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職場校園 > 第八屆茅盾文學獎

大道小說網 余耀華:千古第一相 文 / 茅盾文學獎

    歷史進入春秋時期,周室王權逐漸衰落,諸侯違禮僭越行為逐漸公開化,各自坐大,這就是孔子所稱的「禮崩樂壞」時期。諸侯爭霸,天下亂成一鍋粥;禮崩樂壞,導致社會價值觀念和道德觀念的混亂,引發舊有秩序的解體。

    在群雄爭霸的過程中,管仲橫空出世,從一個布衣平民,神話般登上齊國宰相之位,他的出現,改變了齊國的命運,也改變了中國的歷史。

    管仲家道中落,家境貧寒,為維持生計,他與好友鮑叔牙合夥做買賣。後來,又一同投奔齊國,棄商從政,分別輔佐齊國二公子糾和三公子小白。

    齊襄公荒淫無道,朝政不振,王室內部鬥爭趨於白熱化。為了安全,管仲隨公子糾去魯國尋求政治避難,鮑叔牙則隨公子小白去了莒國。

    不久,齊國發生內亂,公孫無知殺死齊襄王,自立為君;接著,公孫無知被殺,齊國無君。逃亡在外的公子糾和公子小白為奪取國君之位,展開了一場爭奪戰。

    管仲為幫助公子糾搶奪君位,帶兵在途中截殺公子小白,一箭射中公子小白,卻不想箭中帶鉤,公子小白詐死,騙過了管仲。這就是成語中所說的「一箭之仇」。

    管仲以為小白已死,放慢了歸國的速度,小白在鮑叔牙的策劃下,加快速度趕回都城臨淄,搶先登上了君位。先到為君的小白,即是春秋首位霸主齊桓公。

    管仲和公子糾退回魯國,繼續他們的政治避難生涯。

    齊桓公即位後,計殺公子糾,並欲殺管仲,以報一箭之仇。鮑叔牙極力勸阻,並成功地將管仲引渡回國。

    齊桓公欲拜鮑叔牙為相,鮑叔牙卻主動讓賢,向齊桓公舉薦了管仲,稱管仲才是齊國國相最合適的人選。齊桓公不愧為開明國君,不僅寬恕了管仲,而且還封他為上卿,拜為「仲父」,築壇拜相。

    管仲拜相之後,與齊桓公約定,五年不得對外用兵,他要利用這段時間大力發展經濟以提升國力,走富國強兵之路。為了達到這個目的,他在齊國掀起了改革的浪潮。

    管仲的改革,包括政治體制改革和經濟改革兩個方面:

    管仲不愧為傑出的政治家,他將行政改革與軍政改革相結合,同步進行。將國家行政體系規劃為「三國五鄙」(三大軍區、五大行政區),「作內政而寄軍令」,即寓兵於民。把居民組織和軍事編制統一起來,建立軍政合一的體制。農忙時,這些人是農民;農閒時,將他們召集起來進行訓練。有這樣一支常備軍,國力富強以後,齊國無敵於天下。

    行政改革制定了嚴格的考評制度,實行問責制,各地行政長官定期到都城述職,使行政走向體系化。管仲的改革,成為後來秦、漢兩朝統一天下的基石。

    行政體制改革為經濟改革服務,要想使國家強大,重要的是要發展經濟。沒有強大的經濟基礎作後盾,經濟改革就不算成功,國家也不能真正富強。因此,管仲在初步完成行政改革後,對經濟進行了大膽地變革。

    管仲的經濟改革從農業稅制改革開始,他是中國歷史上最早實行農業稅制改革的政治家。農業改革的核心是推行「相地而衰征」政策,即將土地分為七類,根據土地肥力的等級徵收賦稅,使賦稅趨於合理,極大地提高了百姓的生產積極性。

    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但要走富國強兵之路,僅靠農業不行。管仲深諳此道,在對農業進行改革之後,他又對商品流通體制進行改革,最重要的舉措是推行「官山海」政策。

    所謂「官山海」,就是對關係國計民生的重要商品鹽、鐵實行專賣政策。

    齊國濱臨東海,盛產魚、鹽和鐵。而鹽、鐵則是關係到國計民生的重要商品。過去,鹽、鐵的生產與銷售都被富商大賈壟斷,豐厚的利潤全都落入商人的腰包,國家沒有得到任何好處。商人出身的管仲敏銳地覺察到這個問題,在齊國推行鹽、鐵專賣政策。具體辦法是:生產由鹽民進行,銷售由國家壟斷,設置關卡,禁止私鹽外流,並控制鹽鐵價格,國家通過專賣而達到壟斷經營。

