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抗日之神鷹天降

《》章 節目錄 第三百九十章 科技前瞻 文 / 中國神鷹

    關於科技,陳際帆是有很多感觸的。尤其是當發展委員會沈宗翰教授把一竄常常的名單遞給他時,他被深深地震撼了!這裡面不但有他知道名字一些科學家,而且還有更多的名字他聽都沒聽說過。

    比如一個名為王助的飛機設計工程師,光是聽這個頭銜就來了興趣,然後一看簡歷,好傢伙,人家是波音公司的首席飛機設計師。不僅參與過多種型號戰鬥飛機的設計,而且還獨立設計過水上飛機,老天!現在這位王助工程師已經申請到軍政大學的研究資金,為「神鷹」空降兵設計滑翔翼飛機,據說可以一次承載三十名士兵和裝備。(確有其人其事,不是瞎編)

    最令陳際帆吃驚的,是現在雲集在安徽的核物理、高能物理等方面的人才居然不下十人之多。這是什麼概念?要知道這些人中的任何一個都是國寶啊,比如他知道的錢三強教授,在這裡面也只是排到中間。

    原先他最擔心的是研究雷達、導彈和計算機等最前沿學科的人才不夠,現在看來這種擔心有些多餘,不缺!特別是他找到了一位專門從事抗生素研究的,這簡直是如獲至寶了。

    「將軍不要高興得太早,」馬寅初看到陳際帆一臉得意忘形的樣子勸道,「他們這些人固然是國寶,可很多人還真不是衝著您來的。」

    「我知道,他們是衝著這個國家來的,我在他們眼中估計也就是個軍閥,是地方實力派。」陳際帆自嘲道。

    「不不,將軍切不可妄自菲薄,這些人懷揣報國夢想,很想找一個地方施展所學,又不想過多過問政治,對將軍您缺乏瞭解。很多人還只是停留在做學問的階段,還沒有真正施展才華做些有用的研究,因為他們擔心,這些研究會變成武器屠殺中國人。」

    「馬老,看起來我還真的要和他們見見面,您說得對,要加強溝通。中華民族的復興大業不僅僅要求軍人的參與,只有科技振興才是真的振興。」

    馬寅初道:「將軍在北平光復的時候發表了一番話,我以為對振奮軍隊士氣是很有作用的,但這番話同時也得罪不少人哦。科技界很多人不瞭解將軍的為人,裹足不前,幾所大學嚷嚷著要回到當初辦學的地方去,人心很散。要不是經費問題,他們說不定早走了。」

    陳際帆道:「國土恢復,大學該搬的還是要搬遷,像北大、清華、南開三所大學,這麼困難的情況下還在昆明設立西南聯合大學,如今他們有理由搬回去,去實現他們救國救民的理想,至於經費,還請馬老費心,大學搬遷的經費一分都不能少,就算是軍費有虧,也不能虧待他們。」

    「幾位校長找過我,我的意思呢是不忙,一來東北還未光復,平津一帶尚處在前線,去了不太安全。二來經費也很緊張,幾乎每一個留學人員都要申請研究資金。不要說興建、租賃研究場所,就是購買儀器設備也是一筆不小的開支啊,還有圖書、印刷,僱傭人員。如果每一個人都申請,我這裡恐怕要破產了。」

    「馬老不必擔心,關於科技資金這一塊,我有辦法,到時候您和幾位財政金融專家也要在,這事和錢有關,而且我保證是一個很新鮮的東西。」

    陳際帆這話又把馬寅初的胃口給釣上來了。他覺得這個年輕人肚子總有很天才的想法,怪不得人家在政治軍事領域都能如魚得水。

    為了表示誠意,陳際帆決定請馬寅初幫忙印製精美的請柬,自己親自署名,並且把會面命名為座談會,在淮南最大的「謝安飯店」舉行,這個飯店是供銷總公司投資的,「神鷹」在裡面擁有股份,這筆錢是當初部隊還很小的時候投入的,陳際帆覺得這筆錢該派上用場了。

