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惡唐

第一卷 第185章 安祿山終於造反了! 文 / 南海十四郎

    第185章安祿山終於造反了!

    安祿山要是連這點眼光都沒有,這個三鎮節度使就是白當了,也早就被楊國忠給放倒了。可想而知,在安祿山起兵的同時,必然會有一支偏師,對飛鷹嶺進行掃蕩,以確保叛軍運輸線和老巢的安全。一旦叛軍對劉展認真重視起來,劉展想要輕而易舉的戰勝對方,那是絕對不可能了。

    飛鷹嶺,必須進行全面的備戰了。

    「就讓暴風雨來的更加猛烈吧!」

    當身上的枷鎖全部打碎以後,劉展感覺到從來沒有的輕鬆!

    天下大亂,他就不需要看任何人的臉色了!

    哪怕現在老皇帝站在他的面前,他也可以完全不鳥他!

    什麼郭玉郎、顏泉明,以後跟老子就平起平坐了,想在老子的面前展示優越感?去死吧!

    大亂一起,什麼都是虛的,只有地盤和軍隊才是真的!

    「命令部隊,緊急集合!」

    劉展飛快的收攏自己的部隊。

    「通知薩菲雅,命令游龍騎、蒼狼騎迅速南下!」

    隨後,劉展發出了第二道命令。

    「命令巴哈圖爾,將買天部落的勇士,集中到雲中府的北面,等待命令!」

    緊接著,劉展又發出了第三道的命令!

    飛鷹嶺即將迎來第一場硬仗,劉展當然要全力以赴!

    安祿山的動作,比劉展想像的更快。

    在接到貢品被搶劫的消息以後,安祿山斷然做出了決定,不是立刻派兵追殺劉展,而是立刻集合所有的部隊,準備發動叛亂。貢品被搶,這件事情可以做的文章太多,相信楊國忠是絕對不會放過他的,與其被動的接受朝廷調查,還不如先下手為強!

    反正,他的各項準備工作,都已經進行得差不多,兵力已經基本集結起來,糧草武器都已經準備妥當。雖然提前兩個月起兵,黃河還沒有完全封凍,但是,對於早有準備的安祿山來說,渡過黃河,並不是難題,只要迅速渡過黃河,拿下洛陽,大功就算基本告成了。

    於是,安祿山立刻邁開了正式起兵的步伐。

    天寶十四載九月,安祿山帶領自己所統帥的漢人部隊以及同羅、奚人、契丹、室韋等部隊共計三十五萬人,對外號稱五十萬人,在范陽起兵造反。安祿山先加強了自己的後方,確保自己的後方萬無一失。他命令范陽節度副使賈循守范陽,平爐節度副使呂知誨守平盧,別將高秀巖守大同。其餘的將領帶領部隊在夜間出發,向中原大舉進發。

    九月初六這一天,安祿山在薊城南的曠野上,召開誓師大會,檢閱部隊。一望無際的原野上,站滿了黑壓壓的軍隊,林立的軍旗遮天蔽日。肥胖、醜陋、凶悍的安祿山,站在臨時搭起的檯子上,虎視眈眈的盯著高台前面的所有人,他的兩邊,站立著一群將領。

    這些人,將在以後的叛亂中,逐漸展現自己的名字:孫孝哲、史思明、安守忠、李歸仁、蔡希德、牛廷階、向潤容、李庭望、崔乾佑、尹子奇、何千年、武令詢、能元皓、田承嗣、田乾真、阿史那承慶。他們乃是安祿山麾下的「十六將」,也是叛軍的最高層骨幹。

    安祿山用力扯著嗓子大喊:「弟兄們,現在,朝廷中奸臣楊國忠把持了朝政,危及到了大唐王朝的社稷,聖上處境十分危急。聖上派人送來密旨,讓我帶領部隊到京城,清除奸臣。扶助大唐王朝。邊令誠帶來的就是密旨,可惜被楊國忠發現了,派人假冒馬賊,殺死了邊令誠!楊國忠逆賊,罪惡滔天!希望你們同我一起,保衛聖上,消滅奸臣。」

