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抗日之神鷹天降

《》章 節目錄 第三百八十九章 經濟對策 文 / 中國神鷹

    對於各項事業蒸蒸日上的安徽來說,陳際帆來得正是時候!

    文化界現在正爭論不休,議題主要是抗戰勝利後的國體問題。有的說要仿照蘇俄的集權模式,在一個領袖的領導下,各政黨參政議政;有的說應該改組政府,吸收**和特區領導人進入政府;有的乾脆鼓勵陳際帆一統天下。這個問題還沒完,接著又是土地、資本等敏感問題,和列強的外交問題等等,總而言之內政外交都要爭論一番。

    與文化界熱熱鬧鬧不同,科技界得到了特區發展委員會在資金和政策上的大力支持,學者們不管是被校友同僚拉來,還是自願慕名聚集,只要在發展委員會註冊登記,即可獲得一筆安家費,然後便可以受聘於大學或是組建研究所和學會。

    發展委員會為此專成立了一個機構,主要是服務於科研人員和機構的,包括提供科研資金、劃撥土地、購置儀器和圖書、申報專利和著作權,以及為科技人才本人及家庭提供服務,包括發放薪水、提供公寓、僱用保姆、為家人提供工作等。目的就是在現有條件下盡可能地給科技人才提供方便。

    對於這些從全國乃至世界各地匯聚而來的精英而言,安徽就是天堂,這裡不但物價平穩、物資充裕,而且官員廉潔,行政高效,氣氛自由,更重要的是這裡能提供科研項目的資金和物質支持,並且由於學者的聚集,使得學術氣氛相當濃厚。

    實際上,安徽經過四年多的發展,已經成為了世界矚目的科研中心。國外許多大學都和這裡建立了友好關係,雙方可以互派訪問學者和留學生。從安徽特區派出的留學生,無一例外都能獲得經費贊助。

    當然,這一切的背後,是特區發展委員會在籌措資金上的焦頭爛額。

    錢,才是支撐起這一切最重要的力量!

    特區金融委員會主席,首席經濟學家馬寅初教授可謂煞費苦心。這位當時中國的首屈一指的金融人才,不僅身兼安徽大學商學院主任的課,還要參與到貨幣發行、物價穩定,貿易平衡,產業調整、稅收核定等繁重的事務中去。

    1943年正是全國物價漲得最離譜的一年,官僚資本囤積居奇、國統區濫發紙幣。而且國民政府單方面開放黃金市場,使得資本瘋狂投向重慶,炒作黃金。此風迅速波及安徽、河南等省,造成資金大量外流,嚴重影響了安徽的經濟。

    不僅如此,經濟的發展使得貧富之間的距離拉大,富人消費奢靡,不但影響了經濟投資,而且帶壞了社會風氣,一些地方幹部的**開始出現。

    這就是陳際帆回到安徽時面臨的局面。

    「馬老,您看是不是有必要給陳總司令匯報一下?」看著馬寅初心力交瘁的樣子,他的助手不忍心。

    「陳將軍帶兵在外,有多少事要他操心?我們如果連這點事情都辦不好,還有什麼臉面去見陳將軍?」

    「馬老,話不能這麼說,所謂『當局者迷,旁觀者清』,陳將軍隨時軍人,可對經濟方面一點也不陌生,您不記得他在您面前提及的凱恩斯主義了?」

    馬寅初把桌面上的文件一合,「對對,你看我都忘了。把咱們編製的《五年經濟計劃綱要》、《特區稅收調整方案》還有《關於穩定金融、物價,打擊投機若干辦法》都拿出來,咱們就聽聽這位天才將軍的意見。」

    陳際帆能有什麼意見?經濟這東西可不比自然科學,也不比軍事,這裡面變量太多,相關因素也太多。遠非兩個公式能說得明白的,也不是坐在辦公室裡閉門造車能夠吃得透的。

    不過,陳際帆有的東西比這個時代所有的經濟學理論都有用,那就是後世中國在經濟建設中積累的經驗和教訓。

    果不其然,當馬寅初見到陳際帆,在他面前擺出一大堆問題的時候,陳際帆很感興趣。他必須感興趣,因為這裡面的中心是一個『錢』字。沒有錢,就沒有軍餉,就沒有上百萬大軍的戰鬥力,沒有錢就無法得到軍隊所需的衣物、裝具、藥品以及武器彈藥。沒有錢就無法繼續投資,無法改善工農業產能,最為嚴重的是,沒有錢根本無法在穩定匯率、平抑物價,打擊投機等方面居於主動地位。