    無論是文化界還是科技界,無論這些精英是否認同陳際帆,都不論否認他和他的戰友是這個時代當之無愧的民族英雄,也無法否認安徽的局面正是這位青年將軍一力促成的結果。

    所以他們必須得給面子。先是幾位德高望重的大學校長給了面子,接著青年才俊們也放下手中的講義和研究,穿上自己的西裝或長袍按請柬上的時間來到「謝安飯店」。

    當然,在他們不知道的地方,有「神鷹」副參謀長李濤全權指揮的安保部隊在暗中進行保護。這個李濤最擅長的就是情報工作,而且也深知國寶級專家們安全的重要性,所以在陳際帆給他的很短時間內就組建了一支安保部隊,動用了「鷹眼」中大部分資深特工,而他的副手正是隨陳際帆而來的何春香。

    陳際帆特意穿了一身便裝,是他專門找人定做的中山裝,他確實穿不慣長袍。再說自己一臉軍人的氣質,穿上長袍好像也比較彆扭。

    由於沒有那麼多汽車,陳際帆索性讓王繼才出一筆錢把城內所有黃包車全包了,然後讓戰士們化裝成車伕到各個大學、研究所去把科學家們一個個接來,而他本人則滿面春風地站在飯店門口迎接。

    當幾百輛黃包車雲集在「謝安飯店」門口的時候,是何等壯觀的場面啊。這樣的盛況自然是少不了記者的,他們都是經過嚴格審查才被允許進來採訪的。

    科學家和教育界前輩們到了以後,先是互相寒暄,還是葉企孫、張伯苓等長者比較懂得人情世故,率領後輩們趕緊上來和陳際帆打招呼。

    北大校長蔣夢麟是在河南救災的時候認識陳際帆的,當時他的身份是中國紅十字會會長,正當他不遺餘力募捐賑災,不顧疲勞奔波於重慶各界的時候,是陳際帆率領他的部隊在河南各地毫無怨言地救災賑災。那一段時間是他最感動的時光,是他一生中最快樂的時光,因為他看到了國家和民族未來的希望,所以回去後他促成西南聯大向安徽搬遷。

    清華大學梅貽琦本來對軍人素無好感,也是聽蔣夢麟和張伯苓兩位德高望重的校長之勸,才答應過來。不過,當他聽到老同學周恩來都對陳際帆讚賞不已的時候,他才下決心過來。

    結果是,這裡確實好!教授們不在在上課之餘上街做小生意貼補家用,學生們更不用像叫花子一般艱難求學。安徽下撥的辦學資金相當充裕,基本解決了後顧之憂。而且管理這些資金的,正是他們知識界的人,這下是真的放心了。

    搞科研的人大多不善言辭,他們在陳際帆要麼拱手,要麼拿下帽子將身體微微一欠,年輕的乾脆在陳際帆的軍禮下鞠了一躬。

    會議搞得真的很濃重,陳際帆這位後世穿越者對開會這行可謂是輕車熟路,為了顯示隆重,會場拉了很多條幅,什麼「科教興國」了,「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了等等之類的。擺滿了很多鮮花和植物。為了表示平等,會場自然沒有主席台,只有一個點綴著鮮花的發言台,上面設了一個麥克風。下面每一張椅子靠背上都有一個名字,每八張椅子圍成一圈。旁邊有經過嚴格培訓的服務員在微笑著招呼。

    科學家們哪裡受到過這樣的待遇,還真有些不習慣,不過他們也知道,這至少說明人家是精心準備過的,是很有誠意的。

    見面會終於開始,當所有被邀請人員全部到齊的時候,陳際帆才在馬寅初的陪同下快步走進會場,走到屬於他的那個座位。這一桌有:教育學會會長郭秉文、南開校長張伯苓、北大校長蔣夢麟、清華校長梅貽琦、中科大校長葉企孫、河南大學校長張仲魯、齊魯大學校長舒慶春,加上陳際帆共八人。

    這可讓陳際帆覺得受寵若驚了,此刻他只能像個小學生一般唯唯諾諾,小心翼翼地給這些前輩們斟酒。而在座的這些前輩無論是否喝酒,都不好意思拒絕陳際帆的好意。

    幾十桌的酒全部斟滿後,陳際帆端起自己的杯子道:「在座的都是中華民族未來的希望,我謹代表『神鷹』將士和特區軍民歡迎各位來到這裡安家、辦學搞研究,請!」

    說完拿杯子向各位校長們致意,一口喝完。

    大廳之內觥斛交錯,大家也很高興。

    陳際帆道:「諸位不要見怪,際帆冒失把大家請來,是想借此機會交流一下。今日宴會是我個人請客,而我本人也是窮光蛋,錢是給這家飯店的老闆王繼才先生借的,以後用薪水還好了。」

