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三國之戰神劉封

正文 第二百五十八章 欺人太甚 文 / 謝王堂燕

.    「孫瑜,你欺人太甚」孫瑜前腳剛走,甘寧就憤然拔劍,將帳中的案幾砍成兩截。此時此刻,甘寧甚覺委屈,不由得想起了當年在黃祖手中效力的舊事。那個時候,自己屢立戰功,但那黃祖就是不信任,處處的壓制著他。正是因為受不了這份憋屈之氣,他甘寧才投奔了東吳。想當初,周瑜對他器重有加,赤壁和江陵之戰中,不但多次聽取自己的建議,而且每戰必委以重任,更是多次的向吳侯為他表功。作為一個從荊州投奔而來之將,甘寧能在東吳佔有一席之地,憑著的就是周瑜的那份知遇和提攜。即使是魯肅,雖然對他甘寧有所芥蒂,但也不敢太過欺凌。但是現在,彷彿一夜回到解放前,孫瑜這廝,竟然敢這般對待自己。甘寧的心頭,如即將噴湧的火山一樣,殺氣已是積聚到臨界之點。「將軍,孫氏既然不信將軍,咱們何必再受這份氣。既是周都督在淮南反了,咱們不如前去投奔周都督去。」身邊的親信焉能不曉甘寧的冤氣,便是小心翼翼的提議道。甘寧的精神頓為一振。周郎對他信任器重,倘若此刻自己在周郎的帳下,定然會毫不猶豫的跟著周郎反了。當他在夏口聽說淮南之事時,本是想前去投奔,但卻顧慮到孫權總算也待自己不薄,就這樣背叛孫權,似乎有些不義。但是現在,孫瑜這般疑心自己的做法,已是將他的那點顧慮一掃全無。甘寧確實是想去投奔周瑜,但他還要面臨著新的難題。江夏距淮南有千里之遙,途中諸郡尚都效忠於孫權,而忠於自己的部曲不過七八百人。以這點兵力,想要穿越重重的阻隔前往淮南投靠周瑜,無異於送死。甘寧沒那麼傻,稍稍興奮之後,他很快就冷靜了下來。「淮南離此太遠,投奔周都督很不切實際,該怎麼辦才好……」甘寧踱步於帳中,思緒陷入了難以決斷之中。這時,親信壓低聲音道:「將軍,既不能投周都督,那何不退而求其次,咱們向西去投奔那劉將軍呢?」「劉將軍?」甘寧神色一震。「聽聞那劉將軍發兵攻打東吳,乃是打著響應周都督的旗號,說不定他和周都督早已聯手,那咱們投奔劉將軍,豈不就跟投奔

    周都督一樣。」甘寧原本凝重的表情,現下忽然間又興奮起來。其實一直以來,他對那位劉將軍的印象都很不錯,當初劉封肯派張仲景去救周郎,甘寧對此更是感激不盡。細細一權衡,似乎投奔劉封,也是眼下他惟一的出路所在。甘寧並非那種猶疑不定之輩,權衡片刻之後,他旋即有了決定。嘴角揚起一抹冷笑,甘寧喃喃道:「既是如此,那就一不做,二不休,孫瑜,你別怪我心狠手辣」是夜,月黑風高。陸口中軍帳內,燭火通明。右都督孫瑜踱步於帳中,神色時而憤恨,時而焦慮。「甘寧,甘寧……」他口中不時的念叨著這個名字,每每想到白日裡甘寧的那份囂張之氣,就是氣的咬牙切齒。正自憤慨之際,帳簾掀起,一員披甲中年之將匆匆而入。來者,正是呂岱。這呂岱本為徐州廣陵人,當年為避北國戰亂,遂南渡長江,投奔了孫氏。此時,執掌江東的已經是孫權本人。呂岱先後被孫權封為吳丞、余姚長、昭信中郎將,為東吳開疆拓土屢立戰功,此人亦為孫權親信之將。「定公,你來得正好。」孫瑜一見呂岱焦慮的神色立時好轉許多。呂岱拱手道:「都督夜深了召我前來,不知有何要事?」孫瑜遂將甘寧帳中所見所經之事,盡數向呂岱道來。說罷,孫瑜又憂心忡忡道:「這甘寧本為周瑜親信之將,夏口之時,我原以為他慷慨請戰,乃是為表忠心,誰料他竟然暗中通

    敵。我急召定公前來,正是想與你商議如何處置此事。」「這件事,我看還是不能草率處置。」呂岱表情顯得很謹慎,「誠如都督所說,那封信固然有些疑點,但是僅憑一封信就斷定甘興霸通敵,似乎難以讓人信服,這事