    安徽雖然有自主發行貨幣的權力,可正因為這樣馬寅初才更加小心謹慎。濫發貨幣簡直就是搶劫,是對自己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信用的無情踐踏,是自取滅亡之舉。馬寅初是萬萬不敢這樣的。

    「馬老,您辛苦了!」這是陳際帆說的第一句話,聽得馬寅初一陣溫暖。

    陳際帆接著道:「我雖是軍人,也懂得經濟戰線的殘酷和複雜。您既然瞧得上我這個末學後輩,我也斗膽提幾個建議供您和專家們參考。」

    馬寅初和助手們一聽,這陳際帆還真有話要說啊,互相欣喜地一望,趕緊道:「總司令請說!」

    「以我們現階段的處境來說,經濟表面是錢的問題,但說白了還是個物資短缺的問題。物資短缺就要加大生產力度,加大生產力度有需要更多的投資,那麼,錢從哪裡來?當然不是印鈔票而來,而是要廣開源流。」

    「將軍說下去。」馬寅初來興趣了,他想聽到點有用的。

    「首先是改革稅制,增加稅種。」見馬寅初有些失望,陳際帆趕緊解釋道,「當初**在貧瘠的農村,不但徵兵,還要徵糧征餉,人民的負擔不可謂不重,為什麼人民反而支持呢?這是因為,稅收有制度,而且還體現公平性。『不患寡而患不均』,所以我的第一條建議是,開徵個人所得稅和奢侈品消費稅。」

    陳際帆此言一出所有人震驚,個人所得稅並不是什麼新鮮東西,只是在中國沒有實現,而且由於社會流動人口太多,操作起來有難度。

    馬寅初語氣有些顫,「將軍能說得詳細點嗎?」

    「個人所得稅的徵收不但可以大大增加政府收入,而且能調節社會貧富分化。不過,要實現必須有合理的戶籍登記制度,要一改過去鬆散的社會管理,一改小政府、大社會的模式,強化政府的社會管理職能。這一點我會在以後講,先生只需在特區議會上提出提案,說服參議員們形成法律就好。但是有一點,提案必須建立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決不能閉門造車。」

    馬寅初服氣了,這個陳際帆還真是個天才。他沒想到陳際帆只是借鑒了後世那個時代的經驗而已,那個時代政府什麼都在管,結婚、生孩子、就業、建房、工商、教育甚至城市管理。二個人所得稅對陳際帆而言並不陌生。

    接下來陳際帆開始講述關於起征奢侈品消費稅的問題,汽車、珠寶首飾、高檔服裝、高檔傢俱燈飾以及香煙、酒類等。娛樂業、高檔餐飲、賓館,甚至包括未能禁止的賭博和色情業都要課以重稅。

    馬寅初認真地在本子上記著。

    「第二是成立獨立的海關,並且打擊走私。對我們需要的機器設備、武器彈藥、科研儀器設備、醫藥、燃油、原材料等可以零關稅,對一般性生活用品可以徵收適當的關稅,對奢侈消費品和農產品必須增收高額關稅,同時嚴厲打擊走私。具體操作我是外行,先生自會斟酌。」

    「等等,成立海關是一個主權國家才能做的事情,我們這樣做是否會……」

    「先生不必顧慮,我們是特區,成立海關不僅要起到增加收入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宣示主權存在,以前有外國人把持海關的歷史不存在了。」

    「好!」

    「第二是想辦法吸引社會資金,可以考慮提高儲蓄利率,發行公債等。這一條是否慣用,主要還是看社會對我們的信任,我不多言。」

    「第三就是要把握住現有的資金不外流,我的建議是成立若干規模的控股公司,經營鐵路、建設、郵政、石油、鋼鐵、冶金、機械、電子等關乎國計民生的領域,這些公司必須有嚴格的財經制度,具體就是成立相應的銀行來給他們當出納,以防止資金用於非生產型領域。」

    「第四是加強民族工業的監管,既要在資金、原材料、土地、能源等方面予以支持,又要在稅收、工人福利方面加強監管。要求他們切實執行特區勞動法,依法納稅、依法提高工人福利待遇。對於違法經營著堅決嚴懲!」

    「第五是加強交通運輸的管理,要優先保障戰略物資的運輸。防止任何形式的走私和**。」

    「第六,也是最重要的,就是要防止重慶那邊官僚資本的滲透,這方面要加強銀行的監管力度。所有的資本流動和經常賬戶必須監控,對銀行的信貸、投資、行業間拆借等要加強監管,要立法!對民族工業的信貸必須監控,保證他們能夠將資金用於生產領域。對地下錢莊、黑市等要重點打擊。」

