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民國軍旅之隨波逐流

大道小說網 第二百九十五章 出國(三) 文 / 國產坦克

    「我相信你一定不會讓校長和我失望的。不過,我還是要提醒你,53軍的那些東北人可不是容易對付的。」陳部長說道。

    「學生一定不會讓校長和辭公失望。」劉建業說道。

    「除了第53軍以外,軍委會可能還會給你補充一些技術兵種,另外,你的集團軍總部總還是要有一些直屬部隊的。」陳部長說道。

    「這個就要請辭公多多費心了。」劉建業知道,人員和裝備的補充,是由軍政部掌管的。現在,自己的老大陳辭修正好掌管這個關鍵部門,自然是不會讓自己受到委屈的。

    「這個事情,我表自然是不會袖手旁觀的。不過,我怕有其他的人會把手也伸進這個部隊裡來。」陳部長皺著眉頭說道。

    「辭公,學生有一句話,不知道當講不當講。」劉建業試探著說。

    「有什麼話,就儘管直接說,不要藏著掖著。我們都是軍人,說話要爽快一些。說錯了沒關係,我不會怪你的。」陳部長說道。

    「學生以為,這個時候,即使那些別的派系的人把手伸進來,最多也就是給我們安插一些兵源和軍官,一來是想在我們這裡摻上一些沙子,讓我們不能牢固地掌握這支部隊,二來,也是不想讓我們獨享這份殊榮。不過,他們就算把他們的人塞進來,也是無法撼動現在整個部隊的軍官結構。況且,他們就是摻沙子,也不能什麼歪瓜劣棗的都塞進來,我們不還要把關嗎?相反,如果我們這個時候一個勁地把他們全都堵在門外,話傳出去可就不太好聽了。有不少人都說我們土木系的人,打仗本事一般,只會打死仗硬仗,省下來的本事就全用在搞派繫上了。」劉建業小心翼翼地說。

    「這是誰說的?十有**又是那個何敬之手下的人造的謠。我們土木系的人不會打仗?他手底下的人就行了?有蔣鼎文和劉經扶這兩個大草包,就足夠丟他一輩子的人。說我們只會搞派系,他還有臉說,他以前當軍政部長的時候,沒少欺負我們,剋扣軍餉,拖延補充,他什麼事情沒幹過?」一聽到劉建業的話,陳部長就火冒三丈。

    「辭公,我們還是作出一個高姿態,這樣也好堵住別人的口,不給他們亂說話的機會。」劉建業說道。

    「這樣也好,我們就放出一個高姿態來,只要把關由我們來就好說。」陳部長說道。

    「還有一件事情,學生想請教辭公。」劉建業說。

    「說吧,趁著現在我還在這裡,想到什麼就說什麼。」陳部長爽快地說。

    「現在我國部隊基本上每個師平均下來是八千人,而按照美**隊步兵師編裝,使用三三制,三個步兵團,每團三個步兵營,總共九個營。團部的直屬連隊包括一個摩托化輕榴彈炮連(六門105榴彈炮)及一個摩托化戰車防禦炮連(57毫米炮12門)。美軍步兵班有12人,有十挺m1半自動步槍,一挺bar自動步槍,一挺狙擊步槍。美軍步兵師炮兵團有三個摩托化輕榴彈炮營和一個摩托化重榴彈炮營,總共有36門105榴彈炮和12門155榴彈炮。美軍步兵師還有一些額外的支持部隊,例如機械化騎兵連,獨立炮兵營,獨立戰車營,獨立防空營,獨立驅逐戰車營等等。除了後勤補給系統之外,美軍步兵師所有炮兵單位都是全摩托化,步兵團雖然沒有自己的車輛,但是師部卻有六個運輸縱隊可以負責部隊機動。他們的一個步兵師員額差不多要超過14000人,我軍與之相比差得實在太多,要是把部隊下屬的幾個師全都補齊的話,再加上軍和集團軍的直屬部隊,我們這個集團軍的員額總數,就要有十萬人了。這恐怕差得實在太多了,想要補充的話,一時之間也沒有那麼多的合適兵源。」劉建業說。

