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卷 甲午?甲午! 一四九 宣戰 文 / 世紀紅爵
一四九宣戰
「中堂,中堂!北洋急電,牙山大捷!葉軍門、聶軍門率軍擊退來犯倭寇,殺敵千餘,自損不過百,真真是大捷啊!」一名小章京一邊兒揮舞著手中的電文,一邊跑進了總理衙門。看見堂上的幾位軍機大臣就嚷嚷開了。
這間不大的屋子裡,翁同?、世鐸、額勒和布、徐用儀、奕?等滿漢軍機大臣齊聚,這會兒正為是戰是和爭執的不可開交。冷不丁這麼一嗓子,大傢伙都有些愣神。
大清國洋務辦了幾十年,多少有一些家底兒。此前,在所有人的心理面,小小日本不值一提。論塊頭論財力,大清都是日本的好幾倍,更別提人口基數了。所有人心裡都有一個念頭,全國上下四百多營練軍,就是那人填也能把小日本六個師團拚個精光。之所有有人主戰有人主和,不過是為了利益分配。戰事一起,光緒趁機奪權,顯然帝黨會奪得更多的利益。而此前的既得利益團體後黨,顯然不甘心。大傢伙在朝廷上叫著勁,吵得面紅耳赤,說到底還是為了利益到底如何分配,而不是怕了小日本。可牙山口一聲炮響,生生扇了眾人一個巴掌。
什麼時候小小日本,彈丸之地,竟然敢狠狠地咬了大清一口,而且咬得十分之疼。帝黨這頭,翁同?身為帝黨領袖,又是戶部尚書,最瞭解大清如今的形式了。旁的不說,中央財政體系崩潰,幾十年一盤散沙,若是對方戰力強勁,大清實在打不起一場曠日持久的消耗戰。而且,即便是光緒親政,萬一戰事失敗,少不得西邊那位還得出來收拾殘局。憑著老佛爺幾十年的手腕,到那時候,帝黨定然成了替罪羊。該貶的貶,該飭的飭,光緒要想再出來可就沒那麼容易了。是以,考慮到這一點,幾天來翁同?反倒是來了個閉口不言,靜觀局勢發展。
小章京那一嗓子,便如同天籟一般悅耳,翁大中堂楞了一下,隨即猛然從椅子上跳了起來,幾步走過去,一把搶過電報稿,一目十行地看了起來。一遍不放心,又仔細看了一遍,臉上漸漸顯出喜色。放下電報稿,翁同?朗聲笑道:「哈哈,老夫就說,日本蕞爾小邦,怎會是我大清的敵手?」說著揚了揚手中的電報稿,遞給眾人傳閱。
趁著眾人傳閱的工夫,翁同?志得意滿道:「諸位,惶惶大清幾時怕過小日本?先是讓日本奪了漢城,又被日本趁我不備偷襲護航艦隊。若不是礙著老佛爺的壽辰將近,咱們能忍到現在?如今五國聯合調停失敗,諸位也別想其他心思了,咱們還是奏請皇上,一心應戰吧!老夫這就進宮遞折子面聖,列位大人,先走一步了。」說著拱拱手,昂首邁步就走。
總理衙門內,幾名後黨要員一個個面面相覷。老翁打的什麼主意,他們再清楚不過了。之前,還可以用勝負不可測之言反駁一二,借此拖延些時日,指望著列強調停能奏效。結果,調停失敗,又有牙山這場大捷,這應戰之事勢不可擋。
這個關鍵口上,誰要是還敢站出來唱反調,再用老佛爺的壽辰說事兒,那天下洶洶之勢,億萬黎民悠悠之口,就能將他淹死。堂內一時間安靜之極,幾名後黨人物,礙於有旁人在場,彼此交換著眼神。交換來交換去,最後就得了一個意見,這事兒,還是請老佛爺拿主意吧。
光緒二十年七月三十日,牙山大捷的消息傳回國內,葉志超聲稱,在其運籌帷幄之下,指揮聶世成四營淮軍,於成歡、牙山痛擊來犯之過萬日軍。日軍大島旅團潰不成軍,擊斃敵酋十餘名,殺傷千餘日軍。此役,聶世成部也傷亡百餘人,因彈藥耗盡,且需安置傷員,且日軍南退,牙山無憂,是以先行退往仁川整軍。
北洋所上之電文,除了葉志超的原稿,還旁引了往來漢城的英國商人的證言。道:「經此一役,日軍破膽矣!」
電文一到,舉國歡騰。翁同?當即匆匆進宮面見光緒,呈上報捷電文原稿。光緒看罷,樂得連連拍桌子。本來蒼白的臉色當即漲紅了,連連嚷嚷著『軍心士氣可用』。此前,光緒心裡也在犯著嘀咕,究竟開戰與否,始終拿不定主意。國朝十餘年未經軍旅之事,日本人又來勢洶洶,勝負如何實在不得而知。前又有豐島海戰之敗,雖說日人勝在偷襲,可也委實扇了大清一個響亮的耳光。一時間躊躇不定,這心思七上八下沒有底。
眼下捷報一到,這心總算可以放回肚子裡了。聶世成不過四營兵馬,就能擊退過萬日軍。就算打一折扣,也是場大勝。眼下四大軍正在開赴朝鮮,到時兵力猛增,守住朝鮮那是綽綽有餘。
能守住朝鮮,本土自然無憂,到時候無論打成什麼樣,都只會對帝黨有利。光緒興奮之下,連夜趕往西苑見了慈禧,無外乎一個意思,開戰!
