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民國軍旅之隨波逐流

大道小說網 第二百三十八章 緬甸悲歌(三) 文 / 國產坦克

    3月21日,史迪威將軍在臘戍以緬甸地區中國遠征軍指揮官的名義下達作戰命令:

    1.由仰光北進之敵第33師團,截至3月19日止,其先頭已在沙耶瓦底北側地區,與英軍一部戰鬥中;由勃固北進之敵第55師團,截至現在止,其先頭已在彪關附近,與我第5軍騎兵團戰鬥中。

    第6軍方面泰國境內之敵大部分為泰軍,其先頭部隊在泰緬國境各要道與我第6軍警戒部隊對峙中,其主力似集結於清來(清萊)迄南邦之線。另有敵軍第16師團,似集結於清邁附近。

    2.英軍預定在卑謬南方地區拒止由仰光北進之敵,其在東吁及毛奇方面之部隊將陸續轉用於卑謬地區。

    3.我軍決在東吁附近拒止由勃固北進之敵,並與英軍協同作戰。其兵力部署如次:

    (1)第200師及第5軍直屬部隊,暨第6軍的暫編第55師主力,歸杜軍長指揮,擔任東吁方面的作戰,暫編第55師應即由現地向飄背附近輸送。

    (2)第5軍的新編第22師即由曼德勒開東敦枝附近,歸軍直接指揮,準備支援卑謬方面的作戰。

    (3)第6軍方面,就現在部署,準備拒止由泰國方面來攻之敵;但毛奇方面,仍應依參謀團原定計劃,派暫編第55師的一部接替緬第13旅之防務,並在該方面確實佔領要點、構築工事,拒止來犯敵人,以掩護東吁正面我軍的左側背。

    (4)第96師為總預備隊,即開曼德勒附近,歸余直接指揮。

    4.余現在臘戍,今晚進駐眉苗。爾後一切報告均向眉苗及臘戍參謀團投送。

    史迪威雖然甩著自己的參謀班子前進到眉苗,但是他卻把劉建業留在了臘戍,說是由劉建業統一協調後續部隊的抵達和開拔。

    劉建業對於這個命令深感疑惑,這種差事其實應該是由軍需官負責就可以了,完全沒有必要由劉建業來親自出面,況且,對於這一類事務,劉建業根本就是門外漢。

    對史迪威的命令感到不解和不滿的劉建業正想去親自找史迪威問個明白,剛走到走廊上,就遇見了已經被史迪威點名要去負責警衛通信、交通聯絡、內部勤務工作工作的王楚應上尉。

    「劉軍長,你這麼著急是有什麼事情嗎?」王上尉問道。

    「我是要去找史迪威將軍。他帶著參謀班子要去眉苗,卻把我單獨留在臘戍,要我負責部隊的迎來送往。我要向他說明白,我來這裡是要打仗的,不是來當知客僧的。如果他不能收回這個命令,我就主動辭去這個職務,要求把我調到一線去作戰,哪怕讓我去當一名普通步兵也行。」劉建業帶著一些不滿說道。

    「將軍剛下達這個命令的時候,許多人也都不理解,我也專門問過他。他說你和他的戰術思想不一致,你不贊成他的反攻計劃,主張集中部隊堅守曼德勒。他不能讓你破壞他的作戰意圖的實現。還說你和參謀團的林團長在飛機上說的那些話,他都聽見了。」王上尉說道。

    原來如此,那個固執的老頭,這是在有意識的清除身邊的不同意見者。劉建業聽了以後恍然大悟。

    本來,按照軍事學的常理,進攻是打擊敵人的最有效手段,防禦雖然也可以打擊敵人,但是總歸相對來說要消極一些。但是,戰場上進攻和防守是要看具體情況而定的。什麼時候可以進攻,什麼時候必須防守,這是事關整個戰局和部隊的大事。

    日軍可以說是來勢洶洶,英軍退守仰光西北的普羅美而將普羅美以東,從同古直到景東的長達一千公里的地區,交給中**隊接防。中**隊又在英國錯誤的情報之下,將第六軍分散與虛擲在泰、緬邊界的防線上,佈置陣地以防範日軍與泰**隊的進攻(英軍在緬甸的情報工作,可以說是亂得不成章法);而仰光北部的重鎮同古地區,則由中**隊第五軍佈防。緬甸的鐵路系統在日軍鼓動緬甸人民游擊隊的破壞下,已經陷入癱瘓,部隊的運輸十分困難。這個時候部隊能否按時到達同古前線已經是一個很大的問號。