    陳際帆的話讓下面的氣氛輕鬆不少。實際上來到宴席上的大多都是年輕人,比陳際帆年輕的大有人在。

    酒喝完,大家公推中國科技大學校長葉企孫代表科學界講幾句來答謝陳際帆。這位葉企孫可不是一個可以忽略的人物,他是中國物理學界的泰斗,是著名的物理學家和教育家。舉一個例子,建國後的23位「兩彈一星」元勳中,有9人是他的學生,2人是他學生的學生,在座的物理學巨星中至少有一半是他的學生。就是這樣一個德高望重的老前輩,看到安徽蒸蒸日上的工業,提議在安徽成立中國科技大學,把科研成果變成工程,變成實際的生產力。而他本人也被推選為當之無愧的首任校長。

    年近半百的葉企孫先生很謙遜地站了起來,走到發言台,開始致辭:「尊敬的陳際帆將軍,尊敬的各位學界同仁:今日是一個值得紀念的日子。因為這裡集中了當今中國的科學精英,大家懷揣報國夢想輾轉於各地,終於找到了一片淨土,可以安心做學問,可以搞一點對國家有用的研究,這,首先要感謝陳將軍,感謝他們這些一直奮戰在抗日前線的軍人,是他們的犧牲才換來今日之安定局面。如今倭寇還未完全退出我國土,東北九省之地仍然在日寇鐵蹄下呻吟,陳將軍又要秣馬厲兵,準備被征東北,在這裡我代表所有學界同仁,預祝將軍馬到成功,早日凱旋,也預祝我們這個多災多難的國家,能早日走上富強之路。請各位舉杯,共同答謝將軍盛情。下面請陳際帆將軍給我們講話。」

    下面一片掌聲。

    陳際帆的確是有話要講的,他就是征服全世界,也不敢在這些科學泰斗面前有所放肆,所以他的講話不是訓導,完全是一種交流。

    「各位,今天冒昧把大家從講台上,從實驗室和圖書館請來,是想真誠地和大家交流一下的。」

    陳際帆的開頭平淡無奇,但這樣反而引起了大家的好奇。

    「我中華民族孱弱太久了,但是我中華仁人志士從未停止過拯救祖國的步伐。民國二十年倭寇佔我東北,民國二十六年掀起全面侵華戰爭。不但佔我土地,屠我同胞,更打斷了我中華富強振興之路。而今陳某所率大軍,國民政府軍,**領導的軍隊和北方的抗聯仍然在前線與日寇殊死拚殺,他們到底是為了什麼?」

    「別人怎麼想的我陳際帆不知道,我和我的戰友只知道,在這場席捲世界的戰爭中,我中華民族戰鬥時間最長,受的苦難最深,付出的代價最大,所以我們要給祖國在戰後打出一片更廣闊的空間。但是建設祖國的重任,要寄托在諸位身上,寄托在那些還在課堂上孜孜不倦吸收知識的學子們身上,你們和他們,才是這個民族未來的希望!」

    下面又是一片掌聲,比剛才長了一些。

    陳際帆道:「我是一個軍人。但不是粗人,我知道一個民族的科技水平直接決定了這個民族在世界上的發言權。科學技術最重要的是什麼,是人才!所以看到諸位,我就看到了這個民族的希望。當然,對於數學、物理等這些尖端知識,陳某是不懂的,術業有專攻,陳某所長乃是在抵抗外侮的戰場上。不過,今天既然和大家見了面,少不得又要提一些建議,和諸位展望一下我國科技的未來。」

    陳際帆這最後一句話才真是一直激起千層浪,雖然他們都知道陳際帆是一個博學的軍事指揮官,但在這個時代還沒有哪一個軍人政客敢在他們面前「展望一下科技未來」。大家鴉雀無聲了。坐在另一張桌子上的馬寅初也暗自捏了一把汗,知道這是陳際帆最關鍵的語言,說得好了,以後這些人就會服氣,好好進行科學研究,如果盡說些外行話,那這頓飯恐怕連吃下去的必要都沒有來。