    「保衛聖上,消滅奸臣。」原野上響起了士卒們一陣陣的高呼聲,持續好長的時間才逐漸的消失。安祿山得意地笑了。這些士兵,都是他用金錢喂熟了的,絕大部分都願意跟隨他同生共死。尤其是那些胡人,對於中原的花花世界,早就覬覦已久,現在終於有機會殺入中原燒殺搶掠了。

    為了防止出現意外,安祿山又下令:「如果有懷疑的,且煽動軍隊不聽指揮者,斬滅三族。」

    閱兵過後,安祿山起著高頭大馬,帶領著精銳的騎兵、步兵部隊,向中原進發。浩浩蕩蕩的叛軍一路行過,塵土飛揚,遮蔽千里;戰鼓聲、馬蹄聲、武器的撞擊聲,震天動地。叛軍的前鋒,乃是崔乾佑所部的一萬騎兵,他們在極短的時間內,就穿過了河北道,出現在黃河邊上。

    當時,大唐內地已經多年沒有戰爭,百姓已經習慣了和平的生活,幾代人都沒有經歷過戰亂了,一聽到范陽起兵,都十分震驚,不知如何是好。河北本來就是安祿山多年管轄控制的範圍,郡縣太守幾乎都是他一手提拔任命的,不少是他的親信。安祿山起兵叛亂後,河北的郡縣很快就土崩瓦解,大小城池在叛軍到來之際,紛紛投降叛軍,幾個沒有投降的郡縣,也擋不住安祿山的精銳部隊,很快就被攻陷,河北全境不幾天就幾乎被安祿山全部佔領了。

    「常山郡的情況如何?」

    「投降了。」

    「博陵郡的情況如何?」

    「安祿山已經任命張獻誠為博陵郡太守,原來的太守賈季鄰被軟禁了。」

    「太原府的情況如何?」

    「楊光翊被劫掠而去,王承業就是太原尹了。」

    連串的消息,都反饋到飛鷹嶺的劉家軍總部。

    劉家軍總部是新建的磚瓦大屋,明亮而寬敞。

    氣氛有些壓抑。

    除了劉展之外,劉家軍的其他軍官,包括楊炎和杜佑等人,都沉默不語。

    畢竟,當傳言真的變成了現實,他們還需要一個接受的過程,需要仔細的衡量事情的前因後果,然後做出謹慎的判斷。除了劉展,沒有人知道,這場動亂會引發什麼樣的後果,更沒有人知道,這場叛亂,最終勝利的人,將是哪個。

    畢竟,在唐帝國的內部,已經有很久很久沒有爆發大規模的戰爭了,揚州徐敬業的動亂,不過是一場鬧劇而已,然而,沒有人會覺得,安祿山的叛亂,會是一場鬧劇,相對於徐敬業的烏合之眾,安祿山的麾下,可都是百戰之師啊。第一批參與叛亂的部隊,就有足足三十五萬人,這絕對是個天文數字啊!

    單純從軍事能力來講,駐守長安的龍武軍和獷騎,根本不可能是安祿山的對手,他們從來沒有經歷過真正的戰鬥,吃空餉的數額超過軍隊編制人數的一半以上。指望這樣的軍隊打仗,還不如老皇帝自己拔劍上前。朝廷要平叛,必須將西域的朔方軍、隴右軍、安西軍、北庭軍,都全部調集到長安的周圍。

    但是,戰爭是一個長期的過程。第一批參與叛亂的部隊,是三十五萬人,並不意味著安祿山的全部兵力,只有三十五萬人,隨著戰爭的發展,還有大量的部隊會組建起來,然後投入戰場。安祿山控制著整個東北地區,擁有豐富的戰馬資源,組建騎兵事半功倍,這是朝廷非常頭痛的。

    現在帝國的朝政,又是如此的混亂,老皇帝已經完全被美色蒙蔽了眼睛,只想著享樂。朝政把持在不學無術的楊國忠手中,實在是沒有任何一個人看好。在座的每個人都認為,痛恨楊國忠的人,絕對要比痛恨安祿山的人多得多,要是將楊國忠和安祿山兩人拖出來,任憑民眾選一個毆打的話,最先被打死的,肯定是楊國忠。