    「最後就是貿易方面,對糧食、食鹽、煙草、鋼鐵和其他金屬、設備、布匹、煤炭、木材、礦山等都要實施專賣,而且對國統區過來的消費品也要徵稅。對於國統區企業的大宗商品採購,必須通過合理的預算。」

    陳際帆一口氣講了這麼多,馬寅初等人也像個小學生一般記著,簡簡單單的幾條其實是後世經驗的結晶。比如後世的香港只是一個特區,它也有自己獨立的海關。比如加強監這些建議,有的來自計劃經濟時期的政策,有的來自改革開放後對付金融危機的辦法,總之陳際帆想到哪兒說到哪兒。

    但是這些東西對馬寅初這個畢業於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大學者而言,簡直就是寶貝,他感歎這位將軍的天才之餘,也感歎在經濟領域不能照搬學校,更不能照搬美國。

    「先生,發展委員會以前是咨詢機構,慢慢地要變成行政機構了,換句話說,這裡面很多專家將要變成政府公務員,剩餘的部分要議會去。你們既是法律的執行者,也是法律的制定者,這是不正常的、非常時期暫且如此,以後要慢慢改過來。發展委員會可以設在議會,為立法提供依據。」

    馬寅初感歎道:「將軍一席話真是勝過馬某讀過的所有書,學無止境,此言不虛。敢問將軍下一步要幹什麼呢?」

    馬寅初的意思是在這個節骨眼上你跑過來,不會僅僅給我提一點建議吧。

    「不瞞馬老,際帆此次回來,主要是代表『神鷹』的軍人們和文化界、科技界和教育界的學者們進行溝通,如果有時間還要和實業界的企業家們進行座談。抗戰尚未結束,我大軍厲兵秣馬準備北征,根據地卻出現了一些不和諧的因素。這讓部隊很不安心,我這個帶頭人,自然想回來看看到底怎麼回事?馬老放心,在特區,我依然會遵守基本法,尊重每一個合法公民的言論自由,但是我也有話要講。」

    馬寅初當然放心,這位手握重兵的軍人,從他還是一個團長開始,從他只有幾個縣的地盤開始,就有意識地推廣法制意識,普及民主觀念。這一點已經遠遠超出了時代,得到了知識分子的廣泛讚譽。

    馬寅初道:「將軍既有心,鄙人自持在學界還有幾分人脈,不如由我來安排吧。」

    「馬老不必著急,剛才我講的主要是拓寬收入渠道,還有一些花錢的建議要對發展委員會諸位先生說,等我們把這些事情處理了以後,再向學者先生們討教。」

    「也好。工事談完了,老夫站在一個長者的角度說幾句,將軍等人很年輕,可不能因為公事而忘了終身大事啊。大伙都關心得緊,上門說媒的踏破門檻。沒有將軍的首肯,我哪敢做主呢?古人云『成家立業』,『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這好像就說的將軍您啊。您要在不考慮這些事,人家該指我馬寅初的脊樑骨了,說我這個老東西家裡居然討了幾個老婆。再看看人家陳將軍等年輕人,到現在還沒著沒落的。」

    「陳際帆不好意思笑笑,「來之前我的參謀長也是這個意思,不過要先忙完公事。到時候晚輩請馬老做媒。」

    「這麼說將軍是有意中人了?哪家千金竟會有此福分,可喜可賀啊。」

    「這事以後再說,請馬老先安排我和主管財政、工業、農業和科技的官員們見見面,我有話要說。」

    胡雲峰在陳際帆出發之前,硬是以參謀長的名義命令何春香同行,意思就是給陳際帆創造機會,這小子也有私心。他知道以前蘇家小姐對陳際帆有好感,但是他心裡一直都喜歡蘇家小妹,沒敢說出來。既然頭喜歡春香,那他就不客氣了。

    這場名為「經濟座談會」的見面會就在淮南原司令部裡進行。大傢伙聽到總司令回來的第一件事就是過問經濟,驕傲之餘也有些壓力。不過馬老對陳將軍讚不絕口,說連他自己都佩服陳將軍在經濟上的水平,大傢伙去聽聽,交流一下有好處。

    而陳際帆也為了這次回來的整頓做了最充分的準備,他抽空讀了很多經濟學的書,再結合自己過去的所見所聞和現在的狀況有了自己的想法。能夠擔當特種兵老大的人,必然是一個學習能力超強的人,只要他願意,就能夠學到實質性的東西。

