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職場校園 > 官路沉浮

大道小說網 第二十一章 高山四季豆 文 / 同舟共濟

    了上山村等7個村,楚平多次和華總、廖所長多次商望能找出一些好辦法。

    都沒太多的辦法,這幾個村的土地都不怎麼樣,而且山裡也是山高路陡,即使種了東西,運下來也是問題。

    「四季豆啊,楚平這菜味道不錯。」廖所長拿著楚平給她的那些資料笑著說,「好儲藏,運輸也方便,只是這種菜不好伺候,尤其是大面積推廣。」

    「怎麼不好伺候了?」楚平笑著問,用懷疑的語氣說,「我看我們家,每年種四季豆也都不麻煩啊,怎麼到了你口裡,就成這個樣子了呢?」

    「你還是讀農業專業的呢,這菜喜歡溫暖的地方,不耐熱也不耐霜凍,是標準的溫室花朵。」廖副所長拿著華農公司排出的幾種蔬菜,一種一種按照相關的技術要求,給楚平他們進行解釋。

    特別是一些技術專業術語,還真要他們解釋才弄的清楚。

    為了以全鄉之力,全力以赴推廣蔬菜,讓鄉里走蔬菜種植發家致富之路,楚平請廖所長組織了一個系列培訓班,主要是講華農公司提供的幾種蔬菜的種植技術。

    廖所長很滿意湖山鄉幹部和各村村長上課時候的態度,認真的記筆記,碰到問題,大聲的問,讓廖副所長過了一把教授癮君。

    這教課之餘,楚平讓廖副所長幫忙參考一下,除了西藍花外,華農公司提供幾種常規蔬菜,哪些適合湖山鄉種植,哪些不適合湖山鄉種植,為什麼不適合。

    看楚平和王愛軍他們聽地很認真,廖副所長笑了笑,很有成就感的繼續說,「四季豆對溫度的依靠度很高,可以說是靠溫度吃飯,它在開花期的適宜溫度為18至25氏度,溫度範圍很小。」

    「開花期還有適宜溫度?」侯兵是第一次接觸這些農科技術。他也是農家子弟出身。以前也種過田。現在還種些菜自己吃。哪裡會聽說過這種說法。

    「是啊。四季豆開花期地適宜溫度也就在這樣七八度之間。在15氏度以下和28氏度以上。都會只開花不能結果。而且還會出現大量落花現象。這花一落自然就不結果了。這些情況不是專業術語。你們應該清楚吧?」廖副所長知道大家不會瞭解這種東西。但是楚平畢竟是農學專業畢業地。這樣地專業術語多少還是知道點。就笑話侯兵五穀不分。

    「這也太難伺候了吧。」楚平雖然知道這些專業術語。卻沒想到家裡每年都種地四季豆。居然還這麼難伺候。好在請廖副所長把了關。要是貿然推廣。那這四季豆遲早又是一個西藍花。

    「南湖和南州一帶。都不太適合大批量種四季豆。」廖副所長淺笑著說。「一般情況下。大批量地四季豆適合種在海邊至1200米地高山地區。而且對土層要求深厚。還要疏鬆肥沃。排灌也要方便。」

    看來廖副所長對南州地地理情況是非常熟悉地。她指著湖山鄉會議室地江南省地圖。指著南州這塊地方說:「南州有不少山區海拔在1米左右。可這些山區都很陡峭。很少有開闊地地方。沒有那種爬上山去。就廓然開朗地地方。」

    「即使能種。也只能小規模地種。」廖副所長繼續說。「再說了。這山路重重。怎麼上去啊。有了好收成也很難運下山啊。」

    「當然,也有土質較好地地方,不過都是海拔在800米以下的地方,就像你們南湖。」廖副所長繼續專業的說,「但在5至9月,特別是7、8、9這三個月,正式四季豆開花長豆的時期,這幾個月的溫度你們是清楚的,一般情況下是多少度?」