    按照原先最高統帥確定的原先防守緬甸的戰略是,中**隊應在同古以北的平滿納地區,設置陣地,與日軍進行決戰,若是決戰失敗之後,將轉進到緬甸中部的曼德勒,再對日發動會戰,最後則是防守(日本陸軍是世界上首先在熱帶叢林使用戰車與機械化部隊作戰的部隊,因此日軍在南洋作戰中,獲得空前的成功。)緬甸北部的戰略重鎮密支那,作為控制經由印度進入中國最後通路的防線。但是,最高統帥這時候發現中**隊在緬甸的防線已拉得太長,兵力明顯不足,因此又抽調原先留在雲南邊境的六十六軍,進入緬甸,在曼德勒與臘戍佈防。最高統帥為此特別告訴史迪威,中**隊最快要到當年五月,才能完成兵力的集結,同時中**隊的兵力與火力不足以與日軍正面爭鋒,要巧妙的運用地形依托來靈活應戰。

    但是,自從抗戰以來一向嚴格批評中**隊不堪一戰的史迪威,一回到緬甸,又提出了指揮中**隊,反攻仰光的攻勢作戰,而且以緬甸地區中**隊指揮官的名義,發佈了作戰命令,把自己的意圖確定了下來。在劉建業看來,史迪威的這個計劃,真是勇氣可嘉的「自殺」作戰計劃。試想四個日軍精銳的師團(日軍的一個師團相當中國一個軍的建制,擁有戰車與機械化部隊),又在優勢空軍的掩護之下,而中英聯軍的兵力只有兩個軍與兩個師(還尚未集結完成),以這樣懸殊的兵力,事實上連據險防守都還力有未逮,遑論如何能進攻日軍。最高統帥也瞭解,史迪威這樣不能知己知彼來指揮作戰,中**隊將會遭到致命的打擊,無奈自己已經表態把緬甸地區的中**隊交給史迪威指揮,這個時候如果因為史迪威的作戰意圖與自己不和,就撤換掉史迪威,顯然會與史迪威身後的美國政府鬧出不愉快。本來,中國在當時的同盟國裡,就屬於弱勢國家,蘇俄和英國對於中國都有一些不良企圖,中國唯一可以依靠的只有至少在表面上還算公正一些的美國政府。事實上,在盟國的眼中,所有的兵力調動與作戰資源分配,從來就沒對有中國戰區的安危作優先的考量,只有西方國家的利益為基準。)這個極其偏頗的情況,一直到魏德邁出任中國戰區參謀長後(一九四四年年底),才被矯正過來。另外由此也可以看出英國政、軍領袖只為自己一時利益設想,完全不顧盟友死活的心態(不僅中國受害至深,美國也屢次被英國牽著走而無法作最有效的戰略決策)。英國希望中**隊進入緬甸南部作戰,為其從緬甸撤離,加強印度的防衛,提供一些時間。英國在整個南亞的戰略,根本已有放棄緬甸,保全印度的構想,因為英國在緬甸只有三個師的英緬混合部隊,也沒有空軍掩護,更缺乏當地人民的支持(這點非常的致命)。中**隊在這種天時、地利、人和都極端不利的情況下,進入複雜的熱帶雨林地區作戰,早已有著未戰先敗的隱憂了。英國甚至連清楚的地圖都沒有交給中**隊,造成中**隊在緬甸作戰極端不利的因素。

    但事實上,就全盤的戰略格局而言,英國保衛東印度洋與緬甸,就算要多花一些代價,也是值得與必要的。因為如此可以讓中國得到維持作戰能力的援助,而得到裝備支持的中**隊,不但可以成功地牽制、甚至可以主動打擊日軍,這在整個反軸心國的戰爭上,是非常重要的戰略佈局。但是英國卻始終認為,盟國絕對不能給中國多一點的援助,以防中**隊強大到可以打擊日軍;因為中國一旦得到復興,歐洲的帝國殖民主義就不能在戰後的亞洲東山再起了。因此英國在緬甸的作戰計劃,根本就是準備敷衍一下,並且存心拖中國下水,以牽制日軍進攻印度。

    史迪威不是不清楚英國人打的這些小算盤,可是他骨子裡面的那種渴望在戰場上建功立業的個人企圖心驅使他選擇了一意孤行,反攻仰光的計劃。

    事實上,以當時的兵力而言,中**隊在緬甸的作戰,只能據險防守,進行後退包圍作戰,才能做到消耗與打擊日軍;最為關鍵的是,能守住滇緬路的戰略據點臘戍,一旦臘戍失守,在緬甸的中**隊就與中國戰區失去了聯繫的通路,中**隊就成為一隻孤軍而面臨全面潰敗。但是史迪威在整個滇緬作戰計劃之中,卻沒有特別注意到這個勝負的關鍵所在,他不但沒放置重兵把守臘戍,反而語出驚人、一再的要求兵力與火力不足的中**隊,要直接攻擊日軍的主力。這就導致了日軍後來的大迂迴行動裡迅速攻佔了臘戍,腹背受敵的遠征軍不得不開始全面潰敗。