    「這的確是一個問題,不過,也不是沒有辦法解決。把你的新20軍和第53軍原先所屬的三個師部隊各裁掉一個師的番號,然後把裁掉番號的部隊裡的兵員和軍官補充到保留番號的部隊裡去。這個問題不就解決了嗎?」陳部長很輕鬆的說。

    「部隊裁掉番號,士兵補充進其他部隊容易,可是那些軍官就不好辦了。」劉建業說道。

    「實在不行就把他們送到青年軍那裡去。正好培我在那裡負責軍官培訓,就交給他解決好了。回去以後,我再找一下青年軍政治部的蔣主任,讓他從青年軍裡抽調一些知識青年補充進來,這樣也好方便部隊換裝。讀過書的人掌握新武器,速度就是比大老粗快得多。」陳部長說。

    「有這些青年軍補充進來,部隊整編的速度是會快不少。」一聽到這裡,劉建業就明白至少在目前,陳部長和那位從蘇俄回國的太子爺是政治上的盟友。否則,明顯就是作為太子爺以後政治資本的青年軍裡負責軍事事務的怎麼都會是土木系的幹將呢?

    「好了,事情談得也差不多了。我也累了,你回去忙你的吧。」陳部長站起來,對劉建業說道。

    「既然如此,辭公請放心休息。我告退了。」劉建業說完,向陳部長敬禮,走了出去。

    過了兩天,陪都的官方媒體上大幅刊登了最高統帥親自簽發的委任命令,宣佈以新20軍和第53軍組建第49集團軍,以劉建業為集團軍總司令,第53軍周軍長兼任集團軍副總司令,同時以原新20軍楊參謀長升任新20軍軍長。緊接著委任命令之後的就是軍事委員會的聲明,向外界公開宣佈應美國和其他同盟國家的邀請,軍委會慎重討論,決定派遣第49集團軍出國作戰,參加同盟國在太平洋上對日軍展開的反攻作戰。

    這一個消息一經公開,歷史引起全國一片熱潮。在報紙上許多的文章都充滿激情的說中國從1931年九一八事變開始,與日軍戰鬥了快14年,付出了極為巨大的代價,承受著日軍百萬軍隊的壓力,其間雖然也曾出國作戰,但是卻是在遠離倭國本土的緬甸作戰,如今,中**隊再次出國作戰,參加的卻是盟軍向日軍本土的反擊,其意義遠不可同日而語,這是中**隊的榮譽,也是中華民族的榮譽。有的文章甚至還充滿激情地喊出了一切為了抗戰,一切為了反攻,一切為了第49集團軍的口號。

    這些文章在極大程度的激勵起整個第49集團軍全體官兵的士氣的同時,也給全體官兵的肩上壓下巨大的壓力。萬眾矚目之下,第49集團軍只有打贏,而且要打得漂亮,才能給堅持了這麼多年抗戰,也企盼了這麼多年最後勝利的人民一個滿意的答案。

    劉建業在感受到這些壓力的同時,也感受到了萬眾矚目的一個好處。按照原先的整補速度,他的部隊想要補充完整的話,至少需要到這一年的五月份,而就在報道剛剛發出不到一個星期,他就感到他的部隊規模膨脹的速度實在是太快了。姑且不說別的,各支土木系部隊幾乎是把自己部隊原先作為壓箱底老本的精兵強將都抽調出來,補充到新20軍,第53軍這支在西安事變以後立即叛離少帥服從中央的東北軍部隊,也接收到了大批由東北軍長官公署從現存的各支東北軍部隊抽調出來的百戰精銳,就連剛被調到第53軍序列不久的榮譽第二師,也得到了從後方醫院裡傷癒歸隊的幾千名老兵的補充。新20軍自己也收到了從湖南調來的「新兵」部隊,只是連真正的文職人員都能看得出來,這些所謂的「新兵」手上都有多年扛槍留下的厚繭子,一個個戰術動作熟練的連一些新20軍的老兵都自歎不如。而第49集團軍因為現在身處廣西,更是被李白兩位長官以補充集團軍直屬部隊的名義強行的硬塞進了從桂繫起家部隊第七軍裡抽調出來的一個超編的加強團,而且還全都是清一色的作戰多年的老兵。至於其他的幾個派系,就不太好辦了,他們和第49集團軍幾乎沒有什麼淵源,就是想要插上一腳都沒有辦法。只有那位太子爺,憑借得天獨厚的優勢,向第49集團軍派進來幾千名學生兵和一些政訓軍官。