「親爸爸,過萬日軍進犯牙山,葉志超葉軍門指揮軍隊,奮力抗擊,不但擊退日軍,還殺傷過千。如今幾番調停,日本人都拒絕了,這是找上門來要跟咱們大清過不去啊,咱們現在沒有別的路可走,只有宣戰!」
光緒一身朝服,身子筆直,對著榻子上的慈禧慷慨陳詞。年輕的皇帝這會兒一掃過往的陰霾,臉色漲紅,垂在股間的雙手不住地顫抖著,激動得不成樣子。對於光緒而言,這一天實在是揚眉吐氣。一直以來,都是對面榻子上老佛爺一手把持朝局,光緒要想插插手,可謂勢比登天還難。而今朝鮮局勢不平,清日兩國之間戰事一觸即發,慈禧以降,後黨人物沒有一點辦法。朝堂內的求戰之聲,一浪高過一浪,成了整個大清的輿論主流。光緒正好借此,對日宣戰,而後從中謀取一部分大權。
在朝鮮,頂在前頭的是李鴻章的北洋,也是慈禧朝外最大的臂助。戰事若順利也就罷了,稍有不對,光緒正好可以藉機將自個兒的大臣安**北洋。就算北洋不濟事,後頭還有何紹明的關東軍呢,如此看來,這場戰事怎麼打都沒有輸的道理。無論是兩國之間,還是帝后二黨之間,光緒認定了自個兒會成為最大的贏家。
榻子之上,隔著簾子,看不清慈禧的臉色。可以想見,此刻慈禧的臉色肯定不怎麼好。這些日子以來,局勢一天比一天緊張,籌備了幾年,好好的一個壽辰弄得沒了滋味。慈禧這心裡,實在痛恨不識時務的小日本。要說此刻,慈禧未嘗沒有教訓小日本之心。只是,後黨人物中,世鐸等人,自打豐島海戰之後,就一個個垂著頭成了應聲蟲,全沒了主意。不得已,慈禧只能找哪位形同圈禁的六弟弟商量。鬼子六話裡話外說的明白,這戰事,肯定是躲不過去了,讓慈禧早做準備。
沉默了半晌,慈禧這才開口:「這麼說來,皇帝是打算開打了?」
光緒昂首道:「親爸爸明鑒,朝堂上下都認為退不得了,要是小日本這麼欺負上來還沒動靜,他日大清還如何與萬國間立足?如今朝野上下一致認為,除了宣戰,別無他途!」
「打是應該打,可能打贏麼?」慈禧也知道,這個時候是非打不可了。大清辦洋務幾十年,那麼點兒底子還是有的,若是任由小日本欺負上門,這可真沒法兒向天下人交代了。況且,日本咄咄逼人,都已經大兵壓境了,大清還能不奉陪?
