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職場校園 > 第八屆茅盾文學獎

大道小說網 馮開平:旮旯村的風流事兒 文 / 茅盾文學獎

    第一:小說的六大看點

    1、內容尤厚重:旮旯村倒映著世界的影子

    2、弘揚主旋律:再現農村五十年風雲畫卷

    3、思想極深刻:站哲理的高度品人生況味

    4、行文頗詭譎:風流事怎麼變成了風流事

    5、語言原生態:泉水叮咚響,鄉風流韻長

    6、視角平民化:草根作家一片真情歌蒼生

    第二:小說的主要情節

    一軸中國農村斑斕多彩的風情畫卷,一首淮河流域源遠流長的鄉風民俗之歌,一部當代版的《白鹿原》。中心情節是圍繞著一件大伯和弟媳婦的莫須有的風流事來進行的,用一句話來概況,就是一件風流事是怎麼樣變成愛之風流曲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風流歌的。

    從故事的內容看,應該叫《雪脈》(雪脈是血脈的諧音),因為通篇圍繞著人們在傳宗接代的觀念的支配下,千方百計的要娶妻生子,由此引發了各種人間的悲歡離合的故事,(換親、買賣女人、買賣嬰兒),雪脈也是故事中一個孩子的名字,所有的情節幾乎都是圍繞者他來展開的;從故事要表達的思想來說,應該叫《輪迴》,男女主人翁結合,就是一個愛的輪迴的故事。本來嫦娥是說給老大的,可是由於嫦娥媽媽的作祟,嫁給了老二,經過離婚、改嫁、丟孩子、得孩子等曲折的經歷,和強姦、殺人、坐牢等痛苦的磨難,最終還是成了老大的妻子。圍繞著主要故事的愛的輪迴,其它還有次要情節的輪迴,渲染了這一輪迴的主題。輪迴既有宗教、宿命的成分,也有量變引發的質變、漸變導致突變的週而復始有規律變化的哲學的涵義。從這個意義上來講,故事的思想不消極。就故事的表現形式來看,叫《旮旯村的風流事兒》也不錯,故事的人物和事件都發生在偏僻的旮旯村,視角也是以旮旯村人們的特有的視角,來審視事件的發生和發展;如以故事發生的背景和地點來命名,叫《三月桃花紅》或者《在那桃花盛開的地方》最為合適,故事的主要事件幾乎都發生在每年三月老龍河畔桃花盛開的時候;以故事的主人翁來命名可以叫《大柱子與嫦娥》,這兩個人物分別是男一號和女一號;如果以表現主人翁的真善美的品質,可以叫《大愛不言性》,小說具有濃郁的淮河文化風情。

    原生態的故事,原生態的語言,原生態的描寫,原生態的感情,一切都是照生活的本來的樣子搬到紙上來的。原生態到什麼樣子?就像那頂端還開著黃花的一條黃瓜,一朵花瓣上還滾動著露珠的牡丹,一隻立於小荷之上被風吹得東倒西歪的蜻蜓。

    第三:小說主題思想

    在當今文壇,帝王將相和才子佳人的作品佔著很大的市場。打開電視,大都是宮廷爭鬥,戰場廝殺之類的東西,旌旗獵獵,黃塵滾滾,好不熱鬧;在新興媒體網絡裡面,天上飛的金童玉女,地下走的武俠玄幻,一派刀槍劍戟之聲;在傳統媒體裡,連篇累牘的大都是明星美女的花邊新聞,大腕名人的感冒發燒之類無病呻吟的東西。而反映創造歷史的真正動力的人民群眾的文學作品則是鳳毛麟角,為八億農民為主角的文學作品更是少得可憐。《旮旯的的風流事兒》這部作品,是腳踏大地,頭頂藍天的反映社會民生的現實主義作品。