    陳際帆果然拿出指揮千軍萬馬的氣勢開始講,實際上這些詞是他這幾天搜腸刮肚七拼八湊而得的,但是絕對是前瞻性的學科。

    「數學是自然科學之母!」陳際帆此言一出所有人均不敢小視了。

    「除了傳統的數學分析、幾何和數論等領域,我建議還要開拓更多的領域、比如計算數學、復變函數論、拓撲學、概率論、線性規劃、離散數學等領域,不但要加強數學本身的發展,還要讓數學與其他學科緊密聯繫,建立更多的邊緣學科。」

    此言一出,在座的數學家們立時帶頭鼓掌,「好!」

    「不好意思,數學實在是太高深了,一個難題就能夠窮盡無數數學家畢生的精力,比如說哥德巴赫猜想,雖然我本人是完完全全的門外漢,但是我知道,解決這個問題很難,很難。」

    數學家們遇到知音了,此人居然還知道「哥德巴赫猜想」?了不起!其實他們不知道,這幾個字在後世就連中學生也可以隨口說出。(不好意思,本人是數學教師,自然先從數學說起)

    「至於物理學,我看過諸位的簡歷,這裡在座的四分之一都是物理學各學科的精英,陳某自然不敢妄言。但是陳某希望我們能夠在基本粒子研究、場論、量子力學、原子核裂變聚變、廣義相對論上這些領域建立紮實的學科體系。無論在力學、熱學、電磁學還是波、聲、光等諸多領域都能培養更多的人才,研究出更多的成果。比如光電子、真空領域、激光等前沿學科領域都要有屬於中國人的領域。」

    這回的掌聲更加激烈了,因為陳際帆所說的這些不但是當時物理學最前沿的學科,而且很多也代表了研究的方向。毫不誇張地說,很多人深受啟發。

    「至於由此延伸的工程領域,比如火箭技術、激光技術、原子能技術、超導體技術等方面,現在就算是在世界都還是起步階段,我們完全有可能迎頭趕上。」

    科學家們激動了!陳際帆提到這三項劃時代的技術,就連他們在國外的導師都只是在研究,更不要說在國內了。

    「一句話,我們中國也要造出一流的加速器、激光器、粒子對撞機、電子計算機、人造衛星、空間望遠鏡。為了我們不再挨打,我們還要有超音速飛機、彈道導彈、潛水艇、雷達、甚至原子彈。這裡面最重要的是電子計算機,因為它可以準確地幫助我們進行大量數據計算,將科學家們從繁瑣的計算中解放出來,成百倍地提高科研效率。第二重要的是人造衛星,它可以常年累月飛行在地球上空,無論是對通訊、氣象、空間探索,還是對測繪、遙感等領域都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以後甚至還可以利用它來進行生物科技、遺傳學等方面的研究。」

    陳際帆看著下面驚得合不攏嘴的科學家們,慢條斯理地說道:「當然,所有這些,離不開各學科的共同進步,沒有有機化學和無機化學方面的紮實研究,我們就不可能擁有具備更多神奇性質的材料,那麼物理學研究也是空談。一句話,第一次工業革命,英國因為蒸汽機而引起了一場社會變革,第二次工業革命,美國、德國因為電力的運用又引起了一場社會變革,他們不僅佔領了全球科技的制高點,而且也使得財富向他們集中,綜合國力大大增強。他們領先的地方我們要追趕,但是我們的機會同時也到來了!」

    不容易啊,陳際帆這個半壺水拿著後世的一些基本概念在這裡忽悠,短短幾句話就折服了這些留過洋見過大世面的科學家們。他們把陳際帆提到的這些視為一種奮鬥目標,一種鞭策。不過,他們還是很好奇,陳際帆所說的機會到底是什麼呢?難道中國這樣貧瘠的土地上也能存在引領世界潮流的所謂科技革命嗎?