    現在他必須願意,因為百萬大軍遠征東北,這可不是開玩笑的。

    由於沒有搞土改,在農村執行政策必須小心翼翼,避免激化本來就已經很脆弱的階級矛盾。在城市,受重慶方面影響,投機風潮日益嚴重;資金的攤子鋪得又寬。軍餉是錢,士兵吃穿用是錢,修路要錢,投資工廠礦山要錢,購買原材料和設備儀器要錢,辦教育要錢,搞農村普及醫療要錢,修繕水利、投資農業要錢,搞科研更要錢。此外還要預防災荒、疫情,進行社會福利救濟等,還有越來越膨脹的行政體系更是一筆不小的開支。幸虧馬寅初教授當初極力鼓動自己發行貨幣,否則這一切簡直就是空談。

    陳際帆多次提及削減農業稅,但是殘酷的事實證明,這只是一個空想,當時的中國社會還是一個以農業為主的社會,農業稅是財政的主要收入來源,根本無法削減。

    不能削減農業稅,則佔人口八成以上的農民仍然不能成為消費的主體,換句話說大部分人家常年勞作也只能換個溫飽。

    當然,在這樣的亂世,能混個溫飽就已經是天堂了,況且政府還在不斷改善道路交通狀況,修繕水利工程,而且看病、讀書幾乎也是免費,所以農民根本沒有任何怨言。

    而民族工業也得到了大發展,首先是根據地行政效率高,比較廉潔。(沒法不廉潔,一來錢很緊張,二來言論自由,監督機制很有效)其次是能得到貸款支持,第三,大量的軍事訂貨成了民族工業最大的生存來源。當然,他們的負擔也絕不輕鬆,除了上繳稅費,還要支付不菲的工資。**領導的工會雖然已經改變了鬥爭形式,但是沒有一個資本家敢在工作時間、勞動報酬、福利和勞動保護上掉以輕心。工會裡除了宣傳好手就是法律專家,資本家為自身的利益,根本不敢招惹他們。

    儘管如此,民族資本還是趨之若鶩,因為這裡資金、勞動力、原材料等能夠得到保證,市場穩定,貨幣更穩定,這樣的投資環境簡直就是天堂了。

    商業貿易的繁榮幾乎是必然的,儘管軍事需求佔據了大量資源,但是用於民用的材料、能源等依然有一定數額的保證。為了保證農民和城市失業者能夠換口飯吃,各城市還抽出資金規劃了市場,給他們提供臨時攤位。

    為了促成就業和繁榮,城市裡想盡辦法能夠提供更多的崗位,比如黃包車、渡船,收垃圾、城市保潔、碼頭車站的搬運、送報紙等。當然,這些遠遠不夠,吃飽飯的農民總想在農閒季節進城打點零工混點散錢貼補家用,所以這點就業崗位杯水車薪。

    大家也想從陳際帆這裡聽到一些建議。

    陳際帆自然是有想法的,任何一個現代的穿越者,只要懷著救國救民之心,都會有許多在那個時代看起來非常天才的想法。

    「好吧,既然大伙都提到如何更多解決就業的問題,那麼我就談談想法。」

    「就業,說小點,關係到千家萬戶改善生活水平,關係到社會穩定,社會治安。說大一點也是我們整個經濟工作中最重要的一環,就業不暢,生產就會受到限制,就會影響上游產業的供給,使得社會蕭條,物資更加匱乏。所以,有幾點供大家參考:

    第一、政府要千方百計開發崗位,比如公共工程,比如城市管理。但這些還不夠,還要鼓勵民間資金投向商業、餐飲等這些能夠吸引大量就業的領域。鼓勵他們興辦澡堂、修鞋、理發、修理鐘錶、配鏡、裁縫等這些服務行業,也要鼓勵民間投資釀酒、搾油、醬油、醋等小作坊。同時出台管理辦法,規範他們的商業行為。

    第二、千方百計延長產業鏈條,哦,這個的意思就是,比如說麵粉,可以製成饅頭包子,也可以做成麵包、蛋糕。再比如說,煤炭,可以利用粉末製成煤球,這樣無形中又增加了就業。

    第三、要加大就業的培訓,很多勞動力都是進城的農民,他們沒有文化,沒有技術,只能做那些粗笨的活,不但掙錢少,而且也很苦,很受人欺負。現在我們的建設正在蓬勃發展,各方面都需要技術工種。所以政府要加大這方面的力度,當然,為了促成此事的積極性,可以和用工企業簽訂合同,收取培訓費。時間長了,這項事情也可以交給民間去完成。