光緒微微一笑:「親爸爸,聶世成四營兵馬不過兩千,就能擊敗過萬日軍,如此看來,只要四大軍進駐朝鮮,必定能戰而勝之。論國力論軍力,小小日本如何是我大清的對手?」光緒說話間,意氣所指,頗有些指點江山的味道。
光緒這番派頭,著實讓慈禧看著不痛快。老太太哼了一聲,才道:「也罷,那就戰吧。反正哀家也歸政榮養了,就由得你去鬧吧。皇帝,哀家這兒只一句話,打仗可不是書生喊兩嗓子就成的。宣戰、籌餉、調兵,你得拿出個道道來。」歎息一聲,又道:「凡事兒多跟李鴻章商量商量,既然要打,咱們就得打出個樣子來才成……皇帝,臨了千萬別叫哀家來收拾爛攤子!」
一句話說完,光緒聽得一怔。身子直挺挺的立在那兒,本已堅定的決心,這會兒又動搖了。光緒只想著能打贏,可到底怎麼能打贏,此刻他心裡一點兒譜也沒有。
東京,秋葉原一處溫泉。
湯池之內,熱氣環繞。陸奧宗光與頭山滿二人身子浸在池中,靠在一處假山之後,愜意地交談著。浮在水面上的托盤,擺著酒壺酒杯,幾名下女**著身子在一旁服侍著。
陸奧宗光愜意地抿了一口清酒,隨即笑道:「頭山君,大島旅團此行順利,已經擊敗了清軍,拿下了牙山。清軍喪膽,如今大同江之南再也沒有清國半分勢力了。真是可喜可賀啊……說起來,還要感謝頭山君的情報支持,否則大島旅團不會如此順利。」
早在成歡之戰前,聶世成部剛剛進駐成歡,就有玄洋社的細作將清軍的佈防情況以及成歡的水紋地理統統告訴了三日後才趕來的大島旅團。可以這麼說,若是沒有這些情報支持,大島旅團要攻下成歡,恐怕還要頗費周折,付出更大的傷亡。
旁邊,頭上敷著毛巾的頭山滿只是微微一笑,沒有作答。玄洋社、天祐俠士團就是個散亂的浪人團體,這裡面糾合了方方面面的勢力。有舊藩主的、天皇的、軍部的、大財團的,是以,頭山滿身為領導者與各方面都有著密切的聯繫。也是因為如此,頭山滿更像是一個代言人,而不是真正的幕後老闆。
對清作戰,一直都是日本上下的夢想,早在很多年前,日本就將各類間諜遍佈朝鮮清國。刻下,戰火終於點燃,牽扯了各個方面勢力的玄洋社、天祐俠士團自然得為之出力,這可不是頭山滿能控制的。
「外相客氣了,玄洋社一直都是一個愛國組織,此次征清大計,事關帝國百年國運,玄洋社自然要為之出力。」
陸奧宗光將頭沉入水中,閉氣良久,而後猛然竄出來。摸了一把臉上的積水,興奮道:「頭山君,帝國已經決定對清宣戰了!如今在朝鮮的戰事,無論水陸,都進行的很順利,北洋水師退到了黃海,北洋淮軍退過了大同江,戰局愈發對帝國有利。現在,日本已經可以毫不顧忌列強的調停了,相信就算列強在日本戰局有利的情況下,也會停下來觀望。」頓了頓,他又道:「第一軍餘部已經登陸釜山,只要抵達漢城整修一番,就會將清國在朝勢力徹底席捲而出!頭山君,日後帝國第二步第三步計劃,還要靠您繼續支持。」
頭山滿舉杯致意:「鄙人為國效力,樂意之極。」
陸奧宗光滿意地點點頭,仰頭望著夜空,良久才道:「頭山君,帝國二十年苦心,終於要之功,盡在此役,你覺得這次戰事會順利麼?」
「我想……天照大神會保佑咱們的。」回答完,頭山滿的神色卻有些不自然。二十三日漢城到底發生了什麼,雖然對國內是隱瞞著的,可頭山滿再清楚不過了。對那支詭異莫測的關東軍,頭山滿始終有一種不詳的預感。「關東軍……何紹明……會是日本征清大計最大的障礙麼?」
一**四年八月一日,日本宣佈,由於清國干涉朝鮮內政,又違約出兵朝鮮,而後又屢屢挑釁日本帝國海陸兩軍,日本在忍無可忍的情況下,不得不公然宣戰。
明治天皇親下詔書,昭告天下,對清宣戰。日本帝國議會全票通過征清方案。日本宣佈全國動員,一時間舉國激憤,二十年積蓄之力量,一朝噴發。
同日,光緒下詔,對日宣戰。
決定兩國命運的甲午戰爭,終於拉開帷幕了!