    陳際帆接下來的回答令他們茅塞頓開,這位自信滿滿的總司令說道:「我看了一下,在座諸君大多數很年輕,比我還年輕,正是科學研究的盛年。所以這第三次科技革命,我們完全可以佔有一席之地!什麼是第三次科技革命呢?就是以原子能、電子計算機、空間技術、生物技術為代表的尖端領域。它涵蓋了信息技術、新能源技術、新材料技術、高分子技術、工程控制論、空間技術和海洋綜合技術在內的一系列劃時代的成果,它不僅能夠使現有的傳體學科得到發展,而且還能產生大量的邊緣學科和大量的新技術。他不僅能使我國的國防更加科技化,而且能夠在民用領域得到大發展,而用於民用領域,將意味著科技不再是束之高閣的東西,他將可以實實在在地轉化為生產力,轉化為財富!當年愛迪生發明了電燈、留聲機等新東西,奠定了通用電氣公司這個商業帝國的基礎,很多人在這場新技術革命中受益,國家財富成倍遞增,綜合國力不斷增強,科學家不再貧窮的代名詞,而是在物質和精神方面都有著相當地位的高等群體!」

    如果說陳際帆前面一席話只是讓科學家們認識一下他,拉近雙方距離的話,後面這些簡直就是導師級別的了。說一句誇張的話,就算是愛因斯坦都說不出這些話,因為百年的差距在那兒擺著,而這百年又恰好是科學技術井噴的百年,所以不要說是陳際帆,就是隨便一個後世的理科大學生都可以用這些話把現在的科學家忽悠得一愣一愣的。

    但是陳際帆與科學家們見面的目的絕對不是忽悠,他一定要提出這些東西,因為那是已經實實在在實現了的,只是沒有在中國而已,所以中國到後來還在拚命追趕。陳際帆還要給這些科學家提供一個全新的思路,這個思路不僅可以解決他們本身搞研究的後顧之憂,而且能大大改變這個時代對科學的看法。

    而這些才是最重要的,也是科學家們最受震撼的。

    「剛才我說了這麼多,相信大家都明白,這絕不是不著邊際的遐想,而是完全有可能實現的願景。但是大家可能會想,算了吧,我們連買一點圖書的錢都要伸手,何時才能實現這些需要消耗大量金錢、物力和人力的東西?」

    說到這裡陳際帆停頓了一下,因為他明顯感覺到下面的議論紛紛,看來這番話說道心坎上了。

    「是啊,你們中的很多人滿懷救國之志回來,可是報國無門,不要說是研究,就連自己的一日三餐都要靠施捨的一步。把你們的理想建立在執政者的施捨和捐助是靠不住的!遠的不說,就在昆明,很多教授的薪水根本抵不上物價上漲的速度,你們被迫到街上去換點零錢來貼補家用。朱自清先生走到大街上,連小偷都不屑一顧。」

    下面笑成一片,因為這確實是真實的,只是這笑聲有些辛酸。

    「拿著薪水的教授如此,求學的學生就不必說了!但是你們在如此困苦的條件下仍然不墜青雲之志,令陳某佩服!我不是軍閥,也不會把國家科技興盛的百年大計建立在我個人的施捨和捐助上,我們要建立一種機制,一種把實驗室裡的東西實實在在轉化為社會生產力的機制。這種機制不但能為國家增加財富,使生產力百倍提高,而且能讓諸位都能獲得充足的生活資料和科研資金。這樣的機制,才是我們這樣一個大國科技發展良性循環之路!」

    精英們聽入迷了。因為他們從未想過這個問題。他們幾乎是帶著一種悲愴的情緒在進行科學研究,從未想過要靠這些研究掙錢,如果誰有這種想法會被同僚視為大逆不道,好像君子恥於言利一樣!

    「大家不必感到奇怪,君子愛財取之有道!未來我們諾大的中國真的只能靠農民和工人在田間辛勤的勞作來供養龐大的軍隊、供養龐大的官僚體系,來供養我們這些科學家為了滿足實驗室裡科學好奇心嗎?不!他們已經很辛苦了!養不起這許多負擔!而我們這些掌握著尖端科技的知識分子,絕對不是國家和民族的負擔,你們是國家民族的無價之寶!那麼它的價值體現在哪裡?體現在軍事上,我們的軍隊就能打勝仗,國家就不會被人欺侮;體現在生產商,就能帶來生產率的提高,帶來社會財富的增加;體現在科研上,就能是我們製造出更多的科研儀器設備,幫助我們更有效率地進行探索。所以,科學技術要轉化為生產力!而且他是推動社會進步的最大力量!在座所做的不僅僅是為中華民族服務,更是為全人類的文明進程做出了貢獻!」

    此話一出,全場在掌聲中起立!前排的幾個校長齊聲歎道:「了不起,了不起啊!」

    清華大學校長梅貽琦問道:「將軍所說這些固然好,可是如何實現還請將軍給出一些建議,請將軍恕我等愚鈍。還有,科學研究需要一個寬鬆的環境,需要國民安居樂業,但是國家動盪不安,我等手無縛雞之力的知識分子如何能夠靜下心來呢?」

