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抗日之快意恩仇

第二卷 豫北風雲 一百五十六、回到原點 文 / 黃帝子孫

    一百五十六、回到原點

    黃佳俊聽說蘇聯軍事顧問找上門來,心裡就一陣窩火。就在今年蘇聯在大舉對中國進行援助的時候,就開始在海參崴對華僑華人進行大規模的,有組織有計劃的清洗行動。這次清洗行動使大量的華人華僑永遠消失在西北利亞的雪原之中。

    這個時候的中國國力衰弱又兼自顧不暇,外交上處於全面被動,所以根本無法對這件事情有什麼反應。更兼信息的封鎖,很多人根本無法知道情況,但是,對於黃佳俊這個穿越者來說,這都不是秘密。所以,黃佳俊對蘇聯人沒有好感。

    另外就是蘇聯軍事顧問很多都是克格勃,並且單單來到這裡肯定沒有什麼好事情。

    黃佳俊再出門的時候對錢三河只說了一句:「北極熊也是沒安好心的!」就帶著衛隊衝進了雨幕。

    黃佳俊在路上對現今的這個時代,對自己的祖國的多災多難很是氣憤,可是也深感無能為力。只能盡自己最大的努力盡力的改變哪麼一點點,畢竟現在自己也沒有實力來進行大的改變。

    就在黃佳俊離開後不久,三個蘇聯顧問就在國府陪同人員的陪同下來到了新180師指揮部。

    他們聽說黃佳俊不在,很是失望。而陪同人員卻是面露喜色。錢三河打著哈哈應付了一陣了事。

    黃佳俊追上了張傳志的156團,新180師的四個團以梯次行軍的態勢正全力向滑縣前進。為了加快行軍速度,全部輕裝。而在後面是74軍的主力。如果不出意外的話,用新180師和74軍近4萬大軍對新鄉一線的進攻是有很大成功的可能的。

    但是達成這個目標有兩個基本條件,就是濮陽的77軍必須把14師團死死的拖住,不能讓他全力南下;第二就是滑縣必須固守,這是發起進攻的前進基地。

    但是,世事難料,就在張靈甫在滑縣把苫米地四樓少將打得滿地找牙的時候,黃佳俊帶著新180師冒雨前進的時候,意外在濮陽發生了!

    第一集團軍的主力被108師團追得一潰千里,(本來這件事情是14師團的活,誰知換了一個對手,還是發生了!)濮陽更是孤立了。接著菏澤失守,77軍的軍心就出現了問題。

    但是在軍委會的嚴厲命令下,77軍並沒有敢撤退,而是依托工事對14師團進行阻擊。當時的77軍實力不俗77軍(軍長馮治安)。其中77軍下轄37師(師長張凌雲)、132師(師長王長海)、179師(師長何基灃)有人員3萬5000餘人槍,並且有張德順的騎兵第九師配合作戰。又有堅固的城防工事作為依托,各級官兵也能英勇作戰。

    土肥原賢二中將對濮陽是志在必得,率14師團主力直撲濮陽城下,全力猛攻。一個甲種師團的攻擊力大家都是知道的,77軍各部奮力抗擊,但是仍然節節敗退。

    就在馮治安準備在濮陽城與敵大戰的時候,傳來集團軍總部向西撤退的消息。這還不算集團軍總部還命令77軍相機撤退的命令。而77軍各部長官也不想與14師團死拼,紛紛要求撤退。張德順的騎九師最先撤退至長垣,馮治安在無力控制部隊的情況下,只好下令部隊向滑縣方向撤退。

    這場大雨讓77軍各部大喜過望,開始爭先恐後的向滑縣而來。由於77軍還帶有大量的家屬,這次撤退有沒有一個周全的計劃,各部都不願意留下掩護,很快就演變成了潰退。

    土肥原一得知這個情況,派出騎兵趕著華軍大踏步的追擊。

    黃佳俊在得知這個消息的時候,只能是長歎一聲。

    馬上把這個情況向豫東兵團和第一戰區作了匯報。黃佳俊命令新180師全軍停止前進,開始就地構築工事。這時再執行之前的命令已經不合時宜了,在14師團和108師團苫米支隊的合擊之下,黃佳俊可不認為自己能夠擋得住。那是笑話,在一馬平川的平原上要擋住有飛機大炮坦克的重裝集團的14師團的衝擊,這根本是癡人說夢。