    在經過一番商議以後,第49集團軍的整編方案也在報請軍委會以後得到了批復,撤銷暫編35師,其所有官兵補充進其他部隊,暫編35師毛師長調任集團軍參謀長,戈副師長調任榮譽第二師師長,編余軍官進入教導隊。榮譽第二師前任汪師長被軍事委員會另有任用。經過整編的第49集團軍,每個師的員額都達到了原有的兩倍,也超過了美軍步兵師的編制。要想再壓縮編製,那恐怕是辦不到了。

    2月下旬,經過整編的第49集團軍五個師和集團軍直屬部隊集中在經過搶修以後的桂林機場和柳州機場,開始登上飛機前往錫蘭(現在叫做斯里蘭卡),接受換裝和訓練。

    整個中**事史上前所未有的大空運開始了。

    對於此次空運極為重視的美國政府不但出動了駐華的第十四航空隊和駐印度的第十航空隊的幾乎所有運輸機,同時還從太平洋其他地區調來了大批的運輸機加入此次空運,英國方面在亞洲的空軍力量裡的一大半運輸機,也被美國政府借調了出來。同樣對此事十分重視的國民政府也集中了中國空軍和民航的幾乎所有的運輸機,連著原先只供那些軍政大員們專用的專機也被抽調了不少。桂林機場和柳州機場一時之間忙碌異常,飛機的起降聲幾乎接連不斷。整整兩個星期,眾多的運輸機通過從廣西到錫蘭的空中走廊,把整個第49集團軍近十萬之眾來了一個大搬家。

    亭可馬裡,位於錫蘭東北海岸亭可馬裡灣西北部的小灣科迪亞爾灣的北岸,全國最大的天然良港,戰略要地,港口東北面臨孟加拉灣,海路北距印度馬德拉斯港285海里,東距新加坡港1453海里,南距加勒港212海里,西南距科倫坡港332海里。港口東部有亭可馬裡半島為屏障,船舶由南口進入,是當時英國在亞洲的重要海軍基地,港灣水深,進口航道深36.6米。港內有5個碼頭,可泊大型船隻。在劉建業的記憶裡,這裡後來成為斯里蘭卡政府軍和主張泰米爾地區獨立的泰米爾猛虎組織除了賈夫納半島以外的另一個血腥戰場。

    現在,亭可馬裡這座英國在東南亞的重要軍港旁邊,分佈著一個個被圍了一層層鐵絲網的大小不一錯落有致的軍營。一群群的黃皮膚黑頭髮的軍人搭乘飛機從不遠處的機場降落以後,就駐紮進了這些新近建成不久的兵營。這些軍人數量之多,大大超過了當地的居民數量,以至於一不小心看走了眼的話,還會以為這裡已經被從錫蘭的版圖上分離出去,成為中國的海外領地。

    隨著大批的外**人的到來,大批的大小商人們也從錫蘭各地追蹤而來。本來不是很繁華的亭可馬裡一下子就變得有一些小科倫坡的味道,到處都可以見到商人們的吆喝聲和不同風味的食品店舖。