    安祿山打出「誅楊氏,清君側」的旗號,吸引力還是很強的,這些年來,楊氏家族飛揚跋扈,得罪的人實在是太多了。不要說受苦受難的百姓痛恨楊氏一族,就連許許多多的豪富權貴,都恨死了楊氏一族。別的暫且不說,就說李月蒙寄養的韋陟一家,就恨不得將楊國忠剝皮拆骨,將楊家的所有人都碾成齏粉。

    甚至,在飛鷹嶺的內部,都有人在聽說要誅滅楊國忠以後,都忍不住躍躍欲試,要跟隨安祿山一起向長安進軍,去找楊國忠的晦氣。當然,這種苗頭很快就被劉展掐滅了。不過,這已經充分的說明,天下人痛恨楊國忠,要比痛恨安祿山厲害得多。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這是亙古不變的真理。

    在這場叛亂中,楊氏家族已經注定了是被拋棄的命運。

    如果朝廷不果斷的將楊氏家族處理掉,平叛的希望,基本上是沒有的,天下人都恨不得撕碎了楊家。

    杜佑最先發言:「我覺得,我們還是作壁上觀吧!楊國忠,安祿山,兩個都不是什麼好鳥,咱們不摻和!最好等安祿山收拾了楊國忠,咱們再回過頭來收拾安祿山。」

    楊炎搖頭苦笑:「那是不可能的,朝廷的詔令一旦下來,必須做出抉擇。」

    杜佑心直口快的說道:「咱們是效忠朝廷,又不是效忠楊國忠!楊國忠算老幾,要我們給他賣命?再說,朝廷還有好幾派呢,咱們挑選一派最有前途的,不到最關鍵的時候,絕對不拔劍。」

    楊炎說道:「哪一派最有前途?你現在判斷的出來?」

    杜佑說道:「我建議還是主動和太子取得聯繫,表明咱們的意思。」

    楊炎皺眉說道:「但是現在太子……龍游淺水啊!」

    杜佑說道:「反正我的意思是這樣,你們要是覺得不妥,咱們繼續討論唄。」

    劉展點點頭,緩緩的說道:「表忠心的事情,咱們暫且不急!我相信太子殿下,現在應該也不希望馬上有人跳出來,向他效忠,這樣反而顯得他和安祿山有默契似的。到時候給楊國忠安上一條和叛軍裡應外合的罪名,只怕又是一場無休止的殺戮。」

    楊炎說道:「這才是穩重之道。」

    杜佑也沒有意見。

    其餘的眾人,都是負責打仗的,自然也沒有意見。

    劉展到部隊裡面去轉了一圈,檢查備戰的情況。傍晚的時候回到白雲觀,看到李月蒙正在槐樹下面做針線呢。看到劉展回來,她就笑著說道:「回來了啊。先坐一會,晚飯還沒有做好呢。要不,你先吃棗子吧,挺好吃的。」

    院子裡有五顆棗樹,今年掛的果非常多,密密麻麻的都是棗子,現在剛好是棗子成熟的季節,一粒粒金黃色的棗子,點綴在綠葉當中,看起來非常的誘人。幾個女人有事沒事就打棗吃,小日子倒也過得舒服無比。李月蒙還跟別人學了一個冬棗蒸小雞,味道還蠻不錯的。

    現在,舒婉儀和黛施兩人,正在興高采烈的打棗,兩人都拿著竹竿,胡亂的揮舞,可憐的烏蘭珠,則拿著籃子在下面撿。兩個打棗的都有暴力的傾向,將棗子和樹葉都一起打下來了。有時候掉下來的棗子,還打在了烏蘭珠的頭上,這個大月氏部落的女祭司,很不滿的叫起來:「你們小心點啊!打到我了!」

