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逼上梁山

第20卷 第十一回 受讓 文 / 問天

    第十一回受讓

    「你們這些沒鳥的閹人,竟敢傷洒家的兒郎。通通去死!」

    三百大內武監,一通太祖棍陣,剛剛打傷了百十人的李民騎軍,卻是惹惱了一旁壓陣的魯智深等悍將。

    原本,只看見一群宮娥太監,魯智深等人自持身份,卻是沒準備動手,如今卻在他們的眼皮底下吃了這虧,而且還是一幫太監的虧,這如何讓魯智深等忍得。

    魯智深當即衝入這大內武監的太祖棍陣之中。只聽一連串的爆響,不知道有多少棍棒,順應著棍陣的演變,打在了冒然衝入太祖棍陣的魯智深身上。

    只是,魯智深那一身特製的鋼鐵鎧甲千餘斤,那就跟一座鋼鐵堡壘一般,除了怕無孔不入的熱油火燒之外,也就怕零星的流箭射入縫隙,射傷眼睛。似這等棍棒鈍擊。哪怕力度再大,對上了魯智深,以及魯智深這身特製的鎧甲,那也跟撓癢癢一般。甚至連撓癢癢都算不上。根本阻不了魯智深的一丁丁的腳步遲疑。

    而衝入棍陣之中的魯智深,只是一個簡單的橫掃千軍,哪怕巨大的日月連環巨鏟只是橫著一劃拉。原本保持著棍陣結構的大內武監們,當即紛紛被拍飛。立時清出十丈方圓的一塊敞亮地。

    這趙匡胤留下的太祖棍陣雖然強橫,可碰上了絕對的力量,巨大的力量懸殊,還是使其瞬間瓦解。

    而有魯智深衝鋒帶頭,那些吃了虧的李民軍,又如何會幹看著,立時眾多的鋒將也紛紛動手,三百多的大內武監,不多時已全被斬殺。

    而李民至始至終也沒多看這些,哪怕這些大內武監再厲害,有著魯智深壓陣,那也絕對翻不了天。更何況,李民騎軍還帶著火銃呢,要是真的近戰不敵,一通亂槍,這些大內武監,只要沒練到傳說中金鐘罩十三層,刀槍不入的至高境界,那也是一打一個死。

    李民對於自家軍兵的實力,那還是比較有信心的。

    故而,李民在制服那四名偷襲他的大內武監供奉之後,隨即邁步向前,直入承乾宮。

    只是,在那宮門前,剛剛被眼前異變驚呆了的武進忠,再次驚醒過來,擋在了李民的面前,顫聲叫道:「你給咱家站住!不要靠前。下站!下站!」

    李民那裡會理會他,依舊邁步前進。那武進忠聲嘶力竭,眼看李民毫不理會,猛然叫道:「皇上,奴才給您盡忠了。」

    說著,就猛地一頭撞向李民。

    這怎麼可能撞的著。連那四名大內供奉的突襲都奈何不了李民,那就更別說是這個根本沒什麼功夫,原本不過是一個王府的太監總管了。

    不過,他這等拚死的忠義,卻是讓李民有些感觸。李民這些日子,接觸了不少趙佶重用的大臣,結果一個個都比較識時務。倒是這個太監,卻是有絕死盡忠之心。實在難得。

    李民感其忠義,到也沒把他漂浮上天,再重重摔下,只是一個重力束縛,將其壓爬下就算了。

    而此時,卻有一人叫道:「叔父大人,難道您要謀我大宋江山不成?」

    李民順音一看,一個身穿皇袍的少年。正自站在承乾宮的門後,驚恐不安的看向這裡。

    李民看著,好似有些印象。不過有著皇袍在身,那不用問,也應該是如今的傀儡皇帝了。當然,也有可能是傀儡皇帝的替身。不過,李民既然對這少年有些印象,而且其也有些相像趙佶,那就應該是假不了。

    兩廂一結合,李民卻是有些想起這個趙桐,前幾年年宴時,趙佶邀請他李民同坐同飲,趙佶一大幫孩子中,卻是有著麼一個小孩跟著大伙叫自己叔父。這一晃眼的,都這麼大了。不過,應該還不到十五罷。竟然成了蔡京的傀儡皇帝。真是造化弄人。

    李民這一想起舊情,不禁感慨良多。

    當即和顏悅色說道:「你既叫我叔父。我也不與你見外。實話與你說,自金兵破城入京,你父聽信蔡京之言,與金人和議,不等我援兵趕至,以致被金人俘獲,這大宋的江山,就已經是名存實亡了。蔡京之所以擁立你繼承皇位,金人更把你之兄長盡皆捋去,不過是讓你做一個傀儡皇帝,好挾天子以令諸侯,與我分庭抗禮罷了。我今入京,既是剷除蔡京,也是要去了這個傀儡政權。我李民不會任由漢人的江山分裂,更不能看著異族入侵我中原之後,禍害了我中原百姓之後,還能安穩的休養生息,把我中原百姓的財富視為可供收割的稻穀。所以,如今大宋既然亡了,我也不會虛偽的讓你成為傀儡統領。我承天應命,當仁不讓。自當一統華夏,建立共和大同,自強自息,務必使萬邦知曉,犯我華夏者,雖遠必誅!」