    這些商人和店舖自然不會是想要主打做那些貧窮的當地人的生意的。在他們的眼裡,這些外**人才是身上到處流著油的。

    本來說,中**隊在當時全世界軍隊裡恐怕是待遇最清苦的了。原本,抗戰之前,一個**的少校軍官拿國難餉也能拿到七十塊錢,可是隨著抗戰的持久進行,國民政府財政狀況越來越惡化,加上許多的財政資金使用不善(換句話說,就是被貪污挪用了),為了維持軍費和財政支出,國民政府使用了濫發鈔票的招數,人為製造通貨膨脹,幾年之間以法幣計算的物價上漲了近千倍。抗戰之前的七十元法幣,足夠維持一家人的生活,到了抗戰後期,連一雙普通的布鞋都買不到了。而官兵們的軍餉數額始終沒有調整過。軍官如此,士兵們就更可想而知了。為了讓部隊官兵有一碗飽飯吃,甚至連黃威這樣的耿直甚至有些迂腐的清廉軍官都不得不在花名冊上造假,以假名字冒領軍餉,分發給部隊的官兵們用以維持生活。

    可是隨著第49集團軍奉調出國,加入美軍作戰序列,情況就大有不同了。第49集團軍不但部隊的編制,裝備,後勤,全都跟著美國人走,就連部隊的軍餉也有美國人以美軍軍餉兌換成錫蘭當地貨幣盧比發放。這個數額之高可是令所有的基層官兵們都為之咋舌。

    而且,美國人的後勤軍官還按照軍階的高低給每名官兵發放牛奶,餅乾,肉罐頭,香煙等生活補給品,保證每天必須的熱量供應。可惜,美國人的東西對於向來有著美食傳統的中國人來說,熱量倒是足夠了,營養元素嘛,聽美國的軍醫說也挺齊全的,就是實在不合乎中國人的口味。剛吃上這些美國貨的時候,官兵們還能嘗個新鮮,覺得味道挺獨特。可惜,兩三天下去以後,事情就不同了。美國人提供的伙食裡總是雞,肉,雨,火腿,胡蘿蔔,土豆,洋蔥這些東西,沒有中國人喜歡吃的新鮮綠葉蔬菜,吃著吃著,官兵們就開始有不同意見了。

    「怎麼每天都是這個味道,難吃死了。」「我的嘴角都上火了,怎麼還沒有新鮮蔬菜吃。」「每天都是麵包,我受不了,我要吃大米飯。」「俺們想吃饅頭,不想再吃這個硬邦邦的麵包。」

    就連劉建業在勉強支撐了幾天以後,也終於忍無可忍了。

    「拜託,你們以後能不能把採辦伙食的權利交給我們自己來辦?」劉建業帶著一絲哀求地說。

    「難道是我們的人剋扣了你們的伙食嗎?如果是這樣的話,我們的憲兵會來調查的。」美軍顧問雷蒙德上校說。

    「事情不是你想像的。實際上,我們實在是無法習慣你們美國人的伙食口味。你看看,就這麼幾天,我吃你們的伙食搞得我的嘴角都上火長瘡了。」劉建業指著自己的嘴角說。

    「我看還是由軍醫來解決吧。」雷蒙德上校一板一眼地說。

    「這個就不必勞煩軍醫了。我們只要能吃到我們喜歡的飯菜,一切問題都會解決的。」劉建業連忙拒絕了雷蒙德上校的好意。

    「我看還是先由軍醫來檢查一下比較好。」雷蒙德上校堅持自己的想法。

    「真的不必了,還是由我們自己來解決。我們中國人對解決這個問題很有心得。」劉建業連忙說到。

    經過反覆的交涉,美國人終於把操辦伙食的權力交給了中國人自己來辦。結果,剛剛第一天,美國人就驚奇的發現,中國人的飯桌上幾乎每個部隊的凡是都相差得太多,從大米飯到饅頭,從燉牛肉到紅燒魚,幾乎不同的部隊口味都不一樣。