    「肯定都在35度以上。」楚平琢磨著廖副所長的話,要搞蔬菜種植,這些天氣數據還是要搞清楚的,「最高溫度都要達度了,這些年一年熱似一年。」

    「超過35度,種四季豆就不行了,只開花不結果的情況,不是你楚大鄉長想看到的吧?」廖副所長笑呵呵地說,「所以在南湖種四季豆,到時候不管你施多少肥,也是只開花不結果,要麼就是像大家一樣,採取早春栽培,但這樣又買不上好價錢。」

    「那這個情況,南湖還沒幾個地方能種了。」王愛軍皺著眉頭說,「江南南面山區雖然也有一些,要麼就是海拔2000多米的山區,要麼就是丘陵。」

    「是啊,江南南面山區海邊較低,氣溫較高,江南北部山區又太高,江南不是特別適合種四季豆。」廖副所長也有些惋惜。

    度以下,25度以下,25度以下。」楚平嘴裡喃喃自語的說著,心裡卻在琢磨這湖山鄉那些地方合適,特別是山中的幾個村,有沒合適的地方。

    「上山村應該可以,其他幾個村就不知道了。」楚平突然想起上山村的情況,上山村的海拔在一千米左右,溫度還是滿適宜的,去年在上山村抓計劃生育工作時,正是夏末,山上的溫度人感覺到非常舒服,雖然沒測量過溫度,但楚平憑直覺,覺得應該在25度左右,隨後楚平將上山村的情況詳細向廖副所長介紹了一遍。

    「聽你地介紹,應該可以。」廖副所長皺著眉頭想了想說,「這樣吧,你們先去上山村看看,有沒有適合大規模種植的土壤,以及灌溉情況如何都要瞭解清楚,如果這些情況都沒問題,那我帶技術人員下星期去跑一趟。」

    「好,我明天就上山。」楚平一直惦記著上山村,那地方要致富可有些難,今天難得有個初步適合那裡種植地蔬菜,一定得去看看,「那要辛苦廖副所長了。」

    「辛苦什麼,楚鄉長這樣就客氣了。」廖副所長笑著說,「和你們這樣一心為民的幹部合作,就算辛苦點也行,為老百姓幹點事情難啊,如果為了自己一團私心,老搞些面子工程,說實話,我也懶得下

    廖副所長今天下午就要回南州,明天有個會要開。

    送走廖副所長後,楚平就立馬部署湖山鄉西藍花種植的事情,這次把廖副所長請來,本來是專門解決西藍花種植問題地。

    廖副所長很堅定的說,可以種西藍花,只要按規定種植和施肥,她能保證畝產在1500斤以上,諸葛縣長陪廖副所長吃了頓飯之後,也就贊同楚平在湖山鄉繼續推廣西藍花。

    今天到鄉政府,就是請廖副所長來做判官,請她為湖山鄉從華農公司提供地蔬菜品種中,挑選幾種適合湖山鄉種植的蔬菜,因為今年已經5月多了,只能考慮下半年地種植了,經過兩天討論,最後已經確定了西藍花、土豆、籮卜這三種種植品種。

    沒想到能今天和廖副所長開玩笑一說,還為上山村這個老大難,或許能找到了一個可以種植的蔬菜品種,這應該可以算是意外收穫,說不定山中另外幾個村,也跟著一起解決了。

    憑楚平對上山村地瞭解,基本上可以肯定,上山村地氣候溫度,應該適宜種這高山四季豆,明天自己上去看看,也只是一個過程,還順便去做個動員。

    下定了決心後,就連忙農技站的人和華農公司聯繫。

    華總倒沒想到楚平還要種這四季豆,笑著和楚平說:「楚平,這四季豆是個好東西,特區人民都喜歡吃,但是如果能錯開常規四季豆上市的季節,那銷售就不成問題了。」

    「我也是這樣想的,常規的四季豆價錢肯定不行。」楚平琢磨著廖副所長說的那些話,她說過只要溫度適宜,無論其他地方啥季節,四季豆就能在那裡生長,而且結出來地四季豆口感要比常規四季豆好吃,市場上應該很喜歡的,她也可以立項搞一個反季節的蔬菜項目。