    還當仔細調查才是。」孫瑜的臉色頓時變得凝重起來,沉聲道:「若是平常,自可慢慢調查,但是現在國圌難當頭,在這等危機關頭,若是稍一猶豫,

    後果實難設想。」孫瑜口氣嚴峻,看起來似乎已有決斷。

    呂岱神色一變,默默問道:「那都督想如何處置?」

    孫瑜面露猙獰之色,冷冷道:「我已決定明日以商議軍機為名,召甘寧前來,趁機將他拿下,先將他囚禁起來,等戰退敵軍之後,再交由吳侯處置。」

    「這……大戰當前,這麼做,恐怕會擾動軍心。」呂岱似乎不太苟同。、

    孫瑜卻言辭決然道:「事到如今也顧不得許多,大局為重,只能有所犧牲了。」

    孫瑜身為右都督,自有臨機決斷之權,到了這般地步,呂岱也不好再說什麼。

    當下,孫瑜便準備召集心腹,以便佈置明日擒拿甘寧之事。

    號令未下時,忽然聽聞帳外傳入喧鬧之聲。

    孫瑜和呂岱聞聲出帳,只見東南方向,隱隱似有火光閃爍。

    東南方面,正是糧營所以,孫瑜的心情立刻緊張起來,急喝道:「哪一營起了火?還不快去打探。」

    數名親兵匆匆而去,過不多時,便帶回一個令孫瑜震驚無比的消息:

    甘寧忽生叛亂,帶著本部八百部曲,趁夜突襲糧營,一把火燒了糧營。

    「什麼?」

    孫瑜驚怒無比,他是萬沒有想到,甘寧竟然會搶先動手。

    而且,孫瑜曾想,甘寧就算是通敵,最多也就是臨陣倒戈而已,怎想到他手段會如此狠辣,竟是放火燒他的糧草。

    「姓甘寧的狗賊人在何處?」驚怒之下,孫瑜殺氣滾滾,恨不得能手刃甘寧。

    親兵忙道:「甘寧燒了糧草一後,率部奪了十幾艘戰船,正離港向西逃去。」

    「這狗賊是想去投奔劉封,來人啊,速去點起大軍,隨我去追殺此賊。」孫瑜怒氣填胸。

    同樣驚駭的呂岱卻忙勸道:「都督且冷靜,而今糧營起火,若不能撲滅,幾十萬石糧草一燒則大勢休矣,孰輕孰重,還望都督三思。」

    孫瑜雖然怒髮衝冠,但還沒有氣到失去理智,回頭看著東面越來越烈的火光,權衡許久,孫瑜只得憤憤的一甩手。

    「罷了,暫且放過那狗賊,速令各營之將,統統率本部兵馬給我趕往糧營去滅火。」

    ##########

    長江,荊州水師。

    在那封離間之信送出三天之後,劉封便下令大軍再起。

    八萬水陸大軍,三百多艘戰艦,順著長江浩浩蕩蕩的向著下游陸口殺奔而去。

    是日清晨,艦隊抵達赤壁以西百里之地,前方哨船來報,言是一支十餘艘戰艦組成的小型船隊,正逆流而上,向著艦隊所在而來。

    劉封深知吳人水軍的厲害,這大江之上,哪怕只是十餘艘敵艦也不敢小覷,當即便令艦隊展開,準備迎敵。

    不過,令劉封感到意外的是,十餘艘敵艦在距本艦隊數里時相繼靠岸,只有一艘走舸前來,並且聲稱是吳將甘寧前來投奔。

    旗艦的甲板上,當聽到這個消息時,劉封與徐庶不禁相視而笑。

    「速將興霸將軍請上艦來。」

    令旗搖動,那一艘走舸通往艦隊前部的警戒網,在幾艘戰艦的「護送」下,徐徐的向著旗艦方向而來。

    「元直,看來你的計策是奏效了,甘寧一來,吳軍之中再無人可畏矣。」劉封春風滿面,甚是高興。

    徐庶亦是呵呵而笑。

    不多時,走舸靠艦,身不披甲,不執寸兵的甘寧上得艦來。

    「興霸,許久未見,你依然是這般一身豪氣呀。」甘寧才方上一艦,劉封便笑著親自迎上前來。

    甘寧趨步向上,拱手道:「甘寧走投無路,特來投奔劉將軍,還望將軍不計前嫌,能夠收留我和我的一班兄弟。」

    劉封忙將甘寧扶起,攜其手安慰道:「我對興霸早就欣賞已久,你能來投,於我實是如虎添翼,我高興還來不及,何來『前嫌』之說。」

    劉封的熱情,立時沖淡了甘寧心中的擔憂,再度相見,氣氛很快步入融洽。

    當下劉封便在船頭擺酒,以為甘寧洗塵,談笑之間,劉封便問陸口發生了什麼事。

    「說起來,還都是主公那一封信,逼得我不得不如此呀。」

    甘寧感慨之下,遂將陸口所發生的事,如實的道來。

    聽得甘寧竟然將吳軍糧草燒了時,劉封心中更是大喜。

    旁邊徐庶道:「吳軍糧草一燒,軍心定然大亂,想必此刻陸口之敵已是人心惶惶。主公,我軍不趁此時機發動進攻,還更待何時。」

    劉封微微點頭,正欲開口時,甘寧忽然間站了起(文學網)來,拱手慨然道:「寧投效主公麾下,苦無寸功,主公若欲攻取陸口,寧願為前驅。」

    甘寧精通水戰,驍勇無雙,若是令他對吳軍反戈一擊,定能一擊而勝。

    劉封正準備答應之時,卻忽然瞅見徐庶向他微微搖頭。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