    「不行,我還是要找他。他把部隊的主力全都調到前面去,後方如此空虛,如果日本人趁隙偷襲的話,我們的處境就極其危險了。」劉建業說道。

    「將軍馬上就要出發上飛機了,我想他大概沒有多少時間。」王上尉說道。

    「這是事關部隊安危的大事,無論如何,我都必須要和他講清楚。」劉建業堅持說。

    「那好吧,將軍現在應該還在辦公室裡。」說完,王上尉敬禮以後,繼續作自己的事情了。

    「將軍,我有事找你。」劉建業見到史迪威的辦公室門沒有關上,直接走了進來說道。

    「我現在很忙,你就直接說吧。我過一會就要上飛機了。」史迪威捲起袖子,正在親自整理辦公室裡面需要帶走的物品。

    「我覺得,我不適合做部隊的迎來送往這份工作,我一直是前線的作戰指揮官,不是後勤軍官,對如何安排這些事情,我不懂。所以,我希望我能跟隨將軍一起到眉苗。也許,我和日軍的作戰經驗,可以幫到將軍的忙。」劉建業說道。

    「我的命令已經下達,你只管執行就可以了。」史迪威直截了當地說道。

    「可是我覺得將軍的作戰計劃,有很大的漏洞,毫不可以地說,是不顧現實情況的一廂情願。」見到史迪威的態度,劉建業也開始有了火氣。

    「你這是藐視我作為指揮官的權威。」史迪威也回敬道。

    「你的計劃是和西面的英軍部隊齊頭並進,可是,將軍,你相信那只從仰光撤出來的時候,部隊只有1萬7千人,卻帶上了超過3萬5千的殖民官員和家屬,連帶大量私人財產的軍隊能有決心和意志堅守陣地嗎?他們可能對日軍展開反攻嗎?一支一心只想著如何逃跑的部隊,他還能打什麼仗?」劉建業指著外面的英國國旗,高聲的質問。

    「我現在明白的對你說,你只能留在臘戍。現在,你可以走了。」史迪威感到自己的權威被人直接藐視,氣得臉漲得通紅。

    「那我請求你撤銷我的職務,把我降為一個普通的步兵。我情願作為一名普通士兵在前線戰死,也不願意在後方眼看著失敗而無能為力。」劉建業一把撕開了自己的襯衫領子,大聲地說道。

    「那好,我滿足你的要求。你被派到同古去了。」史迪威同樣大聲地喊道。

    「將軍,不要這樣衝動。他畢竟是中國的最高統帥親自任命的,也是你親自提名的。你這樣做的話,會被人匯報到重慶的。」史迪威的參謀長赫恩准將聽到聲音,從外面走近來,小聲地對史迪威說道。

    「我不能就這麼算了。」史迪威對赫恩准將說道。

    瞭解史迪威齜睚必報性格的赫恩准將說道:「這樣吧,你可以下達一份命令,讓他以指揮部代表的名義前往同古督戰,這樣,大家面子上都好看。」

    「這個辦法不錯,就這樣辦。」史迪威說完,從桌上拿起了一張公文用紙,親自寫下了任命的命令,然後放在桌子上,對劉建業說道:「你現在就可以拿著這份命令前往同古報到了。」

    「謝謝,將軍。事實會讓你明白,你的做法會造成怎樣的嚴重後果的。希望到時候,你不會像現在這樣固執。」劉建業從桌子上拿起了命令,轉身走出了辦公室。

    「王上尉,請幫我聯繫一下還有沒有飛機了。我馬上就要出發到同古去。」從辦公室走出來,劉建業直接就找到了王上尉。

    「我剛剛查過了,今天已經沒有飛機了。明天早上有一架要飛到同古去運送藥品的飛機。」王上尉說道。

    「那好吧,給我留下一個艙位。謝謝。」說完,劉建業轉身回到自己的辦公室。

    第二天,劉建業坐上了一架小飛機,從臘戍起飛,直飛同古。

    21日起,日軍第5飛行集團以戰鬥機102架、轟炸機77架連續輪番攻擊、轟炸馬圭英軍空軍基地,擊毀28架,擊傷29架,致使這一地區英軍空軍基本上喪失了作戰能力。日軍奪得了緬南地區的制空權後,中英聯軍幾乎在毫無空軍支援的條件下作戰。