    打棗的兩個人充耳不聞,繼續暴力,棗子與樹葉齊飛,興奮共不滿一色。

    烏蘭珠最後乾脆不撿了,給劉展捧來一把洗過的棗子,往劉展的手裡一塞,就轉身走了。

    舒婉儀和黛施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最後不得不放下竹竿,拿起籃子乖乖的撿。

    沒辦法,烏蘭珠是真的生氣了。

    劉展吃著棗子,在李月蒙的身邊坐下來,不經意的問道:「你和你嬸嬸家,還有聯繫嗎?」

    李月蒙有些詫異的看著他,慢慢的說道:「有啊!」

    劉展謹慎的說道:「有機會安排我和他們的人見見面。」

    李月蒙看著他,緩緩的說道:「你想好了?」

    劉展點頭說道:「我想好了。」

    李月蒙遲疑著說道:「我……」

    劉展明白她想要說什麼,沉穩的說道:「你放心,我保證你不會受到任何的外來干擾的!以我的為人,你還有什麼不相信的?」

    李月蒙鬆了一口氣,苦澀的說道:「我必須跟你說清楚,他們……都是很自私自利的一群人!為了他們的利益,其他任何人都是可以放棄的!尤其是李輔國和程元振兩個太監,將我……他有什麼事情,都聽這兩個太監的,萬一你被這兩個太監盯上,可就麻煩了。」

    劉展點頭說道:「我明白!我只是表達一些善意罷了,並不是要投靠到他們的陣營裡面去!」

    李月蒙說道:「好吧!我會盡快的將話送到我嬸嬸那裡!不過,你該做什麼還做什麼,我想,他們可能根本都沒有聽說過你的名字呢!」

    劉展笑了笑,點頭說道:「那是!」

    隨後數天,劉展一直在加緊飛鷹嶺的防禦,同時密切留意安祿山叛軍和朝廷的動靜。

    安祿山的鐵騎順著常山郡、趙郡、鉅鹿郡、汲郡一路南下,沒有遭遇任何的阻擋,很快就到達了黃河岸邊。三十五萬大軍鐵流滾滾南下,安祿山只用了不到二十天的時間,速度可謂是相當的驚人。

    而這個時候的京都長安,依然是一片的歌舞昇平。

    九月初,李隆基同楊玉環就來到了驪山,在華清宮裡,仍在尋歡作樂,吃著山珍海味,聽、看著梨園女子、教坊藝人彈奏的動人的樂章、跳出的美妙舞姿。整個京城一派歌舞昇平的景象,蹴鞠比賽尚未完全結束,安慶宗和虢國夫人的球隊,鬥得難解難分。忽然,從太原方面傳來消息,說安祿山帶兵造反,劫持了太原的副留守。

    李隆基聽了,臉色有些不高興,說是誰又在製造謠言,誣陷安祿山,將稟告者趕了出去。時間不長,東受降城也有人來稟報,安祿山起兵叛亂了,李隆基的臉色變得很難看,他要追究這些誣陷者,將稟報者讓人轟了出去。直到安祿山叛亂後七天,許多地方都有稟報,說安祿山帶兵造反了,李隆基才極不情願地相信了。

    李隆基在確信安祿山已經叛亂後,急忙召集大臣們商量對策。其他的大臣們聽到這個消息都很驚訝,只有楊國忠臉上露出喜色,他暗暗慶幸的判斷終於被證明了。李隆基問他有什麼辦法來評定安祿山的叛亂。楊國忠洋洋得意地說:「陛下請放心,現在真正要造反的只有安祿山一人,他手下的將領和士兵都不願意叛亂,只是被安祿山蒙蔽了。我相信,不出十天,等將士們明白了真相,就不會再跟著安祿山造反了,安祿山就會成為孤家寡人,不戰而亡。用不了多久,他的腦袋就會被人送到京城。」

    其他大臣們聽楊國忠說得如此輕鬆,把安祿山的叛亂當做兒戲,都大驚失色,相互對視著,但沒有一個人敢提出異議。老糊塗了的李隆基卻相信了楊國忠的話,輕易做出了決定,應付安祿山的叛亂。他派遣特進畢思琛到東京洛陽,金吾將軍程千里到河東,各自從當地召幕數萬名士兵,根據形勢,自己配合,來對付叛軍。然後繼續和楊貴妃尋歡作樂去了。

    可惜,李隆基僅僅輕鬆了不到兩天的時間,再次被前方傳來的消息攪碎了好夢。形勢不容樂觀,叛亂的消息、城池被佔領的消息不斷傳到京城。整個河北道已經淪陷,沒有任何的回應。楊國忠的樂觀猜想,顯然也沒有實現。叛軍好像洪水一樣,浩浩蕩蕩的向洛陽開進。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