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在西漢的悠閒生活

第一卷 第一百三十九節 中傷與應對 文 / 要離刺荊軻

    第一百三十九節中傷與應對

    張恆很不爽,非常的不爽。

    這兩天,張恆聽到了南陵縣中的一些不太好的議論。

    最開始,可能是張家裡的村民去趕集的時候,跟人多嘴說起了張恆如今在村裡做的事情,多半是炫耀居多。

    然後就被有心人聽到了。

    然後,張恆就被一些士子在私底下稱為【小人】,甚至還有人稱呼張恆為【張子遲】。

    這是有典故的。

    語出《論語。子路》:樊遲請學稼,子曰:「吾不如老農。」請學為圃,曰:「吾不如老圃。」樊遲出,子曰:「小人哉,樊須也。上好禮,則民莫敢不敬;上好義,則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則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則四方之民,襁負其子而至矣。焉用稼?」

    樊遲,乃是孔子七十二門徒之一,本名樊須,字子遲,著名的【敬鬼神而遠之】這一句話就是出自樊須與孔子之間的對話中。

    當年,樊須在魯國做官,拜師於孔子,有一次就跟孔子請教怎麼種田種菜,結果孔子讓他去請教老農,等樊須一走,孔子就跟子路說了一句讓樊須成為孔子七十二門徒中的小人的話:小人哉,樊須也。

    就這一句,讓那個可憐的老實孩子,冤枉至今。

    順便如今又有人想把【小人】的名頭往張恆身上按。

    張恆知道是怎麼回事,無非就是快到了南陵縣向上面舉薦人才的時節,有人想通過這種辦法,把張恆給擠出去。

    「我了個擦,哥又不跟你們搶」張恆聽到這些傳言之後,也只能無奈的聳聳肩膀,對這些別的本事沒有,惡意中傷,倒是練的非常嫻熟的人,也是沒有太多辦法。

    雖然說,此時孔子的地位還沒有後世那麼高,舉世公認的聖人是周公,孔子不過是先賢而已,甚至士子們在寫文章的時候,也毫不忌諱的直呼孔子的字,言稱仲尼如何如何。

    但到底孔子是先賢,而且還是儒門的先賢。

    所以,此事還是給張恆造成了一些困擾。

    以至於,當長安城裡傳來直指繡衣使者田肅畏罪懸樑自盡的消息之後,都沒有讓張恆高興起來。

    田肅的死,來得很天然,根據傳言,在天子遣使問罪過後,他就連抗辯也不做,便懸樑自盡了。

    「這是躲貓貓還是俯臥撐的漢朝版本?」心中吐槽了一句之後,張恆就不再關注那個已經死掉的人了。

    眼前的當務之急,還是得挽回名聲。

    「張子遲」把玩這個別人故意按給張恆的惡名,張恆忽然笑了起來,便提筆在紙上寫下張子遲三個字。

    「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慼慼」

    「既然你們給我按上子遲的字,那我便敬謝不敏了」

    在這個時候,假如要是跟那些藏在暗中的傢伙,糾纏君子小人這個廣義至極的命題,張恆覺得,自己就不用干其他的事情了,就跟人家天天隔著空氣打嘴炮好了。

    與其那樣,倒不如大大方方的乾脆將自己的表字取名子遲。

    這操控輿論的手段,張恆還是懂一些的,畢竟在後世過來的人,經受過了網絡信息轟炸,見識了曾哥春哥,鳳姐芙蓉

    之後,張恆倒也是知道該怎麼應付這樣的中傷謠言。

    拿著紙,張恆笑道:「今日起,我便是張恆張子遲」

    雖然說,取表字最好是取一個跟自己的名相互呼應的最好有典故可查的字。

    但卻也沒有那個硬性規定,自己覺得怎麼好,就怎麼取。

    因此,張恆給自己取【子遲】的表字,也不會有人來說他什麼了。

    取完表字之後,張恆就神色如常的去田里查看已經翻耕好的田地,還叮囑了佃戶們務必要做好冬播小麥的準備,一副完全不受別人閒言碎語影響的樣子。

    再過幾天,就可以播下冬小麥了。

    張恆跟在地裡勞作的佃戶們招呼了一聲,吩咐他們再過五日之後,就可以來自己家裡領取麥種。

    同時,張恆讓高老七去將自己已經給自己表字【子遲】的消息放出去。

    「看你們還能怎麼著?」張恆笑了。

    其實,那群傢伙給張恆按上這樣一個罪名,也是沒辦法的事情,誰叫張恆名聲太好,名望太高,正面對抗完全沒有希望,只能靠側面搞一些這樣的小動作,才有一絲勝算。

    若是張恆在聽到這些傳言之後,不管是爭辯也好,寫文章正名也罷,那就更好了。

    經義上的事情,誰能說服誰?

    不說別的,光是《春秋》就有五個版本……大家各據一詞,先吵個夠吧,等吵出結果來,自然舉薦的事情早就結束了……

    但張恆如今大大方方的自認【子遲】,他們要再搞什麼小動作,也是沒用了。

    至於所謂的【小人】之名,在這個時代卻根本是無稽之談。

    自漢高祖以降,即便是呂後當政,這農事就極為看重,屢次下詔尋求民間的耕作好手,來推廣優秀的耕作技術。

    農為國本,為社稷根本

    這是舉世公認的。

    所以,張恆接下那些人扣下的帽子,正顯得他乃是堂堂正正的君子。

    「辛苦一場,徒為我做嫁衣而已」想到此處,張恆就笑了,原本還發愁該如何應對的心情頓時豁然開朗了起來。

    既然自認為子遲,那麼,這農事,更要用心關注了

    想到此處,張恆就乾脆找到那個今年秋天畝產的冠軍,跟他詳細的請教該如何施行分圳為隴的事情,然後回家,將之寫到紙上,順便將曲轅犁、施肥等事的要點,也一一寫上去,然後稍稍潤色,就成了一篇雖然文采不怎麼樣,但是條理分明,結構簡單,通俗易懂的農業技術普及文章。

    寫完這一篇不過千餘字的文章,張恆忽然來了興致,在紙張的背面,在寫下四個大字《齊民要術》。

    「嗯,就這樣了,既然要做子遲,就乾脆徹底一點」張恆想道:「等日後在將養雞養鴨,養牛養馬養羊等總結出來的經驗與技術,也寫成文章,錄成一冊書籍,這樣千百年後,我便是大賢了肖像都要掛上學校的牆壁」

    張恆越想越爽。

    雖然這樣做有些對不住後世那個寫齊民要術的大德……

    bk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