘定中原,還就成了昏君了?」

    「奉孝以為如何?」寇邵問道。

    郭嘉攏了攏袖子,說道:「有理。雖然北方的憂患尚未完全解除,但是攘外必先安內。當年孝武皇帝舉全國之力討伐匈奴,還弄得海內空虛。如今鮮卑人的勢力尤勝於匈奴,而主公卻未得天下,兩廂比較,就算主公有心攘夷,也未必能如願。」

    荀攸補充道:「且陳留流民人心求戰,士氣可鼓不可洩。主公可擇其精銳為兵,這些新兵熟悉中原地形,而且懷著對李傕郭汜二賊的仇恨,必可破敵。」

    荀彧也說道:「中原多才俊,主公能在其中發現一二人才也不一定~~」

    高順、典韋、顏良、文丑、張郃、高覽等人紛紛出列,說道:「這次北上,都是騎兵逞了威風,我們步軍臉都沒露,請主公讓我們當先鋒,為民除害,為國除賊。」

    寇邵起身說道:「既然文臣武將都齊心,而且上應天道下順民意,那就擇日出兵,南下中原,為民除害,為國除賊。」

    規模宏大氣勢磅礡的鄴城猶如漳河畔的一頭巨獸,高大崔巍的宮殿數里外可見,鄴城四處城門內外,熙熙攘攘的人流、商流接踵摩肩、絡繹不絕。而這一天,平日裡最熱鬧的南門卻不見往日的喧鬧,全副武裝的士兵沾滿了街道兩旁。南門外,張郃、高覽各率兩千精兵列隊。在他們面前,密密麻麻的坐了一地的壯漢。此刻已經入秋,大風蕭瑟,但是這些壯漢卻各個袒露右肩。

    「相國大人到~~」隨著一聲唱名,寇邵頂盔貫甲、腰配寶刀、騎著大宛名駒出了南門。這次與以往不同,以前如影隨形的貼身侍衛,寇邵一個都沒有帶,這讓張郃和高覽多少有些壓力。

    一見寇邵出來,原本坐在地上的壯漢們一起站了起來,「相國~~相國~」他們喊著相國,都想向前。張郃、高覽趕緊一聲令下,訓練有素的士兵們立刻長槍大刀並舉,在寇邵面前列成數到人牆,將人群和寇邵隔離開來。

    「哼,我等懷著忠義而來,難道相國大人就以刀劍相迎嗎?」人群中有人冷冷道。此人聲如洪鐘,透過雜音傳入寇邵耳中,頗帶金石之聲,鏗鏘有力。

    寇邵大笑,說道:「說得好,是哪位壯士,請賜見~~」

    那聲音答道:「賜見不敢當~~先請大人撤去軍士~~」

    「好~」寇邵朗聲答道,隨意一揮手,士兵們立刻撤陣,返回原位。而張郃、高覽依舊站在寇邵身邊,寸步都不敢離開。「壯士可以現身了吧?」寇邵又高聲道。

    這時,人群自動分開,為兩個壯漢讓出一條路來。寇邵一看,二人都是身材高大、肌肉發達,手腳粗壯。而且模樣也生的七八分相似,只是一人年長,一人年輕。

    「二位壯士~敢問高姓大名~」寇邵拱手道。

    「草民許定~~許褚~拜見大人~~」

    「許褚?」寇邵喜出望外,想不到竟有如此意料之外的收穫~~真是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

    寇邵趕緊翻身下馬,上前扶起二人,說道:「二位便是名聞淮、汝的許氏兄弟?久仰大名啊~~」誰知寇邵這番恭維反倒弄得許定和許褚二人一臉的尷尬。原來許褚和他兄長許定以前在老家的時候是鄉間豪帥,手下也多是遊俠劍客,這在當時並不是什麼光榮的事情。所以,寇邵這番恭維,更似諷刺。

    寇邵一見二人反應,也立刻意識到了自己那番話不妥,於是趕緊說道:「我在洛陽的時候,就聽說譙縣許氏兄弟的英雄事跡,兄機智退敵,弟力撼賊膽,拖牛百步的故事。」寇邵這麼一說,許定和許褚的神色才緩和下來,還露出笑容。其實說許定機智退敵純屬寇邵胡謅,因為寇邵並不是很清楚許定的事跡。但是若單讚許褚,恐怕許定臉上不好看,所以就隨口胡謅了一個「兄機智退敵」,其實歷史上,許褚的哥哥許定也是靠武功被封為振威將軍的。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