    「梅先生請放心,我在這裡向諸位保證,我『神鷹』百萬大軍不但是中國受苦百姓的堅強後盾,更是諸位的依靠!我們要建立一種共生關係,先把日本侵略者趕出中國,再利用科技的強大優勢為祖國謀得更多利益,然後我們再來共同努力選出我們認為能夠帶領國家向前進的執政黨。至於科學技術是否能轉化為生產力,我以為是可以的,現在就可以!」

    「願聞其詳!」幾位校長同聲道。

    「首先,諸位的研究成果要變成專利,不僅在國內註冊,還要在所有強國註冊。其次你們可以承擔政府的科研項目,獲得經費;第三,工程技術人員可以成立若干公司,比如我聽說茅以升教授希望成立專門的橋樑建設公司,我以為這是一個好思路,這樣的公司可以實現技術的專業化,提高建設效率,也能夠贏得資金。當然,我們還處在戰爭期間,很多研究只能是秘密進行,但是政府可以提供前期經費,對飛機、坦克、火箭等實施招投標,然後授權這些公司生產,你們可以獲得利潤,政府可以得到高科技的東西。當然,這個過程很複雜,牽扯到人的觀念,牽扯到立法。但是,我覺得我們要馬上做!事實上,你們的研究一旦和生產領域結合,帶來的就不僅僅是財富了!那個時候,在沒有哪個國家會打我們了,在沒有哪一個國家再敢小瞧中國人了!相信我,真的可以的。」

    「好了,你們都是知識分子,相信只要思路起來,做事情的效率會很高!我們將設立一筆風險基金,用於知識分子的創業,還要專門提供一筆資金,用於資助青年才俊出國深造。對了,今天在座的,有沒有打算出國的啊?」

    梅貽琦校長道:「將軍算是問著了,有的,其中有兩個人不但才學出眾,而且還是安徽人,他們就坐在下面。」

    「哦是嗎?那可否請梅校長引薦一下?」

    「當然!」梅貽琦親自走到座位下,到後邊年輕人的座位上把兩個二十歲左右的年輕人引到陳際帆的面前,「安排留學的青年很多,就以他們為代表吧。」

    「來來,見過陳際帆將軍。」梅貽琦對兩個人道。

    這兩個穿著寒酸的年輕人立馬鞠恭敬禮,不過,接下來陳際帆就後悔接受他們的鞠躬了,因為他受不起。

    「這位是鄧稼先,是安徽懷寧人,這位叫楊振寧,是合肥人。」

    陳際帆嘴巴立刻張大了,「這,這真沒想到我們安徽竟然出了著許多俊才,好,好,請二位受我一禮!」陳際帆趕緊舉起有些顫抖的右手畢恭畢敬地敬了一個禮。

    兩個年輕人此時還是很靦腆的,陳際帆的軍禮讓他們更加窘迫,微微低著頭,雙手雙腳都不知放在哪兒好。

    「將軍多禮了,他們怎敢受將軍大禮!」旁邊幾個校長覺得這個陳際帆表現得有些反常。

    「不不,應該的,他們有資格受得起!不出十年,他們的名字就會名揚科學界。不過,我還是那句話,學成了,不要忘了祖國!啊,楊同學?」

    楊振寧不知陳際帆為什麼會單獨對他講,只得答道:「是,我們決心以報效祖國為念!」

    「各位校長,各位科學家們,我的講話就是這麼多,耽擱大家吃飯了,來上菜!」

    這頓飯大家吃得很舒服,不是因為它奢華,而是因為他們覺得受教了,得到啟發了。而陳際帆知道,國家的強盛最終還是要靠他們的,他只能把自己後世的見識全部講出來,希望能給這些前輩有所啟發。而他自己已經下定決心,不再是安徽捲入任何戰亂。

    當然,這個決心很不好下,因為至少還有一些人很不以為然。他們就是更加憂國憂民的文人們,這裡面有國學大師、有哲學家、文學家,還有從事法律、金融等方面的人才,比起單純的科技界,他們對社會有自己獨立的見解和看法。

    陳際帆越來越難了!

    ====

    8700字,請書友仔細看,本章是有意義的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