    李民一番話,發自肺腑。此時李民軍的軍兵,已是幹掉了那些大內武監,全都是聽得清楚,當即也全都是熱血沸騰。齊聲應和道:「煩我華夏者,雖遠必誅!」

    千人齊喝,內中更有魯智深這等高手大喝,那真是氣憾天地。

    「我明白了。叔父大人,這大宋的江山。侄兒就拜託您了。只是,侄兒的父兄,全都被金人捋去。侄兒無力救援。也敢請叔父出力了。」

    趙桐這小孩。如今剛剛十五。正是對皇權還沒有什麼認識和留戀的年紀。再說,趙佶這些孩子裡,怎麼排,這皇位也沒他的事,故此,他更是從小也沒惦記過,反倒是經常被提醒要韜光隱晦的避諱皇位。所以這趙桐從小更是沒覺得這皇位有什麼好來。尤其是最近,意外被蔡京捧成了皇上,朝政之上,那是什麼都不懂啊。可還有一大幫老頭子盯著他問,盯著他說,可他說話由心了,話違心了,更是許多差錯,最終還要看著蔡京的顏色行事,這皇上當的可比他當王爺時累多了。

    所以,這趙桐聽完李民的肺腑之言,很是乾脆的把皇權交出,卻是真心。

    李民盯著趙桐看了一番,見其總算是把麻煩事擺脫了樣子,明白其心境,微微一笑,暗自尋思:這些日子,也是難為這孩子了。

    李民當即承諾到:「侄兒放心。你父雖與我絕交,可終究與我兄弟一場,況且,他畢竟曾為我漢人之皇,我也不能由著異族人拿去取笑。我早已派人突襲了金國本土,你父之安危,就包在了我身上。」

    李民安撫完了趙桐,隨即從趙桐那裡取了代表天子身份的玉璽印信。並封趙桐為順天王。隨後傳令出榜安民。

    而此時,京師大營中的三萬禁軍,全都被林沖帶領的一萬兵馬堵在了營門之中,憑著李民騎軍的火銃,以及林沖在禁軍中的威望,再加上這京師剛剛被金軍攻克一回,正是人心浮動不安之時,在林沖的勸降下,竟然順利的全體投誠了。

    而至於蔡京那一幫人,更是一個都沒跑了,全都被堵在了府門裡。雖說這些大宋的大臣們,一個個府中養的家丁家將也不少。可這些人,能跟著他們這些臭名昭昭的奸臣,那圖的不是權力就是金錢,平常跟著他們威壓百姓,那是個頂個的強,可危機關頭,又有什麼忠義可言。一個個根本不聽指揮的就各自散了。卻是讓李民軍拿的輕鬆之極。

    李民計劃之外的佔據了大宋京師,這麻煩事,可是不少。首先,李民這兩萬人,就根本不夠派發的。其次,李民軍此次來是為了打仗的,軍中多是武將,文官實在是少的。這麼大的一個京師政府機構,根本就支撐不起來。最後,大宋正式滅亡了,李民要正式一統中原各地,名正言順接管天下,也需要給各地下發檄文,同時派出欽差使臣巡視安撫天下,這也是需要大量的人手。

    李民只能緊急傳令二龍山的李綱,以及江南的張邦昌,各自帶著一幫底班群臣趕到京師支撐起中央政權的架子來。

    而暫時的,諸多雜事,也就只能是李民親勞了。

    好在,李民雖然對於具體的事務處理,並不怎麼精通,可李民最善於當撒手大掌櫃的,這京師也正好還有一個新近投靠李民的李邦彥。

    李民只是稍稍暗示了李邦彥一下,準備看看其能力如何,而後好量才重用於他,就激勵的這個李邦彥跟打了雞血一般。

    此時的李邦彥,卻是還沒有當過浪子丞相,還自年輕,正是有些理想和抱負的時候,而李民如今立國的重要位置,也實在是閒置的太多。正是他拚搏奮鬥的好機會。

    這李邦彥卻是給李民舉薦拉扯出不少的年少俊才。這些人的品性雖然不好說,可卻都是京師中詩詞雙絕,出口成章,能寫會畫,會玩的。這能出口成章,並且會玩的,就算別的不行,最少也都是腦子快的,適應規則強的。

    而今李民這中央政權,也沒過多旁的事務,李民定出規矩來,又招了一幫死板守規矩的人盯著,這幫腦子快,適應力強的年輕俊傑,倒也是轉化的快,很快在李民規定的道上,走的有聲有色,讓李民省心許多。

    而更讓李民開心的是,這入了京師,這曹淼還就真如約的把曹家道藏,給李民進獻來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