    苫米少將被張靈甫在滑縣狠狠的教訓了一頓後,變得謹慎了,命令支隊主力抱成一團,向滑縣捲土重來。

    77軍狼狽不堪的撤到滑縣,並不停留繼續南下。黃佳俊在命令滑縣守軍撤出滑縣的時候,也開始帶著新180師主力慢慢的撤到黃河南岸的東明一線,隔著黃河與日軍對峙。

    一場進攻就這樣荒唐的結束了!而14師團也在達到戰略目的後,停了下來。

    中日雙方的目光開始全力投向徐州戰場。

    中國最高統帥部還在向徐州戰場調兵遣將,準備再次聚殲日軍。短短時間內,徐州地區就蝟集了六十萬大軍。

    而日軍大本營得知這個消息後大喜過望,改變計劃,要把這六十幾萬大軍消滅在徐州地區。日軍改以部分兵力在正面牽制對方,主力向西迂迴,企圖從側後包圍徐州,殲滅第五戰區主力。

    4月18日,日軍第10、第5師團分別從山東嶧城(今屬棗莊)和臨沂西北的義堂地區南進,對守軍第2集團軍和第20、第3軍團及第27軍團第59軍實施牽制性進攻。守軍頑強抗擊,至月底,將日軍阻止在韓莊、邳縣(今邳州)和郯城一線。5月5日,日軍開始從南北兩個方面向徐州西側迂迴包圍。在南面,第9、第13師團從蚌埠地區分別沿北淝河、渦河西岸北進,至13日,陷蒙城、永城(屬河南)後,向江蘇蕭縣、碭山(今均屬安徽)進攻;第3師團由蚌埠進入大營集地區,向宿縣(今宿州)進攻。在北面,第16師團由山東濟寧渡運河,至14日,連陷鄆城、單縣、金鄉、魚台後,向江蘇豐縣、碭山推進;第14師團從河南濮陽南渡黃河,陷山東菏澤、曹縣後,直插河南蘭封(今蘭考);同時,第10師團將韓莊、台兒莊地區的作戰交由第114師接替後,在夏鎮附近渡過微山湖,向沛縣(屬江蘇)進攻。至此日軍已形成對徐州的四面合圍態勢。

    我們從日軍的佈置中可以看出,津浦北線之日軍,在兗州、濟寧附近地區,集中諸兵種聯合之部隊,有由台兒莊會戰失敗,秘密轉移過來的磯谷廉介師團、板垣征四郎師團、第一○六師團,第一一○師團以及新由華北抽調而來之土肥原師團。配屬一二個裝甲兵聯隊、化學兵聯隊等地面部隊,以及華北派遣軍之航空兵聯隊等空軍部隊協力,作為鉗形的右翼。從5月中旬開始,向我魯西孫桐萱所屬之第三集團軍,發動攻勢。

    津浦南線日軍,以幾個師團配屬一部分戰車聯隊、化學兵聯隊的地面部隊,於5月上旬秘密集中在鳳陽、蚌埠地區,在華中派遣軍空軍部隊配合下,為鉗形的左翼,從5月11日起,向我軍淮河守備部隊發動攻勢。當日攻破我臨淮關、小蚌埠等地於學忠第五十一軍陣地。12日,第五十九軍張自忠部隊,由徐州前往增援,13日又把敵人佔據小蚌埠的部隊,打過淮河南岸的蚌埠附近。因為徐州方面情況緊急,張自忠之第五十九軍馬上調回徐州作戰區總預備隊。14日,日軍又乘虛再興攻勢,強渡淮河,15日以後逐步佔領我任橋、固鎮、宿縣、蒙城等地,主力直奔永城。17日竄抵蕭縣,聯繫北線竄抵黃口之日軍,切斷我徐、亳公路另一重要之後方聯絡線。一部控制於宿縣附近,堵擊我軍由徐州以南向後方撤退。同時切擊我軍由徐州向淮陰方向撤退。

    日軍的戰略目的就是妄圖用這30餘萬軍隊消滅中國的60萬大軍,可是這完全是一個大二無用的包圍圈。

    歷史再走了一個來回後,終於原封不動的回到了原來的軌跡。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