    小小旮旯村變化,折射出農村50年的變化的歷史。從1958年到2007年50年,跨過二個世紀的中國漫長的歷史長河所經歷的風風雨雨,(大躍進,三面紅旗,四清,文革,責任制,改革開放前期,中期),在這部小說裡都有所反映,雖然不是正面碰撞,從一個側面,擦肩而過,通過小說中的典型場景的描寫,展現了一幅幅中國農村社會色彩斑斕的多姿多彩的圖畫,經歷過這些事情的讀者,讀了這部作品,會回到那個激情燃燒的歲月,把過去的日子再重過一遍,增加自己的生命厚度:對於沒有經歷過這些事情的年輕的朋友,通過小說中的典型場景的展示,可以感受到當時的境況,去領略他們祖輩和父輩生活情景,溫故而知新,增加自己的生命的廣度。

    小說中一號男主角大柱子,出生在那令人難忘的大躍進年代,因為生下來沒有奶吃,他的父親李大山平生第一次做賊,偷了公社養鴨場的鴨蛋,結果是被判了5年徒刑,大柱子的母親李大丫為了養活孩子,偷了食堂的稀飯。張弘毅的爸爸,到公社去挑豆餅子,餓得飢腸轆轆的他,猛吃了一塊豆餅子,而被脹死了,這些典型的事件就是那個年代的真實地寫照。文革中的荒唐事,小說主要通過嫦娥的媽媽「老來俏」來表現的,她和殺豬的屠夫二狗子的野合,村裡的造反派認為是階級鬥爭新動向,把嫦娥的父親王木墩抓起來批鬥。那戰天斗地的掙工分的年代,小說是通過張弘毅的媽媽為了多掙工分,實現男女同工同酬的願望,而挑一擔子糞累得吐血的場景來表現的,筆法雖然誇張幽默,可是通過這淚水中的歡笑,讀者可以領略那個時代人們生活的艱辛。改革開放初期,農民那種歡欣鼓舞的心情,小說是通過「看門頭」、「驚艷嫦娥」等幾個場景來表現的,改革開放給農村帶來的巨大變化,小說通過二柱子投資開發二郎山,菊花成立紅太陽鹹鴨蛋有限公司,嘮叨媽賣瓜子等細節和場景來描述的。

    總之這部作品通過旮旯村「個性」的人和事的故事化的敘述、描寫和展現,表現「共性」的中國農村從上個世紀50年代到本世紀初的50年來人們生育、婚戀、生活觀念的變化變遷,以及中國農村雖歷經「大躍進」和「文革」的折騰,但是在黨的改革開放政策的指引下,傳統農村正在向現代農村裂變的歷史進程。可以說,旮旯村裡舒捲著中國農村50年變幻的歷史風雲,一件風流事,包容了半個世紀的中國社會在發展的過程中酸甜苦辣。在作品的字裡行間可以聽到中國農村鏗鏘前行的腳步聲。

    第四:小說人物形象

    一件風流事,演繹了一首真善美的風流歌,成功的塑造一批鮮活的農民的形象。

    作品以最底層、最偏僻、最角落的旮旯村的變遷為背景,以一件大伯和弟媳婦莫須有的風流事為主線,以描寫農村中的人情世態為重點,給讀者朋友展現了一幅半個多世紀,當代農村原生態的風情畫卷,用一個農民知識分子特有的幽默風格,土得掉碴的鄉土語言塑造了一批鮮活的農民形象。是這部作品的另一個靚點。

    看,大柱子帶著「差把火」的性格缺陷,喊著「穿大鞋,放響屁,坐牛車,看丈人」的號子,左手牽著嫦娥,右手牽著雪脈向我們走來;王嫦娥臉上帶著靦腆羞澀的微笑,心中藏著一腔的辛酸,向我們訴說著她再嫁、失子、復仇、坐牢的曲折經歷;李二柱,頭頂老龍河的高粱花,腳踏二郎山的黃土地,從無路的地方辟出一條路來,雖然做了大老闆,還像鄰家的哥哥一樣可親;張弘毅幾分落寞、幾分瀟灑、幾分無奈,幾分浪漫的毫無遺憾的走向天國,給我們心靈以極大的震撼;李大山沒有給大柱子娶上媳婦,而睜著不泯的雙目,李大丫帶著擔憂大兒子找不到媳婦的遺憾而抱恨終身。還有那腳步踮踮,把稻草講成金條的媒人「小撮合」,五十多歲了,還打扮得花枝招展的「老來俏」,無惡不作的,人人皆曰可殺的「老瘦猴」,凡事都能夠說出了子丑寅卯來的大甩爹,神神道道的何半仙,……,一個個的形象都是那麼的靈動,都是那麼的可觸可摸。