    官山海政策推行之後,各國商賈紛紛湧向齊國,天下的黃金也大量地流入齊國。專賣政策為管仲首創,影響了中國數千年的歷史,到今天仍然在發揮著作用。

    為了促進貿易,招商引資,管仲創行了「關譏而不征」政策,即外國商人來齊國做生意,通關只檢查,不徵稅費,並制定很多優惠政策,鼓勵外國商人來齊國做生意。

    例如:管仲規定「凡來四匹馬架一車的外商,免費供給食物;來十二匹馬架三車的外商,再加供給馬匹的飼料;來二十匹馬駕五車的外商,除享有上述優待政策外,另外再配五個專職服務人員」。

    優惠政策公佈之後,各國的商人趨之若鶩,如流水般湧來。齊國的市場迅速繁榮起來。

    管仲是中國歷史第一個認為文化娛樂是產業的政治家,其設女閭三百以安行商。此舉後人雖有異議,但在當時的歷史背景下,確實對齊國的經濟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管仲設置的女閭,開創了中國古代官妓之先河,對後世中國的公共製度產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在此後的中國歷史上,出現了一種專操皮肉生意的行業——妓院,專操皮肉生意的職業——妓女。管仲徵收的「夜合之資」,也就是後世的所謂「花粉稅」、「花粉捐」。這恐怕是管仲當初所始料未及的。有人說,管仲是中國妓女的祖師爺,雖是一句笑談,卻似乎也恰如其分。

    商戰,一直為人們所津津樂道。

    管仲是一個商戰高手,是中國商戰的祖師爺。他輔佐齊桓公,除了兵戰之外,還以「商戰」出奇制勝,達到傾覆他國的目的。

    例如:莒國和萊國與齊國相鄰,雖然算不上大國,但實力也不弱,兩國長期與齊國對立,齊國欲爭霸中原,肯定先要解決這個後顧之憂。齊桓公慣於用武力征服他國,管仲卻不好此道,他決定同萊、莒兩國打一場特殊戰爭——商戰。

    萊、莒兩國土地廣闊肥沃,盛產紫草,管仲準備了大批資金,在萊、莒兩國的邊境大張旗鼓地高價收購紫草,萊、莒兩國的百姓見紫草能賺大錢,剷除地裡的莊稼,改種紫草。兩國國君見本國的紫草能換回齊國的銅錢,非常高興,號召國人大量種植紫草。

    第一年,齊國對萊、莒兩國農民送來的紫草不加限制,全部高價收購。如此一來,兩國農民心裡更踏實。第二年,兩國的農民乾脆不種莊稼,所有的土地全部改種紫草。到了紫草收穫季節,管仲突然下令撤走全部收購紫草的人員,封閉齊國與萊、莒兩國的邊界,禁止萊、莒的紫草進入齊國,紫草一下子堆積如山,賣不出去,成了柴草。由於兩國都去種植紫草,不種莊稼,導致兩國市場上的糧食奇缺。管仲又在邊境設卡,嚴禁齊國的糧食流入萊、莒兩國。

    糧食生產週期長,不是說種就種得出來。由於糧食奇缺,導致萊、莒兩國市場的糧食價格暴漲,糧食價格高於齊國數十倍,而且還有價無市。萊、莒兩國的百姓紛紛投靠齊國,使兩國國力大損,不得不臣服於齊國。

    管仲不費一兵一卒,看不見戰火硝煙,以商戰降服了萊、莒兩國。

    管仲還用同樣的辦法擊敗了魯國、梁國、楚國。管仲的商戰雖然包含了一些權術,但比起血淋淋的戰爭,不知要好多少倍。

    管仲主張戰爭的正義性,尊周王攘外夷,主張睦鄰外交,使齊國贏得了諸侯國的廣泛支持。管仲的「九合諸侯,一匡天下」,真正的「兵車之會」,即聯合作戰的盟會僅三次;「乘車之會六」,即召開諸侯國聯合會議卻有六次。

    例如鄄地會議,是齊桓公第三次會合諸侯。與會諸侯簽訂新的盟約為「三合諸侯令曰:田租百取五,市賦百取二,關賦百取一,毋乏耕織之器。」

    這個盟約的核心,實質上就是一個關稅協定,而且是一個低關稅協定。由於齊國是工商大國,所以這個盟約對齊國就顯得十分有利。雖然與會的諸侯為了保護本國的經濟利益,不贊成這種低關稅政策,但齊國還是利用其影響力,強行通過了這一盟約。

    管仲主張富民強兵,在他的輔佐之下,國弱民窮的齊國,秣馬厲兵、勵精圖治,終於完成了「九合諸侯,一匡天下」的霸業,使齊國成為春秋時期的第一霸主。

    而且,管仲還為我國歷史文化留下了一份珍貴的遺產。今天,人們常說到的「一箭之仇」、「管鮑之交」、「十年樹木,百年樹人」、「老馬識途」、「富民強國」、「倉廩足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等等成語,都出自於管仲的故事和其言論。

    在歷史的長河中,管仲以其之獨特色彩為中華文化留下了濃重的一筆!

    Lvsexs(;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