    陳際帆說的這些其實很簡單,但是超越時代就是不一樣,每一條想法都是天才的。

    「說完城市,再來說農村。諸位千萬不能忘記,沒有農村、農業和農民,就沒有這個社會的穩定,所以行政管理的重點要放在農村。我們都希望在農村實施民主,目的就是保障農民權益,緩和階級對立,而且把千千萬萬的農村更有效的組織起來,才能保證軍隊的兵員、糧食和軍餉。關於這一點,我們前面有成功的例子,我不想多說。我要說的是,無論我們怎麼努力,都無法避免土地兼併這一存在了幾千年的趨勢,所以我們要對農村的地租徵稅,要對多餘的土地徵收土地超額經營稅,這樣不但能增加地方政府收入,而且能大大緩解資本向土地流動,引導這些資本投入到城市,解決更多的就業。」

    「太好了!」馬寅初帶頭鼓掌,「無論此事是否成功,但是將軍憂國憂民之心可昭日月,將軍提出的辦法不但新穎,而且可操作性極強。您放心,我們去做就是!」

    「馬老過獎了,我們這些上位者必須記得,關注民生!只有人民安居樂業,我們才能集中精力做更大的事,否則社會矛盾激化,動盪不安,一切都是空談。我們七個人回國拉隊伍抗日,有三個目標,一是殺鬼子,趕走侵略者,二是盡其所能讓百姓的日子好一點,讓國家少折騰一點,第三也是長遠目標,我們的百姓絕對不能總是這麼窮,他們有權利享受更好的生活,國家也不會總是這麼弱,總有一天,中國將會在政治、經濟、文化、科技、軍事等領域等成為世界強國,到那時,世界將不敢忽略中國的聲音!」

    下面鼓掌,除了鼓掌還能說什麼呢?陳際帆這一番話,國民政府任何人都說不出來,因為他們從沒有好好想過民生乃是國之根本。

    「最後一項就是關於政府花錢的問題,這點最難。這麼大一個攤子,錢再多也不夠花,我對此事比較外行,就提一個順序,首先是軍費,但是軍費要核算,軍隊再大,再強也不可能像無底洞,這一點你們可以和鄧方順主任協調,要有法律,我們不能苦了士兵,但是也不能影響建設。」

    「其次是投資,像馬鞍山鋼鐵廠的擴建,各工廠、礦山、鐵路的建設,農村道路、水利設施的建設,農業科技的投入,城市的公共基礎設施像水、電交通等的投入,這些有些是有收益的,有些沒有,這就需要統籌規劃。」

    「第三是教育,一定要想辦法做到五年制的免費義務教育,要加大掃盲的力度。吸引社會資金興辦中學、職業學校等。大家必須明白,一個沒有文化的民族是沒有前途的民族,是注定要挨打的民族。」

    「第四是科技,這一點想必大家深有體會,這一塊的投入可能超出了政府的預算,甚至數目不小,但是,咬緊牙關都要上!我們和日本人打為什麼這麼辛苦,因為我們連一輛汽車、一門大炮都不能造,而人家什麼都可以,這就是科技的巨大差距。在座所有的人都要明白,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

    「最後才能輪到政府行政經費,包括在座諸位和千千萬萬同事的薪水。你們的薪水不高,辦公環境簡陋。但是這一切都是暫時的,只要大家懷著一顆服務人民的心,時常提醒自己,只要不貪污**,不搞權力尋租。我陳際帆就能想盡各種辦法,讓大家的生活好起來,我們會盡量節省軍費,給大家改善生活。但是請務必保持為民服務的本質,拜託了!」

    陳際帆站起來深深地鞠了一躬。

    在場一百多人見陳際帆這樣,趕緊站起來,「將軍不必這樣,國破如此,上有將軍率軍保家衛國,下有黎民百姓擁護,我們只求為多難的國家多做一點事情,不敢有所奢求!」

    「但是諸位請注意,任何人都不要以身試法,貪污**、以權謀私對我本人而言視同叛國,你們對汪兆銘口誅筆伐的時候,請記住,一個人不論過去為國家為民眾做了多少好事,只要他貪污,也是晚節不保,身敗名裂!陳際帆一番話雖然簡短,但是句句實在。提出的建議不但解決了政府人員的難題,也增加了他在這些人心目中的威望。大伙都覺得,這個陳將軍什麼都懂,什麼都瞞不過他,還是跟著踏踏實實做事好!

    但是知識界就不一定了,所以陳際帆決定先從比較單純的科技界著手,把自己的理念講出來,爭取能夠得到絕大多數人擁護與支持,未出兵東北打下最堅實的基礎。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