    丑到極處而又美到極處的大柱子,是作品濃墨重彩塑造的一個農民的典型,在大柱子身上寄托著作者對於農民的全部美學理想。大柱子生在那個令人難忘的大躍進年代,上了三個一年級也沒有考夠一百分,人家送了一個綽號「差把火」。因為這個原因,一姐一妹也沒有給他換到一個媳婦,本來是說給他的媳婦,可是卻成了弟弟二柱子的媳婦,作品用欲揚先抑的筆法寫他「丑」的一面。在他的弟弟當兵不在家,懷了孕,人們都以十分世俗的觀點議論說是大柱子的,大柱子,由於「差把火」的性格所致,也竟然公開的宣稱,他弟媳婦肚子裡的孩子「是誰的,是你大哥我的。」到後來真相大白,人們才給他洗去了不白之冤。作品在欲揚先抑,抑中帶揚的基礎上,在後面的篇幅中,通過買妻送妻,買了孩子撫養孩子,進一步寫他的勤勞和善良。

    大柱子形象最為光彩的一面,是二柱子投資開發二郎山,大柱子瞬間成了紅人,正在這個時候,傳來了嫦娥臨終有所托付,要見大柱子的消息。去還是不去?接受不接受嫦娥的臨終的托孤?大柱子面臨著嚴峻的考驗,作品正是通過這種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在激烈的矛盾衝突中塑造人物的方法,通過大蘭子勸阻,二柱子踢皮球,小撮合暗中慫恿,周臘梅要挾等情節,把大柱子這個普通農民重情義、不勢利、始終如一、矢志不渝的偉大的人格寫得淋漓盡致。大柱子這一典型形象的意義就在於他概括了千千萬萬個農村中最底層的莊稼漢的形象中的本質的一面,把他們身上人性的光輝提煉了出來。

    外表美和心靈美相統一的王嫦娥,是作者塑造的農村婦女的典型。如果說,作者在刻畫大柱子,側重於表現大柱子的勤勞、樸實、負責任的一面,那麼在王嫦娥身上,作品更主要的是寫出軟弱和善良一面,既有「哀其不幸」同情的一面,也有「怒其不爭」批評的一面。很客觀的再現了農村婦女的本質的特性。作品的前半部分,主要在她的善良、美貌和軟弱的性格方面著墨,在作品的後半部分,則重寫她心靈美的另一面——知恩必報。她殺了人,知道自己將要被殺頭,她感到這個世界上,她有一個對不住的人——大柱子。她的托孤不是轉嫁危機,而是給自己的心靈安一個家,她把自己唯一的財產——自己的兒子托付給大柱子,以了卻她愧對大柱子的內疚和大柱子對她的一往情深的感情。

    二柱子是一個創業成功的新型農民典型,他的身上體現了時代的主旋律,寄托著作者對於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理想。他的性格的轉變經歷了不是英雄而自以為是英雄,是英雄而不以為是英雄的轉變,沒有什麼了不起的時候,他覺得自己了不起,真的了不起了,他反而覺得沒有什麼了不起,真實地再現了一個書生到一個成熟的企業家的演變的歷史。