    史迪威在同古展開會戰的出發點,旨在迅速向日軍發動反攻,奪回已被日軍佔據的仰光地區,但是,從當時戰場總體形勢衡量,這種思路其實並不現實。首先,從盟國和日本對壘形勢看,由於日軍已控制泰國,日軍在緬泰長達千里的交界地區對緬甸形成巨大壓力。緬甸狹長的地理特徵使緬甸尤其是位於南端的仰光防禦需要從南到北投入極大的兵力,在英方並無防禦緬甸決心情況下,中國要獨力擔任這樣狹長的防禦地帶,事實上難以做到。因此,即使中國遠征軍奪回仰光,長期固守也相當困難,何況此時仰光出海口已受日本海軍威脅,難以充分利用。

    其次,史迪威包括最高統帥對日軍進攻緬甸的決心其實都估計不足。3月上旬,根據緬甸方面英軍抵抗軟弱、中國遠征軍開始出動的新形勢,日本南方軍決定「捕捉戰機,果斷作戰,迫使曼德勒附近之敵尤其中**隊進行決戰,盡量於短期內殲滅之」。預定在5月底前基本完成作戰。為此,該軍決定除以原第15軍繼續擔任進攻作戰外,再將第18、56師團及第三飛行集團等部增派到緬甸戰場,預定3月中旬至4月上旬到達。同時以第38師團及近衛師團各一部為預備隊。這樣,日軍實際準備投入作戰的部隊已達四個多師團,大大超過中國估計的二三個師團之數,而中國到日軍預定完成增兵計劃的4月上旬實際可投入曼德勒及以南地區作戰的部隊只有5個師,考慮到日軍的空中及火力優勢,以及其在包括與英、美軍隊作戰中表現出的強大戰鬥力,這樣的兵力對比對遠征軍顯然是不利的。所以,中國參謀團在事後的總結中認為,同古決戰目的如為擊破敵人,兵力「嫌過小」。

    再次,中國將主力投入同古地區,在軍隊的進退中都將受到友軍協同、交通、後方運輸和部分緬人蓄意破壞的更大壓力。遠征軍要實施同古會戰,關鍵是必須迅速集結數個師的部隊,在日軍援軍到達前,一舉擊敵取得成功。但按原定計劃,遠征軍除第200師外,其餘部隊需在3月23日以後方能到達曼德勒東北地區,而曼德勒到同古還超過由國內出動至曼德勒的距離,並且由曼德勒輸送至同古較之前一段運輸更為艱難。雖然後來由於各方努力,運送速度有所加快,但要搶在敵人援軍到達前集中同古,事實上仍無可能。馬圭英軍空軍基地被日軍襲擊以後,這一問題更加突出。

    在同古展開會戰還牽涉到一個微妙的戰鬥心理問題。由於最高統帥的讓步是在史迪威壓力下作出的,最高統帥對進攻作戰大有保留,這種態度通過各種途徑必然影響到前線將領。本來,遠征軍將領對史迪威就抱懷疑態度,如史迪威本人所說:「考慮到他們的歷史以及與外國人打交道的經歷」,「讓他們在這關鍵地區把兩個軍交給一名該死的外國人,而對此人又知之甚少,難以過多信任,未免期望過高。」尤其是這一外國人貫徹的又是為他們並不熟悉且和最高統帥意志不盡相同的進攻戰,前線將領的猶豫和觀望實可想像。緬甸戰役失敗的連環扣,很可能就由此拉開。

    事實上,從雙方力量對比看,欲在同古地區阻擊日軍並發動反攻的設想也不現實。日後的實際戰局進程顯示,中國裝備最精良的第200師加上龐大的第5軍直屬隊在同古抵擋日軍一個師團的進攻即顯得十分勉強,雖然後來有增援部隊加入,仍無法遏阻敵人的進攻,隨著日軍增援部隊的到來,不得不最後撤出陣地。因此,即使按照史迪威的計劃,再出動一個師兵力投入戰鬥,也很難實現擊垮敵人的目的。在這一點上,長期指揮中**隊作戰的最高統帥當然更有發言權,他對史迪威直言:「中**隊由於武器、裝備和運輸方面的缺陷,須三個師才能抵擋日本一個師,在這種基礎上發動進攻是根本不可能的。」同時提醒史,己方軍隊「一經後撤,倘無生力軍在其後方完成防禦陣地,欲其中止退卻,至感困難」。這些,雖然讓人不無洩氣之感,但又確是符合當時中**隊實況的經驗之談,實際上,當時中**隊3個師和日軍1個師團兵力上也只是相差無幾。所以,在同古展開會戰這一構想從一開始就顯得不那麼切合實際,其中蘊含了極大的風險。

    當劉建業乘坐的飛機降落在同古城西北約6公里的克永岡機場的時候,同古方面的戰事已經打響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