    美國人自然是難以明白,中國人南北東西,不同地方的飲食口味差別之大,與口音的差別幾乎不相上下。

    當然,中國和美國兩個國家軍隊之間的存在的各種差異,實在不僅僅是一個伙食問題就可以包羅一切的。脫胎於德**事體系,後來又學習倭國和蘇俄軍事體系的中**隊與幾乎處處都自成一體的美**隊之間的差異,別的不說,從操典上來說,中美兩**隊的操典裡僅僅是隊列一個方面不論是從步幅還是步頻上來說,就差了不少,還有正步的姿勢,口令,軍禮等等不一而足。從制度上來說,美**隊的各方面正規化制度化,都遠遠不是還停留在一戰甚至一戰之前的中**隊所能夠比擬的,其各種條例,條令之多,規定之詳細,雖然劉建業已經做好了一些思想準備,但是當看到美國人送過來的整整三大本每本的厚度都可以與城牆磚相比的司令部制度彙編時,還是禁不住倒吸了幾口涼氣。

    「天哪,難怪美國人那裡律師的收入高,光是軍隊的司令部制度就這麼多,有誰能全部記下來,那簡直就是天才,不,是超天才。」劉建業看著這幾本制度彙編,簡直連把這些書撕碎了吃下去的心都有了。

    劉建業還在看著這些制度彙編發愣的時候,屋外就又響起了緊急集合號聲。

    「這些美國教官,簡直就是拿我的兵當猴子一樣訓。算了,現在還沒有結束訓練,等到結束訓練,到了戰場上,我會讓你們知道掌握了先進武器的中國士兵,絕對是世界上最優秀的步兵。論到真刀真槍面對面的打仗,你們美國人不行,離開了優勢的炮火和充足的補給,你們就什麼都不是。要是讓你們來打桂林保衛戰,恐怕最多兩個星期,你們就要撒丫子了。」劉建業一想到那些趾高氣揚的美國教官,心裡就不打一處來。

    當然,劉建業也很明白,自己的部隊現在說句難聽的,算是寄人籬下,等到訓練完了,還要跟在美國人後面去衝鋒陷陣。如果想要和美國人在作戰步驟做到互相銜接,至少少受一些有著粗枝大葉習慣,幾乎每次大戰都會犯下火力誤傷錯誤的美國人的傷害,唯一的解決辦法就是全盤接受美**隊的那一套,徹底融入美軍的軍事體系裡。

    為此,劉建業多次召開軍官會議,反覆向各位軍事主官們說明部隊現在的處境,告誡他們,只有全面的學習和接受美**事體系,才能在下面的戰事裡,避免無謂的損失。況且,在多軍兵種合同作戰上,在後勤供應體繫上還有另外的一些方面,美國人的確有他們驕傲的本錢。在我們還沒有達到美國人的那種技術水準之前,我們只有向他們學習,學習如何應對現代化的海空地一體化作戰。這些是在國內無論如何都無法學到的。

    鑒於部隊官兵們除了那些學生兵以外,很少有人能夠聽得懂英語,為了盡量減少未來與美軍協同作戰時候,因為兩軍之間溝通不順,而導致戰場事故發生的幾率,劉建業專門把那些從青年軍裡抽調來的幾千名學生兵,派出去跟著美國人學習美**隊的各種條令條例,對空對海聯絡方法等。這些人將在戰事打響之前被派往下屬各部隊,專門負責聯絡和傳令。

    對於中**隊裡的這些經過多年戰爭洗禮,與日軍的作戰經驗並不比美國人差,甚至有些方面還要豐富的多的官兵們來說,經受美國人的隊列和緊急集合,操弄現代化武器等訓練,除了在語言交流上麻煩比較多以外,最多也就是熟能生巧的問題,多聯繫聯繫,也就可以掌握了。但是,為了應對在太平洋島嶼爭奪戰裡必不可少的兩棲登陸作戰而開展的訓練,那才是真得要命了——

    這幾天,因為下雨時候打雷,把貓給打壞了,所以,就沒有能夠上網更新,實在是抱歉。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