    「那就行。」華總哈哈笑著說,「我讓我們的技術人員幫你優選幾個品牌,拿回去你們參考。」

    特區辦事的速度就是快,華農公司以其對市場的瞭解,推薦給湖山鄉幾個品種,經和廖所長以及農科所的技術人員商量後,楚平決定選擇以種蔓生品種為主,搭配矮生品種。

    同時,華農公司的技術人員,還建議湖山鄉選擇青色扁圓莢品種和白色圓莢品種搭配,因為黑籽四季豆耐熱、生長期長、產量高,而白籽四季豆品質較好,這樣能很好的降低風險,畢竟這次湖山鄉是第一次種高山四季豆。

    拍板搞定這些事情後,已是十一點多了。楚平帶著陳龍輝等人去吃夜宵,這些日子湖山的幹部一個個累地像牛一樣。

    「楚鄉長,這高山四季豆一邊是在5月上旬至7月上中旬下種。」分管農技的陳龍輝副鄉長提醒楚平,「現在已經五月底了,上山村今年要真上高山四季豆這個項目,就得抓緊時間了。」

    「嗯,是得抓緊了,你明天帶農技站的兩個小伙子和我一起去,現在時他們發揮作用的時候了。」楚平笑著說,「把這高山四季豆相關的資料給我看看吧。」

    「高山四季豆播種期安排在5月上旬至7月上中旬,供應期為7至9月,一般播種後55天左右開始上市,海拔高播種期適當提前,海拔低則播種期相應推後,育苗移栽的提前0天播種。也可根據市場需要分期播種,以達到均衡上市。」楚平接過陳副鄉長手裡的資料,輕輕的念著,「如果管理得當,一般每每畝產量能達到1500公斤。」

    「1500公斤就是3000斤。」楚平心裡算著賬,「華農的收購價能達到多少一斤?」

    「一塊錢一斤。」陳副鄉長專門負責技術和這些數據上的事情,剛才華農公司地技術人員也給予湖山鄉一個收購參考價,所以陳副鄉長回答起來時很順口,「華農公司的周技術員說,這反季節四季豆,在特區一帶還是滿行銷的,估計只要品質好,這個價格還是能保證的,而且還是保守估計。」

    「那一畝也能收兩千多。」楚平仔細算著,「不錯不錯,上山村只要每戶能種上個2畝,就能脫貧,說不定還能打響上山村高山四季豆這個品牌。」

    「是啊,關鍵是這高山四季豆投入很少,不需要搭大棚,就是把土地平整一下,山上砍些竹子樹木,紮起來就行。」陳副鄉長笑著和楚平說,「只要些種子、農藥和化肥錢,每畝的成本200塊都不到,種子地問題也好解決,華農公司有優質的種子提供,老百姓就是投些勞力,而且正好和上山村地單季水稻錯開時間,也不會忙到一塊。」

    楚平在送走廖副所長後,腦子中迅速想起一些事情,就去和王愛軍商量了一下,把自己一些想法和他溝通了一下,兩人都認為既然和華農公司合作上了,那湖山鄉就一心一意的走種植蔬菜之路,跟據各村地情況,培育幾個有特色,有競爭力的蔬菜品種。

    「老陳,這上山村一直是我們鄉地老大難。」楚平語重心長的和陳副鄉長說,「這高山四季豆的事情,我們一定要上十二分心來抓,不要說一畝能賺3000塊,就是能賺2塊,那也幫上山村這個貧困的不能在貧困的村脫貧了。」

    「是啊,楚鄉長你放心,上山村我也去過幾次,情況多少還是有些瞭解的,氣溫條件基本上是適合的,土壤條件即使差點,也可以改良的,到時候我們費點心,上山村的村民們出點力,想辦法把土壤改良過來,應該是沒問題的。」陳副鄉長也被楚平感染了「能為上山村這樣的貧困村找個發家致富的路子,比為坤平村找十條發家致富路子的功德還大啊。」

    「有你這話我就放心了。」楚平一向堅持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這個名言。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