    二柱子的創業成功,是從無路的地方踏出的一條荊棘之路。他心愛的嫦娥懷的孩子不是他的,而是他的大哥大柱子的,人要臉樹要皮,他的臉皮丟在了旮旯村,所以他離開旮旯村時,他發下了一條他自己都後悔的誓言:「不混出個人樣子來,永遠不回旮旯村。」在農村的青年中,混出個人樣子來談何容易?在七分努力,三分機遇和改革開放的好形勢下,使他成為創業成功的典型。他的命運改變了他家庭的命運,也改變了旮旯村的命運。二柱子這個典型,正是在改革開放的大背景下,農村中千千萬萬個成功者的典型的代表。通過這一個形象,表現了作者對於改革開放的熱情的謳歌,旮旯村中在二柱子的影響下,湧現出了像菊花這樣的縣裡三八紅旗手,優秀企業家的一批典型,這就是當前的主旋律。

    張弘毅是一個落魄的農村的知識分子的典型,是一個不斷失敗不斷奮鬥,最後還是失敗的形象。這個人物最大的特點就是落魄而又浪漫。他的悲劇命運,從客觀上來說是社會造成的,從主觀上來說,是他剛愎自用的知和行的嚴重脫離造成的。誠如他自己所說,是社會和他的性格雙重的原因疊加造成的,客觀給他下了一場霜,性格就再給他在加一層雪,社會使他的這個屋漏了,性格就使他碰到連陰雨的天氣。這個典型的意義,就在於他的身上概括了農村中這一類知識分子中很多共性的東西。

    如果說,大柱子,王嫦娥,張弘毅這三個典型人物的身上,概括了農村中的中年農民本質特點,二柱子、菊花等身上概括了農村中的青年農民開拓進取的精神風貌的話,那麼以李大山,瞎老太為首的幾個人物的身上則概括了中國老年農民形象的特點。李大山的堅韌不拔、認真負責的家庭意識,瞎老太任勞任怨不服輸的個性,嘮叨媽想說啥就說啥的爽快,大甩爹隨方就圓親和力,何半仙的能說會道在作品中也都有表現,也能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麼一群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在作者的筆下都非常的有個性,他們緊緊擁抱著大地,依托著山川河流,用生命和青春也譜寫了一首蒼生之歌,活得五光十色,也活得轟轟烈烈,也有自己生命的顏色。

    第五:小說探索精神

    小說以世態人情為切入點,以淮河流域的民風、民俗、民情發展變化為主線,原生態的展現鄉土社會的變遷。中國文學有一個好的傳統,就是「文章合為時而著,詩歌合為事而發」的現實主義傳統,但是,隨著市場經濟的高速發展,在社會變革的進程中,這種現實主義傳統受到很大的衝擊,城市化的進程有其值得稱道的一面,可是也帶來了許多副作用,過去原生態、質樸的鄉村文化被城市燈紅酒綠的城市文化洗刷的十分蒼白。在這種大背景下,這部小說把視角對準了傳統的農村,對準農村農民,對準了淌金流銀的淮河流域的民俗文化,對準了位於蘇皖交界的一個偏僻的旮旯村,對準了位於社會最底層的大柱子一家,想給讀者朋友展現一群草根農民50年間的一幕幕威武雄壯的活劇,再現了淮河流域一幅幅風情萬種的民風民情民俗的畫面。

    多年來,文化界一直在爭論重寫歷史的問題,在改革開放三十年的歷程中,各種紀念文章,各種文學作品也是多如牛毛,可是往往是從政治變革的角度,從革命記憶的角度去展現的比較多,真正從民俗的角度,從民風民情的角度,展現可以說還比較少,從而導致了鄉村記憶的流失。有學者不無憂慮的說,假如有一天我們身邊的傳統文化都消失了,我們會不會像忍受自然對於人類的懲罰一樣忍受文化的枯竭,忍受文化狀態的失衡呢,傳統文化資源及其生存狀態,也同樣隨著工業社會的發展正在遭受著如同自然資源一樣的破壞。作品繼承了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的鄉土尋根的文學傳統,從拯救記憶出發,原生態的展現淮河流域50年間原生態的風情,尋找心靈的歸宿,尋找個人存在的價值,存在的身份和生存的意義,也許,作者是在做一種有益的嘗試。

    Lvsexs(;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