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青雲記

第三卷 碧瓦紅牆(上) 第四十九章 請旨 文 / 林南1

    第四十九章請旨

    玉兔高昇,漸上中天。

    壽康宮大殿上,依舊燈火通明,人頭攢動。自太子明仁以降,連續四位皇子輪番下場賦詩。雖說與大建朝風流名士所作相比,這些詩詞並不見得有什麼高明之處,但也都值得一觀,何況是出自四位皇子之手,其中眾星捧月一般的太子明仁,在不久的將來還很可能接替當今皇上,成為大建朝的新帝君!因此這場中秋詩會時至此刻產生的四首詩詞,無一例外被在場的諸位王公大臣致以褒揚之詞,氣氛頗為熱烈。

    面對諸多讚揚,明智依舊淡然如水,從下場到退開,整個過程都表現出與所作詩詞風格相一致的風範來,宛如山林間的一泓清泉,給人分外舒服的感覺。

    明智之後,五皇子明信,六皇子明忠也相繼出來賦了兩首詩。明信和明忠二人不善詩詞,所作並不出彩,但也中規中矩,對仗工整。林南藉機仔細觀察這兩位以前沒有見過的皇子,心下暗歎一樣米養百樣人,果真不假。同樣是皇上的兒子,拋開容貌不論,但說五皇子明信和六皇子明忠的個頭,大概也是眾成年的皇子之中最矮的兩個人了。別看十六殿下明德現下還未成年,但也比六殿下明忠高上半頭。這兩人之中,明信至少還是五官端正,明忠卻是一臉醜惡之相。一副吊梢眉,豹子眼,嘴唇頗厚,頭髮粗而硬,不類常人。

    不知道是因為二人詩詞平淡無奇還是因為天生容貌所致,做完詩詞,氣氛並不如先前四位皇子那般熱烈,便是連紈褲之名的三皇子明禮都有所不如,只有大學士李東路和王元、趙光、向河等寥寥幾人叫了聲好,便草草過去了。

    明信明忠之後,便是明孝明廉和明勇,再之後便是明溫、明良、明恭、明儉、明謙、明恪等諸位皇子,既然說了是年輕一輩賦詩,那便大大小小誰也跑不了。詩詞一首首誦出來,蠟燭一點點燃下去,夜便已深了。雖然後續諸位皇子也不乏佳作,但比起先前四位皇子的風采來,便多多少少顯得有些不及。明恪誦完詩之後,眼角餘光看了看父皇,面上不期然流露出一絲慌亂之色,好在啟元帝也沒多說什麼,當下連忙站到一邊,緊挨著明恭。明恪下去了,接下來便是十六皇子明德了。

    作為一國之君,啟元帝並不風流,可再不風流畢竟「家」大……

    身為一個有後宮的男人,即便自身能夠有所節制,兒女眾多也是不可避免的,何況這個時候一國之君子嗣眾多還是國家之福、百姓之福呢?

    但不管在什麼時代,兒女眾多都隨之帶來一個問題,那就是分寵。只要不是生一個,就必然或多或少地有些偏愛,生得越多,這種偏愛就表現得越發明顯。啟元帝光兒子就近二十個,女兒還不算,不可能所有皇子公主都一視同仁。立明仁為太子,一方面是明仁自幼聰穎,惹人喜愛,另一方面也是祖制,但除了明仁之外的皇子公主們,若是啟元帝平日讚一句,那都是了不得的聖恩了,是真心喜歡。

    朝野上下都知道,除了太子明仁,在皇上眼前得寵的皇子有幾個,一個是二殿下明義,四殿下明智,十六殿下明德,至於公主只有一個,便是最古靈精怪的公主寧馨了。而在這些人中,十六殿下明德因為年紀關係,似乎是最得寵的一個,上到太后下到宮裡服侍的宮女,對這位皇子都是另眼相看。雖說現在年紀漸長,後頭也有更小的皇子分寵了,可礙於兒時發生過的某些事情,這位殿下一直是太后心中最牽掛的皇孫。

    有了這些因素,今日詩會十六殿下明德一下場,頓時便受到無數目光的注視。

    別看平時明德性子張揚跳脫,今日面上卻沒有半點的嬉笑之色,反倒看著有些不自在,連出來的步子都有些緩慢,似乎不大情願一般。林南在旁見了不免有些納悶,這可不是自己熟悉的那個十六殿下啊,莫非是所作詩詞差強人意麼?想到這裡,林南便偷眼朝著幾位學士那邊看過去。因為若是詩詞的問題,那李東路和范宣等評判那邊一定知道些什麼了。豈知一望之下,林南心下一涼,只見李東路為首的幾個人面色都不太好看。雖然沒有表現得特別明顯,但即便是詩詞做的平常,以這些人的臉面工夫,又怎麼會表現出如此顏色?莫非是……林南心下琢磨,眼神也自然而然地轉向了啟元帝。

    此時啟元帝和一眾大臣也發現有點不對,但他們卻不知道怎麼回事兒,只有李東路和范宣等評判才知道內中情由。啟元帝放下了酒杯,看了看明德,溫言說道:「怎麼,往日這般場合只見你爭著出來,莫非今日轉了性子?今日詩會年輕俊彥濟濟一堂,何必這麼扭捏作態,有什麼詩作念出來就是了。」

    明德聞言面色似乎更難看了幾分,微一低頭,壓低了聲音說道:「父皇恕罪,兒臣……兒臣才疏學淺,陋作一首,怕……怕有污父皇和諸位大人視聽,兒臣……兒臣還是不念了……」說罷,竟轉了身子,看樣子是要退下去。

    這下王公大臣們便都心裡頭犯了嘀咕,啟元帝更是心中惱怒:「什麼?!你……」唉!明德啊明德,你怎麼這麼不給父皇爭氣呢?大庭廣眾,身為皇子,居然臨陣脫逃,真是……虧得朕一直另眼看待你啊!啟元帝雖怒,但深吸一口氣仍舊緩和下來,說道:「什麼樣的詩作,居然會有污視聽?念來聽聽。」這邊是下了聖旨了,若是別個,此時便是再沒有辦法也只得硬著頭皮上了,可明德依舊苦著一張臉,似乎仍舊不想當庭朗誦詩作。

    這一下啟元帝真火了,明德一見父皇臉上怒氣上升,忽然噗通一聲跪了下來,也不抬頭,只說道:「父皇,兒臣此詩確實有污視聽,但若父皇仍要兒臣當庭誦讀,還請……請父皇赦兒臣無罪……」

    喲呵!明德此言一出,不但一眾王公大臣們都心頭一驚,連啟元帝也是一愣。啟元帝面露詫異之色,不能置信地看看眼前這個最疼愛的小兒子,猶豫了一下,轉頭朝幾位學士那邊看過去,想看出些端倪來。卻見大學士李東路正在仰首看天,似乎對著虛空皓月琢磨詩詞;大學士范宣則俯首拈鬚,似乎正在審閱面前其餘諸位的詩詞墨寶;那位楊自和楊大人倒是既沒有看天也沒有看地,只是這個時候喝酒嗆到了,一個勁兒地喉嘍喉嘍地咳嗽,氣都喘不勻了……

    啟元帝這下心裡犯迷糊了,這到底是為了什麼呢?他媽的!啟元帝心中暗罵了一句,又是好氣又是好笑,一甩袖子說道:「好,朕倒要看看,你究竟寫了什麼東西,還要朕赦你無罪!起來吧,朕就破例,赦你無罪!」

    話一出口,所有人的胃口都被吊起來了,不光是一眾王公大臣,連太子明仁、二殿下明義和四殿下明智都心頭疑惑,不知道這位小弟弟到底寫了什麼,居然還要提前請一道旨來!

    不管別人如何想,啟元帝免罪的旨意一下,明德便覺得身上一輕,從地上站了起來,抖了抖身上袍服,隨後從旁邊案幾上拿起一幅字來。

    眾人目光之中,明德雙手平執素紙,朗聲誦道:「

    雲山無語月空高,

    關河風嘯撫塵刀;

    若得漢旗能北顧,

    何惜醉臥馬鞍橋!」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